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词典 >

第64节

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词典-第64节

小说: 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词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种迹象判断,儿子安德烈就在附近,于是央求媳妇让他跟败坏家族名声的逆
子见一面,纳斯焦娜依然矢口否认。巨大的精神压力使纳斯焦娜日夜不安,
神志恍惚,她隐约感到村里的人们正监视着她的一举一动,便决定通知安德
烈赶紧离开。夜深人静的时候,纳斯焦娜划着小船,准备渡过安加拉河与丈
夫告别。突然,村里的人们紧追而来。纳斯焦娜耳边似乎响起歌声:“活着
是甜蜜的,活着是可怕的,活着是可耻的。。”她从船上纵身一跃,跳入了
滔滔的安加拉河。安德烈听到河面上人声喧闹,猜到与他有关,便匆匆逃向
原始森林。

作品鉴赏拉斯普京反映战时生活的中篇小说《活着,并且要记住》没
有描写战场上的连天炮火和红军战士的浴血奋战,他将战争作为背景,通过
安德烈和纳斯焦娜两个男女主人公的悲剧展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谴
责并诅咒了残酷的战争,但作品的重心是探讨男女主人公悲剧所包含的伦理
道德和哲理意义。安德烈走上背叛祖国和人民的道路绝非偶然,其中包括了
一系列主客观因素。他不是天生的懦夫和叛徒,战前他和其他农村青年一样
朴实勤劳,甚至富有同情心,虽然不免粗鲁和狭隘,如果没有战争的话,也
许可以平平稳稳地度过一辈子。但是残酷的战争破坏了他宁静的生活,将他
置于一场严峻的考验中。他告别乡亲走上前线的时候并没有保家卫国的豪迈
气概和英勇献身的雄心壮志,他只有一种隐隐约约的失落感,似乎他被家乡
抛弃了,因此他恶狠狠地发誓一定要活着回来。严酷的战争环境使他的保命
思想暂时隐藏起来,因为他在周围看到的死亡实在太多了。他觉得自己也劫
数难逃,他知道不胜即死,如果自己躲闪一下,既毁了自己又害了别人。因
此,他在战斗中不冲在别人前头,也不落在别人后面,侦察连的战友甚至把
他看作可靠的同志。随着战争临近结束,安德烈求生的欲望日益强烈,总希
望厄运不再降落到他头上。但战事尚未结束,免不了还有死亡,于是他内心
充满了恐惧,琢磨着要让自己受点并非致命的伤,逃过死亡这一关。后来他
负了重伤,昏迷了一天一夜,苏醒后他庆幸自己保住了生命,认为自己付出


的代价足够了,此后就让别人去打仗吧。正是这种义务已尽,责任已完的思
想使他坚信伤愈后医院领导必定会让他回家探亲。一旦这种愿望破灭,他便
憎恨所有不让他回家的人。他骂医院首长是不顾别人死活的“暴君”。既然
别人能够回去与家人团聚,为什么偏偏他无法享受这份权利呢?因此以前两
次负伤住院后都能服从命令返回部队,这一次却要“不管三七二十一把被剥
夺的权利夺回来”,于是违抗命令,越过了战士与逃兵之间那条危险的界线。
他也有过动摇和踌躇,在火车站放过了一趟又一趟的列车,即使登上列车后
还决定两三天内打个来回,甚至希望自己被抓住押回部队。导致他堕落的当
然也有医院首长不近人情、战时交通阻塞等等客观原因。但支配他行动的主
要动机则是置人民利益和民族命运于不顾的求生欲望,正是这种个人主义思
想使他超越了是非界线并践踏了道德原则,从而沦为可耻的逃兵,并且在罪
恶的道路上越滑越远,给自己的亲人,首先是妻子,造成了深重的灾难。通
过安德烈一步步蜕化堕落的过程,拉斯普京提出了一个重大的人生哲理:“一
个人如果践踏了公民义务,企图苟且偷生,他就会把自己置于生活之外。他
背叛战友,也就背叛了周围的一切,甚至他的妻子”他最亲近的人,即使她
具有罕见的人性也不可能挽救他,他必定会给亲人带来可怕的精神折磨,把
她推向死亡的绝境。”纳斯焦娜是一位具有罕见人性的俄罗斯女性,她的催
人泪下的悲剧使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了安德烈背叛造成的可怕后果。纳斯焦娜
勤劳温柔,不畏艰险,极富同情心和自我牺牲精神,浑身闪烁着迷人的道德
光辉。崇高而近乎盲目的爱情使她甘愿分担丈大的罪责,忍受极大的痛苦,
善良美好的心灵又使她无颜面对历尽艰难的众乡亲,这种矛盾的心理使她陷
入难以解脱的绝望境地。那躁动于母腹中的小生命本来是朝思暮想的幸福之
果,最后终于成为她毁灭的直接导火线。作者无意将纳斯焦娜看作安德烈背
叛行为的消极殉葬品,她的悲剧是对背叛行为的一种抗议。纳斯焦娜和尚未
出世的婴儿的毁灭之所以能产生震憾人心的艺术力量,是与作家深入把握和
准确描绘人物心理的深厚功力分不开的。对于纳斯焦娜矛盾复杂的心理,作
家简直在用显微镜观察,她的内心世界,连同微小的角落,都逃不过他尖锐
的目光。善于将人物置于极度紧张的心理矛盾和冲突之中是小说的又一特
色。通过安德烈既想见到父母妻子又不敢堂堂正正回去的矛盾心情和纳斯焦
娜怀孕后进退维谷却又不得不作出选择的痛苦,作者全面而深刻地揭示了主
人公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道德面貌,取得了强烈的戏剧效果。

(徐振亚)


阿·瓦·普列洛夫斯基世纪的路(1974—1983)

作者简介阿纳托利·瓦西里耶维奇·普列洛夫斯基(1934—)苏联俄
罗斯诗人,苏联作家协会理事。出生于西伯利亚的伊尔库茨克市。1952 年开
始发表诗作。1957 年毕业于伊尔库茨克大学历史语文系,同年发表他的第一
部诗集《杜香花丛》,作品热情歌颂西伯利亚年轻的建设者们的豪迈情趣和
为祖国建树功勋的崇高理想。以后30 年间,诗人创作了许多诗集和长诗,多
以西伯利亚的劳动建设和建设者的丰富内心世界为描写对象。发表的诗集有
《林间通道》(1959)、《岸》(1960)、《握手》(1962)、《梯》(1965)、
《艰难的工作》(1966)、《冬的问候》(1970)、《遥远的世界》(1970)、
《短诗和长诗集》(1973)、《话语》(1975)、《混生林》(1977)、《城
市的冬天》(1979)、《大自然的气息》(1979)、《大地的想望》(1983)、
《伟大的祖国》(1984)、《诗选》(1984)和长诗《战后的历史》等。但
诗人最为著名的诗作是他的获1983 年苏联国家奖金的长诗合集《世纪的
路》。这是诗人在诗歌创作上的一个大胆尝试,也是俄罗斯诗歌史上第一部
长诗合集。它由6 部写于不同年代的长诗组成,其中包括《路基》(1974—
1975,1976 年发表)、《车站》(1976—1977,1977 年发表)、《自热保护
区》(1977—1978,1979 年发表)、《射击》(1979,1980 年发表)、《犁
沟》(1979—1980,1981 年发表)、《西伯利亚人》(1980—1981,1982
年发表)以及“序诗”(1978)和“尾声”(1981—1983)。6 部长诗从不
同角度展现了一幅西伯利亚的全景图。

内容概要我的读者,在我的作品中,你找不到有趣的情节。被生者和
死者的记忆所惊扰,为履行一个公民和诗人的义务,我走在俄罗斯古老的大
道上。我将领着你,沿着金色的西伯利亚,巡视僻静或喧嚣的年代。当你置
身在一个空间,宛如祖辈、父辈和同辈间的隔阂,你会看到,事业、时代和
事件的循环,就是另一些人的命运、性格和特征的表现。在他们中间你能发
现,你用以结系生命的弦线。道路,她就是世纪的路。人们曾沿着她,一个
又一个世纪,噙着热泪流着血汗,从乌斯特库特的城堡遗扯,徒步走向阿穆
尔河。人民,他自身就是目的,就是向目的地运动,人民之中统一着入海口
和源头,统一着伟大创举的持续和道路永久的翻修。瞧这里!在金色西伯利
亚的心脏,不等待大地的赐予,人们打进了银色的道钉,人们沿勒拿河顺流
而下铺出了路基。跨越小河推开古老的森林,依靠横贯西伯利亚的大道,路
基有力地挺进,把一声汽笛抛向蔚蓝的天空。西伯利亚的座座新城,支架林
立。通衢大道,始自一个个帐篷,热忱地在屋顶下迎来一个个寒冬。俄罗斯
的道路自路基起步——时而土路,时而水泥道,道路走啊,走向遥远的地方,
延伸到茫茫的太空。她与其创造者的理想一样伟大,她充满着大胆和慷慨,
象人民一样丰富多彩,一样永垂不朽。道路,她就是世纪的路。一代又一代,
道路与居所密不可分。没有道路便无所谓城市,正如没有城市便无所谓道路。
在道路两旁,在西伯利亚会远的疆土上,一个个新的车站、新的城市不断成
熟,它们是莫斯科的使节,是澎湃的建设者热情的居所。世纪的路。。只是
条路吗?只是钢铁的轨道、桥梁和列车吗?人民是伟大的,他的劳动是伟大
的,为国家美好的明天所制订的计划是伟大的。但是谁能从另一方面对世界
作番描绘呢?道路在建设者的脚下伸延,艰苦的劳动和无私的奉献给西伯利
亚带来的是繁荣和巨变,道路默默无言,它延伸着,又思索着,思索着生与


死,思索着自己对山川河流、草木虫兽的无上权力。在荒无人烟的边陲,一
个世界——美好的、人工制造的世界出现了。但所有生物,跑着,飞着,爬
着,从被砍伐的森林、被碾压的草地、被填平的湖泊沼泽逃遁。“保护西伯
利亚!”不是一个新的思想。多少个世纪,善良的人们,面对沙皇的暴政和
掠夺,为了生存,拿起过武器。如今,我们建设,是为着生存,是为着人和
大自然中一切生物的生存。人类将成为整个自然界的保护人,地球将变成宇
宙中的“自然保护区”。一个绿色的黎明来临,唤醒一个生命的世界——它
短暂而又永恒。世纪的路,有如声声射击,摧毁了泰加森林,从勒拿河畔直
至太平洋岸。为了那果实累累、常绿不朽的森林的生存。我们新干线的建设
者该如何办?泰加森林、河流和耕田是西伯利亚居民的养育者。过去,西伯
利亚是沙皇的“皮毛仓库”;今天,应该在森林和兽类面前承担起我们的责
任。世纪的路,在西伯利亚的耕田旁延伸,甚至来不及回头注意一下昨天、
今天、明天的播种。但是不管世上出现什么,也不管四季如何变化,西伯利
亚总是需要开垦、播种,需要喂养、储备。春播是农民的劳作,从早到晚,
在水中在泥里。他们耕耘,播种,耙田,浇灌,收割。播下种子和希冀,收
获粮食和富庶。路基为另一些货物,高扬起自己的脊梁:为粮食、肉类和牛
奶。在城市和乡村最斩的连接处有着西伯利亚辩证法的幼芽:庄稼汉的劳动
和工人的劳动,有如两兄弟,有如一个母亲的孩子,友好地互相拥抱。种粮
食和建城市,需要爱恋甚于豪迈和无畏。世纪的路,消失在混生林中,就象
一个人消失在人民之中。人民中的人面目多样,每一个都是人民躯体和命运
的一部分。自由自在啊,西伯利亚人!——人们这样称呼西伯利亚的先民。
从前什么时侯,人们不也这样虔诚神圣地将俄国的俄罗斯各民族,当作俄罗
斯人来称呼?当秋明北部发现了自己石油的极地仓库,谁与发现者们站在一
起?是巴什基里亚人和鞑靼人。他们抛下自己祖传的手艺,为了祖国的利益,
奔向大地,去索取大地能源的财富。我走在恰克图木铺的小巷里,就象是在
历史中漫步。这是显赫的塞尔维亚人拉古津斯基,他执行彼得的嘱托,建起
要塞和特罗伊茨大教堂。从这里往东沿国境线绵延着要塞和堡垒,它们的设
置者不是旁人,而是那个俄罗斯的非洲人——汉尼拔。这是站在画架前的尼
古拉·别斯土舍夫,贫穷中仍保持着十二月党人的高傲。这是天才的雅金弗·比
丘林,俄罗斯汉学的先驱,使俄语与汉语彼此亲近。有时我坐在家族的宴会
上,望着我亲人们的面庞:哪来这蒙古人的颧骨和黑发,哪来这蓝色的眼睛,
哪来这猎人常有的驼背,哪来这身材,哪来这混杂的语言。。将这一切组合
起,那就是:一个西伯利亚人。西伯利亚不是白白地将智慧和力量容纳,它
到期将给予百倍的偿还——从太平洋沿岸到乌拉尔山脉,绵延着西伯利亚回
赠的礼品:毛皮,森林,金矿,各个时代的西伯利亚士兵,永远年轻的严谨
和游击队旗帜的光辉。道路通向我们。由我们开辟。当然,也由你们开辟,
沐浴着八方来风的西伯利亚人,西伯利亚人,西伯利亚人——你这活跃的空
间的民族!大路是小道永恒的动力,正如小道是大路的预言家,她们中总有
什么来自人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