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词典-第17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假手枪,假装向玛莎开枪,尼克和汉尼吓了一跳。接着,他们又扯到生物学,
乔治反对科学家用试管造人,认为要保护人类的光荣的多样性和不可预料
性。而尼克却认为试管可以创造出“文明的人类”。谈话中,汉尼说她刚刚
知道乔治和玛莎有个孩子,乔治对此很不高兴。在乔治去取冰的时候,玛莎
向客人揭乔治的老底,说她原来嫁给一个中学的园丁,遭到父亲干预,后来
遇到乔治,就嫁了给他。她的父亲想把他培养成接班人,乔治却不争气,总
是失败。尽管乔治一再警告,玛莎还是一个劲儿讲下去。乔治气得砸碎了一
个酒瓶,他又唱起了“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醉醺醺的汉尼跟着唱,
但是她想呕吐,玛莎和尼克把她送到楼上休息。一会儿,尼克回来了,他说
汉尼“没事了”,而玛莎在煮咖啡。刚才尼克目睹乔治受辱,乔冶现在很想
让尼克也尝尝受辱的滋味,就设法使他难受,于是两人便攻击起对方的妻子
来了,突然,又由恶意攻击变为讲述。乔治因此知道尼克和汉尼原来是青梅
竹马,汉尼害怕产痛,不肯生孩子,有呕吐病。他还知道了尼克和汉尼结婚
也因为汉尼的父亲有钱,他是个牧师,“花了上帝的钱,攒下了自己的钱”。
乔治给尼克讲了一个故事,说有个男孩失手枪杀了自己的母亲,后来,揣着
个“实习驾驶”执照驾车,为了避开一头犀牛,撞到一棵大树上,把车上的
父亲也撞死了,这男孩被送进了疯人院。尼克有野心“接管大学的事务”,
实行的办法之一就是开始一一和有影响的人物的妻子睡觉,其中也包括玛
莎。说完,两人都为这件事的严重性大吃一惊。乔治老实告诉他,这样做就
象走进了沙漩涡,很快会陷下去,但乔治不听。玛莎回来后,继续羞辱乔治,
这回她告诉尼克,乔治写过一本书讲一个杀母又杀父的男孩的故事,遭到玛
莎父亲的坚决反对,不能出版。“羞辱主人”的游戏使乔治受够了,现在他
提议玩“捉弄客人”的游戏,等汉尼回来时,乔治重复刚才尼克给他讲的有
关他和汉尼的秘密,当汉尼明白了尼克把什么都告诉了乔治,她的呕吐病又
犯了,于是再次回到楼上,尼克表示他对乔治的“故事”非常厌恶,声音要
和他见个高低,说着上楼照顾汉尼去了。剩下乔治和玛莎的时候,乔治说他
对玛莎羞辱他的方法非常轻蔑,而玛莎却说乔治是个受虐狂,“你能受得了,
你就为这个娶我的”,乔治觉得这天晚上玛莎太过份了,声言还击。尼克回
来说,汉尼躺在浴室地板的瓷砖上休息。趁着乔治去拿冰块的时侯,玛莎继
续和尼克调情,乔治回来,却假装没事,他唱着“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
拿过一本历史书读起来,不理他们俩。乔治的不在意激怒了玛莎,这出于她
的意料之外。于是她说,“我要带他上楼了。。我要让你后悔。。”乔治继
续读他的《西方的衰落》,当他读到“一种过份僵化的道德本身就不适应”
时,他把书本一扔,碰到了门铃,铃声惊醒了正在做梦的汉尼,她下楼问谁
来了。这一问使乔冶向玛莎报复有了主意。玛莎回到客厅时,不见乔冶,这
时门铃作响,乔治拿着一束金鱼草进来,他强迫三人坐下玩“养孩子”的游
戏,强迫玛莎讲孩子怎样出生,怎样长大。玛莎只好从命,开头,这故事使
汉尼感动得喊过:“我也想要孩子!”乔治又催促玛莎讲下去,玛莎不干,
他就接过话茬,说玛莎不仅有个比她小六岁的丈夫,一个不管她死活的父亲,
还有一个不听她指挥的儿子。这时,两人又争吵起来,争吵中,乔治突然宣
布。刚才有人送来电报,他们的儿子死了,还让汉尼证明门铃响过。玛莎受
不住了,嚷道:“你不能让他死!”她要看电报,但乔治忍住笑说他已把电
报吃下去了。尼克终于明白,这个“孩子”只是他们想象出来的。客人告辞,
乔治又唱“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玛莎说,“我怕”。
作品鉴赏《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是一出很长的三幕剧,剧情
发生在深夜,没有什么情节,全部人物是年龄不同的两对夫妇。它之所以在
美国受欢迎并且获奖,在于它在内容上表现了处于社会中上层的知识分子的
苦恼和困扰,当然,也离不开荒诞派喜欢的主题——人与人之间的无法交流
和孤独,以及由此引起的精神苦闷,尽管此剧不算荒诞剧。在形式上,它以
急风骤雨式的谩骂,发人深省和震惊观众的效果创出了前所未有的风格。虽
然剧情里没有死亡,也没有什么悲伤情节,但实际上这也是一出悲剧,一出
典型的现代美国悲剧,就象契诃夫的《三姐妹》是一出悲剧一样。在《三姐
妹》里,全部剧情是人物无休止的高谈阔论而全然不见行动,他们的生命就
在这无休止的高谈阔论中消磨掉了。《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则更甚,
不是高谈阔沦,而是谩骂,互相羞辱。一对结了婚23 年的夫妻,高级知识分
子,不能说彼此不了解,却是这样地不能容忍。他们既不能面对现实,便想
象出一个孩子来“弥补缺陷”,玛莎甚至到了分不清现实和想象的地步。排
解苦闷的手段就是喝酒,发泄情绪的手段是谩骂,想得到快感就伤害别人。
这样的生活过了23 年,还要这样过下去,难道这不是一场悲剧?此剧的标题
有几层意思,其一是表现了知识分子的敏感和幽默感,一开始就表明玛莎夫
妇及这一群人的身份,因为他们最熟悉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伍尔
夫自杀之前神经错乱,无法忍受现实而自杀,因此此处暗示他们不能忍受现
实,要到幻想中去寻求逃避,也暗示他们之间互相不能忍受。这句歌词在剧
中反复出现,有揭示主题的作用。戏的主角是乔治,他的身世无疑有点神秘,
但那个杀母杀父的孩子的故事就是他的经历。他跟玛莎逆来顺受地生活了这
些年,这一晚她对他的凌辱达到了高潮,这促使他认识到靠一个幻想出来的
孩子来作精神支柱是不行的,必须重新开始。起先,“杀死孩子”是出于对
玛莎的报复,也使自己免受别人嘲笑,因为“孩子”从未为外人知道。但后
来乔治意识到“杀死孩子”才能帮助玛莎回到现实中来,因此,戏的结尾暗
示着他们重新开始的希望。一般说来,戏剧的每一幕是不设小标题的,而此
剧却有。第一幕题为“戏谑”,暗示玛莎夫妇的生活方式,以后全剧都是游
戏,作者通过“戏谑”来逐步揭示主题:人生是一场场痛苦的游戏。第二幕
是“巫婆的欢宴”,这个词原指每年四月三十日夜,巫婆及各种精灵聚集在
德国中南部的博洛肯山顶上狂欢,因此又称为巫婆的假日,是日他们狂欢狂
舞。在文学上则暗示什么光怪陆离的事情都可能出现的环境。在第二幕,他
们酩酊而舞,后来,52 岁的玛莎当着丈夫的面勾引28 岁的尼克上楼,丈夫
却若无其事地夜读,这种荒唐只有这个词才能恰当地表达出来。第三幕“驱
魔”指帮助玛莎驱逐幻想,面对现实。乔治念着拉丁文咒语,把“孩子”“杀
掉”,为的是帮助她丢掉幻想回到现实中来。玛莎是塑造得最成功的角色,
直到“孩子被杀”之前,她一直是专横的。她朴实,精力充沛,她把自己称
为“地母”,肆意用脏话咒骂,公开挑逗。在她身上反映着60 年代女权运动
的时代色彩。乔治成不了历史系的掌权人,这使她失望,而她又不能生育了,
她无法面对这两个可怕的现实,便幻想自己是个母亲,把幻想掺和到现实生
活中以至连自己也真假莫辨了。她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实际上是害怕现
实。剧终时,这个爱折磨人的专横女人非常需要同情和怜悯。尼克是作为乔
治的对立面而出现的,乔治研究历史,代表过去。尼克研究染色体和基因,
代表将来。他有野心,晚会后造访玛莎原是为了讨好校长的女儿,不料却陷
入他们的“游戏”备受戏弄,但他终于明白玛莎的“孩子”并不存在,也明
白了主人夫妇的困扰,因而也受到了震惊。对汉尼的刻画,作者落墨不多,
她置身“游戏”之外,像个孩子,但剧将终时,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害
怕承担养育下一代的责任到喊出了“我也要孩子”,表现了一种觉醒。此外,
“新迦太基”、“峨摩拉”均源于《圣经》,后者是一个城市,因其居民罪
孽深重,上帝降烈怒将该城毁灭。作者用它指他们所在的大学村,自有深意
存焉。
(何海伦)
托马斯·品钦 V(1963)。。
作者简介托马斯·品钦(1937—)是美国后现代派小说家,1937 年5
月8 日生于纽约市,在康奈尔大学主修英国文学获学士学位(1958)。他是
纳博科夫的学生,创作思想颇受其影响(尤其在文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方
面),这也促使他在大学期间对现代物理学的浓厚兴趣,其创作的中心思想
“热寂说”即是物理学的一种学说。他的大学同学理查德·法瑞那是个极有
才华的小说家,可惜惨遭横祸年轻夭折,引起品钦对死亡问题的思考,死亡
是他长、短篇小说的主题,这主题最突出地表现在他的代表作《万有引力之
虹》(1973)中,该书就是献给法瑞那的。品钦大学毕业后参加海军,退役
后为波音飞机制造公司编写宣传文章,《V·》出版后辞职当专业作家,平时
深居简出,拒绝各界的采访和一切社交活动,因此有关他的情况外人所知不
多。品钦在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V·》出版之前曾发表过3 个短篇小说,都
以热力学中的“热寂说”理论为基本思想,发表后颇引起文学评论界的注意,
品钦后来还把这几个短篇小说客入他的长篇小说《V·》中,例如《V·》里
的一个人物(水手“猪猡”鲍定)就曾在短篇小说《低地》(1960)中出现
过。品钦共出版三部长篇小说,除本书外尚有《第49 号签的吼叫》(1966)
和《万有引力之虹》(1973),后者是一部浩瀚巨作,长达千余页。“万有
引力之虹”是导弹发射后形成的弧线,作者认为它是死亡的象征,同时也是
现代世界的象征。西方文艺界称赞此书的人很不少,称它是二十世纪的佳作
之一和当代文学的顶峰,说它“概括了时代的内在活动,曲折地反映了当代
社会现实”,但也有人(如美国的著名作家戈尔·维达尔和约瀚·加德纳等)
认为该书只是一部“预告世界末日哼哼卿卿的”启示录式小说,内容杂乱难
懂,甚至无法卒读。
内容概要全书共16 章,有两条主要故事线索:一条描写历史,另一
条描写当代生活;一条作解释写意义,另一条写感觉与经验;一条写英国人
赫伯特·斯坦希尔追查父亲的死因以及神秘的V。在他父亲生活中的意义,而
且越查找越糊涂,导致他对历史的彻底失望。另一条写混迹于纽约街头的一
伙颓废青年,中心人物是班尼·普罗芬。作者称他是一个“不幸的傻瓜”,
一个“人形的‘摇摇’”(“摇摇”是一种玩具,是一卷线轴形的木块系于
绳子的一端,用手拉动绳子另一端,木块就能上下飞动,但每次都回到原处),
这种人整日里花天酒地,只知酗酒嫖女人,不懂得自己生活和行动的意义,
在今天高度商业比的社会里活象个机器人,行为重复,毫无生气。班尼·普
罗芬出生在“水手墓酒吧”,生活在这个圈子里的人主要是水手和妓女。这
个酒吧里的啤酒都装在泡沫塑料制成的大乳房里,乳头便是龙头,到时候总
有约莫250 个水手等候着往7 个乳头上吮吸。班尼住在纽约西区,跟一群颓
废的波多黎各“难兄难弟”厮混,有一个名叫雷切尔的女人爱他,但又指控
他“没有作爱的能力”。班尼自命为聪明人,每个聪明人都懂得抑制自己的
欲望(包括喝啤酒止渴)。他并不想有任何作为,包括拧开啤酒龙头。他所
需的女人是那种并不爱他,却能真正自给自足的机器:“有关她的任何问题
都能在一本机械维修手册中找到。你只须拆换些零件就成。”他阅读招聘广
告寻找工作,一想到有了钱就能找女人,性欲就会冲动,结果发现他勃起的
性器官会在报纸上指引出一行字。他等着性器官软下来,看它停留在哪个招
聘机构上,以便决定取舍。他要找一个最无刺激性的工作。他心境平静得已
超越理性。他曾一度受雇到纽约市地底下的阴沟里去捕杀鳄鱼。最后他被另
一条故事线索里的主人公斯坦希尔说服去马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