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词典-第13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向贝特讲述了孩子们的要求,并有意提醒贝特她原来是愿意把房子给阿兰,
自己换一套小些的住宅的。贝特姑妈执意不肯,她认为吉赛尔配不上阿兰,
阿兰是在吉赛尔一家的指使下才向她要房子的。拒绝后她心里忐忑不安,担
心阿兰亲自开口,果然阿兰逼上门来。他先好言劝说姑妈换房,见姑妈不接
受建议,便威胁她:“当然,您不会让步的。。不过要知道,我预先告诉您,
您没有权利;幸亏还有法律。。我岳父认识房屋管理人,会去跟他说的。。”
贝特姑妈气得要命,扬言阿兰要赶走她。阿兰早已丢掉以前的教养和体面,
对外界的种种流言蜚语并不在乎。勒梅尔夫人也不相信那些谣传,坚持认为
阿兰不会做错,是个刚强的小伙子。她对阿兰的好感也与日俱增,竟怀疑自
己是否爱上了这个小伙子。阿兰的姑妈终于在巨大的压力下让步了,她把房
子让了出来,自己换了一套小多了的住房。阿兰和吉赛尔如愿以偿地搬迁了
姑妈那套宽大舒适的住宅。阿兰殷勤地请热曼娜·勒梅尔来参观他的新居。
勒梅尔夫人应邀来拜访,她边参观边赞赏着家具的精美和使用,还不断地出
点子如何摆设家具,但吉赛尔对她的建议并不欣赏,执意按她自己的意愿摆
设。不知是出于嫉妒还是其它原因,令阿兰尴尬万分。阿兰也突然感到过分
接近勒梅尔反而使他的崇拜心理不断降温,觉得还是只有在电视屏幕上看
她,在书店的橱窗里看她的照片才能保持崇拜和幻想。原来阿兰已经偶然从
哲学家勒巴的嘴中了解到女作家的底细。他一直顶礼膜拜的女文人、蜚声文
坛的女作家只不过是一个巧妙的抄袭模仿者,是一个一文不值的草包,并没
有多少真才实学。她的高大形象已经在阿兰心目中破灭了。他气愤、徬徨,
认为这个世界充满了欺骗和虚伪,到处都是伪君子,他似乎通过与女作家的
交往获得了许多人生经验,认识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开始从混沌中走出来,
不再单纯,不再冒傻气。失去了勒梅尔这个文学偶像,他似乎又没有了精神
寄托,于是他的崇拜转移了目标,转到哲学家勒巴身上,敬佩他的强大自信,
光明磊落,我行我素,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成为勒巴那样的人,大有要拜他
为师之意。这又一个人造的偶像是否也会象勒梅尔夫人一样是骗人的假象
呢?
作品鉴赏《行星仪》是娜塔丽·萨罗特的代表作,也是新小说的重要
作品之一。新小说是出现于50 年代的重要小说流派,这一流派的作家主张打
破传统小说模式,取消或淡化情节和人物,用新的表现手法反映当代纷繁而
复杂多变的现实。《行星仪》正体现了这些特色。全书没有起伏跌宕、激动
人心的故事情节。要理出情节线索很不容易,情节线索对萨罗特来说只是一
根细线,主要功用是把人物的心理活动串连起来,以免它们无限地扩散开去。
萨罗特在这部小说中以人物的对话、内心独白和潜语代替作家的直接叙述,
我们只能从无休止的人物语言中去理解作者的意向,从人物的意识活动中间
接地去揣摩事物和社会的脉搏。人物的语言是琐碎的,零乱的,谈的都是些
家常话,但是从家常话的潜语中可以看到闪闪烁烁的意识交流、从最一般化
的谈吐和内心独白中,可以领悟到生活的真谛。萨罗特正是要努力去显露被
文明、教育、社会环境、偏见、陈词滥调包裹着的人的意识深层的真我,揭
示人物深层心理活动的真实。《行星仪》记录的主要是些老生常谈,是“为
了什么也不说而讲话”的机械谈话。作者的真正目的是要揭露这些谈话的虚
伪性和不真实性,“揭露出在‘不真实’的空话掩盖之下存在着的维型的、
萌芽状态的、未经加工的生命。”比如阿兰拜访女作家热曼娜·勒梅尔的一
段,他们的交谈都是一些套适、客气话,阿兰的语气充满敬畏,勒梅尔则湿
得热情大方,他们平淡的谈话实际上表现出人物下意识中的一些念头和感
受。阿兰对勒梅尔的赞誉之词的后面隐藏着他自感低人一等的情绪,他的意
识深处是把勒梅尔当作敌对的竞争对手,但内心十分明白自己并不是她的对
手,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初涉文坛的可怜虫,不得不攀附一株光彩照人的大树。
他是弱者,而勒梅尔是强者,弱者必须依靠强者才能生存,他的话语时时显
露出那种朦朦胧胧的自卑感,表现出他毫无主见,畏畏缩缩的软弱个性。勒
梅尔表面上是那么谦虚、和蔼、平易近人,她的真实目的是要抓住阿兰这个
初出茅庐的文学青年,为自己捧场,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维持自己的巨大声
音,她热情的话语似乎是对青年人的关心,骨子里是为自己打算,萨罗特着
重揭示的就是这种双重性。勒梅尔感到自己已日落黄昏,快要被抛进遗忘的
深渊,她害怕波抛弃,害怕孤独,她要抓住阿兰这个对她顶礼膜拜的青年,
利用他为自己重整旗鼓。她的虚伪正是表现在那些貌以平常的客套话中。《行
星仪》的书名立意新颖,萨罗特用行星仪来象征社会,象征人与人之间的关
系,书中人物以乎就是整个社会的缩影,他们象宇宙中运行的星体一样,彼
此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互相追逐、碰撞,虽然都共同生活在一个空间,
但彼此都象仇敌,永远走不到一起,不断地聚合,又不断地分裂,再进行新
的组合。萨罗特试图用天体运行的规律来阐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奥秘。萨罗
特笔下的人物基本夫系是对立,但他们要互相利用,于是要互相表示好感和
亲热、萨罗特识破了自己笔下的人物在他们那平静、明朗、纯真的表象之下,
在他们那股子清白安详的神态的内里,隐藏着的是一种深沉的暧昧。”在艺
术手法上,萨罗特大胆创新,为了削弱人物的吸引力,她很少用人物姓名,
而广泛地用各种人称代词,令人颇费猜测,摸不着头脑,她的用意是明确的,
一反传统小说以情节取胜、以塑造典型人物为中心的写法,淡化情节,淡化
人物,以滔滔不绝的对话,内心独自、潜语为小说主体,让读者从中揣摩人
物内心活动的细微处,挖掘出内心的真实。对看惯了传统小说的读者来说,
这样的小说使他们感到茫然,但只要用心去读,耐下性子去琢磨,还是可以
体会到乐趣的。
(张容)
乔治·贝雷克东西(1905)
作者简介乔洽·贝雷克(1936—1982),法国作家,出生于一个贫寒
的家庭。父亲1940 年战死沙场,母亲死于集中营,他由姑妈抚养成人,在巴
黎读过历史,在突尼斯曾获得一个社会学文凭。1961 年至1978 年在法国全
国科研中心担任资料员。1965 年处女作《东西》发表后获雷诺多奖,名声大
振,此后连续不断地发表作品。贝雷克的创作以形式技巧的创新为主要特色,
致力于为文学技巧恢复名誉,为形式创新鸣锣开道,他视写作为游戏,作品
是作家使用语言进行游戏的结果。由于他对试验作品的浓厚兴趣,1970 年参
加了以探索文学新形式新技巧为主的“潜在文学工场”。他的试验作品《消
失》(1969)全篇不用一个元音字母E,犹如在拼板游戏中抽掉一块板,使
游戏难度增大。在《回来者》(1972)中则规定只能用E,不能用其它元音
字母。贝雷克的自传作品《W 或童年的记忆》(1975)、《我记得》(1978)
也一反传统手法,不是去揭示“我最隐蔽,最特别的个性本质,而是罗列童
年生活中最普通的事件,以唤起同时代人的集体记忆。他的最后一部作品《生
活使用说明》用99 个章节详细描述了巴黎一幢住宅大楼从地下室到顶楼的全
部物件,讲述了住在或曾经住在楼里的近百个人物光怪陆离的生活经历,每
个人物的故事都构成一部引人入胜的短篇小说,小说后附有三个附录,即书
中地点和人物索引、年表、书中故事提示表,他的作品充满幽默和讽刺,形
式技巧上花样翻新,被称作新小说第二代作家,在法国当代文学中占有重要
地位。
内容概要热罗姆和西尔维亚是一对刚踏上社会的年轻夫妇。他们住在
一套极小的房子里,总面积只有35 平方米,狭窄的厨房一半布置成盥洗室,
一间狭小的卧室,一间同时是图书室、起居室、工作室和会客室的万能房间,
书籍、唱片、衣服堆得到处都是,空间的缺乏使他们感到室息,他们梦想改
变环境。热罗姆24 岁,西尔维亚22 岁,在广告业的代办处做调查员工作,
到公园、学校出口、住家去做市场调查,询问家庭主妇们对广告商品的看法,
这种工作难度大。报酬可观,闲空时间较多,而且这种新兴行业处于初办阶
段,提拔和晋升的希望很大。采访调查的内容有洗涤剂、煤气、电、电话、
孩子、衣服、打字机、拖拉机、娱乐、礼品、棉织品、政治、公路、饮料、
灯具,保险、园艺等,一切与人有关的东西部在其列。他们因此发现了世界
的富有,开始想入非非地追求物质享受。他们梦想买新式衣橱,买浅色栎木
的书架,合并邻居的房子,重新装修房屋,买一套质量极佳的家具,房间摆
设必须是当代时髦凤尚推崇的好东西:埃皮纳尔的画像、英国版画、玻璃工
艺品、拉丝玻璃制品、科学的小摆设。他们幻想将来的生活象电影里展示的
那样富有魅力、富丽辉煌:阳光明媚的海滩、舒适奢华的别墅、古色古香的
壁炉、高级轿车、超级公路、特等车厢、豪华旅馆、高级住房、完美的家具。
这些形象、物质刺激着他们,使他们变得贪婪起来,原来穿着很差的他们迷
上了英国时装,追求英国老牌子的领带和衬衣,在旧货市场流连忘返,搜寻
英国名牌的旧货,为了看一把漂亮的手扶椅可以穿过巴黎市区,在商店橱窗
前留心那些高贵典雅、古色古香的家具,在古玩店里欣赏价格昂贵的珍品,
在房地产代理人的广告前想入非非。未来、野心、奋斗在这些物质追求面前
变得一钱不值。过去他们只是智力平平的小资产者的子女,后来又是没有个
性、毫不突出的大学生,现在他们开始懂得一个上流社会中有教养的人是怎
样的了。对物质的无穷欲望使他们陷入过多的幻想与实际行动的无能之间,
找不出一个能使客观需要和经济财力的承受性一致的合理计划、缺乏实打实
的精神、缺乏明智,他们对舒适豪华的追求变得滑稽可笑。他们的生活日子
里也都是同样的年轻人,大家都是广告界的“旅行推销员”,有共同的爱好
和回忆,圈子里有行话、自己的特征和癖好,泡酒吧是这群青年人的基本嗜
好,在威士忌、白兰地、杜松子酒中谈论爱情、欲望、旅行、度假、追求、
狂热,结成了紧密的联系。这帮青年十分相象,都有点钱,但钱又不太多,
喜欢看电影,是属于电影的一代,和电影一起成长,从电影里学到一切东西,
尤其喜欢娱乐刺激性大的西部片、悬念片、喜剧片、对严肃的,题材重大的
电影抱有强烈的成见,很少听音乐,更少上剧院,最喜欢看周刊《快很》。
《快报》为他们提供了舒适生活的所有象征:宽大的浴衣、引人注目的事件、
时行的海滩、外国烹调、实用的诀窍、明智的建议。这些孔臭未干的年轻职
员全部来自小资产阶级阶层,他们不满足小资产阶级的地位,羡慕而失望地
盯着大资产阶级的极其舒适的生活、奢华,他们是没有过去的新人,没有传
统,没有遗产,于是紧跟时代,适应了环境,以拥有物质来标明身分。热罗
姆和西尔维亚是他们的代表,他们屈服于钱财,热爱生活之前就爱上了钱财,
经济问题耗去了大部分精力,感情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密切依赖主钱,有钱时
爱情迸发、没钱时争吵、对立、金钱象一垛墙耸立在他们中间,雄心勃勃的
计划常被缺钱取消,于是开始埋怨生活、拥挤的住房、荒废的学业,不能实
现的梦想令他们沮丧,没有稳定工作的危机感和苦恼时刻缠绕着他们。他们
向往坐办公室、固定的职位、有规律的生活、明确的身份,但永远是失望、
仇恨社会、仇恨等级制度的情绪与日俱增。这个世界是唯利是图的文明的天
地,是富饶的监狱、幸福迷人的陷讲,他们在里面变质、腐化、堕落,成了
社会驯服的小人物,受到社会的嘲弄。他们想成为有钱人,又苦于无发财之
道,只有梦想才华有一天被突然发现,一鸣惊人,则富象潮水般涌来,梦想
得到一笔意外的遗产、中彩票的头奖、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