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世界近代中期军事史 >

第27节

世界近代中期军事史-第27节

小说: 世界近代中期军事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隆迪小道之战。这次,斯科特的军队,不仅夺取了山头阵地,并能坚守阵地。 

后美军主动撤出战斗。这表明“正规军”已可与战胜拿破仑的英军精锐相抗 

衡了。时至今日,美国陆军的征兵广告上仍在描绘奇帕瓦一隆迪小道战斗的 

情景,并引有英指挥官看到美军坚定的队伍时发出的惊呼:“天哪!这是正 

规军啊!” 

     斯科特的真正有价值的成就在于,他能在短暂的几个月时间里创造出一 

支能迎战英国老兵的美国陆军,而不需几年的时间。而在这些训练中,最关 

键的又是熟悉战略战术、勇敢坚定、而且善于管教士兵的军官。 

     关于缺乏战场指挥官的痛楚,华盛顿在独立战争一开始就感受到了,特 

别是负责军事训练的军官人才十分奇缺。开始,华盛顿不仅要履行司令官职 

责,而且常常自己给自己当参谋长,在战斗中还要兼做旅长和营长的指挥工 

作。尽管斯图本在福吉谷大大提高了美军素质,但他不可能同时到许多部队 

去训练每一个团,更无法很快培训出一大批胜任指挥的军官。华盛顿痛感他 

的许多失败当中,大多数是因战场指挥不利所致。他在给国会的建议书中已 

陈其衷,但国会担心的就是在身边有一批拿枪的军官阶层,而军校正是制造 

军官的地方,所以,国会一直阻挠军校的建设。直至独立战争后的和平时期, 

杰斐逊总统认为,不仅应保留常备军,而且还要为它增设学术指导和理论机 

构。在他的赞助下,根据1802年3月16日的国会法案,创办了西点陆军学 

校。 

     1794年,华盛顿确曾在西点建立过一所训练炮兵团和工兵团的学校,由 


… Page 87…

斯蒂芬·罗彻方丹内和路易斯·德图沙尔德等法国军官担任领导。国会法案 

中规定它的校长应由工兵主任或军衔仅次于他的人担任。杰斐逊任命乔纳 

森·威廉斯为校长。他是一位商人、律师和科学家,而非职业军人。在他领 

导之下,西点学校很快就发展成为美国著名的工程和科学教育机构——美国 

第一所工程学校。 

    西点军校建立不久,则几近夭亡,因为“它的法定父母,象遗弃婴儿一 

样,把它置于一旁”。学员们的年龄相差太大,最小的只有12岁。他们的文 

化程度相差更大,难以实行前后一贯的教学政策。校舍和宿舍不适合学校使 

用,教学设备缺乏,优秀教员更缺,由国会正式委派的教员只有2位。 

     1808年美英关系再度紧张以后,国家又想起西点了。陆军每个连要选送 

2名学员进入西点学习,使军校学员法定人数增至150人。1812年,战争迫 

在眉睫,其学员又增加到250名,还增加了3名教授,分别教自然和实验科 

学、数学、军事民用工程学,并各配1名助教。教学内容包括士兵、军士和 

军官的各项勤务。陆军部长卡尔霍恩在改革陆军时,也高度重视西点军校。 

在美英战争期间,军校学员则学得一些军事知识,就被全部调走,对美军军 

官素质的提高,起了很大作用。由于战争和因战争激起的民族主义情绪,使 

得战后美国比较重视军队建设的发展,西点军校也日益为人们重视。 

    ③美英战争。1812~1815年美英发生第二次战争,也是两国最后一次战 

争。无论是战争的起因、性质,或是战略战术及后果,都在军事史上留下耐 

人寻味的印象与争议。 

     关于这次战争,美国人的评论是:“一个软弱无能的社会打了一场原始 

的、几乎无计划的战争。这种打法给国家带来了一系列的羞辱的失败。”英 

国人也认为:“在英国或美国历史上,再也没有别的事比它更耻辱的了。战 

争的起因,是国民的偏见;交战时,双方都缺乏宽宏大量;而其结果,除无 

谓的流血之外,别无所有。最糟的是,新奥尔良一役未发生之前,和平条约 

已于1814年12月24日在根特签了字。1812年开始的战争,自始至终的特 

性,就是有害的愚蠢行为。在这个使两国都有失体面的战争后,但愿永久和 

平下去。”总之,打完战争之后,许多人认为这是一场不该发生的战争。 

     可是当初,双方毕竟是仅以渔船纠纷而轻率地宣战了。事实上,受损害 

的沿海各州大多并不支持这场“麦迪逊先生的战争”,不承认这场战争是因 

自己引起的。真正的原因是美国政府认为英国与西北部印第安人的骚乱有 

关,欲彻底解决印第安问题。还有一部分美国人想吞并加拿大,实质是要以 

侵略战争向英国利益挑战。所以,北部沿海6个州拒绝派出它们的民兵,也 

不情愿借钱给政府。在4000万美元的战争借贷中,只有300万来自这一全国 

最富庶地区。而它们都同英国人大做生意。这不仅影响了北部的军事行动, 

而且造成了美利坚第二次民族分裂。 

     战争开始时,美军募集正规军1。5万人,民兵4。92万人,由联邦政府发 

饷的总共6。5万人。而英军正规军不过3000人,加拿大民兵和印第安人3000 

人,而且驻地分散。但美军接二连三地失败,就连首都华盛顿也在1814年8 

月24日陷于英军之手。国会大厦、白宫被焚毁。而英国刚从欧洲调来的战胜 

了拿破仑无敌之师的1。4万人,却在新奥尔良,被在杰克逊领导下的5000 

士兵(其中只有800名正规军,大多是民兵)所击败。英军抛下2000多具尸 

体,而杰克逊只伤亡50名军兵。 

     美国又重犯了在独立战争时期的全部错误:把民兵作为主力;各州可以 


… Page 88…

自行决定是否征兵;竞争性的征招和奖励造成募兵混乱不堪;在紧急情况下, 

国家无法集中运用国内军事力量。在战争中仍然是良将匮乏,除了斯科特、 

杰克逊、哈里森之外,其他将领大多是无能之辈。军队文职中詹姆斯·门罗 

也是称职的。战争中寥若晨星的良将们,被人们视为民族英雄,人们从中推 

出了两位未来的总统。 

     结束战争的《根特条约》,结束了美国军事史上的一个时代。在此之前 

的一个多世纪里,欧洲的战争,就意味着美洲的战争。而从此后,美国开始 

独立地发展,自主决定军事选择。此后一个多世纪,美国努力避免卷入欧洲 

大陆上的冲突,而致力于国内的发展和身边的扩张。美国的军事,似乎通过 

第二次美英战争而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 Page 89…

                         四、阴影中的亚洲军事 



    亚洲诸大国的军事曾一度遥遥领先并曾震撼了世界。然而,在近代中期 

却笼罩在迅速崛起的欧美军事的巨影之中,黯然失色。东方诸国在这200年 

中,其军事不但没有进取,反而在许多方面呈倒退、衰落之态。中华帝国的 

清王朝前期 (1644~1840年)的军事状况,最有代表性地反映了这一势态。 



                           1。独特的军事政权 



     清朝是由偏居中国东北一隅的少数民族“满族”通过近半个世纪的战争 

而建立起来的。清军入关后,又经一个多世纪的征战,建立了统一的政权; 

所辖疆域,在中国历史上仅次于元朝。军事是它的立国之本,而其军事战略 

则是由其所处条件决定的。首先,满清尽管是少数民族政权,但由于长期汉 

化,并且要统治广大而富庶的汉族地区,所以,其军事战略重点在征服南方。 

第二,清前期,同中国历朝一样,无强邻骚扰、亦无有价值的邻地可探取, 

其敌对力量及诱惑力主要来自国内,故其军事战略矛头必指向国内。第三, 

中国之大,足以释放这能征善战、但却军事思想原始的马背民族的全部军事 

潜力。满清所以能入主中原,已足见其战略的正确,但这也正是清后期军事 

衰微受辱的原因之一。 



                           2。精湛的军事统御 



    满清政权是以武力定“天下”的,故十分重视军事,并且营造了一套发 

达严谨的军事体制,堪称当时的世界之最。 



     (1)多类型的军队 

     清代前期的正规军 (称经制兵,不可轻易改动之意)包括“八旗兵”和 

 “绿营兵”。八旗兵为清廷武装力量的核心;绿营兵为入关后招降明军和汉 

人组成的军队,是清廷在地方的主力正规军。前者为朝廷的嫡系部队,用于 

禁卫京师及各战略要地;而后者则大多配置全国各地驻防,任务多样,驻地 

分散。满汉大臣、将领皆可指挥绿营兵,而汉将则不可指挥八旗兵。遇有战 

争,均由绿营前驱,而八旗为督战队和预备队。两者实力不同的军队。 

     非正规军包括乡勇和团练,两者皆因正规军不足而建。乡勇初为临时招 

募,战后解甲归田。团练古已有之,是地主乡绅的私人武装,相当于民兵和 

地方常备军。 



     (2)兵源 

    八旗兵分为满、蒙、汉八旗,其兵源皆来自特定范围的人群,实行世兵 

制。八旗户口3年一调查,实行“三丁抽一”征兵制。余二丁在家生产,提 

供军备物资。旗兵应征时,须自备粮秣战具。八旗组军无固定编制,而是根 

据大致所需兵力,按八旗平均分配分名。军官人数则较为确定,大小军官4078 

人,入关前旗兵14—18万,这使八旗军的征招较有弹性和保证。 

    绿营兵,初来源于归附明军,后以招募为主,无定额,按需而募,极盛 

时达60多万人。营兵又分3类:一是终身制兵,入伍即编入兵籍,成为职业 


… Page 90…

军人,终生不改。50岁可退伍,并享有养老饷。二是土著制兵,在当地募集, 

当地驻防。三是余丁制兵,平时享有余丁饷银,军队调动时要随营侯缺。 

     乡勇、团练一般以“保甲制”提供兵源。十户一牌、十牌一甲,十甲一 

保。各户皆出壮丁,平时训练,战时则互保。团丁不离生产,经费由地方公 

摊,朝廷既不花钱又不费力就可调动一支军队。 



     (3)统御系统 

     皇帝是国家所有军队的最高统御者。为控制全国庞杂的各色军队,王朝 

设有各种严密的统御系统,以确保兵为皇家所有。其御兵原则是:强干弱枝, 

以满制汉,以文制武,互相制约。可见其旨在统而不在用。 

     ①中央军事机构。满清王朝初袭用明朝军制,皇帝之下设内阁,康熙时 

设南书房和王大臣会议,雍正时成立军机处,以掌军国大计。原来,八旗军 

队为各旗主私有世袭,康熙、雍正时消除私有,由皇帝任命的都统和副都统 

指挥,使军权集中于皇帝,兵为皇家或王朝国家所有。皇帝通过军机处直接 

与军队任何部门联系,收集各方情报和发号施令。 

     顺治年间也有兵部,但最初接受王大臣会议指挥,后又按军机处指令行 

事。其所能管理的只有绿营,不能管八旗。 

     ②地方军事机构。基本上沿袭明制,在京畿设“顺天府”,受皇帝直接 

指挥。在各地又划23个省,各设文职总督为当地所有军队的最高军政长官, 

又设武职提督统兵。战时,朝廷还可直接派统兵大员指挥作战。巡抚和总兵 

是各省总督、提督之下的文武官员,其权重叠。 

     各地的八旗兵由专门的“八旗都统衙门”统御,地方官无权干涉。其军 

事统帅为“将军”,职权往往与“都统”、“副都统”重叠,故常有兼职。 

     在少数民族地区,军事设有“理藩院”,军事由其管理。 

     ③军队指挥体制。地方军政官员实际所统之兵只有绿营,而八旗只有将 

军、都统、副都统及其下属满族军官统御。但所有军令又必须出于督抚等地 

方文官,即以文制武,防止武将专兵。为此,在绿营当中,也不让统兵将帅 

久居一处,与士兵建立过密从属关系。刘武元巡抚提出“将皆升转”的原则, 

被朝廷采纳。规定:武官升职后,必须到新的单位就任;不许原下属士兵随 

从调动,为免将官利用乡里关系营结私人势力。高级军官不得在本省任职, 

低级军官也要相应地回避生活所在地和原军事单位。 



                                 3。军 备 



     明末清初,中国的军备并不亚于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