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世界近代中期军事史 >

第2节

世界近代中期军事史-第2节

小说: 世界近代中期军事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深达10列,同一排士兵肩并肩,面向前;射击时,最前一列取单腿跪姿,第 

二、第三列取立姿,按口令三排齐射。在第一次齐射后,即重新装弹药,后 

面各列横队缓步向前,越过第一齐射队列,取同前一样的姿势,再次齐射。 

以此逐渐接近敌阵,然后用刺刀进行肉搏冲击决胜负。这种队形是在火器射 

击精度还不高、速度慢的情况下形成的。 

     随着战斗规模的扩大,战斗会随时随地发生,而这种队形只适于平坦地 

形和气候良好的条件下使用。如果遇到不想决战的对手,敌方就会很快脱离 

战斗,这样就达不到作战目的。另外,这种队形作战不机动灵便,也不利于 

保护自己。所以到18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枪托弯曲而便于瞄准,提高了 

命中率,导致了“散开队形”的产生。在战斗触发阶段,面对敌方的齐射采 

取散开的队形,减小敌枪弹的命中率。而在冲击和防御时,则以“纵队”投 

入战斗。在北美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诸战场上广泛使用“纵队战术”和 

 “散开队形”。这种队形的特点是:前为散兵线,后为密集的纵队,另外配 

合一定数量的骑兵和炮兵部队。战斗开始,先以炮火进行猛烈轰击,后以散 

兵实施攻击,打乱敌阵,继而以骑兵袭击,扩大扰敌效果。在三次轮番攻击 

后,纵队投入最后冲击,以决胜负。纵队以强悍、勇猛而有经验的核心战士 

为队首,这样可以使胆怯和没有经验的新兵减少恐惧感,并萌生勇夺胜利的 

荣誉感,增强突击力。这种战术和队形便于指挥,能够在任何地形上运用, 

还可以分层次地使用兵力,既便于集中力量于优势地段,又便于充分发挥各 

自之长。因此,这种战术沿用至20世纪。然而这种先进的战术却未被同时代 

的清军所采用。尽管清军也引进并装备了火器,但在战法上仍承祖制,以“营” 

方阵为基本的作战单位。营下设4哨和6个亲兵队,每哨8个队,每队12~ 

14人。这样密集的队形在遇到火器攻击时伤亡必是惨重的。 


… Page 7…

                           二、欧洲军事的崛起 



     直到近代工业革命以前,欧洲的文明一直落后于同时代的东方文明,在 

军事领域更呈现出了这种差距。自东西方有所接触以来,欧洲一直忍受着来 

自东方的军事压力,无论是军事装备与军队规模,还是战斗力或者军事思想 

理论,东方均处于无可争议的领先地位。 

     然而历史进入近代以后,欧洲经过文艺复兴之后的约200年的酝酿,终 

于在 17世纪中叶陡然崛起;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创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进行了工业革命,并充分显示了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塑造的文明的生命力 

和影响力。欧洲一举成为“世界主宰”,并维持这种地位达两个多世纪。此 

间,欧洲的军事文明达到了人类军事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 



                             1。克伦威尔时代 



     作为世界第一代资产阶级政权,革命后的英国军事,代表了早期资产阶 

级军事的许多特征,标志着非贵族的平民军事时代的到来。 



     (1)背景 

     在“三十年战争”期间,英伦就已经酝酿着一场内战了。然而这场战争 

的性质却不同于欧洲大陆正在进行的大战,也不同于以往所有的战争。英伦 

的内战击溃了在英伦的王权,建立了君主立宪的政体,形成了新的军事制度。 

英国人开始采用“代役金”制下的征兵制,用配给制的职业军兵制代替了封 

建式的征兵制。从前,刀剑就是权威的象征,可这以后“钱袋”却经常向“刀 

剑”发出挑战,而掌握“钱袋”的人不再是封建诸侯,而是新生的资产阶级, 

他们的代表机构就是议会。议会拥有国家的军队,而不是君王拥有国家军队, 

这开创了新潮流。 

     15世纪末、16世纪初,王权在欧洲大陆各国得到加强,常备军随之产生。 

除了那些没有力量养兵的小国君主外,所有大国君王都养有相当规模的常备 

大军,成为王权的支柱。在其支持下,欧洲大陆君王们不久就相继取消了尚 

处于萌芽状态的议会,如在西班牙和法兰西等。然而,王权在英国却远未强 

大到足以取消议会。相反,议会在英国不仅有悠久的传统,而且有较强的实 

力。因为自从17世纪初,英国退出欧陆的争夺,继而又统一了英伦三岛,英 

国便没有陆上边界了。而汹涌的海水又有效地保护着它的漫长海岸线,因此, 

英王便失去了维护庞大常备军的理由,掌握着“钱袋”的议会不再拨款给国 

王去建常备军了。这样,欧陆君主们赖以支撑王权和教训对手的“鞭子”— 

—庞大的常备军,在英王这里却弱不经风,根本无法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议 

会。以往,英国国王尚可以凭借自有地产和特权,以及在海上掠夺西班牙等 

国的“宝船”保持财政收支,可是进入17世纪上半叶,英王的海上“生意” 

越来越受到挑战,也就迫切需要扩军。而在国内,议会却不断向王权挑战, 

竟剥夺了国王许多财政上的特权。这样,国王的统治需要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使得王权处境尴尬。这种对立终于在1640年酿成国王与议会的决裂,内战开 

始:一方代表新的资产阶级,要守住自己的“钱袋”不被随意掏走,尤其不 

可被掏去加强威胁自己生存的势力;另一方则要从那些有钱的人手中夺得更 

多的钱来加强自己的力量,因为那种窘迫处境实在是难以忍受了。 


… Page 8…

     双方都开始召募自己的军队,终于在1642年8月22日,英王查理一世 

在诺丁汉向议会正式宣战。从经济和社会角度看,这是一场垂死的封建贵族 

阶级与新兴的城市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但是细细分析内战中的各种力量, 

阵线却是十分复杂的,经常出现阵线混乱和重新组合的现象。这大多是由于 

人们在这场斗争中,对自身利益及斗争前景认识不清所致,这也正体现了当 

时社会转型时期的政治军事特征。不过内战的基本力量和代表人物却是明显 

的:一方是以国王为首的王党及其军队,另一方是以克伦威尔等人为首的议 

会及议会军。从全国来看,英格兰的西部和北部基本上成为国王的后盾;而 

南部和东部则支持议会。从人口看,英国500万人口中,保持中立的占了大 

多数。他们不了解内战的性质,更看不到其前景和意义,只是希望战火不要 

烧到自己,扰乱自己的生活。从财力和物力方面看,国内的制造业中心、海 

港及大城市,尤其是伦敦,大部分是属于清教徒,支持议会派,所以在物资 

和财力方面议会军占优势。此时的军事行动,金钱起着决定作用,因为冲突 

双方都很缺少战斗人员,而在平民中征兵并不难,他们当兵只是为了军饷和 

抢劫钱财。所以,议会很快就招募了比国王军多得多的士兵。另外,英国皇 

家海军在这次内战中站到了议会一边,不仅向资产阶级提供了军事支持,而 

且使国会控制了海岸港口。这些港口,年关税收入就约达25万镑以上;同时 

也阻止了勤王派从海上得到来自法、荷等国的援助。在军事指挥方面,最初 

王党占了优势。虽然王党军队在人数上较为劣势,可是在战争初期的混战局 

面中,双方士兵大多都是乌合之众,人员众寡不起决定作用。但国王身边有 

一批人数不多、但却精悍的职业军官,因而能够迅速地投入指挥战斗。而国 

会军方面最初却采用了一种委员会式的指挥系统,结果,对瞬息万变的战局 

却发生了无穷的辩论,不仅浪费了时间,也错过良机,而且最后的结论往往 

是妥协方案,当然也就是不彻底、无力的。当国王召集军队时,立即任命了 

老将林德赛伯爵为统帅,还有几位国王的亲属被任命为独挡一面的将领,他 

们都是参加过“三十年战争”及其它欧战的年轻贵族军官。如:鲁普特当时 

他只有23岁,但已经是一名有经验的老兵了。他14岁起就参加了丹麦和日 

耳曼境内的作战。他对炮术及科学技术都很有研究,他总是身披猩红色大氅、 

骑着黑马、冲锋在前。他所采用的是古斯塔夫的冲击战术,横刀跃马,直冲 

敌阵。他没有时间训练王军的士兵,而且这些乌合之众也多是头脑僵化的骑 

士,很难在战场上灵活调动他们。所以,鲁普特所能给王军带来的正是它所 

需要的精神上的鼓励,率领这支训练不足、热心有余的杂牌军,向敌阵作旋 

风式的冲击。一时间他的名声大振,成为名将。正如《剑桥近代史》中所评: 

 “他使国王军队获得了新的精神,使人人都奋勇向前,只是少了些谨慎。” 

还有其兄弟摩里斯,也给王军以极大的鼓舞。在战略目标方向,双方都很明 

确、单纯。国会方面要守住伦敦大本营,并且要从观念上考虑使自己的行为 

合法化,得到公众的承认,就还得捉住国王,利用国王的传统的合法性地位。 

否则,在全国民众心目中,总会存在一个国会之外的正统政权,而国会则始 

终会被视为“叛乱者”。所以国会下达给自己的军事统帅埃赛克斯的指令竟 

如此措辞:“救出国王陛下本人,以及威尔士亲王和约克公爵等,以免他们 

受到危险分子的包围”。王党方面则要攻下伦敦,因为那里是向王权挑战的 

中心。可是王党没有舰队,不可能从海上对这个港口城市进行封锁,以迫其 

投降。陆地的围攻,王军兵力又不够,而且又都是些乌合之众,根本没有受 

过攻城训练。所以,只得将国会军引出城外,在野战中决胜负。可是即使这 


… Page 9…

种战略,也需要更多的兵力,而此时国王只有1万军兵,对方则有2万之众。 

于是查理一世决定向西北移动,认为那里的人民更可能支持国王,因而可能 

募集更多的部队。 



     (2)新式军队的建立 

     1642年10月12日,国王率军南下,开始进攻伦敦。国会令埃赛克斯率 

军截击,同时将伦敦城内的所有经过训练的民兵集合起来,由新贵族华瑞克 

伯爵指挥,防守伦敦。 

     10月23日,国会军与王军首次交锋于厄齐山。正如在整个第一次内战 

中所体现的一样,此役双方军队的基础也是由长矛兵及火枪兵组成的步兵, 

兵队组织以团为作战单位,战斗队形由步兵、骑兵和炮兵编成,战术以大量 

密集的步兵和骑兵实施突击为主。厄齐山战役进行得十分激烈,但没有决定 

性的胜负,只是国会军方面战局不利,于是埃塞克斯以及其长老会派的将军 

们转为消极作战。次日,将军队撤出战斗,退守伦敦;而王军也经此搏杀, 

伤亡过多,不复成军,军火亦已用尽,于是也开到牛津休整,只是在鲁普特 

的敦促下,才又开始进攻伦敦,但时机已错过。国会军方面,在以克伦威尔 

为首的独立派压力下,采取积极的战斗行动,并按革命方式改组军队,清除 

战斗士气低落的雇佣兵。1642年11月12日,两军主力在伦敦城外以西的吞 

汗格林遭遇,王军溃败,撤回牛津扎营。 

     此后一年多时间里,国会军进行了改革,并许以英格兰宗教自由,利用 

国王与苏格兰的矛盾,吸引了苏格兰也参加反国王的内战。1644年1月19 

日,苏格兰军1。8万人和骑兵3000人,由利文指挥参战。同年7月2日,鲁 

普特率王军至马斯顿荒原与国会军及苏格兰军决战。马斯顿会战不仅决定了 

国会军在第一次内战中的胜局,而且还使一位杰出人物脱颖而出。 

    双方骑兵数量各有7000人,可王军步兵只有1。1万人,仅为国会军的一 

半。凌晨5时,会战开始。在上午的战斗中,双方互有胜负,战局不稳。下 

午国会军的两翼骑兵被击溃,步兵又被席卷而来的鲁普特骑兵冲散,国会军 

中3个主要将领都已逃走,只剩下一位将领:克伦威尔 (公元1599~1658 

年),他率领所部4000骑兵,在左翼继续作战,不放弃一线希望。在遭到王 

军的全面进攻、战局十分不利的情况下,他也一度被王军击退,并在混战中 

受了轻伤,他的骑兵队也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