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世界近代中期军事史 >

第1节

世界近代中期军事史-第1节

小说: 世界近代中期军事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Page 2…

                                  内容简介 



     在世界军事发展史上,每个时代或历史阶段,往往呈现出某一个或几个 

国家的军事处于先锋地位,而这种地位是由其某些战略、战术方面的先进性 

所决定的。这些军事上的先进,恰恰又是人类不同群落文明交流之中传播得 

最为迅速的一方面。因此,先锋地位的军事文明,便成为这一时代军事整体 

的代表。 

     本书选择了近代中期世界历史上一系列处于军事发展巅峰状态的强国, 

以其所参与的具有重大影响的战争和与其相关的军事艺术发展为线索,阐述 

了该历史阶段和其中不同时期的军事历史发展概貌、脉络、特点,以及重要 

的军事思想、军事变革、军事技术、军事人物等,并分析了其产生和发展的 

原因。 

     本卷主要内容分为6大部分:概述;欧洲军事的崛起;美洲军事的新生; 

阴影中的亚洲军事;智者箴言——近代中期著名军事思想家的理论总结;中 

西军事比较。 


… Page 3…

                                  一、概      述 



                                    1。新时代 



       如果说世界近代军事史发端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而以“30年战争”的 

  终结作为这一时代的初期阶段的尾声,那么,可以认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的枪声揭开了近代军事史中期阶段的序幕。在此后的近200年中,资本主义 

  的机器声和枪炮声响彻了全球。这种新生而强大的生产方式并没有偏安世界 

  一隅,而是伴随着血与火在世界五大洲印下足迹,并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 

  新的辉煌时代。对此,《共产党宣言》中曾这样权威地赞叹:“资产阶级在 

  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所创造的全部生 

  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 

  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 

  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能够料想到 

  有这样的生产力潜伏在社会劳动里呢?”1 

       军事领域历来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最为敏感,资本主义时代所创 

  造的巨大的生产力必然也就为人类的军事文明史开创了崭新的一页。 

       从此以后,率先确立和接受了资本主义文明的欧洲,在世界军事领域也 

  一马当先,开始占据了主导地位。相继资本主义化的欧、美各国,自然成为 

  这一时代中在军事领域最为活跃的国家,在世界近代中期军事史上演出了影 

  响深远的一幕幕战争景象。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原本在军事等各方面一路遥遥领先于同时代欧 

  洲及其它地区的东方诸帝国,尤其是这一地区的代表——中华帝国,此时却 

  恰恰累于其稳健的封建文明,强有力地抵制着来自外部的和萌生于内部的资 

  本主义文明。故而,以中华帝国为代表的东方封建大国,在欧洲崛起之时, 

  却仍四平八稳地过着太平的封建天国生活;直到欧洲以其“坚船利炮”叩击 

  国门时,方大梦初醒。然而已为时晚矣,其军事上被甩下的这一段差距,必 

  然导致东方老大帝国相当长时期受凌辱的历史。 



                                   2。军事一览 



       世界军事史进入近代中期以后,突飞猛进的科学与技术越来越多地转化 

  为军事力量,不仅使武器有了很大的发展,而且还改变了军队的组织和规模。 



       (1)兵役制度 

       17世纪40年代,革命后的英国组建了第一支资产阶级的军队。组建初 

  期约有50%的士兵是强征入伍的,但后来全部改为志愿兵。这支军队有2。2 

  万名士兵,编为12个步兵团和12个骑兵团。每个步兵团编制为1200人,火 

  枪为主要武器,同时还备有长矛。到了17世纪末叶,与其它欧洲国家一样, 

  逐步以刺刀代替了长矛,用遂发枪代替了火绳枪。骑兵在这一阶段中仍占军 

  队的很大比例,但在作战中步兵起着主要作用。 

       在近代中期以前,欧洲国家的军队人数很少超过5万人,相形之下,中 



1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56页。 


… Page 4…

华帝国各朝的军队都不下几十万人。可在近代中期之后,欧洲各国军队人数 

急剧增长,其中法国的军队达到40多万,军队已开始具有现代面貌了。这时, 

军队有了标准的制服和被授予正规的军衔;军队中开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和 

惩戒条例;国家开始组建专门的军事后勤机构代替原来民政部门担负的军事 

职能。兵器也开始制式化,并按标准进行配备。随着庞大军队的出现,军队 

的编制体制开始趋于固定。各国的武装力量通常由陆军和海军组成。陆军中 

的兵种亦有增加,有步兵、炮兵、骑兵、勤务部队等。18世纪后还出现了投 

弹兵,即专门使用手榴弹的部队。18世纪中叶,多数欧洲国家的军队编制体 

制趋向一致,“团”已成为军队的基本组织单位,编制人数较为固定,为1200 

—1500人;团以上编有“师”和“军”,辖各个兵种,并能独立执行各种军 

事任务。 

     普遍义务兵役制的建立是这时发生的在世界军事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大 

事。在近代以前,由于受经济和政治条件的制约,多数欧洲国家仍以雇佣军 

为主要的军事力量。欧洲国家习惯上把每年的5月~10月作为理想的作战季 

节。由于进行的是“有限的战争”,所以保持庞大的常备军成为多余。但是 

由于武器性能的日益改善,对军人的技能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全 

年坚持训练才能保持军队的战斗力。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割据局面的结束,以 

及战争性质的变化,也使保持一支庞大的常备军成为可能和必要。到了 18 

世纪下半叶,普遍义务兵役制成为发达国家军队的基本兵制。法国是欧洲最 

早建立并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度的国家,它是在大革命中诞生的资产阶级性 

质的国防体制。新的征兵制不仅使革命政府在短时间内就可组成80万大军, 

同时也提高了士兵的战斗热情和公民的军事素质。 

     军队变成常备军之后,开始形成现代意义上的“正规军”。军人有了标 

准的统一的制服,各级指挥官的军衔也趋于固定,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条令和 

条例。军队有了由国家提供的兵营,并按标准配备武器和其它装备。正规军 

的主要标志是:平时和战时都要服役,但有固定的服役期限;定期征招士兵; 

军队组织编制和各种装备均定型统一;按照各种条令和条例进行统一的训练 

和实施战斗。 



     (2)兵器特点 

     18世纪初,火枪前端开始装配刺刀,火器和冷兵器的作用有效地结合起 

来。在18世纪与19世纪之交,出现了枪托弯曲的枪,士兵可以瞄准目标射 

击,这大大提高了射击精确度。为了增大射程和射击精度,人们开始在枪筒 

内壁上刻划螺旋线,这便产生了“来复枪”。第一代线膛枪出现于16世纪初, 

但开始规模制造和装备部队,则是17世纪末的俄国,当时称之为“螺旋皮夏 

利火铳”。不过此时的“来复枪”还需要用铁通条在枪口装弹,所以不仅造 

价贵,而且还慢。故“来复枪”的根本改造和普遍使用是在19世纪中叶以后。 

     火炮的技术改进,大体上也经历了与火枪相同的过程。即由滑膛发展为 

线膛,由前装改为后装,由燃发改为击发,由球形实心弹改为空心爆炸弹, 

由小口径变为大口径等等。从17世纪起,欧洲人开始试制线膛炮,直到19 

世纪中叶,线膛炮才开始广泛用于战场。炮弹的制造技术也出现了飞跃。17 

世纪至18世纪末,研制成功圆锥形炮弹,具有穿甲功能。炮弹集弹丸、发射 

药和火帽三位一体,扩大了火炮使用范围,提高了发射速度。火炮的种类也 

不断增加,有岸炮和舰炮;固定炮、畜力炮、人力炮、车载炮;平射的加农 


… Page 5…

炮、曲射的榴弹炮及大口径臼炮等。随着炮兵知识的积累,确立了射击规则 

和初步的炮兵学理论。 

    海军舰艇制造及海军建设,依靠三个条件:一是科学技术水平,二是生 

产力水平,三是国家战略取向。蒸蒸日上的欧洲沿海列强都十分重视发展海 

军。此时代的海上霸主英国,在1805年,其舰队数量已达世界第一,最大的 

战舰长69米、排水量2200吨,五层甲板布有百门火炮,舰上载兵900余人。 

而在更早的中国明代,郑和下西洋时的帆船每只长达147米,宽60米,高4 

层,中配有大炮。只是后来不但没有发展,反而落后了,到清代开始向欧洲 

买舰。近代初期战舰是帆橹兼用,大炮分设头尾两端,行动缓慢。18世纪中 

期,完全用风帆操纵的战舰开始占居主要地位。由于风帆设计技术和驾驶技 

术的提高,战舰在顺风、逆风中均可行驶。 

     人类飞行的理想古已有之,在中国明朝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都有人试 

图制造军用飞行器,可真正把航空理想变为军事技术还是在近代中期以后。 

1783年,欧洲人根据阿基米德的浮力原理,进行了载人气球飞行试验。1789 

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政府首次用气球进行了军事侦察。1794年,法国人又 

首次组织了一支气球航空队,在战场上服务多年。这是空军的雏形。 

     中华帝国的清王朝,正处于欧洲兵器大发展的同时代。然而,清政府不 

重视兵器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到了18世纪中叶以后,军备废驰,兵器技术停 

滞不前。清政府不仅严禁民间私藏和制造兵器,而且对汉族军队装备的兵器 

也严加限制,越劣越称清廷心意。清朝历代强调骑射,置兵器技术发明于不 

顾。有人制造出了当时世界上尚未出现的连珠铳,却在“藏兵于家”的思想 

之下给埋没了。天才发明家戴梓研制成蟠肠鸟枪和威远将军炮,却被充军边 

关。朝廷所造兵器,亦因质量低劣,难以使用。19世纪中叶,清朝也开始制 

造一些近代兵器,但因技术落后,组织无方,而无法在战场上与西洋兵器抗 

衡。 



     (3)军队结构 

     随着军事活动的发展,此时军中出现了新兵种。 

    在炮兵当中,最初是不分炮种的,其主要任务是用来保障步兵和骑兵的 

野战行动。到18世纪,炮兵经历了几次大改革,成为正规军的一个组成部分, 

后又进一步分为团队炮兵、野战炮兵、攻城炮兵和要塞炮兵。在使用炮兵方 

面,过去是分散使用,这时改为集中使用;还将炮兵作为战斗预备队使用, 

在关键时刻起决定性作用。 

     工兵是专业从事军事工程的士兵,如筑路、修桥、设障等,它最早出现 

于17世纪的法国。18世纪初,彼得大帝在俄军中也设立了“军事工程团”。 

在中国,此时的太平军中亦有“土营”,就是一支拥有两三万人的独立的工 

兵部队。 

     17、18世纪欧洲的骑兵普遍使用火器,以燧发轮式手枪和马刀装备起来 

的“轻骑兵,在西欧迅速发展,许多国家竟占了一半的编制。此时骑兵分为 

重骑兵 (胸甲骑兵)、中骑兵(龙骑兵、卡宾枪手骑兵、掷弹骑兵)和轻骑 

兵 (骠骑兵、枪骑兵)等。可以说,骑兵再次达到其黄金时代。可是随着火 

炮和枪械的改进、火力加强,骑兵在19世纪后半叶再次被减编缩小。 



     (4)战术变化 


… Page 6…

     由于广泛地使用火器及火力的加强,导致了战场上战术的变化。在冷兵 

器时代,为壮声势、鼓舞士气、增强对敌阵的冲击力和对士兵的控制而产生 

了“方阵”——密集队形作战。而在火器时代则为了发挥火器威力,军队开 

始排成横队,在欧洲称之为“线式战术”或“横队战术”。起初这种队形纵 

深达10列,同一排士兵肩并肩,面向前;射击时,最前一列取单腿跪姿,第 

二、第三列取立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