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全集5-第8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断、人为地干预、行政处理代替正常的戏剧评论,都会极大地挫伤剧作家
的创作积极性。错误地处理一个作家和一个戏,影响所及,就不是一个作家
和一个戏的问题。我很欣赏有的同志提出的要多引导,多鼓励,要“微调”。
对于艺术的是非得失,要通过争鸣和讨论去解决,提倡自由讨论,不要轻率
地做结论。出些问题不必大惊小怪,只要及时加以疏导就可以解决。对于剧
目和存在问题的不同意见,提倡心平气和的平等的讨论。戏剧界要在党的方
针指引下团结起来,真正实现创作自由和社会责任感的结合,才能开创新局
面。
戏剧繁荣的新局面关键在于要多出优秀剧本,多出优秀人才。我们现在
有一支人数颇为可观的戏剧创作队伍。但这支队伍目前面临思想水平和艺术
水平提高的问题。我们有些剧作者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对文艺创作的指导作
甲认识不足,因而不能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急遽变革的现实
作出不正确的认识和观察,这会造成创作上的失误。应当再一次提出剧作家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我们剧作家还面临一个“学者化”的问题。要创
作出一部思想深刻、艺术精美的剧本,剧作家要有多方面的修养。既要具备
戏剧有关的专门学问,还要有政治、经济、法律、哲学、美学、心理学和自
然科学的知识和学问。
我们戏剧界要鼓足干劲,团结起来,为了戏剧创作,戏剧事业的更大繁
荣贡献出我们每个人的力量!
(原载《人民日报》1986年
5用
5日)
能开天地春
——在重庆雾季艺术节开幕式上的讲话
首先我要为重庆雾季艺术节祝贺,同时我感谢这个盛会的召开。因为它
给我们带来了多少激动人心的回忆,让我们这些白发的老人重又感受到青春
的热血在流动。这是一个年轻的盛会,是过去的年轻人与现在的年轻人的盛
会。
我清楚地记得,那时候在重庆,到了暮秋、早冬,以及以后整个的冬天。
早晨,眼前总是迷迷濛濛的一片雾,街道上看不见人,田野里那顶天的黄桶
树也在白色的迷雾中隐藏起来。然而,我们都知值,不久太阳就要升起来的,
那亮晶晶的,破雾而出的太阳,放射出万道光芒,照透我们的心。我们每个
人,都感到温暖,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的生活,正像这雾季的早晨一样,有过
雾,也有太阳。那照透人心的阳光,是从曾家岩、从八路军办事处,从《新
华日报》那朝气勃勃的文章中放射出来的。那时,我们称呼周恩来同志,还
是周先生呢,有时还亲密地称他为“胡公”呢。他给了我们深厚的关怀,为
我们指路,用他的思想与人格的光辉,引我们走上抗战文艺的大道。当然,
还有张颖等同志们给我门的帮助。
我们没有在雾中迷失方向,为了爱国,为了抗战,为了驱逐侵略我们的
敌人,为了祖国最美好的明天,多少同志写出了多少文艺作品,演出了多少
戏剧,谱出了多少乐章、诗歌,作出了多少书画、文章。那时的我们真是年
轻啊!夜以继日地工作,赶文章,赶排练,赶演出,忘了饥寒,也忘了疲劳。
为我们最心爱的祖国的前途,奉献出我们的智慧、才干与体魄,奉献出我们
美丽的有意义的青春。
郭沫若同志写出《屈原》、《棠棣之花》、《虎符》这些不朽的戏剧。
夏衍同志写的《心防》、《法西斯细菌》动人心魄的爱国抗日的杰出的剧目。
阳翰笙同志写出《天国春秋》、《草莽英雄》和许多出色的大文章。田汉同
志写了《秋色赋》、《丽人行》,代表时代精神的好戏。于伶同志在“孤岛”,
写出《长夜行》、《夜光杯》和《杏花春雨江南》,树人民正气的好剧目。
还有陈白尘同志的《魔窟》、《结婚进行曲》和《升官图》;还有宋之的同
志的《雾重庆》和《春寒》。老舍先生,除了写作《骆驼样子》、《四世同
堂》,又拿起了话剧这个武器。吴祖光同志写出他的第一个剧本《凤凰城》,
紧接着又写了《正气歌》、《风雪夜归人》。多少作品,多少好戏啊!提起
来,一下子是说不完的,我知道我们大家都在拼命地干,都在奋斗。
多少导演,像洪深、应云卫、黄佐临、焦菊隐、张骏祥、马彦祥、贺孟
斧、杨村彬、沈浮、史东山,他们为着国家和人民,一夜一夜地快乐地工作,
他们的艺术创作,像黎明那样亮起来,亮起来。。演员就更多了,他们像天
上的星星,照透了重庆的雾,疯狂了重庆的观众。
我可以举出成千上万的名字:美术工作者,组织工作者,宣传工作者,
等等,但是我想不用一一他说出来了,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抗战的
战士。我们是一个家,一门大炮,一支野战军。那时的我们,就像是四川的
红辣椒,又尖又红又辣,吃到心里,浑身发热。重庆有多少人认识我们,喜
欢我们,欢迎我们,把我们当作知心的朋友,我们也就是重庆的一部分!
虽然那时候生活上不富裕,甚至可以说很艰苦,可是我们的精神食粮是
丰富的,我们的创作灵感与创作的欢乐是丰富的。我们有信心,有领导,我
们相信祖国必将从浓重的迷濛的雾中,站起来,迎接光照世界的太阳。
今天,不就是昨天的答案了么?在今天这个日子,我们由衷地感到喜悦,
因为我们看见了,知道了我们没有白干!美好的向上的中国不是代替了不明
不白的中国了么?我们不是从落后、穷困,走上先进、富裕的道路了么?日
后,用上几十年功夫,我们还要使中国成为一个最先进、最强大的国家。
雾重庆终于不是雾重庆了。现在,我想说的是,如果这个“雾”对重庆
的人民有害处,那么,待我们掌握了最新的最有效的科学技术,我们就可以
呼风唤雨,就可以扫去对重庆有害的“雾”。当然,如果科学告诉我们,“雾”
实际上对人、对城市,还是有一定用处的,那么,我们就得留它,该留多少
就留多少,多余的,一概不要。
这些话,都是因为今天我忽然又感到年轻了,才能说出来。
确实,我对重庆有无限的怀念之情。因为它代表了我的青年到中年的时
光,它锻炼过我。在这里,我知道了光明在什么地方,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
理。我来到重庆时是二十八岁;离开它,已经三十六岁了。在四川这块“天
府之国”的好地方,我一住就是八年。一直到抗战胜利,我才向重庆,向重
庆的乡亲们告别。我从心里觉得,重庆是我的第二故乡。今天,我是远方游
子又回来探亲了。
要说起重庆的好处,真是说不完的。我喜爱重庆入,爽快、聪明,会说
俏皮话,爱说痛快话,常说知心话;和重庆人,和四川老乡在一起,使人感
到亲切,心里热热的。重庆的天气,也让人忘不了。一到三伏天,那真叫热
呀!热得可以把人烤成芝麻饼。这天气就像重庆人的脾气。我也记得重庆的
冬天,不冻冰,却冷得要死,没有炉子烤火,只有一个烘笼,放在袍子下面。
那时我只有一件薄的棉袍子,在朋友家中,我吃过无数次温饱的饭,但是一
出朋友的家门,就又冷起来。我也不好意思拿烘笼放在棉袍里面,一则不好
看,二则走不了路!冷呀,真冷!但这一冷、一热,不是锻炼了我么!我吃
过重庆的粮,喝过嘉陵江的水,一草一木,都引起我无尽怀念与感激之情。
今天,重庆市与重庆人民举办了这个“重庆雾季艺术节”,这真是件大
喜事。我们回顾往昔,又展望将来。我们感到心中的火没有熄,也不会熄。
我们要像当年那样,把自己还有的一切,奉献出来,为了使祖国强盛。
中国已经是举足轻重的国家,世界的眼睛在望着我们。我们,过去的年
轻人与今天的年轻人,要接力,要苦干。我想到两句诗,那就是“霜雪磨练
后,能开天地春”。
这是重庆雾季艺术节给予我的启发!
让我们永远年轻,开出一个天上地下的春天。
(原载《戏剧与电影》1986年第
6期)
为心爱的事业奋斗
——在“第四届全国优秀剧本奖”发奖大会上的讲话
首先我热烈祝贺你们得到难以得到的优秀的剧本奖。
评选委员们都十分认真、严格,反复讨论,多方比较,最后用不记名投
票的方法,才选出来。
两年来,写出的剧本千千万万,经过严格筛选,这些剧本大多得到观众
的认可和赞赏。
同志们写剧本都非常辛苦,评选的工作没有辜负同志们的劳动。大家都
不怕艰难,闯难关,费心力,为中国的戏剧事业拿出惊人的干劲。
这说明有不少热爱戏剧的人们在力自己心爱的事业奋斗,我们的戏剧前
途是大有希望的。当然,这次得奖的剧本比起人们的期望还有距离,质量更
未达到世界的顶峰。
我想说,那些许许多多未能获得这样荣誉的人,千万不要丧气,你们当
中有少数人比这些中了“状元”的同志们写的东西差不了很多。奥林匹克百
米赛跑的冠军比起第二名常常仅有百分之几秒的差别。所以我希望今天得到
荣誉的人要在日后写得比现在还要好,好得多!那些没有得奖的同志,一定
要更用功,一定要追上来。
这次得奖的作品,题材是多样化的,风格、形式是各不相同的。有一点
是共同的,就是比起以前,越发精采、深刻。
写吧,写出更能表现“人”的伟大艺术作品!
莎士比亚正等待着和我们竞赛。
关汉卿也说了一句话:
“看看谁能比我们这些不朽的灵魂写出更伟大的剧本!”
自然,这是关汉卿在我昨夜梦中对我讲的非常亲切,又是非常鼓舞人心
的话。
然而这才是真话。
再一次祝贺你们!
(原载《剧本》1988年第
7期)
在中华梨园学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今天由陕西省文化厅、由陕西省剧协、由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邀请中国剧
协派人来参加中华梨园学研究会成立大会和唐代梨园遗址立碑剪彩仪式,我
代表中国剧协参加这次盛大的成立大会,特向大会祝贺、致敬!向各位同志
表示热烈的感谢。这次来参加大会的人很多,演员很多,还有各省市的专家,
此外还有各省市卓越的戏剧工作者,所以我谈不出什么来。虽然看戏多年,
对戏还是不太懂,尤其是关于梨园,知道的更少了,我讲的不好。
谈起梨园,它有三个特点:一个是歌,一个是舞,一个是戏。歌这个东
西很早以前就有了。歌以咏志,是人们感情的抒发。原始社会就有歌。最早
的歌大家都会唱,就是《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帝力于我
何有哉”,是说太阳出来了,大家就起来劳动了;太阳落了,就休息睡觉了,
过的非常快乐。所谓帝,皇帝的帝,说帝的力量和我有什么关系呢,这里所
说的帝,大约是部落的首领。在那个时候他们过的都是非常快乐的有歌也有
舞的生活,连孔夫子也是很羡慕的。其中一些古乐舞,在儒家著作中也记下
了演出情况及演出观念。”击石拊石,百兽率舞”,以及“笙镛以间,鸟兽
跄跄,萧韶九成,凤凰来仪”,是对当时乐舞装演的描述。春秋时的《诗经》,
就是民歌总汇。屈原的《九歌》也是颇有影响的祭神的歌舞。《史记·滑稽
列传》对著名的《优孟衣冠》事的记载成为中国演员艺术的记录的开端。优
孟,楚之乐人也,常以谈笑讽谏。楚国宰相知其为贤人,对其甚好。优人敢
于在主威之前,言廷臣所不敢言,这是有特殊意义的,也是很感动人的,因
而司马迁给予很高的评价。秦皇汉武以来,中国文化艺术不但有歌有舞也有
戏。到了隋代更是“万方皆集会。百戏尽来前。临衙车不绝,夹道阁相连”。
薛道衡的这首产正是记述隋代大业年问一个戏场歌、舞、戏演出的盛况。演
出内容十分丰富。表现形式以百戏为主,还有其他歌舞。可以看出隋代演出
有其重要的特点,就是南北文化的自然融合,胡舞、清歌交相演奏。
到了唐代开元二年,“玄宗于听政之暇,教太常乐工子弟三百人为丝竹
之戏,号为皇帝弟子,又云梨园弟子,置院近于禁苑之梨园”。这就是我国
历史上第一所既培训演员(弟子),又肩负演出的综合性的皇家音乐、舞蹈、
戏剧学院。而唐玄宗自己担任院长。唐玄宗领导的这个梨园人才济济,有编
撰人员,有音乐家,有表演艺术家,他们都有很高的文化,编撰人员虽不固
定,但经常有明皇诏令当时的翰林学士或其他著名文人编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