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希望从绝望深处迸发-存在主义文学-第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力的感性认识;黑格尔把美学看作是理念的感觉显现,绝对精神的初期的进程 (自在的进程),最终在绝对的认识中被抛弃的现象:尼采把感性世界的艺术作为最大的刺激物推到最高地位——认为艺术是生的升华的纯粹实现;海德格尔则认为,不管美学呈现出的如何眼花缭乱的景象,只要不扎根在存在之原野,那么它将是隔绝于世的人工温室里的繁荣。如果美是对象的、存在者的,艺术的秘密就只能被封闭起来。现在构思一种美学体系和独到的艺术理想并非当务之急,要紧的是让艺术在传统美学所遗忘的存在世界中扎上坚实的根子。
二、人与存在。那么,究竟什么是存在?这要搞清人与存在的关系。如前所述,海德格尔把人表示为Dasein。这里,Da不象dort和hier那样表示空间上的接近,而是表示“事态的接近性”和“关心的重要性”。人对存在者(seinde)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即是,接近、联系存在者,展示、照明存在者。这就是说,如果没有作为历史一次性的唯一者的人,就象没有星月的夜空,漆黑一团,空无所有。
由此可见,所谓存在就是对人的存在。这个存在如何对人存在的呢?海德格尔说,人的特殊性就是赋予语言。“语言是存在之家”——这是海德格尔的名言,即语言就是存在。语言是存在赠给人的礼物,但这个礼物同一般礼物不同,这里赠送者和礼物是无论如何也分不开的。换言之,赠送者存在不是作为礼物语言的对立面的不可名状的什么实体。据此,海德格尔强调:言物不分家时,语言才成为真正的语言。从另一角度讲,存在对人只是作为用言 (名称之家)而存在。语言为人与存在者之间不可或缺的中介,通过这个中介存在者向人赠送礼物,作为存在者而存在。不是语言具有人,而是人具有语言。语言的建筑家是人,住在语言之家的主人是人,维护它的也是人。人通过两种方法维护这个家:一个是思维(哲学),另一个是诗作(艺术)。
三、艺术作品与存在者真理。艺术作品和物、用具一样具有“Ding”(物、东西、事物)的性质。按传统的看法,物是各种特征的承担者或本体,感觉到的东西多样性的统一,形态化了的素材,即构造、配置、轮廓。但这些都是不充分的,都不能把握物的本质。譬如,用具的“素材——形式”取决于有用性,不是与此相反。艺术作品与物、用具不同,这里Ding的概念或理解是多余的,应该抛弃。他认为,艺术作品是展示存在者的存在,作品产生存在者的真理,艺术就是真理的自我创造。但这里所说的真理不是传统哲学里所讲的那种逻辑学、认识论领域。那么,他所讲的真理又是什么呢?这不是通常所说的真理——即观念 (命题)和现象的一致或对应。如,十元铜币是圆的,而表现它的观念决不是圆的,这样两种不同的东西是绝不能一致的。他认为,存在的光亮处本身就是更为根本的真理。真理就是非隐匿性 (非遮蔽性)——就是说存在者丧失隐匿性。但是,要注意存在表现、展示存在者的本身就隐藏起来。如果它没有这种掩藏本性,就不会展示本性。可见,存在者的真理是使存在者明确起来的同时使自己隐蔽起来的东西。
那么,所谓美是什么?在海德格尔看来,美是这种真理存在的一种方式;诗也就是存在真理的一种展示,即“存在的创建”。就是说,诗、艺术作品是创建世界的,使世界形成起来的。艺术作品所创建的世界是开放的,它展示存在者,但与此同时使“大地”(封闭的未展示的存在者)守藏起来,即说文艺作品的世界把“大地”作为自我封闭的东西带进自己的开放场所。这样,世界和大地永远是相克的、斗争的,这种斗争才使文艺作品的创造成为可能。世界与大地的相克性,实际上根源于存在与存在者的差异。
谈艺术作品,不能不涉及艺术创作。什么是创作?创作就是存在之光照明存在者,就是产生存在真理。有创作就有作品;但有作品却不等于有艺术。没有人去欣赏它,注视它,它就不发生作用。对这一点海德格尔说,艺术就是对真理作品的创造性注视,艺术是创作与欣赏的统一。
四、艺术与哲学。诗作(艺术)和思维(哲学)是不可分的,海德格尔不能不论及这个问题。通常认为,诗作和思维是迥然不同的人的文化活动,前者是形态化功能,后者是理性功能。但这种看法与海德格尔的观点毫不相干。他认为,这个问题应从人、从存在去考察,实际上思维和诗作都是存在的产生,换言之,存在作为诗作和思维这两种语言对人展示。所以,两者是相生性的,不是各自独立的,互以对方为必要条件,是“双层性状态”。从而,他强调“诗作的思维”和“思维的诗作”,“思维和诗作、哲学家和诗人的对话”。他又说,这两者是同一的,但不是等同的。可是,他对“不是等同的”这一点没有加以发挥。
五、存在与存在者。要真正了解、开拓艺术最深处秘密的地基,必须要搞清存在与存在者的关系。海德格尔为了防范对存在与存在者不加区别、把存在看作是存在者的“难以根除的习惯”,特意把存在与存在者的关系表示为sein。其意思是:①存在不是存在者,存在不等同于存在者;②“物”(存在者)是以“四方”(天、地、诸神、必死者)构成,物是相互联系、相互结合、相互反映的,从而构成不可分的统一体。相互结合、相互反映,就产生世界。所谓dingen(物化)、接近、展示,就是物相互联系和反映的过程。
雅斯贝尔斯
雅斯贝尔斯的美学思想只能和其哲学思想联系起来考察。他的哲学可以简化为对不能合理地对象地予以规定的“超越者”和生存之间紧张关系的追问。这两者是不可分离的,但其中生存是核心,离开生存,超越者便失去存在的意义。个人作为状况中的存在,可以一时改变或回避状况,但不能永久改变或回避状况,“看不见的墙”永远阻挡我们的行动和认识。雅斯贝尔斯把这种状况名之为“限界状况”,对这个人来说表现为死、苦恼、斗争、罪过。个人在限界状况中总是受到挫折,通过挫折个人逐渐地变成“非对象性东西”(即人)。在这种挫折中,从生存意识到超越者,超越者变成透明的密码。可见,密码是由生命的超越功能产生并被生存破译的。密码作为历史的一次性,是瞬间地个别地表现,因而其破译也是瞬间地、个别地进行的,所以生存真理不止是一个。所谓艺术、宗教和哲学一样是一种密码破译,这个破译不单是主观的理解、客观的认识,而是在生存的超越行为——生存挫折中进行的。雅斯贝尔斯美学思想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展开的,它的特点可以归纳为四点;
一、艺术与生存。雅斯贝尔斯认为,艺术、宗教和科学一样是生存或生存超越的功能,不是别的什么。换言之,是“哲学研究”的一种方式,是“哲学研究的器官”。具体地说,艺术不能规定为古典的、浪漫的、素材的、追随目的(技术性、政治性、道德性等)的,形式主义的东西,艺术的根源就是生存,这就排斥了所有如上单一性理解。从总体上讲,艺术是一种生存、生存超越的功能。“哲学研究”是在生动的现实中进行的,而艺术作品却与现实分裂了。因此,当欣赏艺术作品时,欣赏者往往忘却时常中的现实,体现“解放感”,现实和假象的分裂,就是艺术的危险性。艺术和哲学创作都无限源于生存,这是两者的共同点,但也有不同点:哲学家的创作赋予思想以明晰性、透明性,其作品不是完结的;而艺术家的创作对他自己是一个谜,其作品作为一个创造品是完结的 (当然也有未完结的一面)。提倡生存艺术(根源于生存的艺术),反对纯粹艺术(那种表现能力、形式就是一切的艺术)。他认为,单纯审美的态度,使艺术滑向伤感艺术。真正的艺术探究、生存真理,成为“哲学的器官”。艺术只要不是游戏性艺术,就必须在创作劳动中进行“哲学研究”。
二、艺术家与个性。艺术家首先是有个性的生存,有这种生存,才能成为艺术家。这是雅斯贝尔斯艺术论的一个中心论题。所有艺术家的存在方式都是历史的一次性,荷尔德林、凡高、达·芬奇等艺术家的生存,都不是“一般型”或“类型”。生存向来不被一般地捕捉。艺术作品也不应当作为艺术家的生存分离出来的什么客观体来感受,不要把它意识形态化、一般化、普遍化,而应放到历史一次性的生存中去把握。譬如,按他的分析,斯特林堡和凡高与一般人、健康人不一样,是超出一般类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这样才成了艺术家;如果是“健康人”(非本来的人、人家),就不成其为艺术家。这是现代文化分裂症和精神病时代的病状。就是说,这个时代是只要一种生活方式的时代,人工模仿的时代,行动被监督的时代,演员式生活的时代,满足于接受成套训练的时代,知道自己是何许人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人不是健康人,而是精神分裂症患者 (“本来的人”、“单个人”),将是正常时代的真实的有个性的生存。在这种意义上讲,现代是在狂人、患者中发现真实的荒谬时代。雅斯贝尔斯认为,艺术家的生存有两种:一是决不把全部人格注入作品,而把人格置于作品背后的歌德等艺术家,另一种是在把自己的体验和主观能动性表现为作品的同时,使自己在其中毁灭的凡高等艺术家。实际上,雅斯贝尔斯更赞赏后者。
再譬如,伟大艺术家达·芬奇的生存,也不是一个类型,而是特定状况中历史一次性的生存。只拿他的认识方法来说,他的认识是且看且行,边思维边直观,“在手的活动中产出直观的”。他是“理性的生存”、“画家的存在”,是科学家、艺术家、工程师的综合。他的大部分工作都以未完成而告终,但他倒是没有陷入教条。他能够成为艺术家,是因为他是历史的、个性的生存。由以上可知:①有个性的生存艺术家是作品的根据,是作品的真正主人;②艺术家的生存包容他的全部作品,而且超出他的作品。
三、艺术与密码。艺术是一种超越者的密码,——这是雅斯贝尔斯艺术论的另一个中心论题。他认为,人的知识、哲学研究不能直接把超越者作为对象,实际上只能把它的密码——“超越者的语言”作为对象,换言之,超越者只能作为密码文字,只能对生存显现,而且它只能在历史的一次性中被把握。什么是密码?他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无不是密码,即是说一切现象都具有超越者密码的性质。虽然密码是一种象征,但不同于符号、比喻、比较、代表、原型等象征:①在密码中不可能分离象征和被象征的东西;②密码使超越者显现,但不可对此加以解释,密码则分离出超越者;③密码的破译依赖于意识,但在无意识的象征性中进行;④密码本质上是超越者和所在的统一。
雅斯贝尔斯把密码分为三种:超越者的存在表现,即直接听到的超越者的语言(这种语言是个人现象,不可能传达),就是第一密码;超越者的直观性交流表达,即采取故事、形象、比喻等形态的语言;就是第二密码;进一步对艺术密码一般地加以破译的“哲学研究”,即采取思想形态的思辨性语言,就是第三密码。
四、悲剧与人生。如上所述,艺术是对超越者根源的直观表现形式,即第二密码。其中,他特别选择“悲剧的知”。这是因为人作为状况中的存在,无时不接触状况的超越者,而且必然在限界状况中受到挫折,通过挫折完成超越。在这种意义上讲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悲剧,悲剧是一种生存超越的方式。所以,在他看来,悲剧就是生存艺术的典范。
萨 特
萨特没有论及传统美学上的一般问题,多半是就日常现实问题进行论述。他认为,传统美学都牵强附会地把问题归属于体系,原理,而无视具体、个别的事实。但这不是说,他对具体问题的分析没有涉及一般问题,从他的关于个别事物和日常生活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一般性原理。除此之外,他的艺术论、美学论还具有伦理学的特点,就是说,是联系自由、围绕自由进行论述。我们在这里从四个方面简述萨特的主要美学思想。
一、创造与欣赏问题。萨特认为,散文艺术(或艺术)可以从“说话”现象去观察。“说话是一种行动”。既然是一种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