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中国道教3 >

第3节

中国道教3-第3节

小说: 中国道教3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蛱熘又芯澄蚧酉戮澄蚧穑廾勺冢棵惶熳穑鞘廊俗鹬缣欤鲋蛎指撸手蛭藿祝描泌ぺぁ蛭锒晃髟祝蚧晃裕磷稹⒅良试惶熳鹨病!ˋE《云笈七签》卷一百一《元始天王纪》云:〃元始天王禀天自然之胤,结形未沌之霞,托体虚生之胎,生乎空洞之际。时玄景未分,天光冥远,浩漫太虚,积七千余劫,天朗气清,二晖缰络,玄云紫盖映其首,六气之电翼其真……进登金阙,受号玉清紫虚高上元皇太上大道君……元皇位在玉清,掌括上皇高帝之真。〃总之,从两晋到南北朝时,元始天尊已逐步驾临于太上老君之上,成为道教第一位至高神。
  灵宝天尊居〃三清尊神〃第二位。南北朝时《上清》《灵宝》经相继出现太上玉晨大道君、太上大道君。梁陶弘景《真灵位业图》列第二神阶中位,名〃上清高圣太上玉晨玄皇大道君〃为万道之主。《云笈七签》卷一百一的《太上道君纪》《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大道君纪》所记略同,但又稍有差异。
  据《灵宝略纪》称:〃太上大道君以开皇元年托胎于西方绿那玉国,寄孕于洪氏之胞,凝神琼胎之府三千七百年,降诞于其国郁察山浮罗之岳丹玄之阿侧,名曰器度字上开元,及其长乃启悟道真,期心高道,坐于枯桑之下,精思百日。而元始天尊下降,授道君灵宝大乘之法十部妙经。……元始乃与道君游履十方,宣布法缘,既毕,然后以法委付道君,则赐道君太上之号,道君即为广宣经箓,传乎万世。〃AF又据《洞渊集》称:〃玉晨道君者,乃大道之化身也。言其有不可以随迎,谓其无复存乎恍惚,所以不有而有,不无而无,视之无象,听之无声,于妙有妙无之间大道存焉。道君即审道之本,洞道之元,为道之气,即师事元始天尊,称受道弟子焉。犹是老君禀而师之矣!居上清真境禹余天中,降金科宝箓、三洞仙经,付经师郁罗翘真人,传教于万国焉!〃AG上清、灵宝派新造作的太上道君,依然以〃道〃为根,体现了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的思想。后之灵宝天尊即由太上大道君衍化而来。
  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居〃三清尊神〃的第三位,是道教初期崇奉的至高神。原为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东汉明帝、章帝之际(58~88),益州太守王阜作《老子圣母碑》云:〃老子者,道也。乃生于无形之先,起于太初之前,行于太素之元,浮游六虚,出入幽冥,观混合之未别,窥浊清之未分。〃将老子神化为先天地之神物,并与〃道〃相等同。顺帝时(126~144)张陵在巴蜀鹤鸣山创立五斗米道,即奉老子为教主。据传张陵在传教布道时作的《老子想尔注》称:〃一者道也。……一在天地外,入在天地间,但往来人身中耳。……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常治昆仑,或言虚无,或言自然,或言无名,皆同一耳。〃AH首次在道书中出现了太上老君的名号。至魏晋南北朝,太上老君之名益显。北周武帝建德三年五月〃初断佛、道两教,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据道书称,当时太上老君曾遣使显灵。时过一月,武帝即又下诏曰:〃至道弘深,混成无际,体包空有,理极幽玄。……今可立通道观于都城……并宜弘阐,一以贯之。〃AI说明当时已经开始利用太上老君干预朝政了。
  至唐,太上老君之威灵更盛。他不仅被奉为李唐王朝的始祖,帮助唐高祖李渊平定天下,据称当武则天篡夺李唐王朝后,又显灵降世,谓〃武后不可革命〃,AJ〃不得辄立异姓。
  ……武后亦终惧此言,不敢立武三思〃。AK因此,天宝年间,玄宗最后为他上〃大圣祖高上金阙玄元天皇大帝〃尊号。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八月加号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虽然历代帝王和民间传统都奉太上老君为道教始祖,但在道教三清尊神中仍居第三位。
  注: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ACADAEAFAGAJAK《道藏》第22册32~33页,第6册464~465页,第9册470页,第22册32~33页,第25册340页,第31册478页,第18册5页,第3册527页,第30册731页,第30册730页,第6册464~465页,第31册478页,第22册14~15页,第23册836页,第17册792页,第17册858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AB《资治通鉴》第19册9202页,中华书局,1956年
  AH《老子想尔注校证》第12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AI《周书》第1册85页,中华书局,1971年

四御

  四御是仅次于三清尊神的主宰天地万物的四位天帝。即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和后土皇地祇。
  四御中最受崇拜的是玉皇大帝,又称玄穹高上玉皇大帝,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全称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为道教所奉的总执天道的大神,位居三清之后的四御之首。
  〃玉皇〃之名,首见于梁陶弘景《真灵位业图》它在所列神谱第一中位〃玉清元始天尊〃之下,列〃玉皇道君〃,位居右位第十一;又列〃高上玉帝〃,位居右位第十九。《三洞珠囊》卷二引南朝陈马枢《道学传》第七云:〃陆修静……初至九江,九江王问道佛缘失同异,先生(指陆修静)答:在佛为留秦,在道为玉皇,斯亦殊途一致耳!〃①留秦即梵文krakucchanda音译拘留秦,一译拘留孙,为部派佛教以后所称过去的七佛之一,这里将道教的〃玉皇〃与佛教的〃留秦〃相类比,表明玉皇在道教神系中的地位是不低的。《道学传》谓此言出自陆修静之口,是否如此,已难考证,至少证明南朝陈时道教神系中确有地位不低的玉皇。唐史崇等编《一切道经音义妙门由起》径称玉皇天尊是道教最高神元始天尊之别号或三世之一,其《明天尊第二》引《天师请问经》云:
  〃道为最尊,常在三清,出诸天上,以是义故,故号天尊。或号玉帝,或号高皇,随顺一切也。〃②又引《灵宝斋仪》云:
  〃过去高上玉皇天尊,未来太极天尊,见(现)在元始天尊。〃③又引《宝玄经》称天尊有十号,〃一号自然,二号无极……九号玉皇,十号陛下。〃④《云笈七签》亦有类似说法,其卷三《道教本始部·道教三洞宗元》云:〃三代天尊者,过去元始天尊,见在太上玉皇天尊,未来金阙玉晨天尊。……三代天尊亦有十号,一曰自然,二曰无极,……九曰玉皇,十曰陛下。〃⑤以上说法,皆出于南北朝至唐代。唐诗人李白、杜甫、韦应物、韩愈、柳宗元、白居易等,亦多有吟咏玉皇之句。如韦应物《学仙二首》诗,其一云:〃昔有道士求神仙,灵真下试心确然。千钧巨石一发悬,卧之石下十三年。存道亡身一试过,名奏玉皇乃升天。云气冉冉渐不见,留语弟子但精坚〃。⑥白居易《梦仙》云诗:〃人有梦仙者,梦身升上清。……
  须臾群仙来,相引朝玉京。安期羡门辈,列侍如公卿。仰谒玉皇帝,稽首前致诚,帝言汝仙才,努力勿自轻。却后十五年,期汝不死庭。再拜受斯言,既寤喜且惊。……〃⑦在诗人们笔下,玉皇大帝是神仙世界的最高神,得道成仙者都须向它朝拜,群仙犹如世上皇帝之公卿,皆列班随侍其左右。
  两宋崇道,对玉帝的尊崇尤甚。宋真宗于大中祥符五年(1012)〃十一月丙申,亲祀玉皇于朝元殿〃。⑧七年九月〃辛卯,尊上玉皇圣号曰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玉皇大天帝〃。⑨徽宗于〃政和六年(1116)九月朔,复奉玉册、玉宝,上玉帝尊号曰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玉皇上帝〃。AB道教亦为之编写经书,制定斋仪。《高上玉皇本行集经》卷上有玉皇修道证果的故事。略云:古有光严妙乐国王无嗣,其皇后梦见太上道君抱一婴儿与之,觉而有孕,生为王子。后嗣位有道,复舍国入山修行,历三千二百劫,始证金仙,顿悟大乘正宗,又经亿劫,始证玉帝。AC南宋宁全真授、王契真纂之《上清灵宝大法》曰:〃昊天上帝,诸天之帝,仙真之王,圣尊之主。掌万天升降之权,司群品生成之机。三洞四辅禁经之标格,大梵至妙无为之神威,乃三界万神、三洞仙真之上帝君也。……以形象言之谓之天,以主宰言之谓之帝,故曰玉真天帝玄穹至圣玉皇大帝。〃AD尽管其地位如此崇高,但仍不超过最高神三清。在道教经书中,它总是作为元始天尊的僚属聆听讲经(如《高上玉皇本行集经》所示),在斋醮请神仪式中,也只有在奏请三清之后才被请到。
  道教的如此安排,曾遭到儒家学者们的非议。朱熹说:
  〃道家之徒欲仿其(指佛教引者注)所为,遂尊老子为三清: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而昊天上帝反坐其下,悖戾僭逆,莫此为甚!〃AE面对儒家的批评,道士们曾作过许多解释。《高上玉皇本行集经注·玉帝尊次考》云:〃玉帝,在道教即三清之化,道家先三清者,先虚无而后妙有,所谓无极而太极,非有尊卑之殊。〃AF林灵真所编的《灵宝领教济度金书》醮神时先列三清,后列四御的安排作了具体解释,曰:
  〃醮坛即醮筵也。中间高设三清座,……又设七御座(七御座之首为玉皇)……盖玉清为教门之尊,昊天为三界之尊,各居一列,各全其尊故也。〃AG意思是说,醮坛中间是两列神位,是两个首席,并无尊卑之别。
  次为中天紫微北极大帝,传为协助玉皇执掌天经地纬、日月星辰、四时气候之神。据《上清灵宝大法》卷十称:〃北极大帝则紫微垣中有大帝座是也。按《天文志》,南极入地三十六度,北极出地三十六度,天形倚侧,半出地上,半还地中,万星万气悉皆左旋,南北极为之枢纽,惟此不动,故天得以转也。世人望之在北,而实居中天,为万星之宗主,三界之亚君,次于昊天,上应元气是谓北极紫微大帝也。〃
  三为勾陈上宫天皇大帝,传为协助玉皇执掌南北极与天地人三才,统御诸星,并主持人间兵革之神。〃天皇大帝乃北极帝座之左有星四座,其形联缀微曲如钩,是名勾陈,其下有大星正居其中,是为天皇大帝也。其总万星为普天星辰宿曜之帝,位同北极,而北极却为枢纽,而天皇亦随天而转,上应始气,三气之下,万天之上,三界之中,莫不尊于此三帝。〃AH四为后土皇地祇,传为掌阴阳、生育万物之美与大地山河之秀的女神。〃后土〃之称始于春秋,〃土正曰后土,……
  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AI〃中央土……其帝黄帝,其神后土。〃AJ古代奉祀为男像,唐武则天前已为女像。宋真宗潘皇后在嵩山建殿,奉后土玄天大圣后像。并于大中祥符五年(1012)诰封〃后土皇地祇〃。AK徽宗政和六年(1116)上徽号曰〃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祇〃。LB自是以后,后土皆为女像。
  四御又有另一不同解释,称之为〃四极大帝〃,北方曰北极紫微大帝总御万星,南方曰南极长生大帝总御万灵,西方曰太极天皇大帝总御万神,东方曰东极青华大帝总御万类。四御的出现,大概不早于宋。《修真十书》卷七《丹诀歌》曰:
  〃九九道至成真日,三清四御朝天节。〃《道藏辑要》柳守元《三坛圆满天仙大戒略说》〃赖我三清道祖,玉帝至尊,五老四御,九极十华以及古圣高真递传妙道〃。从这两条资料对于四御的不同排列,可看到〃四御〃内涵确有两种解释,《丹诀歌》将三清与四御相连,此四御即为以玉皇大帝为首的四位天帝;柳守元将五老与四御相连,则四御即为四极大帝。不过前说更为普遍,为道教塑造神像和斋醮中普遍采用。
  注:
  ①②③④⑤ACADAFAGAH《道藏》第25册305页,第24册724页,第24册762页,第24册762页,第22册14页,第1册717页,第30册730页,第34册632页,第7册28页,第30册731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⑥⑦《全唐诗》第6册2001页,第13册4655页,中华书局,1960年
  ⑧⑨ABLB《宋史》第1册152页,第1册157页,第8册2543页,第8册2543页,中华书局,1977年
  AE《朱子语类》第8册3005页,中华书局,1986年
  AIAJ《十三经注疏》下册2123~2124页,上册1371~1372页,中华书局,1980年
  AK《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一《后土皇地祇》

五老君

  五老君是早期道教尊奉的五位天神:东方安宝华林青灵始老君(简称青灵始老苍帝君),南方梵宝昌阳丹灵真老君(简称丹灵真老赤帝君),中央玉宝元灵元老君(简称元灵元老黄帝君),西方七宝金门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