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上下班路上能做的95件事,如何使时间变得更有意义 >

第8节

上下班路上能做的95件事,如何使时间变得更有意义-第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时,不到7000人的公司职员,有十几人利用新干线上下班啊。” 
在地价居高不下的东京拥有房子也许很难,所以新干线上下班制度是公司希望职员能在地方上拥有房子,但这一制度并没有深入人心。 
自己在家乡买下房子后,让家人居住,而自己继续在东京上班……一般情况下,这两样是很难同时实现的。而有了新干线上下班制度以后,这种愿望却可以实现。金子决定利用这一制度。 

“那时,女儿小学四年级,儿子小学一年级。也想在一个空气好的地方,轻松愉快地抚养他们。” 
金子从新白河站乘东北新干线到大宫需50~60分钟,再从大宫乘JR埼京线到浮间舟渡需20多分钟。从这列车到那列车,路上总共需要一小时三十分到一小时五十分钟。 
同以前相比,可以说路上的时间要长一些。可这个时间与从千叶县、埼玉县、神奈川县等东京近郊去东京市中心上班没有太大的差别。 
在新白河站一下车就是“福岛人” 
乘新干线上下班,不仅实现了“孝顺父母”的愿望,而且自身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上班的车上有位子坐也是一大优点。还有一个巨大的好处,就是在家里和在单位里不同的心情可以互相切换。” 
东京的单位与福岛的家庭,在来回的途中,工作人和家庭人的开关很容易切换。 
“福岛与东京气候和人情都不一样。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回来时,在新白河站一下车,就变成了‘福岛人’啊。我本来就是一个性格不爽快的人。以前即使乘上了回家的电车,脑子里还想着工作上的事情,就算回到家里,也挥之不去。不善于心情的切换。” 

乘新干线从东京到福岛,从福岛到东京,在这来回的过程中,金子的心情和大脑也由工作到家庭,家庭到工作,来回切换。 
采用新干线上下班制度的公司虽然目前还不太多。但据金子说,从新白河站到东京上班的人数,光他早晨乘的那列车就有100人以上。 
既有利用公司这种福利待遇的人,也有不利用这种待遇的人。而乘新干线大老远去东京上班的人倒是不少。 
金子从新白河站到大宫站乘新干线三个月的月票需要37万日元。如果没有公司的福利支持,这一金额自己是负担不起的。假如有人希望在东京工作又住在东京近郊以外的地方,那么有必要再确认一下该公司的福利待遇制度。 

是选择搬家还是选择单程需乘两小时的新干线上下班呢? 
在东京大学当助手的中泽港(35岁),也是乘新干线从长野到东京上班的新干线上班族之一。 
本来租公寓住的中泽,从宿舍到单位走路只要五分钟,是比较理想的。但他却面临着某种选择。 
“妻子在长野短期大学任讲师。录用的条件之一就是家住长野。至少妻子要移居到长野去。” 
问题是,中泽怎么办? 
由于孩子还小,所以也不想搬家。而且,只有中泽一个人住在东京,周末利用限次乘车券回长野。即便这样,光交通费每月就要8万日元,再加上东京宿舍的房租,要超过10万日元。如果利用新干线上班制度的话,使用月票从长野到东京上班,即使算上自己负担的费用,也花不了多少钱。 

“而且,乘长野新干线,心情也愉快,在电车里还能干些事情。” 
这样一来,中泽决定乘新干线上下班。住所也由东京搬到了长野。上班时间也由“徒步五分钟”变成了“两个多小时”。 
早晨骑自行车到长野站。在新干线车上打开笔记本电脑,写一写自己的专业人类生态学方面的论文和稿子。 
“工作取得了巨大的进展,自己都感到吃惊呀。我觉得一天的研究活动有一半是在新干线上完成的。” 
关于工作上取得进展的原因,中泽作了如下说明。 
“在大学里,通过电话和电子邮件‘与外界相互作用’,是由不得自己的。而在新干线上,没有任何干扰。至少有两个小时能够集中精力做一件事。长野站到上野站需要90~100分钟。作为保持精力集中的工作时间,足够长了。” 

中泽由于自己爱人的工作调动而开始了远距离上班。可他却把新干线上的时间完全当作了自己做研究的时间。这也是一段密度很高的时间。 
可以说,新的经验会产生新的成果吧。



Grey…sweet2005…10…04; 14:47
第三部分 最有效地利用上下班路上时间的观点变化
第14节 乘新干线上下班也是选择之一
乘新干线上下班的生活方式也是选择之一 
早晨上班也给中泽带来了新的乐趣。 
“早晨6点钟左右,长野站的周围很清静,骑自行车很爽快。8点钟之前从上野站的公园门口穿过不忍池,再走向大学的池之端门。走这段路感觉也很惬意啊。” 
因为开始乘新干线上下班是四月份,所以通往大学的路上樱花盛开。早晨在新干线上完成一项工作后,看着一排排的樱花树,别有一番情趣。体味着一种与平时不同的愉快心情。 
不过,公司支付给中泽的交通津贴每月最多5万元,超过了则要自己负担。 
“最近,在新干线上听熟人讲,自己负担的那部分实际上是必要的费用,可是,却不被承认。他与税务署交涉过,可对方不认可,所以感到很气愤啊。” 
乘新干线上下班自己所负担的那部分车费,根据现在的税制,不包括在工资所得扣除额里。 
中泽认为,如果税制改革一下,认同自己所负担的那部分费用也是必需费用的话,则乘新干线上下班的篱笆会变得更低。 
“是没有办法的事。远距离上班者的原因各种各样啊。想想看,照顾老人也是原因之一吧。” 
中泽是因为爱人的工作调动才远距离上班的。“没有办法的事”在谁的身上都有可能发生。 
这时,如果把乘新干线上下班作为可选择的上下班方法之一来考虑的话,那么生活方式的选择范围就会更加宽广。 
以三杯啤酒和“司马辽太郎”来冲刷“工作模式的自我” 
上下班是位于公司(单位)和家庭之间的一个过程。无论是从时间意义上说,还是从空间意义上说,上下班都处于工作和家庭的中间位置。 
有人充分地利用这种中间状态,来进行开关的切换。 
“从公司一下班,就去酒馆喝两三杯啤酒。一乘上电车,就看司马辽太郎的作品。在车站一下车,走向家的时候,感觉特别爽快。这是每天的必修课啊。” 
在娱乐设施运营公司工作的小岛章照(41岁),单位在池袋。从池袋到离自家最近的北浦和站,这期间要冲刷掉自己的“工作模式”。 
“工作中,有工作的速度和气氛,是吧?说话的速度也稍微快一点。在工作的时候,自己就会无意识地进入‘工作模式’。将这种工作模式原封不动地带回家去的话,总感觉像不脱鞋就进房间一样啊。” 

所以,下班的电车就成了切换自己的场所。小岛调整开关,使自己由工作单位进入家庭,由职员的角色转变为父亲的角色、丈夫的角色。 
长时间呆在酒馆里的时候并不多。 
“30分钟喝一瓶酒的程度。喜欢去站着喝的酒馆啊。大约7点钟乘电车回家。” 
在电车里,手拉着吊环翻开敬爱的司马辽太郎的作品。读着看过好几遍的满是注释的《坡上的云》,不禁感极而泣。 
“有时候眼泪会向前飞出来啊。自己也吓了一跳,眼泪不是流下来,而是飞向眼镜。” 
据说,哭泣与心灵的净化相关。 
人遇到悲伤的事情时,哭会使自己感觉清爽。一般人都有这种体会吧。当感情上升到最高潮时,流眼泪似乎能起到冲刷掉心中积累的杂念的作用。 
小岛在回家的电车中,虽然不是经常流泪,但是“时常”流泪。 
“周围的人可能会觉得我是一个奇怪的人。不过,到站下车时,真的感觉非常清爽。” 
工作中的疲劳被这种心灵的净化冲刷得干干净净。自己的大脑完全由“工作模式”切换成了“家庭模式”。 
“如果说公司是个组织的话,家庭也是个组织。我是同属于这两个组织啊。这两个组织原理既不相同,规则也不相同,文化也有差异。” 
每天往返于这两个组织之间。这就是公司职员的生活。 
“所谓上下班路上的时间,就是界于这两个组织之间。它不属于这两个组织中的任何一个。我想,大家都在以各种各样的方法支配着这个时间,切换着自己啊。” 
在切换自己开关的同时,在早晨上班的路上做些工作前的身体和大脑的准备工作,而下班回家的途中,又做些提高情绪,清洗大脑的整理工作。 
会使用时间的人和会控制自我的人,好像都在利用上下班路上的时间来做这样的准备工作和整理工作。 
在上下班的路上把自我的开关调节到关的状态 
有两个词叫“开”和“关”。通常把工作时间称为“开”,其他时间称为“关”。 
足羽与志子(42岁),在一桥大学的文化人类学系任副教授。她指出:“但是,在家里的时间其实不能称之为‘开’。” 
“家里有家里的辛苦和麻烦啊。” 
把工作时间称为“开”,其他时间称为“关”,其背景是,工作时有紧张感,工作结束了就有一种解放感。但是,正如小岛所说的那样,家庭也是组织,作为一个组织就存在着紧张感。 

这样的话,可以说,只有位于单位和家庭之间的上下班路上的时间才真正是“关”。 
小岛在工作时间保持“开”的开关,由于喝啤酒的微醉和司马辽太郎的作品,在回家的电车中暂且关上了吧。 
而且,下了电车,朝家走去,穿过家里的玄关。在这之前作为家庭人的开关就要打开了。 
另一方面,足羽在去位于东京西郊的大学工作之前,一直在神户的一所大学工作。住在填造的人工岛“港湾人工岛”上。早晨乘车,或是乘连接神户中心部与“港湾人工岛”之间的“港湾渡船”渡海上班。 

“过桥时的心情非常好哇。能真实地体验到自己在向一个不同的地方行进。用刚才的话说,深切地体会到处于关的状态下的自己。” 
在渡海的途中,也感到了一种心灵的净化。 
“说到活用上下班路上的时间,为了忘掉自己在移动中,也为了忘掉时间,多数人是找点什么事儿做。对我而言,应该说那是真实体验移动感觉的时间。” 
一到工作单位,无论男女,都显出一副“认真”的样子。公司的大门一开,“工作的自己”就会从头到脚浸透全身。一回到家里,家庭人的角色就会罩住自己。 
上下班路上的时间,并没有人强迫你扮演哪种角色。这时,是一个“透明的自我”。再具体一点说,抛开角色的状态,作为一个人而存在的自我,也许只在上下班的路上才能实现。 
从这个门到那个门尽管只有80公分的距离但上下班就是上下班 
那么,住处和工作单位在一块的人又怎样呢?在工作和家庭之间,既没有上下班路上时间性的“中间”,也没有空间性的“中间”。这种情况下,又如何切换自己的开关呢? 
“哎,那可是怎么也切换不过来呀。”长谷川裕(49岁)感叹道。他以前在出版社工作,30岁左右离开出版社,长期从事著作业,是个自由职业者。 
如果工作和住宿都在一块的话,家庭生活和工作时间的弛张很难区分开来。 
“早晨一起床,首先准备早饭。因为爱人也在工作,所以由在家里上班的我来做早饭。” 
早晨把两个孩子和在大学里教西班牙语的爱人(墨西哥人)送出门后,工作还没有开始。 
“噢,先喝杯茶什么的,然后再上到二楼的工作室。因为偷懒,所以,一点也不想坐到办公桌前。要么再整理一下家里裁的蔷薇花,看看叶子,浇点儿水。一会儿就到了烧中饭的时候。” 

因为按照自己的进度就行了,所以时间的使用上是自由的。在家里上班,看上去自由自在,挺令人羡慕的,可稿子的截止日期眼看就要到了。“实在逼得没办法时,就呆在工作室里把门反锁上。” 

除了吃饭以外,一概不与家人接触。只有这个办法了。 
“以前在杂司谷(东京丰岛区)住公寓时,把隔壁的一间房子租来作工作室。那时,完全可以进行自我开关的切换啊。从这个门到那个门虽然只有80公分的上班距离,但这80公分相当重要啊。”



Grey…sweet2005…10…04; 14:48
第三部分 最有效地利用上下班路上时间的观点变化
第15节 早晨看书是工作之前的“助跑”
早晨看书是工作之前的“助跑” 
设计师大田等(49岁),以前在外面拥有一个建筑事务所,现在把自己家里作为工作场所。 
“上下班路上的时间没有了,可每天早晨可以散步,真令人高兴啊。上下班的路上,无论怎么说,既花时间又消耗体力啊。” 
在东京九段经营事务所时,上班路上需要一个小时 ,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