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唐时轶事 >

第9节

唐时轶事-第9节

小说: 唐时轶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叫人准备了一笼子樱桃送到河北给自己的儿子,同时他还写了一首通俗的诗:“樱桃一笼子,半已赤,半已黄。一半与怀王,一半与周至”。怀王是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周至是史朝义的王傅。史思明身边的人一致认为这首诗写的太好了,言无空物,一目了然,没有一点儿矫揉造作,有人还提出一条小小的建议,说是如果后面两句能够颠倒一下顺序,改成“一半与周至,一半与怀王”就更加完美了。史思明当场痛斥了手下人只讲写作技巧不顾政治影响的糊涂观念,他说:我的儿子怎么能位居周至的后面呢! 
    王保定在《唐摭言》中谈到进士刘覃举办樱桃宴时写到。吃樱桃时要拌上糖酪,关于这种吃法,唐人传奇《昆仑奴》中有着进一步的描写。这篇传奇一开头就是崔公子奉父亲的嘱托到当朝一品大臣家去问安,大臣吩咐仆人端来樱桃款待崔公子。樱桃放在金制的小杯子里,吃以前先要“擘之”,擘是从中间剖开的意思,用羹匙也就是勺子把樱桃从中间剖开后剔去里面的核,白居易在和友人一起吃皇上赐给的樱桃时就是“手擘才离核,匙抄半是津”。 
    樱桃擘好之后要浇上奶酪进行拌合,和现代的茶艺是美女执壶一样,为崔公子擘樱桃拌奶酪的是大臣府中的女伎,名叫红绡。红绡将拌好的樱桃送到崔公子面前,面对着这位美如天仙的佳人,崔公子满脸通红心跳得像被击打的羯鼓,哪里还顾得上吃樱桃。红绡看到这种情景莞尔一笑,便手持小勺舀起金杯里的樱桃喂进了崔公子的口中,临分手前红绡还给崔公子留下一个哑迷:先是伸出三根手指然后转了三下手掌。有了这场艳遇,崔公子回到家中对红绡思念不已,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整日里都在念诗:“误到蓬山顶上游,明珰玉女动星眸”。亏的崔府中的仆人昆仑奴是个深藏不露的高人,飞檐走壁从一品大臣府中带出红绡,有情人终成眷属。据说这个一品大臣就是郭子仪郭令公。 
    唐朝人还用樱桃来形容女子的口形,白居易的诗中说的是“樱桃樊素口”,李商隐形容歌女唱歌时的口形是“红绽樱桃含白雪”,白雪是指歌女的牙齿,有些像在作洁牙广告。中国古代传统观念中女子的口形和西方性感的口形大不相同,前者偏与内敛,后者放得很开。 
    絮絮叨叨,挂一漏万,就此打住。
 
 
唐时轶事之八


宋五坦率
 
    宋济排行第五,通常被叫做宋五。
    宋济参加过不少次进士考试,但总是落榜,属于屡败屡战的人。有一次国家统一考试时的作文是一篇律赋,文章快做完时宋济才发现出了问题。
    赋这种文体是要押韵的,杜牧的《阿房宫赋》开头几句:“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中的毕、一、出、日这几个字就是押的入声的质韵。杜牧的这篇文章已经接近于散文化,押韵是比较宽松的,唐代科举考试时所作的律赋押韵则是极其严格的,这种律赋一般是由主考官命题,还要选择八个字的声韵定出八类韵脚。这是一种程式化的作文。
    考试时候的律赋一般不超过四百字,宋济快要写完时发现用错了韵,想要从头再写已经来不及了。用韵不符合规定文章写得再好也不顶用,宋济不由的抚膺长叹:“宋五坦率矣!”历来的高考都是受人关注的对象,唐朝的科举考试也不例外,有什么新鲜事情发生很快就会流传开来,“宋五坦率”这句话传遍了京城,甚至传到了皇宫之中。
    科举考试是一个关口,难煞了许多学子,唐朝一辈子都在参加科考的人着实不少,所以有人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算,赚得英雄尽白头。”
    毛泽东在谈到教育问题时说过:考试可以交头接耳,冒名顶替,答对了,我抄你的,抄下来也算是学习。这是领袖气质,所谓领袖气质就是从理论上说是正确的,但无法成为大众化的法则。
    唐代的科举考试在春季举行,各地的学子都汇集到长安城要过这一关,考上的欢天喜地,心情舒畅不妨开开玩笑。元和十五年有二十九个人成为进士,其中的施肩吾说:“二十九人及第,五十七眼看花”。二十九个人应该是五十八只眼睛,说五十七是因为其中有一个进士的一只眼睛失明。考不上的是大多数,个别人比较极端,元和五年一个叫郭东里的落榜考生就曾大闹看榜现场。唐代进士榜的公布地点在长安城中皇城的礼部南院,南院的东墙是专门为公布进士榜而修建的,它比其他的的墙要高,有三米多。进士榜是用黄纸写的,人称黄榜,黄榜的最上面写着四个大字:礼部贡院。为了防止看榜人损坏进士榜,在这堵墙的前面专门砌了一道矮墙,矮墙和进士榜之间还布下了棘藜这种类似现代铁丝网的障碍,这个郭东里硬是越过矮墙冲过了棘藜扯坏了进士榜。
    大多数落榜生是好的,有些人写下一首诗之后回家去了,有些人则留在京师复读备战明年的高考。留在京师复读这种情况叫做“过夏”,过夏的学子有的在城中租下一间房子,有的则找一座寺院借住。
    宋济落榜后选择在西明寺借住过夏。西明寺位于长安城西的延康坊,在隋朝的时候是越国公杨素的府宅,到了唐朝成为著名的寺院。
    这一天宋济在借住的房间里抄书,那个时候还没有印刷的课本,要什么学习资料只能向别人借书一字一句的抄下来,连经典著作也是手抄本。隋、唐的皇宫里专门设有御书手这种职务,负责抄写书籍供皇室收藏,开元五年唐玄宗就曾亲自面试录用了一百多名御书手。天宝三载唐玄宗下诏让天下百姓每一家都要收藏一本《孝经》,多少人要动手抄书,好在《孝经》文字不多,要是抄《南华经》就有些麻烦。因此,古人家中藏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还书复借书”在唐人口中是痴人的表现。
    长安的夏天很热,宋济头顶着一块布头巾,光着膀子,下身穿一条大裤衩。大裤衩的商品名称叫“犊鼻褌”,我们现在称之为贴身内裤。古代讲究文明礼貌的人是不会把这种风格的衣物展示在众目睽睽之下的,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阮咸在七月七日将自己的犊鼻褌公开搭在竹杆上晾晒就被认为是不拘礼节的表现。阮咸这么做有“愤士”的意思,民间七月七日讲究晾晒衣物,和他住在一个小区的其他阮姓人家都很富有,晒的都是绫罗绸缎,阮咸没有那么多好衣裳,但看到大家都这么做就想着咱也不要免俗,就把自己的裤衩晾了出来,保持一致吗。再往前推就是汉朝的著名作家司马相如,司马先生穿着大裤衩在成都街头买酒,目的是要让他老丈人难堪,逼迫丈人承认自己和卓文君的婚事。
    穿着犊鼻褌走在大街上那是典型的衣冠不整者,各种商业店堂有权谢绝入内,但在自己的屋子里就另当别论了。皇上天气热的时候可以坐在自雨亭子下面,亭子上哗哗的往下流水,体质弱的人在里面呆的时间长了会受凉闹肚子。宋济没有这个条件,还得要坚持读书,穷人过夏,光膀子穿裤衩。
    宋济抄书很投入,外面进来人了都不知道,客人站在旁边看了好一会儿没见主人抬头招呼,只好自己先说话:能不能给冲杯茶水。
    宋济头也没抬回答说:房子外面炉子上的壶里有开水,案子上的瓦罐里有茶叶沫,你可以自己泼茶。
    客人问宋济姓甚名何,排行第几,是干什么的。宋济说自己姓宋名济排行第五,现在正在复读备战明年的进士考试。
    客人又问:攻读的是什么学科。
    宋济答:作诗。
    客人:现在写诗的人很多,听说当今的圣上也是诗作爱好者,你认为今上的诗写的怎么样?
    宋济觉得这位客人问来问去有些罗嗦,更何况自己一个平民百姓不好去评价圣上的诗文水平,就答了一句:“圣意不测”。本以为事情就到此为止了,客人一走自己可以安下心来抄书,但下来的事情惊出宋济一身冷汗。
    此时从外面又进来几个人,跪在那个客人面前口口声声的叫着“官家”。宋济这点政治头脑还是有的,他立即意识到那个客人是当今的圣上德宗皇帝。一想到自己在皇上面前光着个膀子穿着大裤衩,还让皇上他老人家自己动手泼茶,宋济的心里是诚惶诚恐之极,急忙恳请圣上恕罪。
    人家在自己的屋子里抄书本来就和你皇上没有多大关系,你又没穿正规的制服,不知者不罪。唐德宗倒没怪罪,只是想到京城流传的那句宋济的名言和眼前本人的表现倒是很符合,就随口说到:宋五大坦率。
    转眼之间冬去春来,一年一度的进士考试又到了公布成绩的时间,进士榜天还没亮时就会公布出来,唐德宗特意指派小宦官去看一下宋济考中了没有,小宦官快去快回禀报圣上说:榜上没有宋济的名字。
    从宫里传出的消息说,唐德宗听到宋济落榜后再一次指出:宋五又坦率也。

唐宣宗李忱喜欢微服出行。
 
    李忱没当皇帝时被封为光王,有一次他跟着皇帝的圣驾回宫,走着走着不知怎么搞的就从马上摔了下来。那个时候李忱远不是绩优股,根本就不被行家所看好,掉了队竟然没人发现,真是个可有可无的人物。那一天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半夜的时候李忱被冻醒,碰巧治安巡逻队路过事发地点,李忱拦住人家说我是当今的光王,口渴的要命,你们给找点水喝。巡逻士兵根本就不相信,这种天气是下苦人的典型环境,王公贵族那是红炉炭火坐锦被貂裘,那个会神里神经的跑到这来受冻挨饿。不过出于人道主义的关怀,还是有士兵给李忱打来一瓦罐凉水。当李忱哆哆嗦嗦的捧起瓦罐准备喝水时,奇迹发生了,瓦罐中的凉水变成了美酒。
    凉水变美酒的情节肯定是编造的,不信你打上一罐凉水放在那里耐心的等待,即便是含有几十种矿物质的纯天然矿泉水也变不成酒,等的时间长了还会长出绿毛。
    当了皇帝之后,李忱还是会出去走走,也有所收获。在几次私访中,宣宗皇帝给国家发现了几个刺史和县令,纠正了一座道庵中的道姑浓妆艳抹过度化妆严重影响道教形象的不正之风,也成就了一位进士。
    那年,学子卢沆准备参加进士考试,当他在长安城东风景如画的浐河河畔自由行走时,对面来了一个自骑驴旅游的驴友。这个骑驴人虽说和其他驴友一样悠哉悠哉的任跨下的毛驴迈着碎步,但气质却显得与众不同,脸上丝毫看不出为生活而操心的痕迹。卢沆有眼色,当下想到道路避让守则:少让老,民让官,官员让的是宰相,举国上下让皇上。于是就主动的侧过身子让骑驴人先走。对方看见卢沆懂文明讲礼貌,就勒住毛驴致以问候,当得知卢沆准备参加今年的进士考试时,又索要了卢沆的诗文作品塞到自己的袖子里骑驴而去。
    这个骑驴人就是唐宣宗,他回到宫中看过卢沆的作品后给主考官打了招呼,卢沆考中了进士。当时的宰相得知圣上为卢沆的事情打招呼后,感到很惊呀,以前从来就没听说过卢沆还有通天的关系。作为一个宰相,搞清楚人际关系是十分重要的,他就找卢沆摸底,卢沆回答说俺在浐河边上给今上让过路。
    有一次宣宗坐在肩舆上逛街,肩舆是轿子的一种,类似四川的滑竿。在行进过程中对面也来了一顶肩舆,在宣宗前面步行的随行人员看到对面肩舆上坐着的人后都往一边躲。这种情况让宣宗很感兴趣,是什么人能让见多识广的随行人员主动规避?他让人放下肩舆自己亲自去看一看。对面肩舆上坐着一位女性,是长安县令卢彖的妻子,长安人都说卢彖的妻子长相困难,宣宗亲眼目睹果然不是谣言。唐宣宗此时又找回了没当皇帝时行走江湖时的感觉,放声大笑,比起上朝办公时先要更衣洗手整理容貌,然后平均气息正襟危坐听取大臣们的汇报,这种笑声显然要爽得多。
    笑人家的长相是不礼貌,当宣宗穿着平常的衣裳走在社会上也会遭遇不讲礼貌的人。
    有一次唐宣宗在外面遇上了温庭筠,温庭筠字飞卿,人送外号“温钟魁”,看来是一幅凶神恶煞的模样。温庭筠盯着普通人打扮的唐宣宗左看右看之后评价说:你大概是州里司马一级的官员吧?宣宗说不至于吧!温庭筠往高的说了一些:那就是节度府的主薄,唐宣宗再一次否认。温庭筠没有继续往下猜,在他看来对方的官职也大不到那里去,没有必要在待见。被人家说成是国家的下级官员,唐宣宗一定很郁闷。
    温庭筠很有才气,学子们在参加国家统一考试时要做律诗,一首诗是八句,温庭筠左右手一交叉就想出一句,手叉八下一首诗就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