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中苏关系内幕纪实 >

第38节

中苏关系内幕纪实-第38节

小说: 中苏关系内幕纪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民族主义和反苏主义的基础上,与美国和中国的霸权主义者结成了危险的同盟。”
    尽管苏联和日本的关系面临着许多困难,但是,在这个时期,苏日两国同意在库页岛和西伯利亚地区共同实施开发
煤矿资源的计划。1980年,苏日双方贸易有所增长,但是,由于日本对苏联入侵阿富汗实行制裁,两国的贸易量减
少了。由于中国政府再次调整了发展计划,1980年,中国和日本的经济合作也受到了影响。1980年5月27日
至6月1日,在华国锋访问日本期间,谷牧(副总理)表示,中国可能会不得不砍掉一些与日本合作的项目,同时减少
原来商定的对日本的石油输出。日本对中国取消部分合同大失所望。但是,1981年2月23日,谷牧对由中国方面
的决定而造成的“难题”,向日本政府表示歉意。他表示,日本将得到由此而引起的损失赔偿。
    1981年12月13日,波兰强制实行戒严令。1982年2月,日本政府参加了美国以及美国的盟国对苏联实
行的某些制裁。1983年8月31日至9月1日夜,苏联战斗机在库页岛地区上空击落了一架南朝鲜航空班机。日本
同西方国家一道,对苏联的做法表示强烈抗议。1982年中期,由于日本文部省正式修订日本历史教科书,导致了中
国和日本的争论,中日关系一度受到了影响。日本历史教科书把日本在30年代至40年代在亚洲大陆的暴行描写到最
轻的程度。中国对此表示强烈抗议,后来,日本同意再修改教科书。
    印度支那的冲突(1975年~1984年)
    七十年代后期,由于中国和越南处于敌对状态,其结果使印度支那成了中国和苏联进行对抗的最前沿的地区。越南
在它的邻国柬埔寨和老挝驻扎武装部队,这一作法得到了苏联的支持。中国人怀疑越南的目标是要统治整个印度支那,
而且怀疑越南的做法得到了苏联的鼓励。鉴于苏联的扩张主义和苏联对中国安全威胁的证据,中国人完全能够认识到这
一点。苏联指责中国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故意延长印度支那的冲突,中国的行动加剧了国际的紧张局势。
    1975年4月,在越南和柬埔寨的共产主义赢得胜利之后,越南和中国的关系很快便开始恶化起来了。越南逐步
倒向了苏联,与此同时,在中苏的相互攻击中,柬埔寨显示出了对中国的同情。中越关系由于悬而未决的、有争议的西
沙群岛和南沙群岛(这些群岛位于南中国海)问题,也变得更加复杂化了。与此同时,自1975年以后,越南同柬埔
寨的关系日益恶化,边界冲突事件时有发生。到了1977年,越南和柬埔寨还发生了激战。同年12月31日,柬埔
寨同越南断绝了外交关系。中国支持柬埔寨,苏联和它的盟国则支持越南;中苏两个大国互相指责对方在该地区有霸权
主义野心。
    1978年初,中越关系迅速恶化。在越南的大多数华侨,对越南的经济政策和该地区的形势非常不安。当时,在
越南的华侨人数达150万人。1978年中期,由于越南当局的驱赶,使16万多名华侨逃回中国。中国对越南驱赶
华侨的做法表示强烈抗议。据报道,1978年4月间,中越两国在边界地区发生了武装冲突。8月以后,中越边界事
件更加频繁发生。1978年7月3日,即越南被吸收为经互会成员国后的第4天,中国停止了对越南的经济援助。1
978年11月3日,苏联和越南签订了苏越友好合作条约,此外,还签订了6个经济协定。在1978年整整一年里,
由于苏联、越南之间关系的发展,由于柬埔寨边界武装冲突事件的发生,使得中国和苏联之间出现了紧张局势。
    1978年期间,越南、柬埔寨边界的战斗一直没有停止过。
    最后,12月25日,越南军队侵入了柬埔寨。1979年1月7日,柬埔寨首都金边失陷第二天,柬埔寨流亡者
成立了以韩桑林为总理的“人民革命议会”。自1975年以来,柬埔寨流亡者一直领导着反对红色高棉政权的武装斗
争。越南和苏联集团承认了这个新政权;与此同时,中国谴责越南侵略柬埔寨,谴责韩桑林政权。1979年1月14
日,中国宣称:“越南侵略者”“得到了苏联社会帝国主义的支持。”据不确切的消息透露,1979年2月,中国通
过泰国向柬埔寨的红色高棉政权提供援助。
    1979年1月11日至15日,联合国安理会对印度支那的危机进行了辩论。苏联对呼吁外国军队撤出柬埔寨的
提案投了反对票。在辩论期间,中国代表陈楚指出,苏联把越南当作“亚洲的古巴”,在世界范围内推行其霸权主义政
策。苏联代表奥莱格。特罗亚诺夫斯基谴责红色高棉政权在波尔布特的领导下,在进行毛泽东主义社会的建设中,实行
“公开的种族灭绝”政策,侵略越南和泰国。
    1979年初,中越边界的武装冲突接连不断。2月17日,中国教训了越南。中国声称:这是在越南对中国进行
了多次武装挑衅之后,中国对越南进行的有限度的自卫还击。中国军队占领了越南边境地区的许多城镇,在遭受严重伤
亡以后,中国军队于3月5日开始撤退。
    1979年3月16日,中国军队全部撤离越南。后来,即1979年春季,中越两国举行了边界谈判,但毫无结
果。
    尽管苏联表示,只要战争限制在有限的范围之内,苏联将不卷入这场战争,但是,苏联仍然严厉地抨击了中国的
“入侵”。1979年2月28日,《真理报》发表了一篇文章,谴责中国把东南亚当作自己的势力范围。文章宣称,
在越南同美国发生战争期间,中国曾出兵北越,但同时中国又阻止苏联向越南运送军事物资。中国扶植波尔布特政权在
柬埔寨执政;中国“已经详细制订了大规模消灭柬埔寨人民的计划”,并以此作为“使柬埔寨……与中国同化”的步骤,
“将柬埔寨改造成为一个对‘不顺从的’越南形成包围的重要的桥头堡,并使柬埔寨成为中国直接向马来西亚、泰国、
印度尼西亚进军的通道”。为了“使越南同时在两条战线作战”,中国曾命令波尔布特政权进攻越南。
    文章还指出,美国在某种程度上纵容了中国。文章接着指出,“北京并不否认侵略越南的时间选择与缔结中日和平
友好条约和中美关系‘正常化’有联系……”。1979年3月2日,勃列日涅夫在一次讲话中,谴责中国的政策“是
对世界和平的最严重的威胁,”并指出“纵容中国政策的实行会产生任何形式的危险。”但在整篇讲话中,勃列日涅夫
没有直接提到美国。
    1979年2月23日,联合国安理会就东南亚的局势开始进行辩论。由于苏联坚持投票反对任何不特别谴责中国
的提案,于是,辩论陷入了僵局。陈楚威胁道,中国投票反对任何在辩论中提出的没有越南侵略柬埔寨内容的提案。经
过进一步磋商后,3月16日,安理会对越南侵略柬埔寨“深表遗憾”的提案进行了辩论。安理会呼吁,任何在越南和
柬埔寨的外国军队都应撤走。奥莱格。特罗亚诺夫斯基对这一提案投了反对票,因为他认为该提案没有包含“明确谴责
中国的侵略”的内容,而且该提案把“侵略者与他的受害者摆到了同样的位置上。”尽管陈楚批评该提案没有充分地谴
责越南,并对提案批评中国的“正义行动”表示遗憾(而当时,中国已完全从越南撤走了它的全部军队。)但陈楚还是
投票赞成这一提案。
    1978年和1979年初发生的事件,对中国和老挝的关系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1975年,共产党在老挝执
掌了政权。直到1978年,在边界地区发生冲突和中苏相互攻击的问题上,老挝希望保持中立。但是,老挝政府不能
坚持自己的立场。老挝承认柬埔寨韩桑林政权,同时,在中国对越南采取军事行动后,老挝则呼吁中国从越南撤走军队。
自从1979年3月以来,中国同老挝的关系日趋紧张,这导致了中老边界发生了一系列事件。
    1979年4月底,越南官方第一次承认在老挝驻扎有军队。4月29日,越南外长阮基石说,根据1977年7
月越南同老挝签订的越老友好合作条约,同时,也应老挝政府的要求,越南在老挝驻扎了军队。1981年,在中国、
老挝边界上发生了更多的事件。有报告证实,中国正在援助一些老挝组织,反对老挝政府。
    从1979年起,越南继续在柬埔寨驻扎部队,企图镇压红色高棉政权和其他组织对韩桑林政权的反抗。中国坚持
把越南从柬埔寨撤军作为改善中越关系的一个条件。苏联不断增加对越南的经济援助。中国和越南在边界地区的冲突仍
时有发生。中国炮击越南的高峰期往往与越南在柬埔寨发动攻势的时期相一致。
    越南在柬埔寨驻扎军队成了中苏分岐的中心问题之一。
    中国要求苏联撤销对越南的支持与援助,并把它作为改善中苏关系的三大条件之一。对于苏联海军可能会使用越南
港口,中国领导人表明了反对的立场。
    苏联拒绝讨论柬埔寨问题。坚持认为讨论这个问题会对第三国有影响,而苏联对越南的援助则是根据1978年签
订苏越友好合作条约进行的。
    苏联在阿富汗的介入(1978年~1984年)
    1978年4月,阿富汗发生了政变。这个政变产生了统治阿富汗的革命社会主义政府。该政府与苏联发展有密切
的关系。1978年12月,该政府同苏联政府签订了友好合作条约。
    苏联向阿富汗运送军事物资,给阿富汗派谴顾问,以帮助新政府镇压穆斯林抵抗组织,因为穆斯林抵抗组织动员阿
富汗的大多数人反对阿富汗当局。此外,苏联给阿富汗提供了更大范围的经济援助。苏联在阿富汗势力的不断增加引起
了中国的关注。中国人担心,中国西部边界的安全将会受到威胁。
    1979年底,苏联出兵阿富汗,使这个问题成了中苏互相攻击的焦点之一。
    1978年到1979年间,阿富汗和苏联当局多次谴责中国援助穆斯林反抗组织。1979年6月21日,中国
向在北京的阿富汗临时代办递交了抗议照会,对上述指责进行了驳斥。后来,中国政府谴责苏联政府,说苏联政府企图
在阿富汗——巴基斯坦地区扩大它的势力范围。
    1979年9月,哈菲苏拉。阿明领导的反对派,推翻了阿富汗领导人——努尔。穆罕默得。塔拉奇总统的统治。
在阿明的控制下,阿富汗的国内形势,阿富汗同苏联的关系恶化起来了。12月底,阿明下台并被处死,并由巴布拉克。
卡尔迈勒接替阿明的职务。政府更换以后,1979年12月25日至26日,大约有4000至5000名苏联士兵
进驻阿富汗。苏联政府坚持说,面对阿富汗外部敌人的武装挑衅,根据苏联和阿富汗的友好合作条约,阿富汗政府要求
苏联出兵阿富汗。从这些显而易见的原因考虑,苏联采取行动,向阿富汗的武装部队提供军事援助,以镇压穆斯林抵抗
战士。据估计,至1980年底,苏联军队在阿富汗的人数已增到85,000人,此外,在阿富汗全国范围内,苏联
还部署了数百辆坦克。
    1979年12月29日,中国把苏联的侵略行为称为“1968年苏联武装侵占捷克斯洛伐克事件以来的又一次
十分严重的国际事件。”这是苏联第一次对一个第三世界国家进行大规模的军事入侵,这一事件“严重威胁着亚洲和全
世界的和平与安全”。这次苏联武装干涉阿富汗,暴露了它“对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粗暴践踏”。苏联已不是“维护世
界和平的天使”了。
    1979年12月31日,中国政府向苏联驻华大使递交了抗议照会。
    1980年1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谴责苏联不仅想在阿富汗获得“永久的居住地”,而且“企图把这
一计划作为向南插入巴基斯坦和亚洲次大陆的步骤。”文章接着指出,“苏军在战略要地阿富汗驻军45,000人,
从南亚到非洲之角这一广大弧形地区将无宁日。”
    1980年,1月18日至23日,中国外交部长黄华对巴基斯坦进行了正式访问。在抵达伊斯兰堡时,黄发表讲
话指出,阿富汗事态的发展为他的这次访问增添了新的重大意义。在结束访问时,黄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