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中苏关系内幕纪实 >

第33节

中苏关系内幕纪实-第33节

小说: 中苏关系内幕纪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减少对越南的援助。据报道,苏联代表答复说,苏联援助越南是根据1978年苏越签订的《苏越友好互助合作条约》
而实行的。
    尽管中国政府一再发表声明,并在1979年12月31日照会苏联政府,强烈谴责苏联武装干涉阿富汗,但是,
中国政府发言人说,由于会谈涉及到双边问题,因此,会谈不会因阿富汗危机而受到影响。1980年1月19日,中
国外交部发表声明:“苏联入侵阿富汗,威胁着世界和平与中国安全,这为中苏两国关系正常化又制造了新的障碍。在
这样的情况下,显然不宜举行中苏谈判。”
    一些评论家提出,中国对谈判政策的改变是哈罗德。布朗博士(美国国防部长)在1980年1月5日至9日访华
的结果。(见第十章),此外,其他的原因是中国领导层内部有意见分歧。根据以后的分析,人们了解到,1980年
2月23日至25日举行的中共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极大地加强了邓小平的地位,而邓是对苏态度最不肯作出让步的中
国领导之一。
    1980年春,中苏双方在恢复谈判的观点比较接近。2月12日,杨守正(前驻莫桑比克大使)被任命为中国驻
苏联大使,接替王幼平大使的职务。苏联国防部远东部主任、莫斯科谈判苏方代表团副团长米哈伊尔。贾丕才于198
0年3月20日到达北京,进行所谓“应苏联大使邀请的私人访问。”非官方电台“八。一广播电台”4月14日广播
说,中国代表已回到北京。他们就改善中苏关系与“苏联有关人士进行了秘密联系。”他们已回来四天了。
    “八。一广播电台”的名字取自中国建军节。该电台从1979年3月开始用汉语广播。声称是对中国军队广播。
该电台的广播经常批评中国政府的政策,特别是以邓小平为敌。据信,该电台是在苏联创建的。
    1980年4月7日,《真理报》发表了一篇署名为I。亚历山托夫的文章。文章提出应该恢复中苏谈判。但是,
4月10日,中国官方发言人发表声明:“中国对中苏谈判的立场已公开声明过,并且将坚持同样的立场”。4月11
日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期满日,但是,中苏双方的报刊都忽视了这件事。
    两国关系的稳定(1981年2月~1982年3月)
    勃列日涅夫在1981年2月的讲话、胡耀邦在1982年9月的讲话,表明了中苏两党的领导人对中苏关系的各
自的立场。但双方都没有进行新的攻击。据报道,到1982年初,中苏已建立了缓和的双边关系。
    1981年2月23日,勃列日涅夫在苏共第二十六次代表大会上作的报告里,引人注目地用适度调和的调子概述
了苏中近来的关系。
    他指出:“必须特别谈谈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近二十年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经验是一个严重的教训,它表明,不论是在国内政策还是在国际政策
中,歪曲社会主义原则和社会主义实质会造成什么结果。
    “中国现任领导人自己把他们国家在所谓文化革命时期的秩序称为‘最残酷的封建法西斯专政’。对于这种评价我
们没有什么可补充的了。……遗憾的是,现在还不能说北京的对外政策有什么好转。这种政策的目的依然是要加剧国际
紧张局势,同帝国主义的政策密切配合。这当然不能使中国回到健康的发展道路上来。帝国主义者不会成为社会主义的
朋友。
    “美国、日本和一系列北约国家愿意同中国扩大军事政治联系,其用意很简单——使中国对苏联和社会主义大家庭
的敌对态度为其所用,为其帝国主义利益服务……如果说苏中关系仍然处于冻结状态,那么其原因不在于我们的立场。
苏联过去和现在都不寻求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抗。”
    1982年9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耀邦作了政治报告。该报告极大地减少了对苏联
的攻击。报道指出,中苏两国关系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是友好的。
    “中苏关系演变到今天这样的局面,是由于苏联执行了霸权主义政策。”我们注意到苏联领导人一再表示愿意改善
同中国的关系。但是,重要的不是言辞而是行动。如果苏联当局确有诚意改善同中国的关系,并采取实际步骤解除对我
国安全的威胁,中苏两国关系就有走向正常化的可能。
    在报告的后面的章节里,胡耀邦在论述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和殖民主义时,使用了“霸权主义”一词。“霸权主义”
不仅是指苏联的政策,而且也是指两个超级大国。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的对抗成了爆发世界战争的危险。报告批评了美国
在台湾问题上推行的分裂“一个中国”的政策。这里主要是指1980年里根当选为美国总统后,批准了《与台湾关系
法》(见第十章)。
    1982年的头三个月,在因台湾问题而影响中美关系的同时,中苏两国建立了联系。3月28日北京广播电台广
播说,中国代表团一行已于1月12日至19日为参加举行贸易谈判的预备会议访问了莫斯科,并草签了一项协定。3
月29日,三名中国经济学家为了研究苏联的经济访问了莫斯科。
    中苏经济方面的关系(1978年~1982年)
    根据中苏每年贸易与付款协定,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两国间的贸易量出现了极大的波动。1978年中苏贸
易额达五亿一千六百万美元,是自60年代以来双边贸易的最高额。
    1979年贸易额达五亿零三百万美元。1980年减少到三亿七千五百万美元。1981年又减少到两亿美元
(与中日贸易总额比较,在同一时期,中日贸易额为一千亿美元。与中美贸易额比较,在同一时期,中美贸易额为五百
五十亿美元)。1982年4月20日,中苏又签订了一项双边贸易协定,把中苏贸易额增至三亿零二百万美元。根据
该协定,中国在减少购买苏联主要工业品的同时,增加了对原材料的进口。1982年2月6日,中苏又签订了一项协
定,协定规定中国可以通过跨越苏联国土的铁路向西欧和伊朗出口物资。

    第十二章 边界争端
    (1969年~1982年)
    1969年3月和8月,在远东和中亚地区爆发激战之后,中苏两国于当年年底再次举行边界争端的谈判。但是,
谈判没有结果。后来,解决所有争论的尝试又告失败。更多的边境冲突断断续续地发生。
    相持不下的谈判(1969年~1974年8月)
    1969年春夏两季,在乌苏里江和黑龙江的小岛上接连不断地发生的零星冲突,造成了双方的一些伤亡。196
9年4月和8月,处于中亚地区的中苏边界又发生了冲突。8月13日的战斗达到了最高峰,造成了双方的较大伤亡。
中苏两国的紧张状态达到了如此的地步以致到了8月23日,中国共产党发表声明,宣布战争随时都可能爆发。但是,
1969年9月3日,北越胡志明主席逝世。由于北越公布了他赞同“兄弟党之间恢复团结”的政治遗嘱,形势才发生
了变化。在参加胡志明的葬礼后,9月11日,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飞到北京,在那里,他同周恩来举行了会谈。
这次会谈的结果表明,双方都同意重新进行边界问题的谈判。
    后来,中苏之间达成协议的精确期限成了辩论的主题。根据苏联的资料记载,苏联同意采取措施避免在边界上发生
武装冲突,通过谈判的方式解决边界问题,采取措施使两国关系正常化。这些措施包括:恢复大使级的外交关系,扩大
双边贸易等等。而根据中国方面的说法,谈判时这两国总理指着中苏两国的地图,确定哪里是产生边界争端的地方。后
来双方同意从这些地区撤走各自的武装部队并缔结一项维持边界现状的条约。
    1969年10月7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同意就边界问题同苏联进行谈判。声明说:“中苏边界问题发展到如
此尖锐的地步,其责任完全不在中国方面。中国政府从来没有要求收回沙皇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去的领土,相反,是
苏联政府坚持要违背这些条约的规定,进一步侵占中国领土,并且还蛮横无理地要求中国政府承认这种侵占是合法的。
正是由于苏联政府坚持扩张主义的立场,因而在中苏边界造成了许多争议地区,成为中苏边境紧张局势的根源……”1
969年10月20日,中苏边界谈判在北京举行。经过中断几次谈判以后,1973年7月,谈判又继续举行。尽管
官方没有发表声明报道谈判的进展情况。但非官方的报道说,在谈判初期,双方都处于僵持状态。
    香港的共产党报纸《大公报》有时充当中国政府的喉舌。
    1970年1月9日《大公报》发表文章指出,这次谈判没有取得任何结果。因为“在会谈期间,苏联拒绝对本国
武装部队的约束,也不同意遣散冲突地区的武装部队。”据从莫斯科和北京的外交渠道提供的消息证实,中国坚持要求
苏联承认,苏联通过“不平等条约”(包括沙俄条约),掠夺了在远东地区的大面积中国领土。而且谈判的问题只限于
与边界有关的问题。然而,苏联代表团明确地主动将在黑龙江的有争议的岛屿(包括珍宝岛)移交给中国。
    苏联反对谈论“不平等条约”的问题。同时建议谈判的范围应进一步扩大到两国间的外交、贸易和文化关系方面。
    1969年12月13日,苏联代表团团长瓦西里。库兹涅佐夫和他的副手马耶。金。马特洛索夫离开北京返回莫
斯科。
    名义上是为了回国参加最高苏维埃会议。1970年1月2日,当库兹涅佐夫回到北京时,据说金。马特洛索夫正
在接受医院治疗。他的职位由他的副手金。维克多。甘科夫斯基接替。
    《时代》杂志评论说:“人们还不知道,金。甘科夫斯基的确切职务。但是人们相信,他是靠近中国新疆省边界地
区的苏联边防军总司令。马特洛索夫在东西伯利亚地区也拥有类似的指挥权。因而,这些变化意味着第一阶段的谈判与
中国接壤的苏联远东边境问题有关,而现在谈判却又涉及到西部的边界问题。”
    1970年6月30日,库兹涅佐夫由于健康问题返回莫斯科。据报道,在库兹涅佐夫缺席的情况下,谈判仍继续
进行。
    在一个很少见到的谈判的资料里,人们可以看到谈判的内容。
    7月7日,《真理报》评论道:“北京领导人通过蛮横地篡改历史资料,或者断章取义,人为地试图制造一个领土
问题。他们提出不平等条约仍然是谈判的争论问题。1963年曾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进行过谈判的苏联副外长伊利
切夫于1970年8月15日抵达北京,接替库兹涅佐夫的职位。
    举行谈判后,中苏报纸的报道没有提到中苏的边界冲突事件,但边界地区的紧张局势仍然存在。1969年中苏往
各自的边境地区大量增派部队。1969年11月7日,庆祝布尔什维克革命胜利阅兵活动的报道表明,苏联有一个独
立的军事防御区,即众所周知的中亚军区,包括与中国新疆接壤的哈萨克、吉尔吉斯和塔吉克地区。
    1971年1月15日,苏联代表团多次提出建议:两国应签订一项双方放弃使用武力或进行武力威胁的条约。据
非官方报纸报道,中国认为没有必要拒绝这一建议,并指出,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仍然有效。中国
拒绝了苏联第二次提出的建议。该建议主张发表同盟条约仍然有效的声明。在这一轮谈判中,苏联代表表示愿意作出让
步,承认有争议的阿穆尔河岛和乌苏里江的大部分地区的边界线,应以沿着“河道中心最深处”而确定。但是,要中国
放弃整个黑瞎子岛(被苏联看作是军事要点的位于阿穆尔河和乌苏里江汇合处的一个岛屿),中国难以接受这种建议。
    1972年12月,在接见斯堪的那维亚新闻记者时,周恩来说:“一方面,苏联方面现在坚持说边界问题没有争
议……另一方面,现在他们又否认边界问题仍有争议的地段……也许他们在这些问题上,他们正在采取行动,因为他们
担心在别的国家的某些地区会产生连锁反应……”。
    1972年12月13日,《金融时报》在评论中苏边界谈判时指出:“边界问题,北京和莫斯科涉及很少……这
说明,北京谈判实际上没有直接涉及到边界争端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