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中苏关系内幕纪实 >

第3节

中苏关系内幕纪实-第3节

小说: 中苏关系内幕纪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并且已经成为强大的力量,在这个阵营中,和平力量不仅具备了防止侵略的精神手段,而且具备了防止侵略的物质手段。
此外,还有一大批拥有数亿人口的其他国家正在积极地反对战争。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运动,今天成为一支巨大的力量。
拥护和平的运动已经产生,并且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因素。”
    “当然,在这种情况下,列宁认为只要帝国主义存在,引其战争的经济基础也将存在的原理,仍然是有效的。这就
说明,为什么我们一定要保持最高度的警惕。只要世界上还存在着资本主义,代表资本主义垄断组织利益的反动势力,
今后依然会企图进行军事冒险和侵略,并且依然可能企图发动战争。但是,战争并不是注定不可避免的,今后,强大的
社会力量和政治力量拥有实实在在的手段,不容许帝国主义者发动战争,如果他们真的想发动战争,那就给侵略者以歼
灭性打击,粉碎他们的冒险计划。”关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形式。赫鲁晓夫指出向社会主义过渡可能需要采取若干形式
之后,引用了列宁的一句话:“一切民族都将走到社会主义,但是走法并不完全一样,”他并且说这句话已经被历史的
经验所进一步证实。他进而说道:“完全可以设想,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形式将会越来越多样化。”
    “而且这些形式的实现,不一定在任何情况下都将要与内战连系在一起。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斗争的激烈程度,使
用或不使用暴力,这与其说是取决于无产阶级,不如说取决于剥削阶级的抵抗程度,取决于剥削阶级自己是否使用暴力。”
    “在这一点上,”赫鲁晓夫继续指出:“就发生了这样的问题,是否也有可能通过议会的道路向社会主义过渡。对
于最先实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俄国布尔什维克来说,这样的道路是未曾有过的。……但是,从那时起,历史情况发生
了根本的变化。因而有可能用新的态度来对待这个问题。……同时,在某些资本主义国家中,工人阶级已经有了现实的
可能,把绝大多数的人民团结在自己的领导下并使基本生产资料转移到人民手中。……争取以无产阶级、劳动者的群众
革命运动为依据的议会的稳定的多数,就可以为若干资本主义国家和过去的殖民地国家的工人阶级,创造实现根本改造
社会的条件。当然,在那些资本主义还很强大而且拥有宠大的军事、警察机构的国家,反动势力必然要进行顽强的抵抗。
在那里,向社会主义过渡将在尖锐的阶级斗争、革命斗争的条件下进行。”
    在二十大的一次秘密会议上,赫鲁晓夫作了一个长篇讲话。在讲话中,他谴责了斯大林依靠酷刑迫使清白无辜的人
民招供,并将他们大量地处死;谴责了斯大林在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策略;谴责了1948年斯大林对破坏苏联与南斯拉
夫关系所负有的责任以及对他的“个人崇拜”。
    赫鲁晓夫所提倡的和平共处原则在任何意义上都决不标志着苏联政策的新发展,而与当时中国政府所提出的有关国
际关系的观点相一致。在1952年斯大林出席的苏共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马林科夫曾经指出:“苏联所奉行的和平
与各族人民安全的政策的根据是:如果有着相互合作的愿望,有着履行所承担的义务的意愿,而且平等与不干涉他国内
政的原则得到遵守,那么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和平共处和合作就是十分可能的。苏联过去一直主张,现在仍然主张发
展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合作,而且不问其社会制度的差异。……我们决不打算用武器强迫任何人接受我们的思想或者我们
的经济制度。斯大林同志说:”输出革命,这是胡说。每一个国家如果要求革命,就得自己进行它的革命;如果不要求,
那就不会发生革命。‘……“赫鲁晓夫在其报告中所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4年4月29日中印两国所
签订的协定中首次系统阐述的。1955年4月在万隆所举行的亚非国家会议上,周恩来支持关于提倡全面禁止生产核
武器和普遍裁军的决议,并发表了中美关系的下列声明:”中国人民同美国人民是友好的,中国人民不要去美国打仗。
中国政府愿意同美国政府坐下来谈判,讨论缓和远东紧张局势的问题,特别是缓和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问题。“
    赫鲁晓夫报告的新特点在于他否定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战争不可避免的理论和承认资本主义和平过渡的可能性。虽
然这些理论连同他对斯大林的谴责后来成为中苏两党激烈论战的主题,但是,中国共产党在当时并没有对这些理论和他
对斯大林的谴责进行公开的争论,中国共产党在1956年4月5日发表的声明中认可了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批评。
    中国在波兰和匈牙利危机中的介入(1956年10月~11月)
    赫鲁晓夫对斯大林政策的否定在整个东欧产生了强烈的反响,这一反响在波兰和匈牙利采取了公开反对斯大林体制
的形式。在1956年10月19日至21日的一次会议上,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委员会选举了新的政治局,斯大林分
子被排除出政治局,并选举瓦迪斯瓦夫。哥穆尔卡为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他是刚从监狱里释放出来的。
赫鲁晓夫和苏联其他领导人于10月19日飞往华沙,与此同时苏联坦克兵团开始向华沙推进。然而,波兰领导人立场
坚定,10月23日赫鲁晓夫保证所有驻扎在波兰的苏联军队将返回基地。在后来的官方声明中,中国共产党透露出了
它对波兰危机的干预,并规劝苏联领导人不要使用武力,也不要召开共产党国际会议去谴责波兰党。
    在1956年10月的最后一个星期里,匈牙利发生了一次武装起义,随之而来,在10月30日建立了四党联合
政府,该政府宣布终止一党制。在同一天,苏联政府宣布从布达佩斯立即撤出苏联军队,但是至11月4日,苏联军队
进攻了布达佩斯,用武力镇压了匈牙利民族起义,并建立了以亚诺什。卡达尔为首的新政府。其后,中国政府的声明透
露,上述政策的变更,是以中国人的意见行事的,并且宣称赫鲁晓夫采取了举棋不定的态度;而是在中国政府的竭力劝
说下,苏联才“去保卫匈牙利革命”的。
    1957年元月7日,周恩来抵达莫斯科,与苏联领导人进行会谈,他于11月11日至16日访问了华沙,并于
1月16日至17日访问了布达佩斯,尔后又于17日返回莫斯科继续与苏联领导人进行会谈。1月18日,布尔加宁
元帅与周恩来所发表的联合声明提倡,以欧亚集体安全条约和大国裁军协定来取代军事联盟,并认为苏联和中国与美国
建立和平共处的尝试,被“美国垄断集团统治世界的主张以及它的侵略政策和战争准备政策”所阻挠。该声明谴责匈牙
利主义是“由帝国主义侵略集团和匈牙利反革命分子所煽动的”,他们旨在“企图消灭匈牙利的社会主义制度,恢复法
西斯专政,并从而在欧洲建立一个战争的策源地,”该声明还把平息匈牙利暴乱说成是“和平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一
项重大胜利”。声明肯定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完全平等的原则,并且阐明了“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中,把他们的团结和
独立结合起来是完全可能的”。
    关于中国原子能武器的秘密协定(1957年10月)
    在1957年10月15日签署的秘密协定中,苏联将承担向中国提供能使中国自己生产核武器所必需的科学情报
和技术资料。直到1963年,中国才披露了这一协定的存在。
    十二国莫斯科宣言(1957年11月)
    为了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来自所有共产党国家的代表团在1957年11月聚集莫斯科。中国代表团由毛
泽东率领。在庆祝期间,除南斯拉夫以外的其余十二个共产党国家的执政党代表于11月14日至16日进行了会晤商
讨,会谈结束后,他们发表了一个长篇宣言。毛泽东在会议上的一次讲话后来引起了许多争论。他指出,存在着一种防
止另一次世界大战的可能性,但是,即使核战争爆发,世界上至少有一半人口能幸存下来,而“整个世界将会变成社会
主义。”
    十二国宣言重申了和平共处原则和通过议会道路实现社会主义的可能性,并谴责了“修正主义”和“教条主义。”
但是,按照后来中国声明的说法,宣言所体现的最后形式与中国共产党所坚持的修正案在语言上不尽相同。
    宣言声明:十二党坚持“和平共处原则的列宁主义原则,……这一原则……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共同提
出的五项原则以及亚非国家万隆会议所通过的各项原则是一致的。”
    关于“教条主义”和“修正主义”,《宣言》说:“在反对教条主义的同时,共产党认为,在目前条件下,主要危
险是修正主义,或者说是右倾机会主义。它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表现,它麻痹工人阶级的革命意志,要求保存或者恢
复资本主义。但是,教条主义和宗派主义也可能成为这一个或那一个党在个别发展阶段上的主要危险。对于每一个共产
党来说,哪一个危险在某一时期是主要危险,由它自己判断。……
    现代修正主义企图诽谤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学说,说它是‘过了时的’,似乎对于目前的社会发展已经丧失了意
义。……
    (修正主义)否认在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实行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必要性,否认马克思
列宁主义关于党的建设的基本原则,首先是放弃民主集中制,要求把共产党从一个战斗的革命组织变成某种争论不休的
俱乐部……“”工人阶级及其先锋队——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党力图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宣言》继续
指出:”在目前的条件下,在一些资本主义国家里,以自己的先锋队为首的工人阶级,有可能在工人阵线和人民阵线的
基础上,在不同的党派和社会团体达成各种可能形成的协议和建立各种可能形式的政治合作的基础上,把大多数的人民
团结起来,不经过内战取得国家政权,从而保证使基本生产资料转入人民手中。工人阶级……有可能……
    取得议会中稳定的多数,使议会从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工具变成为劳动人民利益服务的工具,同时开展议会外的
广泛的群众斗争,摧毁反动势力的反抗,为和平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准备必要的条件……“”……在剥削阶级对人民使用
暴力的条件下,就必须考虑另外一种可能性,即非和平地过渡到社会主义。列宁曾教导我们,而且历史经验也证明,统
治阶级是不会自愿让出政权的。在这种情况下,阶级斗争的激烈程度和所采取的形式,与其说是决定于无产阶级,不如
说是取决于反动集团对于绝大多数人民意志抵抗到什么程度……“(”修正主义“这一名词最初运用于德国社会民主党
党员爱德华。伯恩斯坦的伯恩斯坦主义。伯恩斯坦在1898年提出了签于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应当被修正的观点。从此以后,这一概念被共产党人用来形容那些离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
    “教条主义”和“宗派主义”的名词被用来形容那些不重视目前政治形势的实际的极左分子的学说和政策。——著
者注)
    1957年11月参加莫斯科庆祝会的64个共产主义政党(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签署了一项和平宣言,宣言号
召全面禁止使用核武器,终止军备竞赛和军事集团,支持和平共处政策。
    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虽然在和平宣言上签了字,但既没有参加十二国共产党的讨论,也没有在十二国宣言上签
字。率领南斯拉夫代表团出席庆祝会的爱德华。卡德尔在返回贝尔格莱德后说:“我们没有在这个宣言上签字,是因为
我们不同意这个宣言。”1958年,当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同盟所采取的被称为“修正主义”性质的新纲领遭到苏联
新闻界的攻击和中国新闻界更加猛烈的攻击时,苏南两党的关系急剧恶化了。
    中东危机(1958年7~8月)
    关于国际政策问题,中国与苏联之间的根本分歧是在1958年夏第一次明朗化的。
    伊拉克7月14日革命发生后,黎巴嫩夏蒙总统请求艾森豪威尔总统派美军驻扎该国,约旦国王候赛因向英国发出
相似的呼吁,结果美国海军陆战队于7月15日在黎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