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读完了 金克木著-第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慢慢熬时间,当学徒。这和饭碗有关,不能掉以轻心。许多人由此练出了所谓
“新闻眼”、“新闻嗅觉”、“编辑头脑”。当校对也很不容易,要学会一眼望
去错别字仿佛自己跳出来。慢了,排字工人不耐烦;错了,编辑会给脸色看。工
资不多,地位不高,责任很重,非有本领不可。
以上说的都是旧社会的事。“看相”早已消灭了,图书馆和报馆也不是手工
业式了,人的能力很多都让给机器了。可是读书多半还是手工业式,集体朗诵也
得各人自己听,自己领会,所以上面说的“望气”本领至少现在对于读书大概还
有点用处。若能“望气”而知书的“格局”,会看书的“相”,又能见书即知在
哪一类中、哪一架格上,还具有一望而能迅速判断其“新闻价值”的能力,那就
可以有“略览群书”的本领,因而也就可以“博览群书”,不必一字一句读下去,
看到后头忘了前头,看完了对全书茫然不知要点,那样花费时间了。据说诸葛亮
读书是“但观大略”,不知是不是这样。这也不见得稀奇;注意比较,注意“格
局”,就可能做到。当然搜集资料、钻研经典、应付考试都不能这样。
其实以上说的这种“格式塔”知觉在婴儿时期就开始了。辨别妈妈和爸爸的
不同不是靠分析、综合、推理而来,也不是单纯条件反射。人人都有这种本领,
不过很少人注意白己去锻炼并发展。科学家对此的解说还远未完成,所以好像有
点神秘,实际上平常得很。可惜现在图书馆不让人人进书库,书店不让人人走到
书架前自己翻阅,书摊子只卖报纸杂志通俗书,报馆不让人人去实习,而且分工
太细又互不通气,时间性要求不强,缺少紧迫感,要练这种“略览”又“博览”
的“望气”工夫比学武术和气功还难。先练习看目录、作提要当然可以,另外还
有个补救办法是把人代替书,在人多的地方练习观察人。这类机会可多了。书和
人是大有相似之处的。学学给人作新式“看相”,比较比较,不是为当小说家、
戏剧家,为的是学读书,把人当作书读。这对人无害,于己有益。“一法通,百
法通”,有可能自己练出一种“格式塔”感来。也许这是“宏观”、“整体观”
的本领,用来读书总是有益无害的吧?
我来不及再学这种读书本领了,说出来“信不信由你”,至少是无害的吧?
再重复一句:这说的是“博览” 、“略览”,不是说研究,只是作为自我教育的
一个部分,不是“万应读书方”。
(一九八六年)
传统思想文献寻根
传统是什么?我想指的是从古时一代又一代传到现代的文化之统。这个“
统”有种种形式改变,但骨子里还是传下来的“统“,而且不是属于一个人一个
人的。文化与自然界容易分别,但本身难界定。我想将范围缩小定为很多人而非
个别人的思想。例如甲骨占卜很古老了,早已断了,连卜辞的字都难认了,可是
传下来的思想的“统”没有断。抛出一枚硬币,看落下来朝上的面是什么,这不
是烧灼龟甲看裂纹走向吗?《周易》的语言现在懂的人不多,但《周易》的占卜
思想现在还活在不少人的心里而且见于行为可以察考。又如《尚书·汤誓》很古
老了,但字字句句的意思不是还可以在现代重现吗?人可以抛弃火把用电灯,但
照明不变。穿长袍马褂的张三改穿西服仍旧是张三。当然变了形象也有了区别,
但仍有不变者在。这不能说是“继承”。这是在变化中传下来的,不随任何个人
意志决定要继承或抛弃的。至于断了的就很难说。已经断了,早已没有了,还说
什么?那也不是由于某个人的意志而断的。要肯定过去而否定现在,或者要否定
过去而肯定现在,都是徒劳无功的,历史已经再三证明了。
传统思想要古今互相印证。今人思想可以凭言语行为推断,古人思想只有凭
文献和文物。可以由今溯古,也可以由古见今,将古籍排个图式以见现代思想传
统之根。我想来试一试。
想看清自己的可以先对照别人的。有个参照系可以比较明白。那就先从国外
当代思潮谈起。
二十世纪,再短些说是从二次大战结束到现在的五十年间,国外的文化思想
有一点很值得重视,那便是对语言各方面的再认识。向来大家以为语言只是工具,
思维的工具,思想交流或通讯即互通信息的工具,手段,是载体,容器,外壳。
现在认识到语言不仅是工具,它本身又是思想,又是行为。语言不止有一种形式。
口语、书面语以外不仅有手势语、艺术语言、科学符号语言,还有非语言。语言
还原到逻各斯。这个希腊字在《新约。约翰福音》开头译作汉语的“道”:“太
初有道。”恰好,汉语的道字是说话,又是道理,又是道路。道和逻各斯一样,
兼有语言、思想、行为三义,是言、思、行,也是闻、思、修。由此,对语言分
析出了两个方面:一是语言和道的结构性和非结构性。二是语言思维和非思维,
或说潜在的意识。前一条是通过语言学的认识。后一条是通过心理学的认识。这
也可以用从逻各斯衍化出来的另一个字来表示:逻辑。那就是逻辑结构的,或说
是理性的;以及非逻辑结构的,或说是非理性的。这样较易理解,但不如用逻各
斯包孕较全。就我前些年见到不多的外国有关新书原文说,平常所谓人文科学或
思想文化或文化思想中争论的问题,核心就在这里。包括文学艺术在内,文化上
到处是两套思想和说法好像水火互不相容。我看这可以和我们的传统思想的坐标
轴通连起来观察。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两种道:常道,非常道。孔子
说:“天下有道”,“天下无道”,也是两种道:有道的道和无道时行的另一种
道,或说是无道的道。他们说的是不是逻辑的和非逻辑的,理性的和非理性的,
结构性的和非结构性的,语言的和非语言的?确切说,彼此大有不同,但概括说,
是不是穿长袍马褂和穿西服的不同?是不是中国话和外国话的不同?我看中国和
外国的思想的不同不能笼统说是上述两套道的不同。中外不是“道不同,不相为
谋”,而是各自有这两套道。外国的,例如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前后有不同,或说
是毕达哥拉斯和柏拉图的不同。后苏格拉底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不同,不论
怎么大,仍属于逻各斯一类,不属于非逻各斯。前苏格拉底的毕达哥拉斯却能把
勾股定理看成是神秘的原理,逻辑的仿佛成为非逻辑的,数学变成非数学。赫拉
克利特论逻各斯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不同,而和印度有些佛经中说的惊人相似。
基督教神学采纳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学说,而奥古斯丁和阿奎那好像又回到
了苏格拉底以前。我们震惊于外国的科学发达,常忘记或不注意他们的神学也比
中国发达。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都通晓神学。
现在回到中国的坐标轴。孔子和老子的道是在一条线上各讲两种道,彼此不
是两极端,所以当出现另一条线上的异端的道时就混乱了。那一端不叫道而叫法
:佛法。汉代开始在西域流行,汉以后迅速扩展到中原以至全中国。这法和原来
的道似乎在许多方面都是“势不两立”的。这是不是逻各斯和非逻各斯的对立?
有一些,但不全是,因为佛法本身也包含了这两种的对立。佛法内部的争吵和斗
争以及对外的努力一致,比中国原来的孔子之道和老子之道的对立更激烈得多。
仔细看看,孔、老两家的道,也像佛家的法一样,本来也包含着这种对立。因此
异端来后可以由斗争而合并。说中国和外国的思想对立不是确切的说法。说有两
种思想的对立,在中国和外国的表现不同,主从不同,比较合乎实际。
从以上所说看来,很明显,我是站在逻各斯或道或逻辑或结构一边说话的,
因为我要用语言说话。若是要我从另一边说话,那我只好不说话,无法说话,或
者只有用另一种语言说话,用非结构性语言说话,或者用形象的或非形象的艺术
语言说话,可惜连艺术语言中也避免不了这种对立。
现在我把上面想讲出的意思缩小到文献范围以内,再缩小到中国的汉语文献,
包括翻译文献,试试看能不能理出一个系统来。凡是系统都有漏洞。没有网眼不
能成为网。但是有建构就容易看清楚。当然这是“但观大略”,好比格式塔心理
学的看法,一眼望去看那张脸,不必仔细分辨眉毛眼睛鼻子嘴的几何图形,就立
刻能看出是美人西施还是丑女嫫母,不论她是微笑着还是皱眉毛。这样一眼望去
其实并不是模糊笼统,而是积累了无数经验,包含着经过分析综合成立的不自知
觉不必想到的“先识”的,否则就下不了格式塔(完形)的判断。婴儿初生,可
以认识乳,但要分辨出乳以外的母亲和其他女性还需要积累。他不会说话,用的
是非语言思维。我这样用心理学比喻,正像国际上近几十年不少人试从逻各斯去
说非逻各斯那样。其实这也是中国从前人用语言说明非语言那样的。以上我所说
得太简略,不能再展开,对于已知近几十年中外有关情况的读者来说,不论他们
同意或不同意的程度怎样,都会知道我所说的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样说。每人
心中都有自觉和不自觉的自己的思维线路,网络系统。我所说的可能对别人有参
照的价值。
简单说,我想从文献中追中国传统思想之根,追到佛“法”的“六经”和孔、
老的“道”的“六经”。先说“法”,后说“道”。文献中只列出“经”,因为
这在事实上和理论上都是思想的根。蔡伯喈的《郭有道碑》文中说:“匪唯摭华,
乃寻厥根。”可见现在常用的“寻根”一词在文献中也是有根的。莫看枝叶茂盛
四方八面,追到根只是一小撮。人人知道的才是根,但是彼此题目相同,作的文
章不一样。
先说外来的佛法的根,只看译出来又流行的经中六部。
一、《妙法莲华经》。这是一部文丛。思想中心是信仰。任何宗教离不开信
仰,没有信仰的不是宗教。有信仰,不叫宗教也是宗教。信仰属于非逻各斯或非
“道”,不能讲道理。讲道理无论讲多少,出发点和归宿处都是信仰。有理也信,
无理也信。信的是什么?不用说也说不清楚。讲道理的方式多是譬喻或圣谕。对
一个名字,一句话,一个符号,无限信仰,无限崇拜,这就是力量的源泉。这部
经从种种方面讲说种种对佛法的信仰,不是讲佛法本身。信仰是不能分析的。信
仰就是好。“就是好来就是好。”这就是非结构性语言。妙法或正法如莲花,也
就是莲花。经中有大量譬喻。通行鸠摩罗什译本。读任何一品都可见其妙。有原
文本,但不一定是鸠摩罗什依据的本子。这类文献在古时都是口传和抄写流通的。
二、《华严经》。这是更大规模的文丛。思想中心是修行。仅有信仰还不成
为宗教,必须有修行。修行法门多种多样。修行有步骤。经中说明“十地”、
“十迥”、“十行”、“十无尽藏”,“十定”、“十通”、“十忍”、“十身
"以及”五十三参“、”人法界“等等境界、层次、程序。不管怎么说,切实修
行才知道。空口说信仰不能算数,要见于行动。没有行为,一切都是白说。修行
境界如何美妙,那就请看”华严世界“。”华严“就是用华(花)庄严(装饰)。
汉译有八十卷本流行。还有六十卷本、四十卷本。部分有原文本。
三、《入楞伽经》。这也是文丛。和前两部经的兼有对外宣传作用不同,这
部经好像是内部高级读物,还没有整理出定本。思想中心是教理,要求信解,本
身也是解析一切,所谓“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宗教也要讲道理,佛
教徒尤其喜欢讲道理,甚至分析再分析,但不离信仰和修行。这是逻各斯,又是
非逻各斯,是神学中的哲学,所以难懂。不是入门书,不是宣传品,仅供内部参
考。讲信仰的,讲修行的,道理比较好懂,然而“佛法无边”,所以讲宗教道理
深入又扩大到非宗教,其中包孕了种种逻各斯和非逻各斯道理,可以用现代语言
解说,也就是说很有当代新义,几乎是超前的预测。对比另一部同样专讲道理的
《解深密经》,就可以看出,那经后半排列三大菩萨说教,是整理过的著作。《
楞伽经》的涵量广大,辨别佛法与外道的理论同异,更可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