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读完了 金克木著-第3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杜甫:我“读书破万卷”。
今人:失敬了。您是诗的带头人。您那时有了纸张,写书一卷又一卷的,抄
来抄去。万卷是真不少了。不知一卷纸能写多少字?清朝修的《四库全书》也不
到十万卷吧?您在唐朝就读了十分之一,真够多的。若一卷几千字,一天读十卷,
“天天读,雷打不动”,一年三千几百卷,读万卷只要三年吧?若一天读一卷,
那就要三十年了。今天我们可不能只读有字的纸做的书。上班办公不算,还要用
耳朵听报告、听广播、听录音,还得用眼睛看录像、看电视、看文件,还得手到、
脚到、耳到、眼到、心到,参加各种集会,各种社会活动。若是天天兰亭,夜夜
桃李园,忙于应酬,作诗作文,发奖领奖,王羲之、李太白哪还有空闲读书?眼
下读书一本就等于从前读多少卷纸。除了业务学习、培训班等等,有非读不可的
书以外,读别的书只能是业余活动,要占去听音乐、唱歌、跳舞、看球、体育锻
炼,以至挤公共汽车、地铁和骑自行车上马路的时间了。若是青年,还要交朋友、
谈恋爱、筹备结婚、找职业、看电视电影、逛公园、看展览、“侃大山”。若是
中年,还得加上管孩子、管老人。时间实在太紧,精神疲倦,要读书也只能看看
不长不短不深不浅不大用心思的散文小品了。对于您老人家的忧国忧民字斟句酌
“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高雅诗篇“望洋兴叹”,只能像对待前几年曾有轰动效应
的超现代先锋派文学一样了。真对不起!再说,您那时要学外国文讲外国话吗?
要学用电脑吗?现在可不一样。不会古文古书古语古字关系不大,不会用电脑,
不会几句外国话,不用说出不了国,高职称考不上,连合资公司都不会录用,有
生活问题啊。您在唐朝,不会作诗算不了读书人。今天不会用电脑打字的作家越
来越少了。谁还拿笔一个字一个字写?谁还拿书一个字一个字阅读背诵?小学生
都上学习机学会电脑语言了。
曹雪芹:这部小说《石头记》,我“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今人:您是说伟大的《红楼梦》吧?那已经装进电脑了。您还要删什么、增
什么,敲打键盘就行了。想不起来在什么地方不要紧,有详细索引,一敲就出现
了。想知道什么都可以找网络询问。您从前用了十年工夫,那些传抄的人又费了
许多力气,写错了不少,漏了不少,还有人用种种名义在书里书外又增删了不少。
可惜两百年前还没有知识产权,也没有奖金。您白花心血没得一文钱,买酒喝得
用佩刀抵押。生活困苦是天才的命运啊。今天不同了。对着电脑荧屏一天敲打出
几千字上万字的小说散文,许多作家全不当一回事。什么随笔之类都在荧屏上一
晃就出来,再一敲打就印成多少份。再过不久就可以口头创作,不用打就自动录
出来了。今天的印刷出版不是靠读者,是靠赞助、靠征订数、靠广告推销、靠发
行渠道。若要抢先,激光照排自动化,最新的生产线是这边进纸,那边出书。若
条件不够,那就像老前辈当年一样,十年辛苦不寻常,若要出书事渺茫了。话说
回来,若是要求今天的人还在竹片上刻写出贝叶经式一个一个篆字,那只怕作家
都得喝西北风,报纸只能是《春秋》那样一条一条标题新闻,文章都成为“点评”
了。
主持人(编辑》:对不起!请你们列位少讲几句成不成?古人读不到今天的
书,今人又有几个读古时的书?大部头豪华版是装潢门面用的。飞机上、沙发上,
看的是闲书。不过以读书为职业的人,以读书为乐趣的人,总会有的。有人识字
就有人读书,不必担心。现在各位发言已由电脑整理好,我要下指令拼版面播映
并付印了。谢谢大家。
与书对话:《礼记》
有要求人跪着读的书——神圣经典,句句是真理,在真理面前只有低头。
有必须站着读的书——权威讲话。这是训话,没有讨论余地。受教育的人只
有肃立恭听。
有需要坐着读的书——为某种目的而读的书。这样读书不由自主,是苦是乐,
各人感觉不同,只有坐冷板凳是一样。
有可以躺着读的书——大多是文艺之类。这样读书,古名消遣,今名娱乐。
这是以读者为主,可拿起,可放下,可一字一句读,也可翻着跳着读。通常认为
这不算读书,只是看书。有人认为有害,主张排除。有人认为可以保留。
还有可以走着读的书,可以一边走一边和书谈话。书对读者说话,读者也对
书说话。乍看是一次性的,书只会说,不会答。其实不然。书会随着读者的意思
变换,走到哪里是哪里。先看是一个样子,想想再看,又是另一个样子。书是特
种朋友,只有你抛弃它,它决不会抛弃你。你怎么读它都行,它不会抗议、绝交。
所以经典也可以走着读。
我对孔夫子牌位磕过头,对释迦牟尼像也磕过头,但我读经书不是跪着读的。
孔门的《四书》背诵最早,《五经》没背全就上小学了。佛门的经背得更少。背
书是机械动作,不用头脑,背过了也不懂。背来背去,口头背成顺口溜,心里想
别的,有时也和书对上话。书不回答,我替它回答,再一背,居然觉得书中更有
答话。后来读到柏拉图的《对话集》等书,才知道不仅是《论语》记对话,《金
刚经》记对话,欧洲书中也有不少对话。不仅上古中古人对话,近古近代人也对
话。科学家布鲁诺、伽利略写对话,贝克莱主教也写对话。
于是忽然想起《礼记》。为什么?因为在大学里多年以后才记起了《大学》
这部书。这本来是《礼记》的一篇,宋朝晚期朱熹才把《大学》和另一篇《中庸
》从《礼记》独立出来,和《论语》、《孟子》并列为《四书》,从元朝起受到
特殊的尊重。可是直到今天好像也没有人追溯这两篇互相独立的文的来源《礼记
》,不问为什么“三礼”(《周官》、《仪礼》、《礼记》)之一的书会包含这
两篇政治哲学文丛。《礼记》是由西汉戴氏叔侄传下来的,本身是一大“文丛”,
讲说礼的种种规定,解说各种礼的意义,还记录孔门弟子的言行,以礼为核心而
不限于礼。讲儒家而不讲《礼记》是不可思议的。我们“天朝大国”不是“礼义
之邦”吗?
二十世纪的人类学对各民族、各种社会、各种人的“礼”,或说是社会关系
的行为符号,非常注意,从调查其表现形式到解说其内容意义和所起的作用,逐
步深入、扩大,而且由“野蛮”转向了“文明”。近些年来对于西藏的密宗仪轨
的兴趣越来越大,心理学家容格简直入了迷。调查南美的列维·斯特劳斯慨叹未
能调查理解佛教,他还不知道儒家更与他相近。孔子一眼看出了“礼”是社会结
构的外在表现,把制礼作乐和礼坏乐崩作为治和乱的两种符号形态,这实在是一
大发明。“忠字舞”、“语录歌”、“早请示、晚汇报”等等都是礼乐的“破旧
立新”的失败尝试。古礼仿佛很繁,实际上有增减变换。磕头改鞠躬,长袍变西
服,意义一样。本世纪二十年代,我还年幼,已经参与过残存的婚丧交际礼仪,
大体上还是如《礼记》所记。书上繁琐,做起来并不麻烦。后来接触佛教徒,又
知道行为戒律第一要紧,是生活的规范,团体的生命,分派的条件,轻易破坏必
自受其害。行为第一,不是理论第一。基督教作“弥撒”、作“礼拜”,伊斯兰
教“五拜”、“朝圣地”,都是“礼”。“嬉皮士”留长发,男扮女装,不过是
用一种礼替换另一种礼。连“女权运动”着眼的也是礼。大会示众、批判、检讨
也都是行“礼”。礼就是共同的风俗习惯,比法律更为有力。社会无礼,不能安
定。《圣经·旧约》是犹太人的《礼记》,《梵书》是古印度人的《礼记》。
以上独白是从我和《礼记》的对话来的。不妨抄下几段原始记录,书人对话。
书 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定是非也。
人 我明白了。这句话的第一点是民法,第二点是刑法,第三点包括国籍法、
移民法,第四点连所谓“法哲学”都有了。思想很现代化呀。
书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人 了不起!这不是兵法的“知己知彼”,避免片面性吗?情人、夫妻之间
若遵这条礼,大概离婚率可以降低了吧?
书 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
人 这里大有文章。“言”不能决定本身性质归属。只会说好听的话不能算
数。
书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人 这是国际准则也是人际习惯吧?
还有来回讨论,不能记了。这只是第一页里的几处句子。
书是好朋友。与书对话,其乐无穷。连干燥的古书《礼记》都能活跃起来,
现代化。不会读,书如干草。会读,书如甘草,现代化说法是如同口香糖,越嚼
越有滋味。
(一九九五年)
读古诗
甲 我们来谈谈诗,怎么样?
乙 我们不是诗人,谈什么诗?算是回答接受美学或者社会心理学的调查问
卷吗?
甲 读诗就能谈诗。我想谈的是,明朝初年高青邱,高启,作的咏梅花七律
诗。他用的韵是“台、栽、来、苔、开”。清初吴梅村,吴伟业,也有一首七律
诗,用的韵脚同样是这五个字,只有“苔、台”二字颠倒了次序。你说这是有意
步前人的韵,还是无意?两诗内容不相干,都是名诗,不必引原文了。
乙 这问题我答不出,也不必答。两诗各有名句流传,都是第三、四句,
“来”字韵。高诗的是:“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吴诗的是:
“不好诣人贪客过,惯迟作答爱书来。”我想你一定是对这名句有意见。
甲 不错,正要向你请教。高诗两句,上一句使我担心那位大雪寒天拥被睡
在山中的“高士”会挨冻受饿,下一句使我担心那位夜间去树林的“美人”若约
会的人不到怎么办?会不会遭遇强暴?吴诗两句,上一句说他不喜欢找人而希望
有客人访他。好大的架子!下一句说他愿意别人来信而自己经常拖延不回信。真
正懒得岂有此理!请问你,这样的诗成为名句流传几百年,是何道理?
乙 我想明太祖朱元璋大概就是你这样读诗的。他听说高启的声名大,便召
来修《元史》,又给他官做。不料他肯修史而不想做官。想来是朱“洪武”看不
上他的诗还不知怎么被他得罪,后来把他腰斩了。他的诗集也成为禁书。吴伟业
在明末中进士做了南明的官,又接受清朝征召去做国子监祭酒,相当于首席大学
校长一级吧?他做两朝的官,成为“二臣”,在诗中摆点架子不算什么。至于你
提的问题,我只能说,你是诗的大外行,不配入诗国,趁早别谈诗。
甲 你管得住我?球迷不见得会踢球,读诗何必会作诗?怎么算是懂诗?大
家说好就跟着说好,名家说坏就跟着说坏,那算懂诗?你说不出道理,只讲作诗
的人,我看你也不懂诗。
乙 彼此不懂,何必多谈?
甲 不懂就不能谈?外行对外行谈,内行听了,点头也罢,摇头也罢,那是
他的事。不懂画,不懂音乐,就不能看,不能听?外行看了、听了,不能自有意
见?排斥外行读者,内行岂不孤零零?我要表示一点我对古诗的意见。我认为入
门考验是“古诗十九首”,承上启下,五言又好懂。若只许用一首当钥匙,那就
是“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一首,只有十句,五十个字。若读这首诗觉不出
什么,没有感受。除道德批评和社会分析以外没有意见,找不出作者就闻不到古
风也嗅不出现代气味,那就什么诗也不用读了。若引出了问题,就算走出了第一
步。那就可以往下读另外的诗。
乙 下一步我猜你是推荐屈原的《离骚》。
甲 不对,是阮籍的《咏怀》。共有八十二首,《文选》选了十七首,已经
够入门考验了。南社诗人黄节,黄晦闻,有《阮步兵诗集注》可以引导。
乙 好难懂的诗!你是怎么回事?迷上五言古诗了?
甲 我念元好问的半首词给你听:“醒复醉,醉还醒,灵均憔悴可怜生。《
离骚》读杀浑无味,好个诗人阮步兵!”他并不是抑屈扬阮,而是借饮酒将二人
并提。你能说元好问也不懂诗吗?
乙 我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