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世界现代后期经济史 >

第32节

世界现代后期经济史-第32节

小说: 世界现代后期经济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贸易的发展。例如,1942—1945年度,美国从英属非洲殖民地的进口商品额 

  较 1936—1938年度扩大了两倍多。对法属西非殖民地的出口额也增长了数 

  倍。美国在对非洲贸易中获得了巨额利润。 

        (2)埃及经济 

       ①殖民地时期的埃及经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埃及沦为英国的“保护 

  国”,变为英国的殖民地。埃及人民进行斗争,迫使英国于1922年取消埃及 

  的“保护国”名义,承认了埃及的独立。但英国仍占领埃及,享有特权,控 

  制某些经济命脉。1936年签订的“英埃条约”,进一步肯定了英国殖民者的 

  特权和经济地位。 

       农业的发展 

       埃及是一个农业国。棉花是埃及的重要出口物资,它在埃及经济中占有 

  重要地位。自1918年以来,埃及的棉花生产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其发展标志: 

  一是棉花播种面积扩大。1918年,棉花播种面积占全国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 

  16。8%,1930年占24%。二是棉花收获量增长。如1937/1938年度,棉花收 

                         ① 

  获量为1030万坎塔尔 ,较1917/1918年度的629万坎塔尔增长了60%以上。 

  三是棉花出口额上升。战后随着埃及棉花生产的发展,棉花出口量也相应扩 

  大了。20年代,棉花约占出口总额的85%强,在世界经济危机时期,埃及的 

  棉花出口约占出口总值的75%以上。 

       在殖民地时期,埃及被迫片面发展棉花,导致了粮食生产发展十分缓慢。 

  农民除种棉花以外,还种一些玉米、小麦、三叶草、大豆、大米、大麦、甘 

  蔗等农作物,但粮食仍供不应求。这个战前号称为“地中海谷仓”的埃及, 

  却变成进口粮食的国家。20年代末年,粮食进口仍占埃及进口总值的18%。 

  战后,埃及采取扩大谷物面积等措施来发展粮食生产,终于在1938年实现了 

  粮食自足。由于英国殖民者和封建地主加强对农民的掠夺,使埃及的农业生 

  产出现了慢性的衰退现象。 

       这个时期,埃及实行封建土地所有制。除了封建国家的国有土地外,还 

  有封建土地私有制。1930年,埃及全国有土地面积591。8万费丹,这些土地 

  分配和占有情况极不合理。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拥有土地5费丹以 

  下的人,约占土地占有者总数的93。1%。这些小土地所有者所拥有的土地仅 

  占全部私有土地面积的31。6%,人均占有的土地面积为0。8费丹。因地少人 



① 埃及的重量单位,坎塔尔等于44。928 公斤。 


… Page 106…

  多,无法维持生活,被迫租种地主或富农土地,或到地主农场当雇工。二是 

  拥有土地5—50费丹的约14。6万人,占土地占有者总数的6。3%,占全部私 

  有土地面积的29。7%,人均占有土地面积为12费丹。三是拥有土地50费丹 

  以上的人约占土地总产数的0。6%,大地主却占全部私有土地的38。7%。 

       在埃及农村中,广泛推行封建剥削制度。大地主、伊斯兰教会和国家将 

  90%的土地分成小块,出租给农民耕种,残酷地剥削农民。通常实物、货币 

  等地租约占农民年收获量的 50—70%左右。农民缴纳地租后,剩下廖廖无 

  几。为了生活,被迫借高利贷,受盘剥。这时,高利贷的年息为60—75%。 

  同时,农民要向政府交纳土地税,它占农民年支出的15%。此外,农民还承 

  担苛捐杂税。这些原因,使农民丧失土地和破产。1927—1937年,埃及有40 

  万农民被剥夺土地,150万户农民破产。因此,封建土地关系的束缚和外国 

  资本的控制,抑制了埃及农业生产的发展。 

       工业的发展 

       在殖民地时期,埃及工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它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工业投资增长。如1939年,埃及工业投资额较1914年扩大了64%。1939 

  年,工业投资在国民经济投资总额中所占比重也从1914年的9%上升至20 

  %。二是工业产量提高。这个时期,埃及的纺织、食品、采矿、制糖、烟草、 

  榨油工业的产量,都得到了很大的增长。1930年,埃及有130家清棉工厂, 

  每家年均生产量为6。5万坎塔尔棉花。埃及的纺纱和纺织公司的生产也逐年 

  增长,1939年这两家公司棉花消费量为66万坎塔尔,较1930年增加了12。5 

  倍。棉布生产总量为1。6万平方公尺,较1930年增长了11。4倍。 

       埃及工业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一是战争期间,工商业 

  资本家积累了巨额货币,为战后发展民族工业提供了资本;二是因地主及外 

  国资本的剥削,造成了大量的农民破产,沦为自由劳动者,从而为工业发展 

  提供廉价的劳力;三是埃及政府支持民族工业发展。埃及政府采取了四大措 

  施:其一,成立管理机构。先后成立了贸工委员会(1917年)、工商局(1920 

  年)。其二,用财政支援工业发展,埃及政府通过给企业主补助或贷款,推 

  动了工业的发展。其三,建立米斯尔银行。该银行利用资金向工业投资,促 

  进了轻纺工业的发展。其四,培训工业专门人才等。但埃及工业具有强烈的 

  殖民主义色彩,其主要表现:一是英国等外国资本在埃及工业中占据主导地 

  位。在埃及,除纺织工业外,其它石油、水泥、烟草、榨油、肥皂等一系列 

  主要工业部门都控制在外国垄断资本的手中。二是工业畸形发展。这是指埃 

  及纺织、食品、采矿业较发达,而冶金、金属加工和机器制造业则比较落后, 

  机械产品设备都依靠进口。三是占埃及企业总数 5‰的大型工业企业,如英 

  埃石油公司、英资榨油公司、水泥厂等,先后垄断了埃及的石油、榨油、制 

           ① 

  糖工业。 。 

       对外贸易及货币制度 

       在殖民地时期,埃及的对外贸易一直受外国资本的控制和垄断。这个时 

  期,埃及的对外贸易有以下特点:一是棉花出口贸易额在出口贸易额中占较 

  大的比重。1914—1918年,棉花年均出口额为3253万镑,占埃及出口总额 

  的91%;1919—1923年,棉花年均出口额为5527万镑,占总出口额的86%; 

  1924—1928年,棉花年均出口额为2877万镑,占总出口额的85%。在30 



① 宋则行、樊元主编:《世界经济史》(中卷),经济科学出版社1994 年版,第301 页。 


… Page 107…

  年代,棉花出口额仍占出口总额的75%以上。二是外贸总额未达到危机前水 

  平。因资本主义市场萧条的冲击,埃及的对外贸易总额在1937年,才恢复到 

  1929年的70%。三是对外贸易进出口商品结构有较大的变化。自1930年以 

  后,埃及进口商品有大米、面粉、肥皂、水泥、棉纱、棉布、煤、机器、汽 

  车、金属制品等。这些情况反映埃及沦为外国的原料附庸。这个时期,出口 

  的商品有棉花、砂糖、石油、锰、磷钙等。四是附庸性。英国等帝国主义国 

  家都把埃及作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的附庸。 

       战后,埃及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货币工作。1920年,埃及创办了 

  拥有8万埃镑资本的埃及银行(即米斯尔银行)。1927年,该银行资本计有 

  100万埃镑。从1922年起,投资发展工业,建立米斯尔工业财团。埃及银行 

  不仅促进了工业的发展,而且对于组织货币流通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两次世 

  界大战之间,埃及国内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形式及种类主要有纸币、金币、银 

  币、国库券等种。这个时期,埃及货币制度的重要特点是纸币流通量迅速增 

  长,广泛推行金本位制。但在资本主义相对稳定时期(1925年),英国改行 

  金本位制,埃及也采取了埃镑自由兑换英镑制。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 

  机时期,埃及放弃了金本位制,实行纸币制度。 

       外国资本的入侵 

       英国等西欧殖民者为了对埃及经济的控制,从 1914—1933年,先后对埃 

  及进行了大量的资本投资。1933年,外国资本在埃及的投资额为10230万镑, 

                                        ① 

  占埃及全部股份资本总额的90%。外国投资项目包括土地、运输、工业、 

  商业、信贷、苏伊士运河工程等领域。1933年,外国在埃及投资总额中所占 

  的比重大致是:法国占48%,英国占40%,其它如比利时、意大利、瑞士等 

  国都占一定的比例。外国殖民者在埃及的投资,不仅控制了埃及的国民经济 

  重要部门,如采矿、化学、交通运输、烟草等工业部门,而且也控制了拥有 

  货币发行权的埃及国民银行,从而加强了英国殖民者等国家对埃及经济和埃 

  及人民的剥削、统治和奴役,使埃及长期处于帝国主义国家的商品销售市场 

  和农业原料基地的附庸国地位。 

       ②世界经济危机时期的埃及经济。在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埃及也发 

  生了经济危机。30年代的经济危机使埃及经济遭到了巨大的打击。农产品的 

  收购价格猛跌,农产品出口总值下降了50%,大量工厂倒闭破产,有数十万 

  工人失业,在业人员的工资也下降了70%,物价上涨,居民生活恶化。 

       为了同危机作斗争,埃及政府采取了下列反危机政策:一是控制货币量, 

  稳定物价;二是放弃市场收购棉花,实行自由市场政策;三是推行货币贬值 

  政策等。但这些政策都未奏效。 

       在经济危机期间,埃及政府采取措施纠正单一经济的农业政策,实行新 

  的农业政策。其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扩大谷物播种面积,保证粮食需求。二 

  是实行新的棉花政策,即从1930年起,逐渐降低棉花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 

  重,主要是减少棉花的播种面积。1930年,棉花的播种面积约占农作物播种 

  总面积的24%。长纤维棉花播种面积可占私人土地面积的40%,推广棉花新 

  品种,提高棉花质量。三是发展果园业和蔬菜业,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同 

  时,鼓励农民种植洋葱,供应国外市场的需要。四是发展经济作物。主要发 



① 拉西德·阿里·巴拉维、穆罕默德·哈姆查·乌列士:《近代埃及的经济发展》,三联书店1957 年版, 



第212 页。 


… Page 108…

展甘蔗业,推动制糖业的发展。 

    经济危机冲击了埃及工业,但它没有处于崩溃状态。为了发展工业,埃 

及政府采取了下列措施:一是实行关税改革。1930年2月17日,埃及政府 

颁布了实行新关税率法令,即从1930年开始,进口税率从8%提高到15%, 

有的提高30%以上。对进口埃及的几种商品实行高税率,如对日本的布匹征 

收40%的附加关税,对中国进口的棉织品征收45%的关税等。目的是保护民 

族工业,增加财政收入。二是实行优先收购国产工业品政策,保护本国工业 

生产。三是政府以财政支持工业发展。埃及政府为了支持工业发展,除了建 

立示范牛奶工厂,对外国奶制品征收70%的进口关税外,还从财政上给本国 

工业家低利率贷款,帮助工业发展,提高国际市场竞争能力。此外,还调整 

工业结构,发展棉织、制糖、皮革、水泥、牛奶等工业。这些政策,使埃及 

工业渡过了经济危机,促进了埃及工业的发展。但它具有殖民地性质的色彩。 

     世界经济危机对埃及的对外贸易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主要标志是对外 

贸易额下降。危机年代,埃及进口商品如大米、面粉、肥皂、水泥、棉织品、 

干酪、烟草等大幅度下降。如1933年起,进口商品贸易额从1929年的5526 

万镑下降到2676万镑,即下降了一半多。从1934年起,进口额略有回升。 

危机期间,埃及出口商品如棉花、谷物、牲畜、原料、砂糖、金块、磷酸盐、 

烟草制品、洋葱等大量减少。如1933年,商品出口总值从1929年的5243 

万镑下降至2878万镑,即下降了45%。但从19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