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后期经济史-第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30年代世界爆发特大危机以后,许多国家采取了各种“反危机”措施和
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有力地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大发展。这个时期,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组织形态有两大类型:
一类是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实行军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法西斯德国
是实行军事统制经济的国家,这个时期,德国垄断资本主义获得了迅速的发
展,其发展的标志:一是德国政府扩大对垄断集团的军事订货,旨在保证垄
断组织获得高额利润;二是法西斯德国推行强制卡特尔化政策,加强生产和
资本的高度集中;三是加强国家对经济军事化方针的干预和调控,发展军工
生产;四是发展德国的国家所有制,推行国有财产私有化政策;五是国家大
力支持垄断集团的发展,加强对外实行扩张和掠夺,等。
日本、意大利等帝国主义国家,都是实行军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经
济军事化条件下,军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日本的法西
斯官僚和大财阀控制国家政权,发展军国主义经济,建立各种垄断组织,实
行卡特尔化和托拉斯化。在1931—1935年间,日本先后创建了30多个贩卖
股份公司,统制公司等卡特尔组织。同时,通过兼并手段,将50多个财阀企
业分别建立了钢铁、纺织、化学、汽车、铁路、食品等大型托拉斯,其中著
名的是日本制铁公司,它垄断了钢铁生产总量的96%。自1922年以来,意
大利就实行统制经济。在30年代期间,意大利的军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
了进一步的发展。其发展标志是: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联合统治加强,1933
年建立了工业复兴公司 (即伊利公司),1934~1935年又建立了20多个全
国性的行业劳资协会,同时加强对财政金融和外贸的控制,实行经济军事化
和对外侵略政策。由于实行上述政策,国家垄断资本获得了巨大的发展。1939
年上半年,占意大利全国股份公司总数16%的股份公司,其资本约占全国股
份资本总数的90%。①
另一类是美、英、法国家实行非军事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美国是这类
国家的典型,主要是推行“罗斯福新政”。1933年罗斯福任美国总统,他提
出了“要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所谓新政,就是指为了使美国摆脱经济危
机和萧条所采取的各种社会经济政策的统称。新政的政策包括财政信贷、工
业、农业和城市等经济政策和法令。美国实行新政,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
义的发展,发展了卡特尔,加强了美国垄断组织的统治,保证了垄断利润。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美国各公司的税前利润额高达260多亿美元。1939年,
① A ·C·柯罗索夫、H ·H·季莫菲耶夫:《意大利经济》,国际关系学院出版社,莫斯科1960 年版,第5 页。
… Page 8…
美国200家非金融大公司的资产在全部非金融公司总资产中所占比重为55
%。资本集中有所增长,1935年美国摩根等八大财团的资产计有600多亿美
元。
英国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与美国一样,同属一个类型,主要是采取平时
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式。30年代,英国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了一定的
发展。其发展的标志是:建立英镑集团、推行帝国特惠制和高关税保护政策;
国家支持英国垄断组织和国际垄断组织;推行军备竞赛政策、加强备战;政
府对落后经济部门实行贷款、低利政策;垄断资产阶级参与国家政权等。随
着生产集中和垄断组织的发展,在30年代中期,英国终于变成了垄断资本高
度发达的国家。
在30年代,法国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也有一些发展,但是,国家垄断资
本主义的发展,没有将法国经济从萧条中摆脱出来。
国际垄断组织的发展
国际垄断组织,又称国际垄断同盟,它是资本主义国家大型垄断组织按
协议自愿组成的一种国际性经济联盟。战后,它获得了迅速发展。其发展标
志:一是数量增加。1939年,国际卡特尔的数量从1931年的320多个发展
到1200多个。二是国际垄断组织形式多样化。这个时期,它的形式有国际卡
特尔、国际辛迪加、国际托拉斯和国际康采恩等。世界著名的国际垄断组织
有:国际航运卡特尔、国际钢铁卡特尔、国际电气卡特尔、国际石油卡特尔
等。三是垄断范围扩大。战后时期,世界各国垄断组织的活动范围,从欧洲
扩张到世界各地,它不仅制订垄断价格、控制生产规模、垄断销售、分割原
料及投资场所,而且推行对外扩张政策,企图瓜分世界。因此,国际垄断组
织的发展,使世界各国垄断资本和垄断统治等矛盾激化起来。
资本输出的增长
资本输出,是帝国主义对外扩张政策的重要方面。所谓资本输出,就是
指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资本家或资本家集团,为了取得高额利润或利息,
在国外所进行的投资或贷款活动。战后时期,欧洲各国的资本输出有增长趋
势。1919~1938年,英国资本输出额从134亿美元扩大至140亿美元。1929~
1938年,法国资本输出从35亿美元增长到39亿美元。德国资本输出从12
亿美元增加至40亿美元。20~30年代,意大利的菲亚特、皮雷利、费鲁齐
等十大私人企业集团,扩大了国外直接投资,先后在国外建立了16个企业。
欧洲各国的资本输出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生产资本输出;另一种是借贷资本
输出。各帝国主义国家通过资本输出,不仅获得了高额垄断利润,促进了商
品输出;而且可以控制落后国家的经济,破坏当地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运动。
劳动群众的贫困化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帝国主义各国的垄断资本通过对国内外人民的统
治与剥削,获得了高额垄断利润。与此同时,各国的劳动群众情况却日益贫
困化。垄断资本家借口实行“产业合理化”等措施,提高工人劳动强度,加
强剥削,工人实际工资不断下降;世界经济危机使大量工人失业,英国工人
的失业率为30%以上,美国、德国的工人失业率一般都在40%以上。在30
年代期间,尽管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有所回升,但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未获得
重大改善。由于帝国主义各国加强经济军事化,对劳动者剥削加强,从而使
劳动群众生活状况更加恶化。与此同时,各国的农民和中小农场主在垄断资
本的剥削和慢性农业危机的制约下,也纷纷破产。垄断资本的统治与剥削,
… Page 9…
导致了各国工人阶级和劳动者反抗垄断资本统治的斗争。
4。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危机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
这时,帝国主义已将世界领土瓜分完毕,世界上计有70%的国家或地区沦为
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或附庸国,从而形成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第
一次世界大战,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及世界资本主义体系进入总危机阶段
后,帝国主义不仅加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经济的控制和剥削,使殖民地劳动
者的生活日益恶化;而且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也获得了一些
发展,民族资本和无产阶级的力量也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在这种社会政治经
济历史条件下,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帝国主义之间矛盾不断加剧,民族解放运
动蓬勃发展,这一切标志着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出现了危机。
现代后期,各国垄断资本为了争夺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进行
了激烈的斗争。其手段之一是通过资本输出加强控制其所属殖民地的经济命
脉和政治。1939年,英国在印度殖民地的投资较1913年扩大了一倍以上。
英国垄断资本通过经理行控制了印度的现代工业部门和大量种植园,并通过
在印度投资建立金融银行机构,操纵印度的财政金融、保险、外贸、运输等
国民经济命脉。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帝国主义国家及垄断资本控制了殖民地、半殖民
地以及附属国的绝大部分资源,而美、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则控制了落
后国家和地区的矿藏和重要战略资源的50—100%。
在帝国主义和外国垄断资本的支配及控制下,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农
业继续实行片面地发展一种或几种出口农作物,并成为帝国主义国家的农业
附庸。经济的片面发展在亚洲、非洲、美洲、大洋洲各国都有明显的表现。
在资本主义相对稳定时期,印度片面地发展棉花、黄麻、花生、茶叶等出口
作物;埃及则片面地发展棉花;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片面发展可可、咖啡、
棉花、花生等出口作物;美洲地区大都片面发展咖啡、糖、香蕉等出口农产
品;大洋洲殖民地片面发展羊毛、椰油、香蕉等农作物。由于片面发展出口
作物,破坏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农业经济结构,造成了粮食生产落后,
粮食供应不足等。在片面发展出口作物的影响下,农村阶级分化加剧,广大
农民贫困破产,沦为佃农,过着极端困苦的生活。
尽管帝国主义国家在殖民地采取抑制或摧残民族工业的政策,但从1918
—1945年,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工业都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其发
展的标志是;民族资本增长,建立了一些轻工业和重工业部门。如战后印度
发展了棉纺织业,建立了制糖、钢铁、水泥等民族资本工业。这个时期,埃
及的民族资本也建立了纺织、食品、制糖、加工、烟草、肥皂、榨油、水泥
等现代工业。1939年,埃及的工业投资较1914年增长了64%。但埃及的民
族工业具有一些殖民色彩,其主要标志是一些重要工业部门被帝国主义的垄
断资本控制和操纵。这个时期,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美洲半殖民地国家
的民族工业,如纺织、食品工业等也获得了一些发展。
然而,各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例如,在半殖民地的旧中国,
由于外国垄断资本的排挤与打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摧残,旧中国的民族工业
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个时期,法属北非一些国家的民族工业发展缓慢。
… Page 10…
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基本上没有建立自己的民族工业。由于帝国主义及垄断
资本的控制和操纵,加之工业设备、技术、资源靠资本主义国家提供,因此,
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工业的基础是十分薄弱的,其发展有很大的局限性。
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随着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激化,民族解放斗争的蓬勃发展,引起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危机,其主要
表现如下:
第一,殖民地半殖民地与宗主国矛盾的加剧。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至
1945年,垄断资本为了追求高额垄断利润,加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附属国
人民的统治、剥削,而帝国主义对殖民地、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争夺的加剧,
又使亚、非、美洲国家的经济日益殖民化,所有这一切,都促使殖民地与宗
主国之间矛盾的尖锐化。这些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直接和间接地动摇了帝国
主义统治的基础。
第二,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的胜利,不仅削弱了整个帝国主义的力量,而且开辟了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
族革命的新时代。现代后期,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亚、非、美洲的民族解
放运动,如火如荼,风起云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开展了一系列的反帝
反殖斗争,工人、农民举行了罢工和起义。1919年中国爆发了反帝反封建的
“五四”运动,20世纪30年代,中国人民开展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
国的斗争。1926~1927年在印度尼西亚发生了反对荷兰殖民主义的民族起
义。20年代,埃及人民开展了反对英帝国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