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台湾通史 上册 >

第31节

台湾通史 上册-第31节

小说: 台湾通史 上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学,试以诗、赋、策论、经解,新旧生毕至,其不考者听之。次考旧生,彛г錾北现痢I仙嶂猓幸坏日撸源问斥尽F洳豢颊卟坏孟缡浴J粤兴牡龋⒀Ы溻痢H圆恢琳撸萜湟露ァ4慰纪缑哦裕椋讯僦J辗瘢纹溆日呤彩灾斩钊〗俾际ペ停⒑彀瘢址⒏馗餮В俏薄Qд手耸ィ癖隙恕Lㄍ甯旯币蝗耍飨匮Ф旯币蝗耍浜蠼ピ觯窃凰旯保詮'生食饩之先后为序。彛咴谘Ф潦椋旮鴱'饩,故谓之上舍生。凡遇覃恩,则以是年当贡者为恩贡,以其次一人为岁贡。顺治初,诏选府县学生之尤者赴廷试,十二年一行,是曰拔贡。雍正初,定为六年一行,府学二人,县学一人,无其人则缺。乾隆八年,遂定十二年一行,著为例。乡试之时,诸生赴试,其文优而限于额者,取为副榜。台湾定额皆正榜,隽者不备,或以副榜足之,谓之副贡。乡试之后,学政就通省所举优行生考取数名,谓之优贡。五者皆为选士,又有纳捐者为例贡。雍正二年,诏命各省,凡例贡非彛卟坏靡越讨坝茫湎钟谜呓园罩灾厥Φ酪病F浜蠓现枘墒⑿校薇忍没剩叶嗖煌ㄖ恳印9世甏蟊龋钌现粒熳用拐咧疗湎纭G锇嗽拢杂谑°牵琳叩墙獍瘢兴颈砥涿拧>咂副遥轮┦Γ痪偃恕C髂甏喝拢熳用蟪检缋胥嵌灾暗谡呲钔ⅲ熳忧撞呶恃桑旒滓移浒瘢唤俊Lㄍ遄钥滴醵迥晟柩В辏铰诽岫秸旁埔碜嘌裕骸疤ㄊ肯缡郧胝崭仕唷⒛闹C鍪∠玢牵肀嘧趾牛钊∫欢褂κ哉咧冢顺啡ァ!壁急嘧侄钪幸幻H辏芏焦缆∫蕴ㄊ抠萸氤啡ィ惶逶戎校胱啾ǹ伞W院竺慷嚓】疲珊ND眩哉咭嫔佟S赫吣辏蔡ㄓ废闹甲嘧迹站杀嗪哦钪幸幻J辏驳勒潘貌爰咏舛睿哺咦啵砑又幸幻G≡甓骺疲=又腥ㄍ逡嗉右幻煲晕<吻焓荒辏?苤遥ㄈ耸慷嗄揭逵辍F涿髂辏复⒌勒匀蔡ǎ杂谧芏桨⒘直!⒀哺д攀Τ希爰咏舛睿⒘钐ㄊ垦【儆殴薄J迥辏桑於ㄈ3酰ㄍ逶良∈裕接诟飨亍G∥迥辏蔡ㄓ费疃饕栽寥肆髟⒁丫茫Р峥苫挚坝κ哉呒朴衅甙儆嗝嘧剂肀嘈潞拧K囊赝ㄐ9踩“嗣饺敫В谷〗ザ啵俳珡'增并出贡之处,奏请定议。而乡试仍附闽省,一体匀中。道光八年,总督孙尔准奏于闽省内另编字号,别取粤生一名。盖以粤人来台,至是已多,释耒读书者亦不少也。故例,府县泮额应视钱粮为差,而台湾自乾隆以来,开垦日进,人民富庶,文风丕振,士之讲经习史者,足与直省相埒。故至建省之时,全台泮额骤增,而解额亦定为七名矣。乾隆四年,巡台御史诺穆布、单德谟等奏请台士会试照乡试例,另编字号,取中一名。部议以台士与试,果至十人,乃奏请取中一名,著为例。其后遂有掇危科而入词林者矣。

  武科之制,始于唐代,其制与文士等。清代沿明之例,设为甲乙两科,其初试武童者,必先通四子书,以文事与武备相为表里也。其后仅录武经,每逢岁试,试以刀石马步之箭,拔其尤者而进之。乡会亦同。

  初,乾隆二十九年,巡台御史李宜青归京覆命之后,奏言:“台湾四县应试,多福、兴、泉、漳四府之人,稍通文墨,不得志于本籍,则指同姓在台居住者,认为弟侄,公然赴考。教官不及问,彛П;ソ岵幌鞠辍V燎匀∫获疲缴讯椋前疵ㄖ浚翟蛱ㄎ奁淙恕3加谏夏甑痔ǎ形墓鄯纾南厣敝话耸嗑恚倮簦莩凭阍谀诘亍7蜮孕蛑瑁惨院杲狈缃蹋咕悠渫琳咧较颉=裉ㄍ迥媳倍罚阗笠磺儆嗬铮破渥Р幌率颍┦康茏釉绷攘炔簧俑偶蚪阅诘卮苊乱病2樘ǖ乜际裕忧熬哂忻鹘巧ぬǖ卣撸坏昧ビ谔ㄑАJコ餮呲镏烈猓怂布侄ɡ爰辏辔拊晒檎撸阶加杓募际浴=袼母耸浚浔炯换嘉蘅梢杂κ灾Γ渡嬷匮螅蛄降刂乜迹蚨ッ烀埃旯α疃匀倜宋酢G虢诘孛凹ㄊ舾魑奈渖保彰凹便侵惺街じ墓楸炯H郧腚废赂枚礁В列屑婀芴岫窖дㄍ宓溃煤蟾厥约案玫揽际裕ψ骱紊璺ɑ椋度暇福鋸'保等不敢通同徇隐及受贿等弊。斯则海邦皆邹、鲁,而作人之化,无远弗届矣。”旨下礼部议覆,礼部奏可。是为禁止冒籍之令。及蔡牵之役,台人士义勇奉公,郊商亦捐饷助军。事后,奏增泮额,并定郊籍三名,附于府学,以为郊商子弟考试之途。先是,顺治九年,颁发学规,诏命各学刊立卧碑于明伦堂,以为教育根本。其所以勉励之者,则为忠臣,为清官。而所以监督之者,则不许上书陈述利弊,不许结社武断乡曲,不许刊文以要名誉。违者褫革,有司同罪,可谓严矣。夫国家养士,所以培元气也。东汉太学三万人,危言深论,不隐豪强,公卿避其贬议,天下视为指归。宋诸生伏阙挝鼓,请起李纲,三代遗风,唯此相近。今乃并国家大事而不许言,则诸生读书奚用哉!斁乱民彝,摧残民气,其旨酷矣!夫清人以弓马得天下,入关之后,仍沿明制,以科举可笼络人才也,故又范之以程式,约之以楷书。士子束发入学,穷年矻矻,唯此是图。其幸而得志者,则可以纡青紫,佩印绶,博富贵,为宗族交游光宠。其不幸而失志者,则侘傺终身,老死牗下,而无一顾问焉。乌乎!人才之进退,乃以此为权衡,政何由而治,学何由而兴哉?

  康熙九年,颁发圣谕十六条,命各地方官,以朔望之日,集绅衿于明伦堂宣讲,以俾军民周悉。雍正元年,又刊《钦定圣谕广训》,颁发各乡,命生童诵读。朔望之日,亦集地方公所,逐条宣讲。乾隆元年,复颁《书院规训》,其所以造士者,可谓切矣。然而学校不兴,浮华相尚,文字之狱,捕戮无遗,其所以钤制士类,玩弄贤才,焚书阬儒,犹未若斯之甚也。台湾为海上新服,躬耕之士,多属遗民,麦秀禾油,眷怀故国,故多不乐仕进。康熙二十三年,知府卫台揆始建为文书院。十九年,分巡道梁文煊亦建海东书院,各县后先继起,以为诸生肄业之地。内设斋舍,廷师主席,设监院以督之。每月官师各试一次,取生童各二十名,每名给膏火银七钱。课外各四十名,每名三钱七分。而山长束修四百圆,加考小课一百二十圆,监院月薪十两,扃试之日,别给饭膳五十圆,均由学租支之。乾隆五年,分巡道刘良璧手定海东书院学规五条:一曰明大义,二曰端学则,三曰务实学,四曰正文体,五曰慎交游。二十七年,分巡道觉罗四明又勘定之:一曰端士习,二曰重师友,三曰立课程,四曰敦实行,五曰看书理,六曰正文体,七曰崇诗学,八曰习举业。道光间,徐宗干任巡道,力整学规,拔其尤者入院肄业。每夜必至,以与诸生问难,训之以保身立志之方,勉之以读书作文之法。一时诸生竞起,互相观摩,及门之士,多成材焉。台郡为首善之区,文风丕振,东西南北各设文社,而以奎楼为中枢,故奎楼亦谓之书院。每有学事,群集讨议,以进有司,唯不敢为过激之论。而赏奇析疑,亦以时会文焉。故例,有司下车,必行观风之试,试以诗、赋、策论,或询地方利弊,犹有博采ú荛之意。古者士传言,庶人谤;商旅于市,工执艺事以谏。正月孟春,輶人以木铎循于路,采其风诗,以陈天子,故王者不出朝廷,而知天下治乱。然而三代以下,天下之是非,一出于朝廷,而不出于学校。是故天子荣之,则群趋以为是;天子辱之,则群摘以为非,习毒所中,利禄熏心,而道义铄矣。光绪十一年,刘铭传任巡抚,析疆置吏,增设学额。嗣经礼部议准,乃饬各学查明,其由南北两府学拨归台湾府学彛鸥皆錾币话傥迨渖耸钟烧没匮Р樘ㄍ逑匮д呶迨渖幻槊缋跽呤幻渖幻握昧窖Р樵屏终咚氖琶渖T鑿'生增额,应照名次由新籍各生帮补,自十八年起,改归新籍支膳。是时巡抚兼理提督学政,核定考费,岁科两届一万二千圆,南北两府均半。岁试三千三百圆,科试二千七百圆。而新设之台湾府,定自辛卯科试分棚开考,即照南北章程,岁科两试共六千圆,科试二千七百圆。均于盐课余款支用。南北两府考费,则岁试各八百五十圆,科试七百圆,亦由盐余支用。初,台士乡试,例由海东书院给发盘费,以助肄业诸生。建省以后,官船往来,改发船票,而会试者从前新科举人在院肄业者给以百圆,虽不在院而连捷者亦同,否则仅给四十圆,应赴书院监督报名,而后分发。若台北府则由该府自行提给,台湾府亦就近报名,送道核给。其所以奖励科举者至矣。当是时,百事俱兴,农工路矿次第举办,而多借才异国,铭传乃为树人之计,十二年,先设电报学堂于大稻埕,以习其艺。十六年,又设西学堂于城内,聘四人为教习,择全台聪慧之子弟而教之,课以英法之文,地理、历史、测绘、算术、理化之学,又以中国教习四名,分课汉文及各课程。学生皆给官费,每年约用一万余两。成效大著,台湾教育为之一新。夫抚垦之事,为治台之大政。前者番社虽设社学,又拔其秀者为佾生,以宠锡之,顾此为羁縻之策,而非长治之计也。是年春三月,并设番学堂,先选大嵙嵌、屈尺、马武督之番童二十名而数之,聘罗步韩、吴化龙、简受禧为教习,课以汉文、算书、旁及官话、台语。起居礼仪,悉仿汉制。每三日,导之出游,以与汉人晋接,消其顽犷之气,生其观感之心。而铭传又临时莅学堂,以验诸生功课,极力奖励。人才之盛,勃勃蓬蓬,再及数年,可以致用。然自邵友濂一至,十七年,而撤西学堂,十八年,而番学堂亦废矣。乌乎伤哉!

  台湾儒学表

  台南府儒学 在台南府治,康熙二十四年建。以下俱附见《典礼志》各文庙内。

  安平县儒学 在安平县治,康熙二十三年建。

  嘉义县儒学 在嘉义县治,康熙二十三年建。

  凤山县儒学 在凤山旧治,康熙三十五年建。

  恒春县儒学 未建。

  台湾府儒学 在台湾府治,光绪十五年建。

  台湾县儒学 未建。

  彰化县儒学 在彰化县治,雍正四年建。

  云林县儒学 未建。

  苗栗县儒学 未建。

  台北府儒学 在台北府治,光绪六年建。

  淡水县儒学 未建。

  新竹县儒学 在新竹县治,嘉庆二十二年建。

  宜兰县儒学 在宜兰县治,光绪二年建。


  台湾书院表

  海东书院 在台南府治府学之西,康熙五十九年巡道梁文煊请建,后为校士院。乾隆四年,巡台御史单德谟奏请别建校士院。翌年,巡台御史杨二酉奏请照福建省直辖之例,以府学教授为师,考取诸生而教之,给以膏火。于是拔贡生施世榜首捐谷千石,以为修缮之资,又捐水田百甲,以充经费,遂延教授薛仲黄为师。六年,巡道刘良璧手订书院学规,二酉立碑记之,今在院中。十五年,知府方邦基、知县鲁鼎梅改建县署于赤嵌楼之右,移书院于旧署。十七年,诏以巡道兼提督学政,岁科校士遂在道署,而校士院乃旷。廿七年,巡道觉罗四明又就旧院修理为用,立碑记之。三十年,知府蒋允煟Щさ朗略竦赜诟髌橹拢鸾ń裨海闳桑蟀耸桑颍蔡谜嵯け浮F浜蟮蕖

  崇文书院 原在台南府治东安坊,为府义学,康熙四十三年知府卫台揆建。乾隆十年,巡道摄府事庄年重修。十五年,台湾县知县鲁鼎梅移海东书院于旧县署,而以旧海东书院为崇文书院。二十四年,知府觉罗四明乃就府署之东新筑讲堂斋舍,立碑记之,现在院中。

  南湖书院 在台南府治法华寺傍,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府知府蒋允煟Ыǎ晕钌抟抵兀穹稀T薀'所撰碑文,载于台湾县志。
  正音书院 在台湾县署之左,雍正七年奉文设立,凤山、诸罗两县亦设,今俱废。

  引心书院 原在县治檨仔林街,嘉庆十五年,邑绅黄拔萃就白莲教斋堂抄用,称引心文社,独任膏火。十八年,知县黎溶与拔萃议,改为台湾县书院,各捐款置产,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