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知识-第9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在印度传来的佛经中并无根据,而是出于中国民间传说的《十王经》,据说是由成都大圣
慈寺的藏川传出;道教也传有十殿之说,并有一百三十八所地狱。类此信仰的源流,总不外
乎出于感梦、扶乩、降灵、死而复活者等所辗转流布,其阎王之名虽渊源于早期印度的梨俱
吠陀,但他是住于天上,是司理死亡的神,渐渐地,阎王降住地府。至于衍生出十殿之说,
乃是后期中国人的信仰了,此与君主时代的司法程序有关,各级首长,兼理各级法院的职
责,十殿阎王问案,一如人间的知县、知府、尚书,乃至皇上亲审。所见地狱景象,也以各
人所熟悉的人间环境为样本,中国古人所知的地狱中,没有非洲的黑人及欧美的白人。由于
时、地、风俗、信仰的不同,所见地狱也不同,佛说:「万法唯识,三界唯心。」地狱在众
生心内,实有其事,又不必尽同,既不可否定地狱的存在,也不必拘泥、执著于诸种有关地
狱传说的必然。
佛经中叙述到堕地狱的例子也不少,早期是指犯了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
破和合僧的五逆罪者,会堕地狱,例如佛的堂弟提婆达多及其伴党,堕入地狱,渐渐演变成
为凡是做错了事,不论轻重,都要下地狱之说。而在比丘及比丘尼律所见犯戒、破戒的过
失,仅有数条极重过失为不可悔。所谓不可悔,是指失去戒体而被逐出僧团,再受国法死刑
的制裁者;可悔则有对众人、对数人、对一人忏悔,及对自己良心的责心忏悔。而僧尼律中
处处都说:「犯过者当忏悔,忏悔则安乐」,又有说:「有戒可破是菩萨,无戒可犯是外
道。」并没有强调凡是破戒便入地狱的观念。
罪过又可分成戒罪和性罪,所谓性罪,是指造恶行为的本身就是罪,不论受戒不受戒,
犯了过必须受报;戒罪则是在受戒之后,增加持戒功德,倘若犯戒,便在性罪之外另加戒
罪。所谓戒罪者,是指持戒有功德,犯戒有罪报,持戒是对一切众生,所以功德无量;犯戒
只能对少数众生,所以破戒的罪过再大也不及持戒的功德之多。
受戒有约束的功能,悔过有洗心的功能。罪有轻重,犯了极重的戒罪及性罪者下地狱,
其他的轻罪,则随类受报,生于人、鬼、异类群中,都有受报的机会。由此可知作恶、犯戒
未必全下地狱。虽有一部晚出的《日连问经》,强调事事都可能下地狱,这在早期的《阿含
经》及律中尚没有见过,否则易于使人误会:不信佛不学佛还不至于下地狱,信佛学佛后反
而容易下地狱,那还有多少人敢来信仰佛教而学佛修行呢?
所谓「地狱门前僧道多」这句话,既非佛家语,也非道家语,而是在明朝之后,从一些
斋教的乩坛、灵媒的口中传出。斋教徒众都是在家人,他们剽窃儒、释、道三家的若干名词
和观念,似是而非地组成新兴宗教和秘密结社之民间信仰,因为他们是在家人的宗教组识,
所以,在排斥他教及吸收信徒的利益冲突之下,不得不跟出家的僧侣及道士,采取敌视对立
的态度,因而传出「道降火宅」的口号,鼓吹俗人修行容易生天得道,渲染捏造出家修道者
的困难、黑暗、腐败,宣扬僧道都下地狱的观念。他们在通过市井间的口耳相传,便成了一
句「地狱门前僧道多」的流行语,既可丑化僧道的形象,也可吓阻优秀的俗人出家为僧道。
然其既非出于佛经,自可不必介意。不过必须指出,这句口号乃是出于斋教徒的杜撰故事,
目的是为了侮辱佛道二教。
像民国九年云南昆明西边洱源县的几个斋教乩坛所著的《洞冥宝记》中,就极力指控僧
侣不守清规,捏造和尚堕地狱、受刑罚的故事。此见于中央研究院的宋光宇为一贯道护航而
写的《天道钩沈》三十页。宋氏虽未承认是一贯道的信徒,而该书凡是涉及佛教的和尚之
处,便采攻击、辱骂、尖酸刻薄的态度,否定出家修行者的道德价值,而一味地引述强调在
家斋教徒如先天、龙华、一贯道等所谓道亲之间的利乐,虽然引用了不少资料,但都缺少理
性的抉择,乃是出于一种情结的表现。从他的那本书中,可以领略到传教师的狂热气,却无
法想像他是一位中央研究院的学者。
须知:凡有人事,就有弊端,僧中难保没有破戒、犯戒的人,释迦制戒就是为了防范、
制裁、处理这些事件。儒家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出家的凡夫,在未修成圣贤之前
的修学阶段,因为不清净,所以要求戒,受戒是修行的起点,跌倒了再爬起来,犯了戒再忏
悔,乃是正常的事。斋教徒们,自己不愿受出家戒的约束,反而诋毁出家人持戒不严,并且
夸张出家人的犯戒罪行,其存心是显而易见的。
□ 「学佛越久离佛越远」是真的吗?
经常听说:「信佛三天,佛在眼前;信佛三年,佛在西天。」这似乎表示,学佛越久,
离佛越远是肯定的事实。其实这是对佛教的一种误解,认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等
于完成了究竟圆满的佛果,也就是说,只要心回意转,马上就可以花开见佛,或者立即成
佛。而一旦信佛并开始学佛之后,才知道成佛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事实上,学佛之道可分为两种:一种叫做难行道,从初发菩萨心,到修行自利利他、难
忍能忍的菩萨道,要经过三大阿僧祗劫,才能完成佛道。另一种称为易行道,要学念阿弥陀
佛圣号,凭藉佛的本愿力,先求往生西方净土,经过长时间的薰闻,证得圣位的菩萨之后,
再以自己的愿力,回到世俗的凡夫群中,广度有缘的众生,积聚智慧与福德资粮,直至功行
圆满,方能成佛。所以学佛越久,知道佛法越深,才了解从凡夫到成佛的路程是相当遥远
的。
因此,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意指在逐渐地成就佛之功德的开始,亦即指完成了自
己能够成佛,也必将成佛的第一步。认同众生与佛本来一体,无二无别,只是在迷为众生,
悟即为佛,并不是说,当我们承认自己有成佛的可能之时,就已同时完成了佛的福德和智
慧。
也有一种情况是,学佛之初勇猛精进,觉得佛果指日可期,而且他们也的确能够重重突
破,似乎烦恼迅速消除,智慧速疾增长;但是日久之后,仍然觉得烦恼未除,反而感受到障
碍重重,业障、魔障、病障层出不穷。如此一来,可能有两种结果:知道了学佛成佛不是一
朝一日或一生一世的事,乃是多生多劫不断修行的事,所以不再急于成佛,而能改采脚踏实
地、逐步前进的心态,甚至抱持不问收获,但自耕耘的态度,努力修学。另一种则是对于佛
法失去信心,认为开悟成佛之说,只是一种观念或理想,解脱烦恼,转凡成圣,乃系不可能
的事,所以放弃修行,或者改信其他宗教,以期获得另一种方式的归宿。
综合以上诸种情况,可得一个结论:「学佛越久,离佛越远」的问题,是基于「断烦
恼、证菩提」的观念而起。如能体会到无求、无得,方证无上的佛道,但以佛法用之于现实
人间的日常生活,即能解除许多矛盾的心结或情结。若不急求断烦恼证菩提,烦恼自然已在
减少,那样的话,不仅不会感到学佛越久离佛越远,而且会使你突然发现,佛就在你的眼
前。只要自心与佛的慈悲与智慧相应,自心即是佛的全体大用。因此,《宗镜录》的作者永
明延寿禅师主张:「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若将佛的慈悲与智慧,应用于日
常生活,而不急求了生死证涅盘,岂会产生「学佛越久离佛越远」的误解?
□ 卍字是什么意思?
卍字是佛的三十二种大人相之一。据《长阿含经》说,它是第十六种大人相,位在佛的
胸前。又在《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卷六,说是释迦世尊的第八十种好相,位于胸前。在
《十地经论》第十二卷说,释迦菩萨在未成佛时,胸臆间即有功德庄严金刚卍字相。这就是
一般所说的胸臆功德相。但是在《方广大庄严经》卷三,说佛的头发也有五个卍字相。在
《有部毗奈耶杂事》第二十九卷,说佛的腰间也有卍字相。「卍」仅是符号,而不是文字。
它是表示吉祥无比,称为吉祥海云,又称吉祥喜旋。因此,在《大般若经》第三百八十一卷
说:佛的手足及胸臆之前都有吉祥喜旋,以表佛的功德。
卍字的符号,有向右旋──;有向左旋──卍。根据《慧琳音义》第二十一卷、《慧
菀音义》,及《华严经》等,总共有十七处说到卍字相是右旋。但是《陀罗尼集经》第十卷
所示摩利支天像所拿的扇子中,所画的卍字相乃是左旋──卍。还有日本奈良的药师寺的药
师佛像脚下的卍字相,也是左旋,但是多数的记载是右旋。最早在印度教的主神,如毗湿□
及克利辛那,胸前就有卍字相。在古印度的传说,凡能统治世界的转轮圣王,皆具有三十二
种大人相;佛是法中之圣王,所以也具三十二种大人相,此在《金刚般若经》中就有记载。
在近代,右旋或左旋,时有争论。而大多数都认为右旋是对的,左旋是错的。尤其是在
二十世纪的四十年代,欧洲的希特勒,也使用卍字相来做为他纳粹主义的标帜。此后,即有
更多的争论,有的说希特勒所用的是左旋,佛教所用的是右旋。其实在唐朝的则天武后时
代,曾经创造了一个字──卍,念做「日」字,象徵太阳的意思,就是左旋;希特勒使用的
是斜角形的卍,佛教则是正方形的卍。至于印度教则以右旋表示男性的神,左旋表示女性的
神。而西藏的喇嘛教用右旋,苯教(bon…pa)则用左旋。
根据日本国士馆大学光岛督博士的研究,卍字本非文字,西元前八世纪时始见于婆罗门
教的记载,乃是主神毗湿□的胸毛,是称为 vatsa 的记号而非文字,至西元前三世纪始被
用于佛典。到了西元后一世纪时,又更名为 'svastiko ,本为牛犊头部的毛发螺旋相,演
变成主神毗湿□的胸毛相,后成为十六种大人相之一,又成为三十二种大人相之一。
总之,在佛教不论右旋、左旋,卍字均系用来表徵佛的智慧与慈悲无限。旋回表示佛力
的无限运作,向西方无限地延伸、无尽地展现,无休无止地救济十方无量的众生。故亦无须
执著、揣摩卍字形相的表现是右旋或左旋了。
□ 莲花在佛教表示什么?
在佛经中说,人间的莲花不出数十瓣,天上的莲花不出数百瓣,净土的莲花千瓣以上。
莲花表示由烦恼而至清净,因为它生长于污泥,绽开于水面,有出污泥而不染的深一层涵
义。而莲花除了莲瓣,还有莲蓬、莲子,莲瓣、莲蓬可观赏,莲子可食用;莲子又可生长,
栽培更多的莲花。莲花开放于炎热夏季的水中,炎热表示烦恼,水表示清凉,也就是在烦恼
的人间,带来清凉的境界,这都是莲花所表徵的美德。所以,比喻从烦恼得到解脱而生于佛
国净土的人,都是莲花化生的。
三界的众生,以淫欲而托生,净土的圣人,则是以莲花而化身,因此,莲花表示清净的
功德和清凉的智慧。对于圣人而言,是无形的,显现于凡夫之前,便以人间所熟悉的形象来
表现。所以,我们所见的佛像和佛经中介绍净土佛国中的圣贤,都是以莲花为座;或坐、或
站,都在莲台之上,是代表著他们清净的法身,庄严的报身。
□ 燃顶、燃臂、燃指有必要吗?
根据原始佛典以及比丘戒律,凡是损毁、伤害、虐待自己的肉体,均非佛所允许。至于
印度苦行的外道,用火、用水、用刀,以及种种自虐方式,使自己的肉体受苦,作为修行的
方法,目的是为自己赎罪而求得神的宽恕。其起源可能跟用动物乃至生人祭神有关,神类喜
欢血食,以生肉供养是表示最高的虔诚。然而,即使用苦行能达到某些目的,却不是佛教修
行的方法和方式。所以,比丘戒规定,凡四肢残缺五官不全者,不得受比丘戒。
可是,在大乘经典中,就有燃顶、燃臂、燃指的记载。例如《梵网菩萨戒经》轻垢戒第
十六条说:「若不烧身臂指供养诸佛,非出家菩萨。」又在《法华经》的〈药王菩萨本事
品〉,也有燃身供佛的记载,其中说:「若有发心,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能燃头
指,乃至足一指,供养佛塔,胜于国城妻子,及三千大千国土、山森河池、诸珍宝物,而供
养者。」大乘的苦行,是由释迦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