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佛教知识 >

第52节

佛教知识-第52节

小说: 佛教知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佛言。大怀爱欲。不见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搅之。众人共临。无有睹其影者。人以爱欲交错。心中浊兴。故不见道。汝等沙门。当舍爱欲。爱欲垢尽。道可见矣。 

  佛言。夫见道者。譬如持炬。入冥室中。其冥即灭。而明独存。学道见谛。无明即灭。而明常存矣。 

  佛言。吾法念无念念。行无行行。言无言言。修无修修。会者近尔。迷者远乎。言语道断。非物所拘。差之毫厘。失之须臾。 

  佛言。观天地。念非常。观世界。念非常。观灵觉。即菩提。如是知识。得道疾矣。 

  佛言。当今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其如幻耳。 

  佛言。人随情欲。求於声名。声名显著。身已故矣。贪世常名。而不学道。枉功劳形。譬如烧香。虽人闻香。香之烬矣。危身之火。而在其後。 

  佛言。财色於人。人之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儿舔之。则有割舌之患。 

  佛言。人系於妻子舍宅。甚於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於色。岂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 

  佛言。爱欲莫甚於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 

  佛言。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 

  天神献玉女於佛。欲坏佛意。佛言革囊众秽。尔来何为。去。吾不用。天神愈敬。因问道意。佛为解说。即得须陀洹果。 

  佛言。夫为道者。犹木在水。寻流而行。不触两岸。不为人取。不为鬼神所遮。不为洄流所住。亦不腐败。吾保此木。决定入海。学道之人。不为情欲所惑。不为众邪所娆。精进无为。吾保此人。必得道矣。 

  佛言。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慎勿与色会。色会即祸生。得阿罗汉已。乃可信汝意。 

  佛言。慎勿视女色。亦莫共言语。若与语者。正心思念。我为沙门。处於浊世。当如莲华。不为泥污。想其老者如母。长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脱心。息灭恶念。 

  佛言。夫为道者。如被乾草。火来须避。道人见欲。必当远之。 

  佛言。有人患淫不止。欲自断阴。佛谓之曰。若断其阴。不如断心。心如功曹。功曹若止。从者都息。邪心不止。断阴何益。佛为说偈。欲生於汝意。意以思想生。二心各寂静。非色亦非行。佛言。此偈是迦叶佛说。 

  佛言。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怖。若离於爱。何忧何怖。 

  佛言。夫为道者。譬如一人与万人战。挂铠出门。意或怯弱。或半路而退。或格斫而死。或得胜而还。沙门学道。应当坚持其心。精进勇锐。不畏前境。破灭众魔。而得道果。 

  沙门夜诵迦叶佛遗教经。其声悲紧。思悔欲退。佛问之曰。汝昔在家。曾为何业。对曰。爱弹琴。佛言弦缓如何。对曰。不鸣矣。弦急如何。对曰。声缓矣。急缓得中如何。对曰。诸音普矣。佛言。沙门学道亦然。心若调适。道可得矣。於道若暴。暴即身疲。其身若疲。意即生恼。意若生恼。行即退矣。其行既退。罪必加矣。但清净安乐。道不失矣。 

  佛言。如人锻铁。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学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净矣。 

  佛言。人离恶道。得为人难。既得为人。去女即男难。既得为男。六根完具难。六根既具。生中国难。既生中国。值佛世难。既值佛世。遇道者难。既得遇道。兴信心难。既兴信心。发菩提心难。既发菩提心。无修无证难。 

  佛言。佛子离吾数千里。忆念吾戒。必得道果。在吾左右。虽常见吾。不顺吾戒。终不得道。 

  佛问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数日间。佛言。子未知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饭食间。佛言。子未知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呼吸间。佛言。善哉。子知道矣。 

  佛言。学佛道者。佛所言说。皆应信顺。譬如食蜜。中边皆甜。吾经亦尔。 

  佛言。沙门行道。无如磨牛。身虽行道。心道不行。心道若行。何用行道。 

  佛言。夫为道者。如牛负重。行深泥中。疲极不敢。左右顾视。出离淤泥。乃可苏息。沙门当观情欲。甚於淤泥。直心念道。可免苦矣。 

  佛言。吾视王侯之位。如过隙尘。视金玉之宝。如瓦砾。视纨素之服。如敝帛。视大千界。如一诃子。视阿耨池水。如涂足油。视方便门。如化宝聚。视无上乘。如梦金帛。视佛道。如眼前华。视禅定。如须弥柱。视涅盘。如昼夕寤。视倒正。如六龙舞。视平等。如一真地。视兴化。如四时木。 

  诸大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教中的神通


  注:摘自《维摩诘所说经》--不思议品 

  而时。舍利弗见此室中无有床座。作是念。斯诸菩萨大弟子众。当于何坐。长者维摩诘知其意。语舍利弗言。云何。仁者为法来耶。为床座耶。 

  舍利弗言。我为法来。非为床座。 

  维摩诘言。唯。舍利弗。夫求法者。不贪躯命。何况床座。夫求法者。非有色受想行识之求。非有界入之求。非有欲色无色之求。唯。舍利弗。夫求法者。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众求。夫求法者。无见苦求。无断集求。无造尽证修道之求。所以者何。法无戏论。若言我当见苦。断集。证灭。修道。是则戏论。非求法也。 

  唯。法名无染。若染于法。乃至涅般。是则染著。非求法也。 

  法无行处。若行于法。是则行处。非求法也。 

  法无取舍。若取舍法。是则取舍。非求法也。 

  法无处所。若著处所。是则著处。非求法也。 

  法名无相。若随相识。是则求相。非求法也。 

  法不可住。若住于法。是则住法。非求法也。 

  法不可见闻觉如。若行见闻觉知。是则见闻觉知。非求法也。 

  法名无为。若行有为。是求有为。非求法也。 

  是故。舍利弗若求法者。于一切法应无所求。说是无时。五百天子于诸法中得法眼净。 

  而时。长者维摩诘问文殊师利。仁者游于无量千万亿阿僧祗国。何等佛土有好上妙功德成就师(通‘狮’)子之座。 

  文殊师利言。居士。东方度三十六恒河沙(言数量巨大)国有世界名须弥相。其佛号须弥灯王。今现在。彼佛身长八万四千由旬(长度单位,约三十里)。其狮子座高八万四千由旬严饰第一。 

  于是。长者维摩诘现神通力。即时彼佛遣三万二千狮子座高广严净。来入维摩诘室。诸菩萨大弟子。释梵四天王等。昔所未见。其室广博悉皆包容三万二千狮子座。无所妨碍。于[田比]耶离城及阎浮提四天下。亦不迫迮。悉见如故。 

  而时。维摩诘语文殊师利。就狮子座。与诸菩萨上人俱坐。当自立身如彼座像。 

  其得神通菩萨。即自变形为四万二千由旬坐狮子座。诸新发意菩萨及大弟子。皆不能升。 

  而时。维摩诘语舍利弗。就狮子座。 

  舍利弗言。居士。此座高广。吾不能升。 

  维摩诘言。唯。舍利弗。为须弥灯王如来作礼。乃可得坐。 

  于是新发意菩萨及大弟子。即为须弥灯王如来作礼。便得坐狮子座。 

  舍利弗言。居士。未曾有也。如是小室乃容受此高广之座。于[田比]耶离城无所妨碍。又于阎浮提聚落城邑及四天下诸天龙王鬼神宫殿。亦不迫迮。 

  维摩诘言。唯。舍利弗。诸佛菩萨有解脱名不可思议。若菩萨住是解脱者。以须弥之高广内芥子中。无所增减。须弥山王本相如故。而四天王忉利诸天。不觉不知己之所入。唯应度者乃见须弥入芥子中。是名住不可思议解脱法门。 

  又以四大海水入一毛孔。不娆鱼鳖鼋鼍水性之属。而彼大海本相如故。诸龙鬼神。阿修罗等。不觉不知己之所入。于此众生亦无所娆。 

  又舍利弗。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断取三千大千世界。如陶家轮。著右掌中。掷过恒河沙世界之外。其中众生。不觉不知己之所往。又复还置本处。都不使人有往来想。而此世界本相如故。 

  又舍利弗。或有众生乐久住世而可度者。菩萨即演七日以为一劫。或有众生不乐久住而可度者。菩萨即促一劫以为七日。令彼众生谓之七日。 又舍利弗。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议一切佛土严饰之事。集在一国。示于众生。又菩萨以一切佛土众生置之右掌。飞到十方遍示一切而不动本处。 

  有舍利弗。十方众生供养诸佛之具。菩萨于一毛孔。皆令得见。又十方国土所有日月星宿。于一毛孔普使见之。 

  又舍利弗。十方世界所有诸风。菩萨悉能吸著口中。而身无损。外诸树木亦不摧折。 

  又十方世界劫尽烧时。以一切火内于腹中。火事如故而不为所害。又于下方过恒河沙等诸佛世界取一佛土。举著上方过恒河沙无数世界。如持针锋举一枣叶而无所娆。 

  又舍利弗。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能以神通现作佛身。或现辟支佛身。或现声闻身。或现帝释身。或现梵王身。或现世主身。或现转轮王身。 

  又十方世界所有众声。上中下音。皆能变之令作佛声。演出无常。苦。空。无我之音。 

  及十方诸佛所说种种之法。皆于其中。普令得闻。舍利弗。我今略说菩萨不可思议解脱之力。若广说者。穷劫不尽。 

  (真耶?假耶?若假,其想象之大胆,亦远非‘银河落九天’可比-观主注)是时。大迦叶闻说菩萨不可思议解脱法门。叹未曾有。谓舍利弗。譬如有人。于盲者前现众色像。非彼所见。一切声闻。闻是不可思议解脱法门。其谁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等何为永绝其根。于此大乘。已如败种。一切声闻。闻是不可思议解脱法门。皆应号泣。声震三千大千世界。一切菩萨应大欣庆。顶受此法。若有菩萨信解不可思议解脱法门者。一切魔众无如之何。 

  大迦叶说此语时。三万二千天子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而时。维摩诘语大迦叶。仁者。十方无量阿僧祗世界中作魔王者。多是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以方便力教化众生。现作魔王。 

  有大迦叶。十方无量菩萨。或有人从乞手足耳鼻。头目髓脑。血肉皮骨。聚落城邑。妻子奴婢。象马车乘。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真珠珂贝。衣服饮食。如此乞者。多是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有威德力。故现行逼迫。示诸众生。如是难事。凡夫下劣。无有力势。不能如是逼迫菩萨。譬如龙象蹴踏。非驴所堪。是名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智慧方便之门。



佛陀的启示
    ┌─────────┐
      │  佛  陀  传  略  │
      └─────────┘

    佛陀,姓乔答摩,名悉达多,西元前六世纪顷生于北印度。父亲净饭王,是释迦国
(今尼泊尔境内)的君主。母后叫做摩耶夫人。根据当时的习俗,佛在很年轻──才十
六岁的时候,就和美丽而忠诚的年轻公主耶输陀罗结了婚。青年的太子,在皇宫里享受
著随心所欲的豪奢生活。可是,突然之间,他见到人生的真相和人类的痛苦,就下定决
心要找出一个方法,来解决这遍及世间的苦恼。在他二十九岁的那年,他的独子罗侯罗
刚出世不久,他毅然离开王城,成为一个苦行者,以寻求他的答案。

    苦行者乔达摩在恒河流域行脚六年,参访了许多宗教界的名师,研习他们的理论与
方法,修练最严格的苦行。这一切都不能使他满意。于是他放弃了所有传统的宗教和它
们修练的方法,自己另辟蹊径。有一天晚上,坐在尼连禅河边佛陀伽耶(在今比哈尔邦
内伽耶地方)一棵树下(这树从那时起就叫做菩提树──智慧之树),乔达摩证了正觉
,那时他才三十五岁。之后,人家就都叫他做佛陀──觉者。

    证了正觉之后,乔达摩佛陀在波罗奈附近的鹿野苑(今沙纳特地方),为他的一群
老同修──五个苦行者,作第一次的说法。从那天起,凡经四十五年之久,他教导了各
种阶层的男女──国王、佃农、婆罗门、贱民、巨富、乞丐、圣徒、盗贼,对他们一视
同仁,不存丝毫分别之心。他不认同社会上的阶级区分。他所讲的道,对准备了解并实
行它的一切男女,全部公开。

    佛陀在八十岁时,逝于拘尸那罗(在今乌塔卜拉达希邦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