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佛教知识 >

第37节

佛教知识-第37节

小说: 佛教知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必须说诸行无常。但是我们可以说诸法无我,既是肯定在一切有为法或无为
法中都没有我。但是不说诸行无我,诸行肯定无我,诸法也是无我。所以说诸法
无我便包括了诸行无我,但是诸行无常,诸法未必无常。


三、涅盘寂静:

    涅盘是梵文(Nirvana)的音译,翻译成为中文称为圆寂。“圆”既
是圆满;“寂”既是寂静。我们通常会看到 文上写某某出家人圆寂了,此意既
是表示某某出家人涅盘了,这是错误的,是一般人误用的,是一般人误用了这个
词语。“圆寂”的意义是灭生死、灭烦恼而达到解脱无为的境界,既是不生不灭。
“灭生死”是众生不用在三界六道中生死轮回,了生脱死了,称为灭生死;“灭
烦恼”是凡夫有种种烦恼,如果觉悟,把全部的烦恼都放下,既称为灭烦恼,涅
盘又称为解脱,就是解脱生死与烦恼。那么“解脱”是怎么一回事那?打一个比
喻:你们被关在监牢里面,今天被释放,重见天日,得到自由,得到解脱,解脱
有自由的意义。解脱是针对生死与烦恼来讲,佛陀说我们众生被烦恼所束缚,所
以要从烦恼中解脱出来,得到自由。烦恼是我们心中的监牢,把我们的心层层的
捆绑住,给予我们种种痛苦。解脱烦恼,并没得到一物,反而是把心中的贪嗔痴
及见解所执著的渣滓皆丢光。如果追求解脱者想“得到”解脱,那就是错了,因
为解脱是“什么都得不到”,心中无所得才叫做解脱,只要你得到一物,就没办
法解脱,因为解脱只是把一切的烦恼放下罢了。证悟涅盘者真正见到不生不灭的
诸法真相(涅盘)。我们凡夫在这世间所见到、所知道的一切都在无常的生灭(
诸行无常),对不生不灭的诸法真相不知不觉;修行者解脱生死证悟涅盘时,他
见到万法原来是不生不灭的,此是诸法的真相。佛经中常说:“证悟涅盘的圣者
看到一切都是不生不灭。”

    涅盘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们经常会误解涅盘是一种境界,很多人以为我现
在在生死烦恼的此岸,某某人证悟涅盘就是进入涅盘的境界,事实上涅盘并不是
进入一种境界。为什么这么将呢?我们来看因果,有因必有果,如果那个因是无
常的,期所形成的果必然也是无常。如果涅盘是一种境界,能进入那种境界,必
然能够出,有进、有出,就是有生灭,那么它必然是无常的。所以涅盘并不是一
种境界可进、可出;涅盘也不是可以得到一物,更没有证悟到涅盘的人,《金刚
经》上说了:“菩萨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其义是:实际上并没有众生进入涅盘,没有证悟涅盘的人。因为诸法的真相是不
生不灭,里面找不到一个“我”。诸法无我,又是不生不灭,所以没有人进入涅
盘。觉悟者证悟涅盘时,并不是感受到“我”证悟到涅盘,因为当有“我”的概
念生起时,它就生起凡夫见了,所以涅盘者很肯定,也不觉得有“我”证悟涅盘。
在这世间里,凡夫一直执著又“我”,认为“我”这个众生坐在大悲殿里听法,
当你证悟涅盘,就很清楚的知道没有我坐在大悲殿里。者是很难想象的,但是实
际上就是如此。因为刚才我们是用一念一念生灭的心,正忙着在身体内、心念中、
身体外、不是身体不是心以外寻找“我”。这样,我们的心就一念一念的在生灭,
这些生灭的心都找不到我。那么,当修行者证悟诸法不生不灭时,它知道这个生
灭的心都是不生不灭时,那个我去了那里呢?根本没这回事,好像刚才我问那位
居士,他真的见到它家里的猪没有猪,也不叫做什么名字;同样的,真正见到涅
盘者,他就知道根本没有“我”这回事,也没有想起有没有我进入涅盘,所以证
悟涅盘是没有人证悟涅盘。经中说没有中生灭度,既是说没有众生进入涅盘。觉
悟就是无人,也无我在轮回。觉悟者真正觉悟到没有人,也没有我,所以没有证
悟涅盘者。这样的觉悟者,他内心归于平静无生、清凉自在、无为、离一切妄想。
为什么呢?那是因为他离一切“妄想”。“妄想”就是众生种种的心念,根据佛
法说我们众生从出世到现在都在妄想中,这些妄想告诉我们世间种种的事情。比
如刚才所讲的“雨水”,你认为天上有雨水落下,这就是妄想,实际上只不过是
某种因缘形成“水”从天上掉下来,并没有雨水,雨水只不过是一个名称罢了;
进一步说“水”也是一个名称。我们在名称里面生起种种妄想,所以当一个人没
有种种妄想之后,就不会认为有雨水掉下来,那时候他内心归于平静,称为寂静,
所以涅盘是离一切妄想。一切妄想都包括在语言当中,凡夫执著语言,依据种种
名称,分别种种事物,是我们坠入种种语言、事物当中。因为涅盘是离开妄想,
不在语言范围里面,所以涅盘不可以用语言来阐释。《法华经》上说:“诸法寂
灭相,不可义言宣。”既是此意。

    虽然没有证悟涅盘的人,但是凡夫的我们还是要依赖语言来了解它,结果佛
陀慈悲,巧妙的运用语言来告诉我们,有所谓证悟涅盘的圣者,他们是:

    佛陀--证悟无上正等正觉得觉者。
    菩萨--证悟到无生法忍、无住涅盘的圣者。
    辟支佛--证悟涅盘的圣者。

    佛陀运用语言宣说这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圣者,但是学佛者千万不要执著有阿
罗汉进入涅盘,因为阿罗汉没有说他进入涅盘,而是凡夫认为有“人”进入涅盘。
我在举一个例子:天上的雨水滴下来,刚好滴在一朵花上,这跟你用浇花器浇花
是一样的,而你却认为是“雨水”滴在花上;进入涅盘只不过是诸法的因缘已经
散离了,他进入涅盘,但是没有任何“东西”进入涅盘;既是说一个人的生死因
缘已经没有了,我们说他进入涅盘,但是并没有“人”进入涅盘。

    我们学佛者,或时在座各位总会有一些疑问,那就是诸佛、菩萨、阿罗汉死
后何去何从?佛陀去了哪里?现在在何处?释迦牟尼佛为什么没来救度我们?佛
陀说这些疑问是迷者的无明妄想,对事物如实知见的证悟者来说,在他们的智慧
中并没有此烦恼。凡夫有无明妄想,认为有“我”,有“我”就有“他”,那他
是谁?他就是佛陀,所以我们要找佛陀去了哪里?如果没有“我”,没有“他”,
有谁去了哪里?所以我们不可以说证悟涅盘的佛、菩萨,他们现在在哪里?根本
没有这回事。打一个比喻:比如我把一朵花放在眼镜上,叫做“眼镜花”。因为
我们凡夫把在湖里的水叫做“湖水”;在海里的水叫做“海水”;在河里的水叫
做“河水”,所以这朵花在我的眼镜上,我把他叫做“眼镜花”。我把花从眼镜
上拿下,你就认为“眼镜花”不见了。但是当我们认真、理智的想一想,并没有
这回事,只不过我们凡夫执著名称里面有一实体,就有东西来,就有东西去,眼
镜花亦复如是。如果你认为有眼镜花,那就是执著眼镜花这个名称,而生起妄想。
因为这些妄想,所以我们就生起佛陀入涅盘后去了哪里的疑问,证悟涅盘者离一
切妄想,就没有这些问题了。

    我们凡夫没有办法知道涅盘的境界,唯有智者内证,不可以凡夫的戏论来了
解。佛陀把凡夫的妄想称为戏论,我们不可以此来分别、了解涅盘,以及证悟涅
盘者何去何从。生死来去是众生无明的妄想,这是我们凡夫迷惑之所见,把一切
看成是实在。比如刚才我讲的眼镜花就是这样产生的。因为我们执著种种妄想而
迷惑,见到有生、有死、有众生、有我,认为实在有而生起执著,就看到生、灭。
实际上一切法本来不生不灭,所以涅盘并不是生、灭幻相以外,还有个不生不灭
的境界。既是说:我们往往误会在生、灭中没有涅盘,而在生、灭以外可以得到
涅盘,这是不对的。因为我们妄想执著有生、灭,而看到生、灭之相,实际上在
生灭当中本来是不生不灭的,所以三法印的第三个法印是涅盘寂静,它是指万法
本来就是不生不灭,但是凡夫不知不觉,大慈大悲的佛陀却为愚昧、执著的我们
开示诠释。


四、总结:

    佛法有世间法与出世间法,如果有人演说佛法,其佛法中包含这三个真理,
那么,这些佛法就是属于出世间法,称为究竟、了义法。既是说他所演说的佛法
已经彻底地讲到究竟处了;如果不符合这三法印,那么,这些佛法只是属于世间
法的范围而已。如果彻底、清楚地阐释佛法的话,那必定具足这三法印。比如有
人说一切都无常,那是讲错了,因为诸行无常不是一切无常。如果一切都无常,
那岂不是佛无常,涅盘也无常吗?所以我们用此三法印来分辨佛法是否究竟,是
否了义。

    有些佛法并不包含三法印,比如:佛陀告诉我们在生死轮回中,如要离苦,
就要行善,行善能使修行者升天,这只是佛法中的善法,属于世间法,它并不在
三法印的范围。这些佛法不究竟,它只能使我们升天,不能朝向解脱,所以三法
印是用来印证佛法是否究竟不究竟的。

    学会这三法印,以后有人问你佛教讲演些什么道理?你就可以很肯定的告诉
他,究竟佛法都离不开这三法印,它是宇宙的真理,我们凡夫对它不知不觉,伟
大的佛陀就为我们阐释。三法印并非属于佛陀、佛教、或是任何宗教,但是发现
此真理的人是释迦牟尼佛,从佛陀的口中讲演出来,所以称它为佛法。佛法亦是
一个名称,就如“眼镜花”一样,我们不要被这个名称所束缚,不论何人讲出的
道理符合真理,它就是真理,不一定由佛说,真理任何人都可以演说,所以我们
听闻佛法时,要依法不依人。既使是杀人魔说三法印,只要说对;不是因为他是
杀人魔,就认为他演说的三法印是错的。因为真理就是真理,绝不因为是谁讲演
就是对或错,所以我们要确认、辨别佛法真理的中心--三法印。


四圣谛


〖四圣谛的意义〗

    “谛”就是如是不颠倒,既是真理。“圣谛”是圣人所知之绝对正确的真理。
“四圣谛”说四种真理:一者、苦圣谛;二者、集圣谛;三者、灭圣谛;四者、
道圣谛。唯有佛陀才能开示它,其余的人只能随着佛陀而解说,乃至辟支佛也只
能自己觉悟,没有办法以四圣谛来度化众生。辟支佛知道世间的苦果,知道苦的
原因,知道灭苦的果,但是却没办法讲出灭苦的“道”。这个“道”是种种的修
行方法,他没有办法开示诠释,所以四圣谛唯有佛陀能圆满的阐述。在佛陀未出
世之前没有四圣谛,其他的圣者是以观十二因缘而觉悟的。

    佛陀阐释四圣谛的目的,是要告诉我们世间的因果以及出世间的因果。“苦”
是指世间的苦果;“集”是苦升起的原因--世间因;“灭”是苦熄灭的果--
出世间的果;“道”是灭苦的方法,通往涅盘的道路--出世间的因。在经典中
有这样的比喻:众生的身心有种种的生死业以及烦恼,既是有各种的心病,佛陀
将此病情,以及病情之所在处,告诉众生,并且指出那些解脱的圣人,没有病苦
而得到的愉悦,以及解脱病苦的方法。


〖四圣谛的次序〗

    ㈠、苦谛:说明世间是苦果。我们要知道苦有如病,应该遍知,这是世间的
苦果,也是生死的流转。我们要知道所有的病,才能医治它。

    ㈡、集谛:说明业与烦恼是苦的根源。我们要知道病苦的原因,将之断除。
这是世间的因果,也是生死的流转,但是它指出我们生死流转的原因。

    ㈢、灭谛:说明解脱与证果。众生无时无刻不在病苦中,我们要知道没病苦
的快乐是怎样的?要认识怎样的人是没有病苦的?要证知怎样才是没有病?这是
指出世间的果,就是解脱、清净的境界--涅盘。

    ㈣道谛:说明离苦的道路。我们要知道修道的方法有如良药,应该修学。这
是指出世间的因,我们应该学习、掌握一些修道的方法,努力不懈地修行,最后
就可解脱生死。


〖一、苦圣谛〗

    苦既是逼恼的意思。众生经常被无常所患累、所逼恼,所以说是苦。苦相可
分为三苦以及八苦;苦果可分为有情世间以及器世间两种果报。

㈠、苦处:

⑴、有情世间:众生的身心活动,称为有情世间。
 
⒈根据众生的种类来分:

    它可分为五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