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佛教知识 >

第30节

佛教知识-第30节

小说: 佛教知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世界各地,处处造成轰动。有一位曾在英国留学后到美国的喇嘛,叫 Trungpa,他在科罗拉
多州的丹佛市创立了一个西藏中心叫做NaropaInstitute, 四、五年之间,已在美国成立
了一百三十几个分支中心。虽然他于前一年(一九八八)过世之后,这些中心渐渐地一个一
个的萎缩,但他的著作,还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我们汉语系的佛教,非常惭愧,到现在为止,移民来美的佛教徒,都还仅在华侨社会活
动,欧洲则尚无人去。其原因是我们中国佛教没有系统和计划的教育!没有基础教育,没有
层次教育,更没有高等教育。中国的佛教,不是说我们出家人无能,实在是没有受到好的教
育!
    所以,我们要办佛教的教育,来培养弘法利生的人才。在我们的中华佛学研究所里,日
语和英语是必修的科目,希望毕业后的佛教人才,不做国际语文的文盲。就世界性的弘传来
讲,中国佛教尚在起步的阶段。
    从历史看佛教,曾经历过分宗分派,一分再分的情形,现在,各宗各派的佛教徒,大家
都试著要走出自己的地域,走向共同的世界,所以渐渐地又要会合成为一家了。过去小乘骂
大乘,大乘骂小乘。小乘佛教说大乘不是佛教,大乘说小乘是自私鬼。藏传的佛教骂我们显
教不懂修行,没有修行的方法;汉地的显教则骂藏传的佛教都在弄鬼弄神。这样互相对骂的
现象,已在改善之中,正在趋向彼此谅解、互相学习。西藏佛教有很多我们所没有的东西,
我们的研究所也在训练专门的藏文人才。计划将一部一部的藏文佛典翻成汉文。台湾的妙林
佛学研究所,则已在从事南传巴利文三藏的汉译工作。
    (三)佛教及其基本教义
    甲、佛教以三宝为中心
    所谓三宝,即是佛、法、僧。佛教即是因「佛」得名,释迦牟尼佛经过无量世的修持,
最后成佛。他将成佛的过程、修行的方法、修行的道理说出来,就是「法」宝。如果没有佛
也就没有法。可是佛只有一人,无法度脱广大的众生。而且佛涅盘后,凡夫不知道佛在那
里,所以要学佛法就得跟「僧」学。僧有圣僧及凡夫僧。初地以上的菩萨及初果以上的出家
人为圣僧,一般的出家人为凡夫僧,住持佛法,则以凡夫僧为主。圣僧在凡夫群中出现,也
当以凡夫身、凡夫相来接触凡夫,化导凡夫。所以佛教史上的人物,凡被称为菩萨、被称为
佛、被称为圣僧的,都不是他们本人所说,而是他的弟子所说或是后人所说。像印度的马
鸣、龙树、无著、世亲都被后人称为菩萨,他们没有自称圣者、菩萨。中国天台宗的智者大
师,后来有人称他为东土小释迦,但他自己说仍是未得六根清净的凡夫。永明延寿禅师,后
来有人称他为阿弥陀佛再来。故将他的生日农历十一月十七日,当作阿弥陀佛的诞辰。可是
永明延寿并未自称是阿弥陀佛。事实上如果有人自称圣人,自称是佛,那就有问题了。
    乙、佛教以四圣谛为基本教理
    所谓四圣谛,一是苦的事实,二是苦的原因,三是灭苦的方法,四是灭苦以后所得的结
果。
    人生在世,从生到死,有苦有乐。不过,乐是苦的代价,也是苦的开始,所谓苦尽甘
来,所谓良宵苦短,都说明了乐的本身,是用苦换来,乐的情况不能持久,佛法称为坏苦。
其他的生老病死等,叫做苦苦。人生的事实,本身就是苦果。苦的种类很多,苦苦一共有八
种:生、老、病、死、爱别离苦、求不得苦、怨憎会苦、五蕴炽盛苦。五蕴炽盛是指身心互
相交迫而有生死的连续。
    苦的原因称为「集」,是因为自己不了解世间一切都是假的而厌苦欣乐,求到了乐,还
得求安全,永远不觉安全,那就贪得而无厌。迷信有钱能使鬼推磨,那就拼命地赚钱。有了
钱的不肯用,没有钱的拚命追。这都是苦的原因。今生为了厌苦而求乐,所以造作杀、盗、
邪淫、妄语种种业。造种种业,在因缘会合时便受种种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是苦的
原因。下面我们要讲灭苦的方法。
    灭苦的基本方法是八正道。我们要离苦应修正道,修正道必须具备正知正见:深信世间
一切现象均不离因果的定则:思惟世间的一切现象都是因缘和合而成。能相信因果就不会贪
便宜或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也相信真正的要离苦成佛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能体验到世
间一切现象都是缘起的、无常的,就能胜不骄、败不馁,成功是大家的帮忙,众缘所成,而
所成就的事,也是常常在变。比如我们现在是烦恼凡夫,将来可能成佛,佛以大慈悲、大智
慧,启发一切众生自己本身的善因缘、善福德而去度众生。信因果、明因缘,就是正知正见
和正思惟。
    有了正知正见之后,要有正确的修行。第一要有正当的职业,凡是跟杀、盗、淫、妄、
酒五事有关的职业,都应该尽量避免。第二要有正当的生活方式,不沈迷于吃、喝、嫖、赌
等靡烂的生活。第三要有正当的言语行为,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
    除此之外还得努力持戒,努力修定,努力求智慧。凡是有损于人的事绝对不做;凡是有
利于人的事非做不可,算是菩萨戒的精神。持戒清净,并以禅定的方法,使得身心经常处在
平衡的状态,才能使信心坚固,努力读诵经典,听闻佛法,如法修行,便能开发智慧,有了
智慧,方能灭苦。
    灭苦以后所得的结果,以小乘来讲是解脱生死,从我们这凡夫世界生死之中出离。大乘
的解脱,则是仍在凡夫的世界度众生而不为凡夫的烦恼所困扰,这叫做大涅盘。
    《四》佛教的特色
    佛教的特色在于涵容而有层次、正信而不迷信、神圣而非神秘。
    甲、涵容而有层次
    佛教是以「法」为救济,不是以人或神为救济。佛法对世间的一切法没有偏执,所以是
无我、慈悲、智慧的。因此世间的一切善法,都是佛法,任何对社会人心和生活有帮助的宗
教、哲学、知识、技能,都不排斥。所以佛教是涵容世间所有善法的。
    佛教把善法,分为五个层次:人、天、声闻、缘觉、菩萨。
    人,是指具足完美的人格。尽人的责任和义务,这是最基层的条件,若加上修行利他的
布施,当然更好。行善的定义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独善是人的善法,兼善是天
的善法。具备人天标准,再加上禅定及智慧等的修行,最后得到解脱而进入涅盘的,是声闻
及缘觉二乘的层次。以人天善法做基础,发大菩提心,永无止境地为他人的利益而努力,不
求回馈地为众生服务、贡献,这是自觉觉他,大乘菩萨行的层次,菩萨的最高便是佛,是以
以上的四个层次为基础而达到空、无相、无愿的境界。
    乙、正信而不迷信
    「迷信」有四项特徵:盲目崇拜、不合情理、似是而非、邪正不分。
    所谓「盲目崇拜」,就是人云亦云,听说某人神通很灵,就不经理性的思辨而趋之若
□。这好像有事时听说找流氓比警察有效,便找流氓帮忙一样。流氓可能在一时间比警察管
用,为你解决了当前的问题,但是它的后遗症是可想而知的。
    所谓「不合情理」,是指违背因果原则。例如相信「稻无天水不发,人无横财不富」,
而不择手段,大做投机生意,谋取不合理的利益,大放高利贷等,都是不合情理的。带来的
后果,很可能是身败名裂,甚至倾家荡产,家破人亡。又如媚鬼贿神求横财,或用符咒求横
财等,纵然能让你一时间好像发了财了,可是来得快,去得也快。凡是不合情理的,不论借
神的力量也好,鬼的力量也好,人的力量也好,因其不合乎因果的道理,所以是迷信。
    所谓「似是而非」,是指任何宗教都有它自己的一套道理。有的说靠神的力量或加持的
力量,只要信他、依他,一定会灵、一定会验,可以叫你即身成佛,立刻开悟,或是有病祛
病,没病消灾。在他们开出的万灵保单上也有冠冕堂皇、似是而非的理论,但是对真正的原
因则讳而不谈,对这样的宗教,最好谨慎,以免后患。
    所谓「邪正不分」,是指鬼神现象所制造的迷信,是不分邪正的。鬼神往往通过灵媒及
乩坛等的工具,以劝人为善、助人为乐的善良姿态,诱人去信从,当你进了他们的门之后,
则是顺之者昌,逆之者死,威胁利诱,使你恐惧,也使你驯服,若要脱离则可能会发生身心
的障碍及家庭和事业上的困扰了。他们的是非标准与常人不同,他们的因果观念也暧昧不
清。
    佛教的「正信」,就是以佛、法、僧三宝为信仰的对象。
    信佛,不是崇拜佛的肉体,而是崇拜佛陀的智慧和慈悲,以及佛陀留给我们的恩德。
    信佛陀的教法,使我们依教奉行而达到自利利他的目的。释迦牟尼佛临要涅盘之时,有
弟子问他:「您老人家入灭后,我们怎么办呢?」佛说:「你们应以法为师,以戒为师。」
就是依赖佛所说的正法,建立信心,如法修行,就能得解脱,证菩提。
    信教团的比丘比丘尼僧,由僧代代相传,传法受戒,以僧代表三宝,住持佛法。以僧宝
为正信的对象,并不等于把出家人神格化,而是出家人以法为师,依戒而住,以定、慧自
修,并教他修,即使他们还没有成佛,也没有开悟,出家人的形象,已为佛教作了清净离欲
的表徵。
    正信是信佛、法、僧三宝,缺一不可。如果只信佛而不信法、不信僧,这等于是信鬼神
一样;如果只信法而不信佛、不信僧,这等于是说食数宝的书呆子;如果只信僧而不信佛、
不信法,这等于是拜了个乾爹娘一样。一定要佛、法、僧三宝具足,才算是正信的佛教。
    丙、神圣而非神秘
    「神秘」是高不可攀但又可以感觉到他的威力;处处可以控制你但又不知他从何来;随
时可给你照顾但又不知是何理由;随时可给你惩罚而又处处寻他不著;往往表现出超乎常情
的能力,却又未必真的对你有用。这些现象,有的是由人操纵的幻术,有的是出于自我的心
理反常,有些是真的由神鬼的灵力所产生。
    佛、法、僧三宝是神圣的。佛是伟大人格慈悲与智慧的究竟圆满者:法是除烦恼证菩提
的道理和方法;僧是上求无上正觉,下化无边众生的修行者。此三者均非一般世间的宗教所
及,所以是不可思议的神圣而非鬼神技俩的神秘。佛教徒要发无上的大菩提心,学佛、修
法、行菩萨道,以佛法帮助众生,使众生已生之恶速断、未生之恶不生,此即令众生早日得
离苦。还要使众生已生之善增长、未生之善速生,此即令众生早日得安乐。不为自己求安
乐,但令众生得安乐,便是无我的大菩提心。不必用大菩萨及活佛的形象来劝导人,而是显
现众生相来劝化众生于不著痕迹之中。所以是神圣而非神秘。
    《五》佛教与非佛教的区别
    甲、无神与有神之别
    佛教是无神论的宗教,但也不是唯物论。佛教主张众生所接触到的一切现象,都是因缘
起、因缘灭。我们这个世界的形成,因为是由生到这世界来的那些众生,过去所造种种业,
而感受到的结果,这叫做「业果」,或称「业报体」。共同的环境是由共业所感;各人的环
境和身心,是各自所造的别业所感。是由众生自造而不是神所创造,所以是无神论的宗教。
但是佛教并不否认各种神鬼。只是佛教所讲的神鬼是众生的类别,而不是宇宙的主宰。
    佛教以外的宗教都是有神论者,有三种类别层次:1。原始形态的多种信仰。认为宇宙间
的任何现象,都有各类不同的神在掌管,以水为例,江有江神,海有海神,小沟有小沟的
神,厨房、厕所、乃至一草、一木都有特定的神明在管理。这些神和神之间,没有领袖,彼
此各不相属。2。中央集权式的多神信仰。例如中国的道教、印度的婆罗门教,都是在众神之
上有一个最大的神,统摄所有的神。中国的道教是元始天尊,又叫玉皇大帝,印度的婆罗门
教是大梵天、又叫湿婆神。3。唯一神论的宗教。相信自己所信的是唯一的创造和毁灭宇宙的
主宰神,其他一切灵界灵体的神明统统是魔鬼,比如犹太教、基督教、回教。
    乙、净化与神化、俗化之别
    「神化」是除了佛教之外的其他一切宗教所共有的特微。他们相信神明能主宰人间祸
福,而把自己的命运全部交给不可知、不可测的神明。有的宗教相信神是全知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