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佛教知识 >

第15节

佛教知识-第15节

小说: 佛教知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题。佛只是直接了当地对当时各类不同的对象,说了种种应病予药的修行方法。释迦牟尼佛
入灭以后,其弟子们结集遗教,先是口耳相传,然后才开始有文字的记载。佛法,并不限于
佛陀亲口所说,也不限于三藏十二部。它有一个称为三法印的原则,即是「诸行无常,诸法
无我,涅盘寂静」,合乎这个原则的,即使不是佛说,甚至是外道所说,便是佛法,否则便
非佛法。有了这个原则,我们可依据三法印来监别衡量一切思想,是佛法与非佛法。
    (二)佛与佛教:
    释迦牟尼佛成佛以后,首先有几个弟子,由弟子再招弟子,自然地形成了一个教团,我
们称之为僧团,也就是佛教的开始。
    教是教团,佛教称为僧团,它本身不是一个组织体系,而是在共同信仰的原则下而结合
在一起的。佛的教团包括四众弟子,以出家人为中心,拥护教团,支持佛法的在家人为外
团。在家人有二种:优婆塞(男信徒),优婆夷(女信徒)。
    出家人有五类: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尼,比丘,比丘尼。因此,佛教可说是释迦牟
尼佛和他的群众的结合。
    (三)佛与佛学:
    凡是一个宗教的教主或教士,甚或任一宗教的实践者,其本身必定知道如何来实践,如
何达到修行的目的。佛陀并不希望信仰他的人,把他所说的话,当作学问来研究。因此,释
迦牟尼佛不谈形而上学。有人问起佛学上的本体论是什么,佛教不讲本体论,如果要讲的
话,本体是「大我」,现象是「小我」。佛法讲「无我」,所以不讲本体是什么,然从佛学
的观点研究佛教的名词,例如佛性、如来藏、真如、法性等的名词,也许可以满足那些追问
什么是佛教哲学上的本体论者吧?
    佛充满宇宙之间,我们成了佛以后,便和宇宙一样大,那不就是一个本体了吗?我们本
来是清净的,本来是有佛性的,人人都可成佛,跟宇宙的本体一样,这依然是本体论,对不
对?其实,说佛法有本体,是对那些没有进入佛法的人,或修行不深的人而说的,对这些
人,一定要告诉他们,有一个目标可以去,有一个东西可以找。比如法华经内提到的长者以
三车(羊车、牛车、鹿车)之好玩,诱导小孩出火宅。事实上,离开了火宅,还要车子做什
么?佛陀成佛之后,并不是什么都没有了,他的悲愿和智慧还在,但它不是本体,因此,佛
学不讲本体论,如果要讲本体论,这是方便说,不是实在的。释迦牟尼佛并不希望任何人把
他的话当作学问来研究。但释迦牟尼佛成佛至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了,在这时间的过程中,
经过很多的地方,很多人传播发扬而加入其它的东西,如中国人把儒教、道教的东西加入佛
教,印度后期的佛教也搬进了印度教的东西。这样一来,就需要有人来加以分析、研究了。
做学术研究的工作,即谓之佛学。
    (四)佛与学佛:
    在佛没有出世以前,我们这个世界上没有佛,佛陀降世并成道以后才有佛可学,学什
么?学佛的身、口、意三业的行为。释迦牟尼佛成道后,说法四十多年,在这四十多年中,
他用各种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角度对不同程度的人说法,而不同程度的人得到不同程度的意
义,这是他说法的目的,因此,在佛教的立场来说,其宗旨或本意是在学佛而不在佛学。
    佛,可以学。这是一切宗教里唯一谈到的,教主本身不以为他是独一无二、空前绝后、
超过一切的人。佛教不讲神话,有些人学佛学得不得当,而造成傲慢的心理,认为只有他是
至高无上的,这也不应该。释迦牟尼佛成道以后,他觉得人人都应该走他那一条路,人人都
可以走上他那一条路,人人都可能和他一样,这就是释迦牟尼佛要人们学习的地方。所以学
佛不是学释迦牟尼佛那个人,而是学他之所以能成佛的修行方法,和他那样的人格标准,故
称「人成即佛成」。
    (五)历史上的佛和宇宙间的佛:
    人类的历史非常的短暂,文字记载中,曾经有佛的记载的,只有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
佛以前,这个世界上没有佛,释迦牟尼佛以后到现在还没有佛,在这个地球尚未毁灭以前,
还会有佛出世吗?不知道。
    但是,从这点我们要讨论到佛经里所谈到的几个问题:凡是过去看过几本佛书的人,大
概都看过这些话:「三世诸佛」、「过去七佛」、「贤劫千佛」。
    讲「宇宙」两个字,宇是上下四方,宙是古往今来,一个是时间,一个是空间。其实,
以时间来说,过去也没有,现在也没有,未来也没有;从空间上来说,乃无际无限,也不是
有相的存在。可是印度哲学里有「常论」及「断论」,常是永恒的有,断是无因无果,佛法
不讲常、断,而是讲中道,非常非断,非空非有。
    我们自学佛修行到证悟以后,一切时间、空间诸佛都不存在,但没有证悟之前,我们还
是需要把前后因果的时间,因缘生存的空间标出来。
    佛经里说到,释迦牟尼佛是过去七佛中的第七个佛,他以前有六尊佛,第一尊佛是出世
在过去九十一劫以前,本劫之前的庄严劫中有三佛出世,现在的贤劫中,共有千佛出世,已
出世的释尊是第四尊,弥勒将是第五尊,到释迦世尊为止,通称为过去七佛,他们的共同教
诫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劫:分小劫、中劫、大劫的三等,此处是指的大劫。二十个小劫为一中劫,四个中劫为
一大劫。大致上说,我们的娑婆世界的一次生灭,称为一个大劫,这是指我们所处的大千世
界。地球,只是这个娑婆世界中微不足道的一点微尘。
    所以贤劫虽有千佛,以人类众生极短的生命,要想遇佛出世,实在太难,因此应当庆幸
我们得生于现在贤劫中,虽未亲见佛面,但已遇到了佛法。
    有人说我们生在「末法时期」,所以修道的少,而成道的没有,我认为这是勉励性的说
法,目的在于劝人修道和成道,但对自信心不够的人,也会产生反作用。这并不是佛所说的
话有问题,而是我们这时代,应该相信,对于不信佛法不修行佛道的人虽是末法时代,只要
有信佛学佛而修持「正法」,对他就不是末法时期,所谓的正法是:只要有人根据佛的戒律
和八正道等方法来修行,就叫做正法律住世时期,而事实上,我们这时代尚有比丘、比丘
尼,也有持五戒、菩萨戒的人,所以我们应该庆幸生在贤劫里,有千佛可以亲近。释迦牟尼
佛以后会有弥勒佛出世,时间约人间五十七亿六千万年以后,也许那个时候,这个世界己经
不存在,但是诸位不要失望,三千大千世界中,地球是微不足道的一个星球,当我们的色身
不存在的时候,我们的愿力仍可使我们到达我们愿去的任何与佛有缘的地方。
    所谓释迦牟尼佛有千百亿化身,即是指化身于千百亿个国土说法,请不要仅把这地球世
界当成众生活动的舞台中心。
    佛经里说有很多他方世界,这很容易一想就想到西方阿弥陀佛愿力所成的极乐世界,东
方药师佛愿力成就的琉璃世界,其他还有很多世界,因此我们讲历史上的佛只有释迦牟尼
佛,过去七佛并不一定就在这个世界出现的,弥勒佛出世时,这个世界也不一定还存在,
但,要想以后跟弥勒佛在一起不是不可能,只要发这个愿,我们做共同的事可得共同的结
果,由于共同的愿望,而使我们到共同的地方去。
    (六)众生都是佛和众生皆成佛:
    王阳明先生说:「满街都是圣人」,这句话是从佛学里来的,释迦牟尼佛成佛以后说:
「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一切众生心量与佛并无差别,为何众生不是
佛?乃因众生有烦恼,烦恼去了,众生就是佛。也许有人问:「本来都是佛,那么我们现在
为什么都是众生呢?」「人人都是佛」,这是从佛的眼光来看的,常言,以小人之心看人,
大家都是小人,君子用真诚心待人,宁可受欺不愿冤枉任何一个人,所以他看到的都是君
子,圣人把所有的人当圣人,你现在不是圣人,终有一天,你可能成为圣人,圣人希望所有
的人都成为圣人,佛相信每一个人都有成佛的可能,每一个众生与他并无差别,在本质上都
是一样的,佛是站在众生的立足点看众生皆有成佛的可能,而不是站在高成就上俯视芸芸的
众生,这是众生都是「佛」的意义。
    众生皆成佛有更深一层的意义,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可不可能呢?
    天台宗智者大师把佛分为六个等级:
    (1) 理即佛:不管你相不相信佛法,不管你有没有听到过佛这个名字,你本身具
    有佛的本性,我们称为佛性──成佛的可能性,不要说是放下屠刀,就是没
    有放下时也是佛,所以不但是人,连蚂蚁、苍蝇等有情无情的一切众生也都
    是佛。
    (2) 名字即佛:听到过「佛」这个名字,知道有「佛」这个名称,也听到有人说
    过「人皆可以成佛」,这种人是名字佛。
    (3) 观行即佛:参加过佛教修持活动的人,不管得效深浅,只知道有这么一种修
    行的方法而尝试著去做的,这种即称为观行佛。
    (4) 相似即佛:己经修行到信心坚定不移的人。切实的信心,一定要从实际修行
    的体验中得来,若能知道自己必将成佛和一定成佛,此为相似佛。
    (5) 分证即佛:到此已是初地以上的圣位菩萨,地前能伏住无明而不能断除无明,
    地上则无明分分断灭,而佛性分分显露。
    (6) 究竟即佛:断一分无明,证一分佛性,到无明断尽了,就是究竟佛。
    (七)现实生活中的佛:
    以上所说的佛很不容易见到,释迦牟尼佛以后,离弥勒佛出世还很久,但现实生活中有
佛。满街都是圣人,当然满街都是佛,大家都是佛,没有一人不是佛,没有一物不是佛。一
个人,不管他信佛不信佛,我们也把他当成一个佛,只要他说的话合乎佛法,他的话就是佛
说的话。日常生活中,合乎「戒定慧」三无漏学的三个标准的人,便是现在的佛,活著的
佛。
    人们如能一日修行一日是佛,一时修行一时是佛,一念修行一念是佛,若能念念不断地
与戒定慧相应,他便念念是佛了。戒定慧代表著佛的清净的一切身心行为。
    我们常说:佛有千百亿化身,但我们不知道站在我们面前的任何人,乃至我们自己,有
时就是佛的化身。不过也有人问:「我不信佛,我也是佛的化身吗?」
    是的,佛以种种身分,种种行为来感化人或是逼迫人走上修行成佛的道路。人们进入佛
门正式成为佛教徒的因缘,可有很多,正常的路途是受人鼓励劝说而接触到佛法。有的人环
境太好,不愁吃、不愁穿,而且生来便有很聪明的头脑和强健的身体,他们没有想到这个社
会上还有许多痛苦的问题,一旦当他受到了人或事物的打击,让他知道了社会上还有苦难、
烦恼,并且感到自己的身心,很不自在之时,便能促使他走上了学佛之路。所以佛的出现在
面前,不一定示现具有三十二种大人相的佛相。

    活菩萨

    菩萨不是偶像,偶像只是佛教徒修行过程中使用的法物而已,它虽代表著佛与菩萨的庄
严相,它的本身并不就是佛与菩萨。但是佛菩萨的偶像能让我们供养礼拜,集中心念,表达
虔诚恳切的信仰力。菩萨不是鬼神,只能短时间内和小范围内显灵异的是鬼,能在较长时期
内及较大区域内显现灵异的是多福大力的鬼,或者称之为神。一般人不能分辨神佛的不同,
也不知道鬼神与佛菩萨的差别。佛菩萨不会希求人们对他的祭祀和回报,只有无条件的为众
生解救苦难,鬼神则对人们贪求报酬,祭祀血食等,以显示他们的威力和荣耀。
    菩萨救济众生,可现种种身相,通常的显示则和人一样。所以菩萨和天仙也不同,求生
天上的仙人,求长生不老,求肉身不坏,所谓羽化登仙。但是天上的仙人,也有他们一定的
寿限,所以佛经中说,天人当有五种衰相现前时,即是天福享尽而要下堕之始。菩萨也和罗
汉不同,罗汉是自求解脱生死烦恼,而达到不再受人间生死之苦的目的者,但菩萨是因自己
有烦恼痛苦进而想到了一切众生也会有烦恼痛苦,结果,菩萨一心帮助众生,脱离苦难,忘
了他自己的苦难,并以为救众生而受一切苦难为理所当然。
    菩萨现在家相的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