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佛教知识 >

第125节

佛教知识-第125节

小说: 佛教知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佛教讲三界的生死是苦海,众生的感受,无非是苦,所以修持的目的,
是在脱苦;基督教讲人类都是罪人,是由人类的第一对祖先──亚当和夏娃,不听
上帝的警告,而偷吃了伊甸园的生命和智慧的禁果,所以人类有了生命和智慧,但
也得罪了上帝,上帝要罚亚当和夏娃的子子孙孙,都要受苦,这就称为人类由第一
代祖先遗传下来的「原罪」,基督徒信仰上帝,原因是上帝派他的独生子耶稣上了
十字架,代替「信他的人」赎了罪。

    事实上,佛教所讲的苦,与基督教所讲的罪,根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
佛教所讲的苦,是由众生自己的业感报应而来,众生的业感,是由无始的无明覆障
而来,纯粹是个人负责的事,与上帝没有关系,与祖先也没有瓜葛。众生由于无明
之惑的烦恼,而造生死之业,由于生死之业,而感生死之苦,正在感受生死之苦的
生死之间,又因生死而造无明之惑;就这样,由惑造业,由业感苦,因苦生惑,惑
业苦三者,连成一个生死之流的环状,头尾衔接周而复始,永无了期。因为惑是苦
的种子,业是苦的阳光空气水,苦才是惑与业的结果,也唯有结果才是真正的感受
。所以佛教要把生死之流,称为「苦趣」或「苦海」,所以要求超越这个生死之流
而不受生死的束缚,自由生死、自主生死、不生不死,便是解脱的境界。

    不过,佛教求解脱,并不是仅靠佛菩萨的救济,佛菩萨只能教导我们如何解脱
,却不能代替我们解脱,这与耶稣代「信他的人」赎罪,根本不能相提并论。因为
佛教不承认众生是由上帝的惩罚而得罪,尤其不承认人类祖先的罪会遗传到子孙身
上,正像「罪不及妻孥」一样地简单明了,上帝不能代人赎罪,也正像「我吃饭不
能使你饱」一样地简单明了。佛教脱苦的基本方法,是戒、定、慧的三无漏学:戒
是不应作的不得作,应作的不得不作;定是心的收摄,不使放逸,也不使懈怠;慧
是清明的□智,认清了方向,努力精进。所以,佛教的脱苦,决不等于基督教的乞
怜上帝代为赎罪。

    在此顺便一提,许多的人,认为佛教太重视苦,乃是一种偏激的厌世态度,因
为人类的生活中,固然有苦,但也有乐,并且可用人为的方法来改进生活的环境,
所以认定佛教的看法是错误的。关于这一点,如果站在现实人间当下一生的立场上
,佛教并不非要教人承认「有受皆苦」的这一观念不可,佛教讲苦,是从佛陀的悲
智观照而得的结论,一般凡夫并不是佛陀,当然不易体察出来,正像人见野狗吃屎
,该是多么的恶心,吃屎的野狗,却是吃得津津有味而乐在其中,如果人们一定要
告诉野狗知道吃屎是多么的不卫生,野狗可能还会掉过头来吠你两声!由于境界的
高下不同,实在勉强不来。因为,佛是站在生死之流的岸上,来看生死流中的众生
乃是唯苦无乐,纵然有乐,也像搔著疥疮杀养,搔时养得快活,搔后痛苦即至。

§佛教相信上帝的存在吗?

    上帝这个名词的定义,非常广泛,有宗教的上帝,有哲学的上帝,宗教的上帝
有好多,哲学的上帝,也有好多。总之,站在什么立场看上帝,上帝就会变成什么
立场所要求的那个样子。

    耶教说中国儒家的天或上帝,就是耶教的上帝,其实,中国儒家的上帝,是泛
神哲学的上帝,是只受人爱而不能要求它来爱人的上帝,也是所谓「不可知论」者
的上帝;耶教的上帝,却是人格的神,是外于宇宙的创造主,是万能的主宰神。

    关于宇宙的起源说,先期的宗教也好,哲学也好,往往是相信神化的。希腊以
宙斯为众神之主,罗马以裘比特为众神之主;印度古代的神,很复杂,而且时常变
更他们的地位,印度原始神是特尤斯,它与希腊的宙斯及罗马的裘比特是同一语,
但在吠陀神界最有力的却是婆楼那(司法神),空界的大神是因陀罗(雷神),地
界的大神是阿耆尼(火神),地狱神为耶摩王(但它是在天上),所以,印度古代
,是近乎多神崇拜的,后来的印度教,对于上帝──创造主,有说是大梵天,有说
是大自在天,有说那罗延天,终于结为三位一体的观念,而以大梵天为创造者,那
罗延天为保护者,大自在天为破坏者,其实是一神的三种面貌而已。现在的印度教
,崇信阿摩、湿婆,乃至佛陀也成了他们的上帝的同义,「胪列上帝之名几达一百
左右,此外尚有更多的名称」(周祥光译的「真理之光」二十二页)。(注一四)

    中国道教的上帝是玉皇,这与儒家的上帝不同,与耶教的上帝不同,与印度教
的上帝也不同,若以佛教的天帝观来衡量,道教及回教的上帝同于佛教的忉利天主
,耶教的上帝(从摩西、耶稣、保罗到奥古斯丁,已升了几级),同于佛教的梵天
主,印度教的上帝,同于佛教的大自在天主,忉利天是欲界的第二天,离人间最近
,梵天是色界的初禅天,大自在天是色界的最上一天。这不是没有理由的比照,因
本文限于篇幅,不能详细分析介绍,如有兴趣,不妨将各教的上帝观拿来跟佛教的
三界二十八天的境界,相互对照一下,就可一目了然了,那也是很有趣味的工作。

    因为各天的天主,都有若干□慢的习气,对他们的属下臣民,总喜欢说,只有
他自己才是独一无二的造物主或主宰神,正像人间的君主,往往喜称自己是「寡人
」,除他以外,天下再没有比他更大的君王了,甚至秦始皇自以为「德过三皇,功
盖五帝」,他要「四三皇」而「六五帝」,所以自称为始皇帝,这与各天的天主自
称是独一无二的造物主的心理,是出于同样的一型,他们甚至还向佛陀吹牛(杂阿
含四四.一一九五及一一九六)。其实,他们何尝真的是宇宙的创造主呢?宇宙根
本不可能由某神的一神之力而创造,宇宙乃是由于众生的业力所惑,众缘所成。

    从这看来,佛教的确承认上帝的存在,但却不相信上帝是宇宙的创造主。

    至于哲学上的上帝,根本是出于推想的假设,是一种假定的观念,并非实证的
现量,所以,佛教不会相信它们的存在。

    也许有些神教要说:上帝有惩恶赏善的权威,佛教徒就不怕上帝吗?

    是的,因为佛教徒根本不崇拜上帝,当然也不会怕上帝。佛教徒相信,三界之
内的一切善神,包括上帝──二十八个层次的天主在内,他们都会信奉佛法,而拥
护佛法;佛教看他们,好像军事机关的职员看守门的卫兵,卫兵有权能执行门禁的
出入,阴谋的坏人,卫兵是要管的,是要盘问的,至于规规矩矩的机关人员,岂会
骇怕卫兵呢?

    佛教不以为上帝有创造万物的能力,也不承认上帝有主宰众生祸福的权威。佛
教看上帝,也只是六道众生之一,不过由于他们过去世中所修的福报,而使他们生
在天上享乐罢了。纵然上帝会参与人间的祸福事业,那也是由于人类自身业力所感
而来。所谓「自助而后人助」,所谓「自侮而后人侮」,就是这个道理。

注一四:印度的佛梵相融:「在佛教不但融摄三明之哲理,且将融摄阿阖婆吠陀之
      秘咒,吠檀多之学者,亦将融佛于梵,以释迦为神之化身矣。」印度之佛
      教二○七页)

§佛教对于中国的贡献是甚么?

    一些思想偏狭的儒家学者,直到今天,尚在闭起两眼,力竭声嘶地大骂佛教,
其实,到了今天的中国文化之中,除了最近进口的舶来品之外,几乎已很少不曾掺
入了佛教的色彩。

    在文学方面:由于佛典的翻译,刺激了中国文学的革命,从诗文的意境到文体
的演变,在魏晋南北朝的时代,就已有了新的气象。六朝时代,由于梵文的拼音─
─华严字母的翻译,启悟了中国文字的反切,由反切产生四声,由四声而把五言与
七言诗改进为律绝。中国人向来作文,都主张多读多看,所谓「读破万卷书,下笔
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因为中国是没有文法可言的国
家,但在唐朝时代,却由印度佛典的大量翻译,也将印度的文法输入了中国,比如
「八啭声」,即是名词、代名词、动词、助词等,又如佛典中的「六离合释」,就
是梵文文法的一种,现代人多以马氏文通是中国文法学的鼻祖,其实唐朝时代,中
国就已有了文法学,只是未能普遍地为民间运用而已;再如「文心雕龙」是中国文
学史上文体及作法──文学批评论的不朽名著,但它的著者刘勰(法名慧地),却
是在佛教寺院中成长的,晚年也出了家,他的作品,颇受佛教文学的暗示及鼓励(
注十五)。到了唐代以后的文体,多能近于写实而顺畅,乃是受了佛教文学的感染
;经隋唐而至宋代,「弹词小说」或「平话」的出现,那是受了佛教所用「变文」
的影响;近乎语体的唐宋诗,如白乐天及苏东坡等的诗,是因禅宗的「颂古」以及
寒山、拾得所作深入浅出的新诗而来,乃至梁启超先生要说:中国古诗中的第一长
诗「孔雀东南飞」,是受马鸣大师所作「佛所行赞」的影响。唐代的禅宗诸大师,
创用白话的语录体,说明佛法的要义,因此而有宋明理学家的语录出现,完全是学
的禅宗的笔法。明清的小说是由平话及拟平话而来,小说中「有诗为证」的风格,
散文之后以韵文作结的形式,以及弹词里的说白与唱文夹杂并用,明明白白是受佛
经中「长行」与「偈颂」并用的暗示。由于佛典的翻译,也为中国增加了三万五千
多个新语。

    在艺术方面:魏晋的佛教建筑,一直影响著中国的建筑形态,佛教的建筑,虽
不如近世西洋的实用,但却由于佛经中叙述天宫及佛国净土的施设,力求艺术化,
建筑物的布置、点缀、庄严、雄伟,都是原始印度佛教的特色;又如佛教输入的佛
塔建筑,也为中国的建筑史,带进了一步,开拓了新的里程。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后
,也给中国带来了塑像的艺术,在此以前的中国,尚没有塑像的技艺,唐朝的佛教
塑像,美丽尽致,曾极一时之盛,数十年前有日本人曾在苏州某寺发现了唐人的塑
壁,后得蔡元培申请政府保存。洛阳的龙门,大同的云岗,那些伟大的佛像雕刻,
浩大的工程,精湛的技巧,均有飘飘欲仙,栩栩如生之势,那不唯是中国的艺术宝
库,也是世界性的艺术伟构。在绘画方面,如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也享誉世界。正
如莫大元先生所说:「云岗石室与敦煌石室、龙门石室,不啻中国北方之三大佛教
美术陈列馆」。又说:「后汉以降,佛教输入,中国之美术,遂由贵族美术一变而
成为宗教美术,建筑则从宫殿楼台而变为寺院塔婆,绘画雕塑则从君臣肖像而变为
佛菩萨像,工艺则从器皿服饰而变为宗教之佛物法器。此种美术形态之延续,自后
汉以迄于今……在中国文化史上,实占有极重要之地位」(见「中国佛教美术」)
。由于佛教的许多碑碣的保存,也为中国的书法,储蓄了无价的财富,许多名家的
字迹,多由佛教的流传而得遍及民间。「鱼山梵呗」,是受了佛教梵音而来的中国
音乐。从敦煌石室的发现,知道在冯道的印刷术之前,佛教于隋唐时代,就已有了
通俗宣传的刻板印刷品。

    在科学方面:佛教入汉以前中国虽已有了邓析、惠施、墨子及荀子等类似论理
学(名学)的提出,中国之有完整的论理学,却自佛教输入以后的因明学开始。中
国从唐朝至明朝,皆是用的一行禅师所定的历法,那是根据印度的天文学而来。

    在哲学宗教方面:佛教初入中国时,道教的排斥很大,但到了魏晋时代,讲佛
学的引用了老庄,讲老庄的也引用了佛经,从此之后,道教典籍的日益完备,在许
多方面都是取材于佛教,比如地狱及阎罗的观念,道教便欣然地接受了也运用了,
在佛教未来之前,中国没有阎罗的印象,到了宋时的全真教,根本就是佛化的道教
。由于禅宗的启发,宋元明的儒家──理学的出现,根本就是禅化的儒教,虽由于
偏执他们的门户之见而反来评击佛教,他们却是「坐在禅床上骂禅」;禅宗仅是佛
教的一支,宋明的理学家却连对于禅宗的法门也只浅□半口而不敢深入,唯恐在深
入之后,会迷失了他们自己的立场,朱熹看的佛典较多,朱熹就有这样的体验。近
世以来的中国思想家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