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佛教知识 >

第124节

佛教知识-第124节

小说: 佛教知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化,净化的德目便是五戒十善,如果内心向往净土,行为不求净化,那对临终往生
佛国的希望,也是很有疑问的。

    佛教的本质是崇尚智慧的,但从宗教的立场来说,与其说智慧是入佛的方法,
倒不如说智慧是修学佛法的目的,固然有人是从知解而信仰而实践,但也有著更多
人的信佛学佛并没有经过知解(教义)的考验,但由信愿行的实践,也可以达到应
达的目的,信愿行的本身,却不一定要有慧解的支持,因此,不懂教义或者也无能
接受教义的人们,同样可以信佛学佛,他们虽然不懂教义,却也同样能够得到宗教
信仰的实益,比如净土的行者,虽是上中下三根兼备,虽不乏饱学之士,但从大体
上说,净土行的修学,则近似这一类型;再如中国的禅宗,主张「不立文字」,主
张「言思路绝,心行处灭」,他们不需要繁复的知识,因他们能从笃行之中,自然
见到慧光,那就叫作开悟。正因如此,禅宗也就最适合中国人「不求甚解」而崇实
惠的口味,但这否定了知解葛藤以后的信仰,决不等于可笑的迷信,故在禅宗高僧
的语录,无一字不是智慧的结晶。

    所以,禅净二门,最受千百年来中国人的欢迎,因为这是不必要高深的理解知
能作为入门的先决条件,但也因此而引生了若干的流弊,使部分根浅障重的学者,
流于愚昧疑迷、盲修瞎练、执己非他而不自知!

转载注:「阿ㄔㄨ\佛」的「ㄔㄨ\」应为「门」内三个「人」

§佛教徒对于全部佛经的态度怎样呢?

    佛教的大小乘经典,非常之多。至于佛经之有大规模的文字结集记载,是在佛
灭度后数百年间的事。虽从律部中可以看到,佛陀时代已有了成文的经卷,例如根
本有部律卷四十四、卷四十八、杂事卷四、药事卷三,已有读经写经的记载,唯其
为数很少。初期的佛经,多半是靠口头传诵的,由于印度自古以来对于圣书都靠师
弟口传(最早婆罗门教的吠陀圣典,根本忌用文字记录),所以养成了印度民族强
记的习惯与能力,一个学者熟背数十万颂,乃是平常事,即至今日的缅甸比丘之中
,仍有通背三藏教典的三藏法师。正如胡适所说:「那些印度和尚真有点奇怪,摇
头一背书,就是两三万偈。」(白话文学史)

    但是,多靠师弟诵传的方法将佛经流传下来,就不能保证没有讹误的情形了。
而且,印度民族从师承相传的习惯中,养成了对于师承的绝对信心,因此,时间久
了,对于同一桩事物,就有好多种传说的不同,各传各的,各信各的,互不相妨。
因此而可能把一些印度古文化中的各种传说,也在不知不觉中加以利用而成了佛典
内容的一部分。尤其是历史性的考证工作,对于印度民族是从来不重要的。所以在
佛经之中有著许多互相出入矛盾乃至时间倒置的记载,尤其关于论典的部分(佛教
有经律论等三藏,经律的性质相似基督教的新旧约,论典的性质相当于基督教的神
学书),因为多半是出于各派论师的撰著,不同的见解更多。

    因此,一个正信的佛教徒,对于佛经,应该具有极崇高的虔敬,但却不必要求
毫不简别地字字接受。佛教的正法,应向佛经之中探求,对于佛经的记载,却可保
留各自的审察态度(是指如有审察能力的话)。

    但从大致上说,流行于现世且有史实可考的佛经,都是值得人们去信受奉行的
,因为各经的主要思想都是正确的,偶或有些名相数字见解及传说等的出入,也是
枝节问题,而非根本问题,故对一般的人来说,不得怀疑佛经的可靠性与真实性。
佛教虽然主张人人皆可直接去理解佛法,如若遇到理解不透的所在,最好请教有素
养的法师,断不可自行妄断佛经的义理;因为有许多属于境界上的名词及观念,若
非多看佛经或自己没有实践的体验工夫,便不容易通透得过。

    佛教的经典很多,中国翻译了一千年,也不能确知究竟译出了几万卷,现存的
佛典连同中国人的注释讲述在内,还足足有三千多部一万五千多卷(日本、西藏、
南传各国所传集的还不在其内),所以,直到现在尚无法确切地列出那些是最主要
的经典来。如果要看佛经,对一个初阅读佛经的人来说,佛法概论及佛教史等的入
门书籍是必须看的,入门性的书籍,会告诉我们进一步的工作是什么?本文仅作通
俗性及一般性的皮相介绍,至于更进一步的研究指导,不是本文的范围了。

§佛教的典籍真是难懂难读的吗?

    这个问题应当分做两面来讲:一面是否定的,一面又是肯定的。

    现在的一般年轻人,都在诅咒佛教典籍的难懂难读,那是由于他们看的佛书太
少,同时也没有看到大部的佛经;比如大般若经、大涅盘经、华严经、法华经、维
摩诘经等,他们可能从未见过,至于阿含经,看的人就更加少了。其实,如果真想
看佛经,应该先由阿含经看起,接著看法华、华严、涅盘、般若,那么,我敢保证
他绝不会觉得佛教的经典比耶教的新旧约更加难懂而更加使人厌烦。许多人以为耶
教的新旧约浅显易读,其实,基督徒中,很少有人曾经把旧约读完的,一般他们所
谓的查经家,只是教人翻前倒后地断章取义,牵强附会,如果真的一口气读完旧约
全书,如他不是职业的教士,不是盲目的附从,并且也不是另有目的,那么,他对
信仰即可能发生惊讶和动摇。然而,如想读完全部旧约,实在是一种精神的虐待。
不过,新约中的四福音,的确是比较易读的,四福音中也只有马太福音写得最好。

    佛经的特长是每以故事体裁的文学笔触,写出佛教的思想与境界──善用形象
的描写及比喻来表达抽象的形上理境,所以,胡适以为佛经的翻译作品,要比中国
的古文──骈体文率真得多,他说:「因佛教的经典重在传真,重在正确,而不重
在辞藻文采;重在读者易解,而不重在古雅。故译经大师以『不加文饰,令易晓,
不失本义』相勉。」又说:「鸠摩罗什译出的经,最重要的是大品般若,而最流行
又最有文学影响的却要算金刚、法华、维摩诘三部。」胡适尤其推崇维摩诘经是「
半小说,半戏剧的作品,译出之后,在文学界与美术界的影响最大。」又说:「法
华经虽不是小说,却是一部富于文学趣味的书。其中几个寓言,可算是世界文学中
最美的寓言,在中国文学上也曾发生不小影响。」又说:「佛所行赞经,乃是佛教
伟大诗人马鸣的杰作,用韵文述佛一生的故事」,「华严经末篇入法界品占全书四
分之一以上,写善财童子求法事,过了一城又一城,见了一大师又一大师,遂敷演
成一部长篇小说。」(以上均见「白话文学史」第九及第十章)我们知道,胡适并
不信佛,他对佛法的见解,我们无法□同,但他是近代中国白话文学运动的开山鼻
祖之一,他却以为佛教的经典富有语体文学的崇高价值,那么试问:佛经是否真的
难以读懂呢?除非你老早存有成见,否则你当不致于点头说「是」。

    然而,如果读到大小乘诸家的论典,那就真的要使你大伤脑筋了,特别是大小
有宗的论著,那些陌生名词,那些精密结构,那些深邃思想,若非有了相当高的佛
学素养,看了便是彷佛是看的「天书」,□然是学佛数十年的老佛教徒,如果不曾
有过哲学思考及科学方法的训练,也只能望书兴叹而已;正像以一个「武侠小说迷
」的读者,突然去读康德与黑格尔的著作,保证你也同样地不得其门而入。那么试
问:这样情形的佛典,应该要它呢还是不要呢?除非你仅是一个下层文化中的成员
,否则你当不致说一个「不」字。

    许多人以为耶教的书容易读,其实,如果跑进他们的神学──经院哲学中去看
一下,你也会觉得不知所以的,中古时代的耶教教士们,为了所谓「谋天启与人智
的调和」,而将神话套上哲学的外衣;为将一切的问题,全部纳之于天主的权威之
下,所以要称哲学是神学的奴婢,以致弄得迂曲不经,支离琐碎,烦杂之极,并且
也因此有了烦琐哲学的赐号。

    今日的佛教文章难懂的问题,我想那是出于少数人的作风而来,比如有些食古
不化的「佛学家」,硬是生吞活咽,患著思想的胃肠机能障碍,他们看书不经过大
脑,便将书中的文字,断章取义,东抄西摘,凑成他们自以为是的文章,这样的文
章,连他们本人也没有弄得明白,到了读者眼下,当然要「不知所云」了。不过,
据我的考察,类似的文章,目前已经逐渐地少了,因为那些「博古」而不通今的「
佛学家」,已到了自知「退休」的时期。

    至于思想性的佛学论著,那是供给研究用的而不是通俗用的,自然不能要求他
们写得像西游记和水浒传一样,虽然近代的日本佛教界,已在试用西洋的哲学名词
表达佛教思想,但也不能全部西洋化,否则便不成其为佛教而失去了佛教的面貌。

    总之,若从传播的方式上说,佛教是绝对赞成文艺化或通俗化的;若从研究其
思想的理论上说,佛教是不能不深邃化和精密化的。所以,我们固然要提倡通俗,
却不该咒诅难懂。

§佛教徒禁看异教的书籍吗?

    在原则上,不但不禁止,甚至还鼓励。因为佛教相信,佛教的信仰是合乎理性
的,凡是信仰佛教并且已对佛法有了相当程度的认识之后,纵然要他改信其他的宗
教,也是办不到的。所以,异教的任何宣传,对于一个正信的佛教徒而言,是足够
接受考验而无法动摇他的信心的,又因佛教不是独断信仰的宗教,所以不否定异教
的应有价值。佛教将化世的法门分为五乘,人天乘便是五乘的基础,是一切法门的
共通法门,也是一切宗教与哲学的共通善法。因此,佛教对一切异教的经典书籍,
除了那些武断、迷信、不合情理的部分之外,都会给予它们应有价值的肯定。

    同时,一个正信的佛教徒,应当也是一个佛法的传布者,对于弘扬佛法的技术
来说,为了使得异教徒们改信佛教,或者为了摄化那些正在徘徊于佛教及异教信仰
之间的人们来归依佛教,对于宗教比较学的知识,乃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能说出
佛教的信仰优胜于其他宗教的信仰,岂能使人心悦诚服地信仰佛教?所以,一个理
想的佛教徒,应该要具备若干程度的异教知识。(注十三)

    当然,对于一个初信佛教的人来说,研究异教的义理是没有必要的,所以佛教
主张学佛有余,可以用三分之一的时间去看外书,否则,自顾不暇,那有闲工夫去
研读异教的书籍呢?

注十三:十诵律卷三八佛言:「从今为破外道故,诵读外道书。」根本杂事卷六佛
      说:「不应愚痴,少慧不分明者令习外书,自知明慧多闻,强识能催外道
      者,方可学习。」「当占三时,每于二时佛经,一时习外典。」「于日初
      分及以中后,可读佛经,待至晚时,应披外典。」

§佛教以为异教徒是罪人吗?

    不。佛教虽将一切佛教以外的宗教一律称为「外道」(是指不向内求明心见性
而朝外求神鬼的赐予),但是,佛教并不否定各该宗教的应有价值,佛教将宗教的
层次分为五乘,已如上文约略介绍过了,这五乘都是善的,下级的人乘与天乘,虽
未解脱生死,然已行了五戒十善。依照佛教的尺度衡量,除了佛教之外的一切宗教
,都属人天的范围;能为人天的善业而努力,当然不能看做是罪人了。

    因此,正信的佛教,虽然自信佛教的宗教价值超胜过其他的宗教,却不歧视其
他宗教的宗教价值;能够共同来为人天的善业而建设,岂不是比破坏人间的康乐者
,更够资格作为佛教的朋友?

    所以,佛教虽然鼓励异教的信徒改宗佛教,佛教却从来不用排他的手段去摧残
异教,这在二千五百多年以来的世界史上,可以得到明确的答案。

§佛教的苦相当于基督教的罪吗?

    一般无宗教信仰的学者,的确是作如此观的,他们以为佛教也好,基督教也好
,劝人为善,总是一样的。从这劝人为善的基础上,他们就顺理成章地推想到,佛
教的苦和基督教的罪,当然也是一样的了。

    因为,佛教讲三界的生死是苦海,众生的感受,无非是苦,所以修持的目的,
是在脱苦;基督教讲人类都是罪人,是由人类的第一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