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重生农家幺妹 >

第16节

重生农家幺妹-第16节

小说: 重生农家幺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宁梁、于氏还有宁清都瞧着她啧啧地道:“瞧这语气,似乎已经发了大财了!”

宁婉便一扬头,“你们焉知我发不了大财!”

第23章 心意

第二日宁婉没有再与爹去马驿镇,她只有再挖一天野菜才能出去卖,而且还有换鸡蛋等等的杂事要做。

宁清见宁婉挖野菜就挣了几十文钱,便也有点意动,娘看出来之后拦住她,“挖野菜要在外面晒一整天,别看天还冷着,但是阳光却又足了,小心晒黑!”

三家村的女孩们都要帮着家里做农活的,风吹日晒自然少不了,但是到了出嫁的时候,一般只要家里能挪出人手,就都让女孩在家里养一年,毕竟嫁出去就是别人家的人了,在娘家最后一年总要疼爱些,还有养一年皮子白了,穿嫁衣时格外好看。

宁清知道这个道理,因此只得收了想挣钱的心思,依旧专心在家里做嫁妆。于氏便又告诉她,“等明年,你若是愿意,便也在这个时候挖些野菜去卖补贴家用。”其实于氏眼见着宁婉挖野菜挣钱,自己却只能躺在床上保胎,心里也是遗憾的。

宁婉忙完杂事,又去挖了一天的野菜,这一次却比上一次辛苦多了。

原来昨日走了许多路,当时还不觉得怎么样,但是睡了一觉醒来,两条腿又酸又疼,但她还忍着疼一棵棵地挖着,现在苦一点算什么,想到家里所有人都平安,娘肚子的孩子也好,她就不觉得疼了。

而且先前,她不是没有吃过苦,甚至比现在还要多的苦她也熬过去了,现在累一点算什么呢。

就这样,宁婉卖了十几次野菜,这时候野菜早长得漫山遍野都是了,而且许多已经长得太大太老而不好吃了,因此再挖的时候又要挑小而嫩的了。

一则是初春这拨的野菜过去了,另一则就是家里的粮食也卖得差不多了,爹娘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让宁婉一个人去镇上卖野菜。因此与爹最后一次去马驿镇之前,宁婉特别采了许多柳枝回来,求爹给她编一个篮子,“要像花篮的那种,十分好看的!”

宁梁的手十分巧,听女儿说了,就笑着坐下拿起柳枝编了起来。野菜长出来的时候,柳枝也变得十分柔软,枝条上透着绿色,又长出了许多鹅黄的嬾叶,娇艳可爱。而用鲜柳枝编出来的花篮碧盈盈的,只篮子就十分美丽。

宁婉放东西时更用了许多心思,她先在篮子里放了一把水芹菜,这是水边长的一种野菜,翠绿翠绿的,叶子正搭在篮子边上,与篮子的鹅黄色不同,但却相映成辉。这水芹菜不只好看,味道也比家里种的芹菜要鲜得多,最适合与猪肉一同包饺子吃。

水芹菜一旁是刺嫩芽,这是三家村最好吃的野菜,是长在树上的小嫩芽,鲜艳的绿色顶端有些微的红,鲜嫩香醇,也是最贵的野菜;再一堆新长出来的榆钱,宁婉将混在其中的榆叶都捡得十分干净,只要洗一洗就可以吃了;最后在上面扑满一层粉红色的碗碗花,这花都是早上现采的,还带着露水,不只好看,还能吃,做蛋羹汤时加上一捧,汤的味道特别的鲜。

到了镇上,宁婉去了许家,轻轻地推开黑漆门,将这个美丽的花篮放在门内,然后又悄悄将门掩上走了。这些天她每次来送野菜,许老夫人都会给她二十个钱,比实际的野菜价要高,她收下了多余的钱,现在总要表达她的心意。

虽然自己的心意很简薄,但是宁婉知道,许老夫人那样善良的人一定会喜欢这样美丽的篮子和新鲜的菜!

因此这一天她虽然一文钱都没有挣到,但却是最开心的!

山路走惯了便不觉得累,宁家父女在落日的余晖下进了三家村,村口许多人聚在一处,正焦急地议论着什么,见了他们便都道:“村子里的鸡都病了,今日一天死了一半!”

也有人酸溜溜地,“他们家的鸡都吃没了,倒是不用愁,”

早上他们走时还没有发生,但是现在却如此严重了。宁梁大吃了一惊,“可找了兽医?”

“已经让春柱去请了,我们正在这里等着呢。”

宁婉早就知道的,兽医是请不来的,整个安平卫附近都发生了鸡瘟病,几天之内几乎所有的鸡都死光了,眼下兽医们都忙乱得不成,根本顾不上小小的三家村的几只鸡。

事情正是如此,一两天后大家都绝望了,也明白是瘟病,赶紧都用火将死鸡烧了埋在深深的地下,得了瘟病死了的鸡是不能吃的,若吃了人就会生病。

接下来,安平卫这一带的鸡蛋价格都涨了上去,因此宁家大房先前把鸡都吃掉了,又换了几百个鸡蛋的行为便被全村人都挂在嘴边。

这时候还没到春耕的时候,外面的天气又暖和了,大家便时常晒着太阳议论着这场鸡瘟,然后话题不可避免地转到了宁家大房。

说的都有,“瞧宁家大房的运气!”

“也许又是宁家老爷子又给他们托梦了。”有人低声说:“上次婉儿能到郭家找出那些羊骨头子儿,一定是宁老爷子在地底下气不过,通过孙女儿来嘴来说话。宁老爷子那样要强的人,看到孙女被欺负了哪里会不管,你们想想是也不是?”

“这话有道理,当年宁家老爷子何等的精明!”

又有人转而道:“早知道我们也杀几只鸡吃了,现在都白白扔了。”

“正是,我们家都在后悔,过年都没舍得杀一只鸡,现在想吃也不敢吃了。”

亦有人直接问到了宁婉,“你是不是早提前知道了会有这场瘟病?”

宁婉当然摇头不认,“我不知道。因为我娘身子不好,我们家里才会杀鸡、换鸡蛋的。”大家相信不相信她不管了,但是她知道自己不能说实话。

又有人特别羡慕,“你们家鸡蛋换得可真便宜呀,现在收鸡蛋的一个蛋给两文钱了,现在卖出去就赚了。”

鸡蛋的价大涨,三家村的人便都把家里的鸡蛋卖了,连在家养胎的于氏也动了心,与宁婉商量,“咱们家现在有好几百个鸡蛋,不如卖出去一些,差不多能顶得上你卖野菜的钱呢。”

宁梁倒有些犹豫,“现在卖了,当初卖我们鸡蛋的人家岂不会生气?”

“他们已经将鸡蛋卖给我们家了,再卖高价还是自己吃了与他们还有什么关系?”宁清也赞成卖些鸡蛋,毕竟翻了两倍的价,果真赚了。

而且刘货郎又告诉她,如今镇上的鸡蛋更贵,他也打算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多收些鸡蛋卖到镇上赚些差价。自家的蛋都是宁婉挑又大又新鲜的买来,卖的时候也容易,刘货郎接了不是正好?

宁婉并不赞同爹的担心,反觉得宁清说的有理,鸡蛋是自己买来的,想怎么办别人无权去管。而且她以后还打算收山货呢,自然不能按卖出去的价收货,总要挣钱的。就像刘货郎一样,他担了东西到三家村来卖,肯定是有赚头的,否则怎么会吃这么多辛苦走这么多的山路呢?

不过宁婉却不打算将鸡蛋卖了,毕竟她买了这么多的蛋为的是家里人能吃得好一点,这远远比多赚几个钱更重要。特别她知道爹和娘的身子骨早早地都不行了,现在正是补起来的时候,而自己也太瘦太小了,也该吃些好的,还有宁清,总归是一母同胞的姐姐,也不可能单拦着不让她吃。

三家村这个偏僻的地方,买肉需要要到镇上去,因此鸡蛋是最方便也容易得到的好东西。是以,整个定平卫鸡蛋都很金贵的时候,宁家饭桌上却常有,除了平常的蒸煮煎炒,宁婉还奢侈地腌了许多咸鸡蛋。

腌咸蛋并不难,但是三家村的人还是很少做,毕竟腌一次咸蛋不方便只腌几个,总要弄半坛一坛子才好,通常人家都舍不得吃这么多鸡蛋,再加上盐也要花不少的钱买,所以腌一坛子咸鸡蛋就是奢侈的事了。

宁家却是因为每天吃煮鸡蛋、炒鸡蛋、鸡蛋羹而觉得太单调了,才突然想起了腌咸蛋。宁婉便将鸡蛋一个个洗净,用布擦干,放在坛子里一层层地摆好,然后拿一锅清水,放了花椒大料和葱段煮开,不断地向里面加盐粒,并且用筷子用力搅,直到盐再也不能融化了为止,再将这盐水放凉了,捞出调料,倒入装鸡蛋的坛子里。

因为腌得多,几天后就可以开始吃,这时候鸡蛋看着与白煮蛋一样,但已经有了淡淡的咸味,比白煮蛋好吃。隔三五日,明显就能感觉到咸蛋一天天地在变化,蛋清的咸味一点点地重了,而蛋黄开始腌出了油。

到了咸蛋真正腌好的时候,打开鸡蛋,用筷子一挑蛋黄就流出黄灿灿的油来,一早配上高梁米粥,那香味,真是形容不出来的香!

第24章 惊人

在三家村里,哪一家偶尔腌了咸蛋,都不会像宁家这样从没咸的时候就开始吃,而是要等到完全腌透了,甚至腌过一些时候再拿出来当咸菜吃,因为这样吃起非常省,一家人好几口人一顿饭共同吃一个蛋都是很寻常的事。

但是宁家大房眼下过的日子,早不是三家村精打细算的生活了,因此在咸蛋最好吃的时候,大家不但不节省着吃,而且还多吃,每日一人一个。

宁婉还想出新奇的办法,她将两只鸡蛋打散,加了葱末、花椒粉搅均,然后将两只咸菜整个打在蛋液里,但直接放在笼屉里蒸上片刻。

鸡蛋羹十分地细滑,再加上咸蛋便多了一重咸香的味道,大家一面吃着,一面夸宁婉,“平时不是蒸蛋羹就是煮咸蛋,亏你怎么想出来把它们放在一处的呢?”

“我就是聪明呀!”宁婉答着,其实她知道不是,她是见识得多了。

自从走出了三家村,她见过好多的新鲜东西,学会了好多的本事,明白了好多的道理,现在的她做几样菜算不了什么。

一向咬尖的宁清竟也没有反驳宁婉的自吹自擂,她一面品尝着这简单而又特别的蛋羹,将做法牢牢地记在心里,将来嫁到刘家后正可以大展身手,让刘家的人知道自己的能干。

因为咸蛋腌得多,不可能很快就吃完了,宁婉便将鸡蛋全部煮熟了,重新再放回盐水坛子里,咸蛋就能保持在当初煮熟时的咸度,否则太咸了不只味道差了,而且鸡蛋也会变得不再鲜嫩,而有些发硬,与咸菜差不多了。

才一两个月,吃得好便看出效果了,最明显的是于氏,她每日里都要吃一两餐小灶,又喝着阿胶红枣汤,一张苍白瘦弱的脸慢慢变得白胖了,透着淡淡的红润,肚子也凸了起来;宁梁的脸上也添了肉,又带了些光泽,不再干枯黄瘦;宁清和宁婉都是少女,变化就更大了,宁清因为不再风吹日晒,皮肤白白细细的,整个人越发出挑,宁婉虽然晒得略黑些,但她的个子却了窜了起来,过年前做的棉袄,竟觉得袖子有些短了。

一家人盘点起这些日子的收获,余粮卖的价不错,还能支持家里一段时间的开销,最令人惊讶的是宁婉竟卖野菜竟得了六百多钱!

三家村人从春到秋辛勤劳作,一年到头除了吃用,也未必能剩下多少钱,就如宁家大房,地多人少,但两三年间也不过攒了八贯钱而已。而宁婉一个小女孩,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挣了半贯钱还多。

这数目其实是很惊人的!

而宁婉将这些钱全部花用在家里的吃食上,就更显出家里的日子过得好了,他们每于镇上回来,不是买肉包子就是割一条肉,再或者买一条鱼,至于鸡蛋,更是换了许多,家里每人每日最少吃一个。

宁梁是亲眼看着宁婉卖野菜的,因此他最先从不信到惊讶,对宁婉先前挣钱的主意也多信了几分,“婉儿,这些天要耕种了,爹不得空儿,等种了地,爹陪你去采山货,再送到镇上卖。”

如果一个月能挣七八百钱,那么到冬日前的几个月就能攒出三四贯钱,加上卖粮的钱,再借一些,给宁清备嫁妆便不用卖地了,而债务也不过一两年内就能还清。宁梁心里算计着,去看婉儿,不知不觉竟有几分依赖女儿了。

宁婉就笑,“我也这样想呢。”她心里早就有数,“现在正是农忙,爹先前将地种好,那时候山里的猫爪儿菜也长出来了,我们就专采猫爪儿菜。再向别人家里收一些,除了鲜的时候卖,也可以晒干了卖,换的钱要比野菜多。”

猫爪儿菜就是蕨菜,正是本地的特产,先前宁婉就曾见过赵家买了许多晒干的蕨菜送礼,那价格当时是令宁婉大吃一惊的,几乎不相信这就是自小常见的,山里可以随便采的猫爪儿菜。

那时候宁婉还见过更多,“接着又有蘑菇、木耳、榛果等等陆续下来,我们一直可以干到冬天,一定要比卖野菜挣的钱多好几倍!”

宁梁听了宁婉的话更加热切起来,“这些都容易,”也许今年就将宁清的嫁妆挣出来,也不必借债了?因此倒比刚才还要更进一步,“要么我们明日就到山里看看。”

前些天去镇上卖粮时,宁梁已经将家里几样需要修补的农具送到了铁匠铺子弄好了,现在倒可以再空出一两天。

“爹还是好好歇几天吧,这些日子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