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农家幺妹-第14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且的次数要比古氏要少得多,每次过来打了招呼就进宋家的书铺子,不到走的时候不出来。
胡敦儒起身端正地与宁婉见礼,笑了一笑,“你嫂子在家里准备过年的东西没空儿过来,我是为了你的事来的。”
宁婉一怔,“我的事?”
正说着,卢铁石走了进来,先给长辈们问了安,再与胡敦儒招呼,就向宁婉笑道:“怎么你也来了,可有什么事?”
宁婉就笑了,“我也不知道呢!”将目光落在爹娘身上。
爹就向胡敦儒说:“胡先生,还是你来做主吧。”自胡敦儒中了秀才之后,大家在称呼他时就慢慢将前面的“小”字去掉了,他成了真正的胡先生。
胡敦儒就站了起来,庄重地说:“我这次来是为了婉妹的嫁妆。”说着拿出一纸契书,“原本宁二叔和宁二婶要将德聚丰给婉妹当嫁妆,可是婉妹悄悄将契书改回二叔的名下,现在宁二叔请我过来分说明白,重写契书。”
卢铁石已经认出那契书正是宁婉让自己找钱县令改的,就笑着说:“如今婉儿已经嫁了我,嫁妆也送到我家里了,德聚丰我们自然不要,留给岳父岳母和小舅子。”
胡敦儒严肃地摇了摇头,“婉妹如今是副千户夫人不错,但是论及女人的嫁妆,丈夫并没有资格插言,宁二叔是婉妹的父亲,我是婉妹的三哥,今日的事只能听我们的。请副千户来与大姑和柳掌柜一样,只是为了做个见证的。”
虽然胡敦儒半分情面没给,但是只为了他语言中维护宁婉的意思,卢铁石却没有生气,笑着向宁婉使了个眼色,小声说:“你三哥还真厉害呢。”
宁婉就笑,捂了嘴小声说:“你以后要敢欺负我,可要好好掂量掂量!”
胡敦儒就向他们咳嗽了一声,“宁二叔家里的事我们乡里乡亲的都知道,当初宁家收菜的时候就是婉妹作主,后来买了铺子更是如此,若没有婉妹也不会有德聚丰了,是以铺子果然应该分婉妹一份做嫁妆。但是宁二叔和宁二婶也没少为铺子操心,自然也应该有一份,因此今日就将契书重立,一半归婉妹,一半归宁二叔和宁二婶,每年所得的红利亦各得一半。”
大姑就一拍巴掌说:“胡先生断得公平!这德聚丰果然是他们一家三口辛苦辛苦办起来的,三侄女儿出的力最多,应该得一半!”
爹娘就笑向幺女道:“我们和你大姑说你,你从不肯听,现在胡先生也这样说呢!”
宁婉看出不可能再推掉了,就说:“铺子怎么分就依三哥所言,只是我们家早答应每年给德聚丰的大掌柜一成红利,因此红利我要四成,给我爹娘五成吧。”
不料爹娘也说:“家里能有这个铺子都是婉儿的功劳,原说要都给她做嫁妆的,现在正好红利给她五成,我们四成就好了。”
柳掌柜就起来说:“我在镇上也好,县里也好,只听得各家都是争家产的,第一次见东家这样让家产的。既然如此,我也不要一成的红利,只拿一份工钱就行!”
宁家人岂能同意,又一起向他说:“早说好的事自是不能改的,而且铺子里一向都靠着你,一成红利不多。”
大家正争着,胡敦儒就又咳嗽几声,将双手抬起向下一按,颇有权威地止住所有人,垂头想了想说:“柳掌柜的红利自不能变,只是刚刚我听宁二叔说石头上了学堂,就有了一个主意,说出来你们听一听可行?”
大家就都道:“你说吧,我们自然都从的。”
第194章 火候
胡敦儒就说:“德聚丰的红利你们两边各得四成,一成给大掌柜,还有一成就单独拿出来买地做祭田,祭田的产出用于家里孩子们读书。”
宁梁听了就说:“胡先生的主意果然好,将来石头、还有狐保、囡囡、大郎、二郎读收就都从这祭田里出!”
胡敦儒见他并不十分懂得家族祭田之意,就又解释,“祭田是宁家的,因此以供本族子弟读书就主,至于外姓人虽然也可以来附学,但终与宁家子孙不同。”
“还是不要有什么不同了,”宁梁就说:“既然是给大家读书的,不管是我们家的还是我的外孙子、外孙女儿都可以用!”
于氏就笑着补充,“还有大姐家的孩子。”
胡敦儒便点头道:“那就是宁氏及出嫁女之子孙皆可用祭田产出读书。既然如此,将来孩子多了,宁二叔就可以建一个族学,请了先生在家里教孩子们,这样宁家及姻亲之子孙就都能读书了。”
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胡敦儒重新写了契书,然后与爹到县衙里办好了契书,一式两份,分别给了两边,笑道:“事情如此完满,我也该早些回去了,一会儿城门关了怕要耽搁住了呢。”
宁家哪里能放人,“因你要读书,我们平日不敢打扰的,今天就既然来了就不要急着走,明天一早伙计让家的骡车送你回去,保证不耽误你上学堂!”
宁婉自然也热情留人,“今天我下厨给三哥做几个江南名菜!”
胡敦儒是个至诚的人,见宁家热心留人就重新坐了下来,向宁婉笑道:“早吃过婉妹做的好饭好菜,倒没尝过婉妹做的江南菜呢。”
于氏原最信任幺女的,但是自幺女出嫁后反患得患失起来,就笑着说:“婉儿不过随口一说,她哪里会什么江南名菜?”
卢铁石赶紧给媳妇捧场,“婉儿特别能干,平日里把家事都安顿得妥妥当当的,近日果然学了江南菜式,一日三餐都做得十分好吃,我回了家里什么都不必做!”
当父母的听人夸女儿自然高兴,且这话最对他们的心思,女儿是高嫁,只怕不能打点好夫家的事,因此才格外担心幺女,此时就都笑着说:“如此我们就放心了。”原来他们并没有弯弯肠子,因此倒不知女婿这几句话正是女儿所教,要他这样说讨长辈欢心的,故而十分相信。
宁婉夸下了海口就起身去厨房,一时拿出大厨的气势要大家备这备那,自己拿了一块肉刚要切,冷不防刀子被人接过去了。
原来是卢铁石,正笑着说,“我来吧,你手上劲儿小,切不动的。”平时他也常到厨房帮忙,为的是多与宁婉在一处,因此厨艺颇有长进。
宁婉气得跺脚说:“你还不赶紧走,让我娘看了又要说我!”
卢铁石就小声说:“我是悄悄出来的,看岳母出门了才进厨房,只帮你做了菜就回去。”
娘是去前面铺子里了,很快就能回来,宁婉赶紧推他,“你快走!我娘和大姑她们没走远!”厨房只一个门,只有一个极小的窗子通风用,她们回来铁石只能被堵在屋里,正坐实了娘平日里的担心。
正说着,果然听大姑的声音传了过来,“婉儿说要极嫩的小鸡,你看我买的这两只怎么样?”娘也笑着答道:“不错,婉儿要的红枣、松子、核桃仁儿、葡萄干儿这许多样东西我也都找齐了。”又有家里请来帮忙的刘大娘说:“我抱了柴来,少夫人说文火、武火都要用的。”
谁知卢铁石不只身手好,人也聪明,将刀重新递给宁婉抢先大声说:“婉儿,我想起一事,明日让我们家的马车送三哥吧。”
宁婉就赶紧应了一声,“刚才我竟没想起来,铺子里的车时常还要送货呢,让老林送三哥一趟再好不过,且马车又比骡车快些。”
外面的人都听到了,娘进来就说:“家里的车虽然送货,但也不是没有空儿,你们这些日子恐怕也忙着,不必麻烦了。”又向卢铁石道:“三女婿,赶紧进屋里歇着,有事儿一会婉儿回屋里再说。”
宁婉向卢铁石一扬眉,十分赞扬他的机灵,就也帮腔道:“我知道你看重三哥,等会儿与三哥定了时辰让老林过来送他。”
卢铁石走了,大姑就说:“真没想到婉儿的姑爷竟如此好性儿,一个马车的事儿都会替她想到,又来厨房说一声。我看婉儿是嫁到福窝儿里了!”
娘就赶紧说:“是啊,女婿对你好,你更要惜福,也对他好。”
“我哪里没对他好了?不就是买两次东西吗?”宁婉就小声嘀咕“也不知道我是你亲女儿还是他是你的亲儿子?”
好在她的声音足够小,娘并没有听到,正张罗着把宁婉要的东西一样样洗净放在一旁,“这些东西要怎么弄?”
宁家出身乡下,大家都是做活儿惯了的人,尤其今日宁婉和大姑也都过来了,因此刘大娘只是烧火择菜打杂,八道菜两道汤都是娘仨儿个一起做的,一会儿就端进了屋里,分两桌坐下吃饭。
鸡鸭鱼肉摆了一桌子,可样子味道全与平时不一样。大家先是颇有些疑虑,待尝了之后果然觉得味美,便赞不绝口,尤其卢铁石,再三夸耀,“我平日里常吃,你们都多吃些吧!”十分地与有荣焉。
因铁石不饮酒,胡敦儒量浅,宁婉就将饭也端了出来,一个青花大盘上面扣着半圆形的白饭,上面用枣、果仁、葡萄干等摆出十分好看的花,娘在一旁笑道:“这是八宝饭,我小时候吃过,只是时间久了早已经忘记了,现在见到了才想起来!”
给大家分了八宝饭,于氏就就说:“我猜到了,你做这些饭菜是向洛冰学的!”
是也不是,宁婉虽然嫁过去了,也与洛冰有了交集,但两人真正见面的次数是有限的,说话的次数更有限,但这些菜的来源果真是他——只是她从铁石平日里一言半语中悟出来的,因此但笑不语。
娘就更加相信了,“我小时候家里穷,不记得吃过什么好吃的,后来就到了辽东,其实还真不会做江南菜。”倒细问了宁婉几样菜的做法。
及宁婉回家,卢铁石就拍着她的头,“亏你怎么做出来的?与洛大哥说的不同,偏味儿比他做的好吃十倍。”原来他早发现宁婉将菜的做法改了许多。
宁婉就说:“其实天下的菜都是一理,你想那红烧狮子头,为何一定要做那样大的一个?吃起来又麻烦,我做成小小的,吃起来是不是又美味又方便?而且用白菜叶垫在下面蒸好,比寻常煮出来的还要鲜嫩,且那白菜叶又浸了肉味,竟比狮子头还好吃呢!”
果然如此,卢铁石就笑,“那灼八块,当年洛冰给我们做了,硬得咬也咬不动,大家因白白将一只嫩鸡做坏了还差一点要揍他呢,怎么你做出这样鲜嫩的鸡肉来?”
“我听了洛冰的糗事,就想他只是道听途说,从没有真正动过手才会如此的。”宁婉就细细地讲:“他所说的一只嫩鸡只切成八块用油炸了再武火烧熟,绝对是不可能的。我想着当初他家可能只拣鸡身上最好的两只腿和胸肉,因此才只切八块,油炸后外面已经有了一层硬皮,再用武火猛烧岂不硬得咬不动?只能用文火慢炖方才能将嫩鸡的味道保持住,今天一试果然不错!”
卢铁石听了再三叹服,“明日我告诉洛大哥,羞他一羞!”
原只当卢铁石与洛冰笑谈而已,不料洛冰第二日竟上门来访,向宁婉长揖道:“今日我来拜师!”
宁婉赶紧躲开,“不过是小道,洛大哥如何如此郑重?且你本不是屈居厨中之人,又何必来学,若是想吃哪一样菜,只管说来,我做了给你和铁石佐酒。”
洛冰就深深地看了宁婉一眼,“少夫人此言真是折煞我了!”
宁婉一笑,“我既嫁了副千户,就是洛大哥的弟妹,给你们做些酒菜又有何妨?”
还在很久之前,洛冰就知道卢铁石待宁姑娘不同,现在见他们情投意和、夫唱妇随不禁一笑,“我果真是想向弟妹学厨艺的。”
宁婉就不懂了,“大哥之才若是专心于厨艺岂不是明珠暗投?”
“非也!”洛冰就向宁婉笑道:“我听铁石转述弟妹之语,天下的菜都是一理,那么天事也都是一理,故而,治大国如烹小鲜,我亦要用烹小鲜如治大国的用心学会厨艺。”
宁婉毕竟书读得还是少,因此便被他绕得有些糊涂,便请洛冰坐下,送了茶笑道:“那我就不客气了,说几句我做菜的悟出来的道理吧。”
“一家子,男人在外面辛苦,女人在家里做饭做菜,做之前就要想着做什么适合呢?首先要看时节,冬天与夏天吃的自然不能一样,夏天不论是谁一进家门最喜喝一碗井水冰过了绿豆汤,冬天就爱喝热热的肉汤,至于过年吃饺子、二月二炒黄豆、清明寒食、端午粽子、中秋月饼都是有道理的;再次要看地点,要是在家里吃,自可以四盘八碗地摆出来,若是送到田中或者军中,自然要以方便为上,先前我婆婆便常给铁石带肉干、油茶面到军中就是这个道理;还有更要看家人的喜好,俗话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有不吃羊肉的你偏做羊肉,就是再好吃也不受待见,有爱吃咸的你偏做甜的更是白费工夫……”
“古人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主食副食之间一定要相铺相承,更要根据人来调配,清瘦少食之人要多做吃养胃健脾的饭食;过于胖壮的要少吃肉;脾气急要多吃去火的东西,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