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传-第9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杀而死。宋军占领夔州后,已顺江而下,万州、忠州、开州等地刺史,望风归降。现在刘光义,曹彬大军,已节节胜利,向成都挺进了。
王全斌听后大惊,急召众将商议进攻剑门之策,他生怕刘光义先到达成都,夺了头功。
只见部将向韬进言道:“剑门自古天险,今栈道被烧,应立即修整,铺设新木板,以利大军行进。另外,据降卒言称,由此向东经益光县,过几重大山,有一条小路,可到来苏镇,来苏镇紧靠嘉陵江,有渡口可渡,有少量蜀兵驻此防守,渡过此江后西行,可达剑门南二十里的青强店,到了青强店,即是剑门关大路,如果派轻后经此小路达青强店,从背后袭击剑门关,则此天险不足虑,再加以大军修好栈道,从正面进击,前后夹攻,剑门必破。”
王全斌听后,大喜道;“既有此路,就有办法破敌了。”
当即下令,由康延泽督促士兵,并雇来一批附近民工,日夜抢修栈道,架设木板。另一方面,派史延德、向韬统兵一万,由降卒引导,经来苏镇袭击剑门关背后。
史延德、向韬领命,又详细问了降卒,才知此路巴匹车辆俱不能过,于是让所有随征将士一律步行,仅携武器及干粮,轻装出发。一路行去,果然道路险峻异常,有时须由岩石裂缝中侧身穿过,有时须从峭壁攀沿而上,足足行了二日,才抵达来苏镇,有百余蜀兵在岸边设寨栅把守。史延德即命砍山上毛竹,架设浮桥,那些蜀兵见宋军大队来到,只好弃寨而逃。
史延德、向韬引兵顺利过江,直插青强店,扼守了剑门关通向成都的大路。
那王昭远闻听来军突然出现于关后,吃了一惊,连忙带了大军,离开剑门,退驻汉原坡。拒抗青强店宋军。只留下几个偏将守剑门。那知,剑门关外,栈道已修好,王全斌挥动大兵,已直抵剑门关下,奋力攻打,不到一天,已经攻破,大军涌入剑门,顺大路杀将下来。
王昭远统帅的蜀兵,本来便不能与精锐的宋兵交锋,如今又腹背受敌,如何还能支持下去。勉强分兵御敌,不到半个时辰,便被击溃,王昭远只好免胃弃甲而逃,躲入附近山村民家,也被追骑搜查俘获。
王全斌指挥队伍,向南疾追,乘胜夺取了剑州。这一仗,杀死蜀军万余人,降卒数万人。王昭远的十万大军,至今全部覆没。
蜀主孟昶自派王昭远出兵御敌以后,以为可以无虑了,依然日日与花蕊夫人在宫内嬉游。谁知过了新年不久,一天忽接到王昭远告急文书,说是兴州,利州已失,王昭远已退保剑门。孟昶闻知吓得冷汗直流。如剑门一失,无险可守,宋兵便可长驱直入了。便急命太子孟玄哲为元帅,侍中李廷珪,同平章事张惠安为副元帅,起兵一万五千救援剑门。有其父必有其子。这孟玄哲完全是个花花公子,奉命出征,却好像巡游一样,竟然带了他的姬妾及歌舞伶人数十人随从,坐满十余辆豪华马车,而且,他所用的仪仗、旌旗,也全副摆开,在前引导。出发那天,恰好下起一阵春雨。那孟玄哲的旗幡,全是用名贵蜀锦,精心刺绣而成。他害怕被雨淋湿损坏,便叫从旗杆上退下收藏放车。停了一会,雨停日出,才又让挂了出来,谁知那些士兵,临时充作仪仗,不同于原来仪仗所用太监,把旗幡都倒悬起来。有认识的,不由暗暗窃笑,却不敢说出来。那太子孟玄哲,只顾坐在马车中,与姬妾们调笑,如何能发现前边的仪仗都挂错旗了呢。
他们这一行,完全不像行军,慢吞吞地行进,几天后,才到达绵州。这时才听说剑门已失,剑州也被宋兵占领了。孟玄哲吃了一惊,不敢前进,自知不是宋兵对手,便连夜率领队伍,从原路逃回成都去了,一路上士兵逃亡不少。
孟昶见儿子逃回,宋军马上要兵临成都城下了。这才十分惊慌,急忙召群臣商议对策。
老将石斌道:“宋军远道而来,加上蜀道险峻,粮草运输困难,现在成都府内,我军尚有十四万人,只宜深沟高垒坚守,敌兵攻打不下,粮尽兵疲,自然便退兵了。”
孟昶因问首:“既然如此,那一位将军愿担任守城之任,以拒宋兵。”
连问几声,手下文武大臣没有一个肯吭声的。
孟昶回顾石斌道:“老将军既提出此策,必有成竹在胸,可担守城之任。”
石斌道:“非臣不愿担任,奈臣年老力衷,疾病缠身,不能坚持战阵,恐有误陛下大事,故以选年轻力壮的将军承担为好。”
孟昶听了,愣了半晌,开口叹首:“朕父子以丰衣足食养士四十年,一旦遇到敌兵来侵,竟然没有一人肯为朕东向发一矢,杀一敌者。如今想深沟高垒固守,却没一人愿为朕效命。”
说毕,泪如雨下。群臣只是不响,孟昶只好挥手让他们退出。
不到二日,又有军报到来,说宋军大队已到魏城,马上就要到成都了。
孟昶听了,手足无措,泪流满面,急召宰相李昊商议。
李昊道:“宋兵势大,国内实已无力抗拒,不如封闭府库,向宋纳士归降,仍可保全家族,不失封侯之位。”
孟昶想了想,无奈何地说道:“只好如此了。就烦卿会起草降表罢。”
李昊退下,当天便写好了降表送来。孟昶看毕,也无话可说。便派大臣伊审征赍了降表,到宋营乞降。
王全斌接到降表,心中大喜,当即允降,派康延泽随伊审征回城,对孟昶抚慰一番。按出征时太祖赵匡胤交待的口径,允许确保孟家人口生命财产安全,待圣旨到后封官赐爵,仍然长保富贵。”
次日,王全斌大军入城,孟昶率领蜀中群臣,到城门口迎接。全斌又对他进行了抚慰。仍让他口居宫内待命。
又停了一日,刘光义、曹彬引东路军也到了成都,一路上,已招降了沿途十余州,几乎是兵不血刃,便占领了大片地区。
当下王全斌便通知孟昶,让他下最后一道“退位诏书”颁给蜀中所有州县,宣布归顺大宋;另外派了孟昶的兄弟孟仁整赍降表,并西蜀四十六州二百四十县的图籍,到汴京献土求降。王全斌也写了捷报,派康延泽押了战争中俘获的王昭远等人,到汴京献俘报捷。
康延泽、孟仁贽走后,王全斌等仍留在成都,以候圣旨。
唯有那后蜀宰相李昊,这天夜里,忽然有人在他的大门上贴了一纸条,上面大书“世修降表李家”。
原来这李昊本是前蜀皇帝王建大臣,王建死后,儿子王衍继位。被后唐大将孟知祥攻蜀,但由李昊撰写降表,向孟知祥投降。后来孟知祥称帝,李昊当了宰相,却又为孟昶撰写降表,向宋朝投降。所以蜀人才有这样的讽刺。那李昊先后在前蜀后蜀任官五十年,现在见了门上被人贴上“世修降表李家”的讽语,内心羞惭,郁郁不乐。
………………………………………………
第42章美人多薄命
赵匡胤与兄弟赵光义在御花园饮酒。匡胤让花蕊夫人向光义敬酒,光义却先要花蕊夫人去摘枝桃花。花蕊夫人走入桃林,光义却弯弓搭箭,一箭射去,正中花蕊夫人咽喉。
宋太祖赵匡胤咱从派王全斌等征讨巴蜀以后,但下令在右掖门外,为孟昶造府第一所,等他归降后来京居住。
这一日,忽然枢密院来报,西川行营都部署,王全斌派康延泽来报捷献俘,同时,后蜀主孟昶也派了其弟孟仁贽降表来献。匡胤听后,屈指一算,王全斌出征才六十六天,便平定了巴蜀,不由心中大喜,连忙分付召见康延泽和孟仁贽。
康延泽先到,献上捷报,匡胤例览一遍,了解了入川作战经过,慰勉几句,便召孟仁贽入见。
孟仁贽战战兢兢入殿,叩拜朝见已毕,献上降表。匡胤展开,只见上面写道:
先臣受命唐皇,建牙蜀州。因时势变迁,为人心之护迫。先臣即世,臣方卯年,猬以童昏,谬承余绪。乖以小事大之礼,缺称藩奉国之诚,染习偷安,因循积岁。所以上烦宸算,远发工师,势甚疾雷。顾惟懦卒,焉敢当锋?寻束手以云归,上倾心而俟命。当于今月十九日,已领亲男诸弟,纳降礼于军门。至于老母诸孙,延残喘于私第。陛下至仁广覆,大德好生。顾臣假息于数年,所望全躯于此日。今蒙元戒慰恤,监护抚字,若非天地之重慈,安见军民之受赐。臣亦自量过咎,谨遣亲弟诣闕奉表,待罪以闻。
匡胤看罢,方知孟昶还上有老母,当下便对孟仁贽温和抚慰几句,便让他回四方馆等待旨意下达。
停了几日,匡胤发下诏书,令孟昶速率家属来京,听候授职。原蜀中大夫以上官员,也一律来京,听候量才录用,下级官员,则由西川就是安排。
并任命参知政事吕余庆知成都府事,入蜀负责地方行政事务。
当下吕余庆领旨,赍了诏书,前往西蜀,康延泽、孟仁贽却被留在汴京,督造孟昶府第不表。
孟昶等接到旨意,遂收拾家财,携带眷属,乘船由长江东下,到达江陵,匡胤早已派人备地车马,在江陵迎候,孟昶等舍舟登陆,乘车北上,到达汴京时,已是五月下旬了。
匡胤派了开封府尹御弟赵光义,亲自出郊迎接,安排孟昶等住于城外皇家别墅玉津园。
次日,按照礼仪制度规定,举行受降典礼,午门之外,禁军数万人列阵分立两旁,孟昶领了兄弟孟仁贽,儿子孟玄哲、玄珏,宰相李昊,欧阳炯等三十三人,素服来到明德门下,叩首待罪。匡胤即宣布赦罪平身,封孟昶为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兼中书令、秦国公,其他人也都按品级赐给官服,穿戴已毕,便人崇元殿朝拜太祖称臣。行礼已毕,太祖又设宴于大明殿,欢宴孟昶等人,直至晚间方散。匡胤又赐赏给不少物件。孟昶等谢恩而退。
这时未宫之中既无皇太后,也无皇垢,仅有赵弘殷的一个小妾耿氏,在匡胤称帝后,被封为太妃,于是匡胤又以耿太妃的名义,赐赏给孟昶母亲李氏、妻子花蕊夫人不少物品。
次日,李氏免不了带领花蕊夫人进宫,作礼仪上的谢恩,却是由匡胤亲自接见。李氏和花蕊夫人朝拜已毕,匡胤对她们十分客气,仍称李氏为“国母”,因开言道:“国母此次进京,迢迢千里,朕已为孟兄安排府第居住,一切力求方便,仍恐有不周之处,国母如有所需,只管向宫内索取,无不供应,可不必再思念蜀中乡土。”
李氏奏道:“并不思念蜀中,臣妾原是大原府并州人氏,如今离家近四十载,将来如能归老到并州,心愿足矣。”
匡胤道:“并州现为北汉侵占,待朕收复以后,定当在并州建造宅第,送国母前去。”
李氏听后,连忙拜谢。
匡胤又道:“国母到京中来,如不习惯或感到寂寞,可以随时进宫来游玩散心。”
李氏便又拜谢了。
匡胤与李氏扯着些没要紧闲话,却不断用眼瞟那花蕊夫人。暗暗称赞医官穆昭嗣所说的不错,这花蕊夫人天生丽质,确是罕见,不仅在西蜀宫中堪称第一,就是在宋宫之中,也无人可比。即使那已故的贵妃韩素梅,堪称绝色,也未必比得上这花蕊夫人了。想着想着,不由心猿意马,越发看个不休。因对花蕊夫人笑道:“久闻夫人才思清新,在蜀宫曾作《宫词》百首,真可与唐朝诗人王建比美。今日有幸拜识夫人,夫人何不再作一首,以使朕开开眼界。”
那花蕊夫人闻言,脸上飞起红霞,含羞道:“那里,那里,贱妾胡乱涂雅罢了。怎能陛下溢美谬赞。”
他这几句话,低声说来,直如乳驾呖呖,珠喉宛转,使匡胤不由心旌摇摇,再想试试花蕊夫人的才情。于是便高声诵道:
春风一面晓妆成,偷折花枝傍水行。
却被内监遥觑见,故将红豆打黄莺。
诵罢,又问:“夫人可知此诗是何人所作吗?”
花蕊夫人不由脸更红了,想不到自己的旧作,竟然被一个大国皇帝背诵出来。因而只好低声羞涩涩地说:“此乃贱妾旧作,有污君王法眼。”
匡胤道:“这么好的诗,只能大饱眼福,怎能说污眼?夫人不必过谦,今日必定要再做一首。”
说毕,便叫宫女磨墨铺纸,请花蕊夫人题诗。
花蕊夫人没法,只好走到几案之前,拈起彩毫濡墨,执笔略微一想,便笔走龙蛇,写了一首。
匡胤见了,也便踱到几案前来看,距离那花蕊夫人身体不过尺余,只觉得花蕊夫人身上透出阵阵异香,传送到鼻孔中来,不由使这个盖世英雄,神魂颠倒,几乎忘乎所以,如果不是有李氏大人在侧。匡胤早把花蕊夫人一把搂在怀内了。
不一时,花蕊夫人写完搁笔,匡胤才清醒过来,只见那诗是: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花蕊夫人对西蜀一班主张投降的大臣,显然是不满的,骂他们没一个是男子汉大丈夫。
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