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大明二十四监 >

第359节

大明二十四监-第359节

小说: 大明二十四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侯启明立刻就慌了,但再慌有什么用?侯时虎的叛变累及了迁到河南商丘的他们。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这个年代就是这个规则。但侯时鹿却与侯时虎联系上了,建奴的皇帝承诺,欢迎侯时鹿全家来投,若能刺杀了皇上,直接封王,世袭罔替。

因为对仕途的无限渴望,家族振兴的使命感,终使侯时鹿打算在离开大明之前应承下了这一高难度的要求。为此,他并没有返回河南商丘,而是把河南老家的人,慢慢的往外面迁徙,将老弱病少之类的,先行送出去。而自己到了京城,与建奴在京佃作合作。

皇上亲军所用的阻击弩给了侯时鹿灵感,那东西一击必杀,决定是最高明的刺杀手段,拿不到皇上的阻击弩,但侯家世代武将,手里还真有八牛弩的图纸,所以一个大计划就这样形成了。为了这次行动,侯家并自己的死士用上不少,钱财也算是一笔天文数字。但只要成功,一切都值了。

石元雅是建奴那边发展出来的佃作,得知了皇上出现在同乐之后,计划立刻开展了。

没想到本来毫无破绽的计划里,却出现了一个意外,皇上的侍卫替皇上挡了一箭,然后接下来的射击也没有了突然性,最终失败。现在京城的城门已然关上,不仅侯家的人,连大金那边的人也同样被关在了里面。

“时鹿,我们几个已经老了,不象你们一样,还有一拼之力,一是我们不想离开大明,二是不想成为你们的拖累。所以,我们几个就不跟你们一起前去了。”侯启明微笑着说,在这个生死存亡的情境之下,侯启明就算是再如何说,都没有实际意义了。或许侄子侯时鹿是对的,要让皇上得到一个大点的教训,他对侯家也是欺之太甚了。

“不行,侯家没有到山穷水尽的程度,还到不了以抛弃老人为手段的逃亡,路线早已安排好了,请叔叔安生上路就是。此次刺杀虽不成功,但到了大金,侯家凭着侯时虎那边,以及本身的实力,更兼有八牛弩这种早已失传的绝技,肯定会得到相应的地位。要知道现在大明打大金,那是绝对是压着打,一旦让大金有了八牛弩,那大金的实力也将会上一个层次,最起来,大明想再拿着竖盾可以轻松取胜的机会没有了。”

京城南城,一处宅院里,在一道狭小的夹墙之内,其宽度正好放下了一张行军床,在床后面放着一把椅子一个小桌,身村魁梧的鳌拜,就坐在了床尾,神色并没有多么的紧张,相反拿着一本书悠然自得的看着。外面抓他都抓疯了,但他就是藏匿在里面,只是离以前那个窝点不足一里而已。

他一点都不担心被发现,因为这里已经有了十几年的历史,是真个北京城里,建奴据点最安全的地方。这户人家从万历年时就定居京城,五丈长的房子,就留了宽三尺长十尺的这么小半地下、半夹角的空间,就算是拿着东西在外面敲,都听不出一点的破绽。十几年前部署这里的就是他的叔父费英东,这里连宁完我都不知道。

费英东死的太早了,瓜尔佳氏现在没有一个人能撑起自己家族来。费英东之子瓜尔佳图赖虽继承了费英东的一等雄勇公爵之位,但很可惜,其才能不足,无法继承发扬费英东的十之一分。

阿敏被俘之后,种在了前门,但皇台极不放心,阿敏的身份太让人引起遐想了,如果明皇一旦利用阿敏过来颠覆大金,那可比一场战争还要可怕。所以连历史上改国号为大清的举动也没有心情实施。

既然投到了皇台吉的怀抱,当然得为新主子想办法,为主子分忧。鳌拜文武兼修,已经二十岁的年龄,成是立功心切的时候,对于年轻的鳌拜来说,恢复大金五大臣的荣光以光宗耀祖(额亦都、扈尔汉、安费扬古、何和里,同为理政五大臣)。

鳌拜做为一个四有青年,最大的优势就是武功极高。主动的请缨前来刺杀阿敏,因为杀阿敏这样的事情不能由黄台吉去吩咐,如此残杀亲人兄弟的事情,当然与英明的大金皇帝不能扯上半点的关系,而是要自己来悟出来,所以鳌拜接到的命令是秘密潜入大明京城,解救阿敏。

那次任务做的相当成功,凭着鳌拜的身手,只是制造了一点混乱,抓住机会,一击命中。一点都没暴露自己,相反让那几个佃作,一口气跑到了燕山,进而转道翻过边墙,回了辽东,从此销声匿迹,任凭着锦衣卫翻江倒海的搜,也没有一点的线索。

这次他做的很漂亮,当然被黄台吉狠狠的骂了一顿,失手错杀了自己的唐兄阿敏,但鉴于京城危险,失手一次暂且记大过一次,以后要戴罪立功。虽然鳌拜被批评,但对瓜尔佳氏却有着诸多的奖赏。鳌拜知道自己为家族增光不少,更有信心了。

喜峰口之战后,接到了另一个命令,全力配合侯家刺杀明皇,这一个决定把鳌拜吓一跳,明皇是在大内,身边高手如云,靠着几个人想玩刺杀,无异于是痴心妄想。鳌拜感觉他们失败的已经是必然的了,所以对他们保留的相当深。

不过当侯家亮出了八牛弩之后,连鳌拜也跟着有信心起来,因为八牛弩的力量太大了,不是人力可以抗衡的,包括他自己用刀都拔不开发射中的巨弩,这才是信心的源泉。并且皇上曾经到过宋应星家里,并一同到过同乐酒店用饭的消息还是被其打听了出来。所以在宋应星及同乐酒店那里他布置了眼线,不过想部设八牛弩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同乐的对面是宫墙,而宋应星的宅子对面却是当朝的首辅官宅。侯家提出了守株待兔大片撒网的战术。

事实也证明,失败与成功就在一线之间,若不是那个侍卫用一条腿来换了明皇的命,此次行动就会成功。撤退的时候,鳌拜就与侯家的人走散了。

大明的侍卫追的太紧了,所以鳌拜顾不上自己的队友了,凭着比队友跑得快上一线,彻底的消失了。这里的主人,都快遗忘了自己还是建奴的佃作这回事了,若不是可以定时的拿到活动津费的话。一听到暗语,立刻把鳌拜,安排进了夹墙之内。

第五百五十五章 明臣宪之

京城里又贴出了公告,凡有户籍在身,且经过顺天府审查的,可以住进皇上安排的房舍之中。皇上号召全城的住户,在有空闲客房的情况之下,可以本着为皇上分忧的精神,向顺天府报备,短暂收留滞留在京的百姓。由顺天府统一安排。

这个告示没有别的,就只有为皇上分忧的名头。这点倒是朱由校想看看自己的个人魅力到底如何。通过锦衣卫、驿站、东厂、各店铺等反应上来的情报,都是赞扬声一片,甚至有在家里立上长生牌位的。昨天又有了九个城门滞留的百姓,集体跪拜,朱由校这个心的确是热的,鲜花、掌声这种万众瞩目的感觉的确好,虽然表面上朱由校还能抻着,但心里却乐开了花。所以贴出去的公告就是以自己的个人名义,连给点补偿费都没提。

在城外同时也贴了公告,那就是城外道路等工地的建设。如今整个规划的事虽然没有做完,但二环路却已经开始热火朝天了。很简单就是离着城墙三百丈修个三十六米宽的环城路而已。这个时候正是修路的第一阶段,征地、砍树林、平坟、挖石头等活计实在是太多了。号召着城外的滞留人员去参加修路大军,这事立刻也得到了百姓们无比的热情,反正无论是做买卖的、还是走亲访友的、办事的、回家的等等,闲着在这野外里也是闲着,倒不如到了那里寻份活计,有吃有住有钱拿。还是挺划算的,而且这次修路是皇上的工程。所以待遇相对是好多了,当然那些京营叛变的劳役可不会给工钱的。

以上说的是天天靠着干活出力赚钱的泥腿子,但公告的下面才是针对着前来赶考的举子,他们是什么人?他们就象是宋应星这种,或者说是现在正在青州府的宋应升,或者是正在天门城的蒋秉采一样,已经拿着了一张官僚的入场卷,只是等待着有没有小职务而已。若是此次春闱能够再进一步。及第了,那他们则一跃而成为正式的官员。所以一看让他们去和泥腿子一起去修路,一个个脸拉的特别长。

而几个恰同学年少,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举子,却显示出了相当的激动争吵。因为这张公告之上显示出了一点东西,让他们无法接受的。

“刘兄,皇上如此之举,将天下学士当成什么了?怎么可以让吾等操持贱业?”一位一看就是富家子弟的年轻人看了公告之后,大是不满。

“袁兄之言甚是,大明二百余年养仕。不料现在却如此轻贱吾等,将吾等置于百姓之列,圣君虽圣但此举大为不妥否啊。”刘姓的举子也是一身的华贵,其家中也是官宦人家,对于圣君的举措相当的钦佩。但对于今天的公告却极为不满。

“两位兄台,吾观此公告并无不妥之处。看看最后一句,此次权当举子考察之用,视其成绩优劣予以奖罚,前十名者,若不能及第进士,则仍获得与进士一起实习的机会。此文可见,吾等举子是否参见修路,是全凭自愿,但若是参加了,则等于是多了一项机会,那就是等同进士的机会,春闱虽然比秋闱容易一些,但仍然是十取一的难度,这里奉劝两位珍惜此次机会,切勿自误,机会难得,小弟这就要前去报名了。”

“宪之,这,吾等除了拿笔之外,已经别无所长,皇上这不是为难我等吗?”公告上的字大家都看了,虽然不如这位叫宪之的年轻人看的透彻,意思还都是明白的,的确是皇上多给了一次城外滞留举子的一次机会。

“刘兄,百无一用是书生,估计皇上恰恰是不需要吾等只能拿笔,而不能有其它长处吧。”宪之虽不是宦官人家出身,但家中却在京城旁边的大兴,对于皇上的一些举措还是知之甚详的。

“史兄,离开了笔,吾等还能做甚?”

“两位兄台,皇上新建的天门城,其中的主持之人名叫蒋秉采,就是一名举人出身,然后在万岁预言山西地灾之时,组织百姓避难有功,又因其经营地方有功,才使得深受皇上重视。目前在岱海之滨建天门城。皇上曾许诺,有多大的本事,就给他多大的地方。现在天门城建的是天上人间模样,京城中人有去过的,直把那里夸到了天上,此人是从七品县令提上去的,两位可知。”史宪之,也就是史可法,在这里举例说明着。

“宪之,你所说的是已经有了官职的,与吾等可有很大的不同。”

“那就来几个没有官职的吧。”史可法也感觉例子也有些欠缺,接着说:“宋氏兄弟,其曾祖宋景曾为兵部尚书,二兄弟均为举人,提前半年来到了京城赶考,不想,蒙皇上对其学识十分的赏识,兄为青州府、弟为工部郎中。为何?为的就是他们有实实在在的本领,这些本领不仅仅局限在纸笔之间。还有如孔元化一样的人,也被皇上收录在了求极宫中,所以凭着诗词文章就可以在仕途中平步青云的日子,已经没有多少了。”

史可法由衷的说着,眼里充满了激动之情,二十五六岁的年龄,一身不算很好的布料衣服,青秀的脸庞尽显刚毅的性格。对于当代皇上,史可法是又爱又恨的。爱是爱戴,这半年以来,皇上的种种仁政,当然看在了史可法的眼中。做为世代锦衣卫百户的史家,已经败落了,到了其祖父的时候,才有了史应元乡试中举,授官黄平知州的官职。好在为官造福了一方,但到了父辈,就没什么出彩的地方了。而此时的史可法应运而生。在大兴的这段时间里,史可法一直在经历着皇上的改革。别的不说,家门口的道路大变,从以前的泥泞小路,变成了大路,没别的原因,几处皇庄和上林苑的位置在就在大兴。

第五百五十六章 宪之转变

皇上的所项仁政集中在了其爱民的身上,亲征河套地区,打出了大明的风骨出来,这对地一项把自己的目标定在文天祥身上的史可法相当有鼓对性。但对于皇上的恨,可就完全是史可法的经历所引起的了。

当年19岁的史可法独身赶往祖籍顺天府大兴县(今北京市)应试,寄宿于大兴县郊一所古寺中。时任京畿视学的名臣左光斗带着几个随从,到大兴县微服私访,因避风雪进入这座古寺。见一书生伏案而卧,案上放着刚写成的一篇文稿。左光斗拿起一读,非常赞赏他的志略和刻苦精神,再看书生衣衫单薄,熟寐不醒,心知苦读劳累。左光斗怕他感受风寒,便把自己的貂裘脱下来,盖在熟睡的史可法身上,掩门而去。出来问寺僧,方知书生名叫史可法,留下深刻印象。

20岁时史可法在府中会考,左光斗选拔他为北直隶八府之冠,而且怜他‘家贫’,收作弟子,留于馆署。此后,他愈加刻厉不懈,发愤苦学,饱受恩师濡染,立志以身报君许国。左光斗在公务之暇,常与他交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