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大明二十四监 >

第144节

大明二十四监-第144节

小说: 大明二十四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蒋秉采却暗暗的留心观察着,事有反常必有妖,虽然自己对于他们来讲只是个小人物。但杀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平时他就相当的在意这个面对自己阴测测的孙云鹤,今天却一反常态如此相敬如宾,这也太诡异了。特别是斟酒用的酒壶,他实在是太熟悉了——“阴阳乾坤壶”,从一进来他就注意了。两年前一个谋杀案的凶器就是此壶,连样式、造型、绘图都是一模一样。而那名东厂的番子给他倒酒里,扭了一下壶身,蒋秉采甚至能听到里面机括的转动声音。

虽然跟着端起了酒杯,但真不敢喝下去,这是要他命的酒啊!鸿门宴是每个文人都知道的典故,现在蒋秉采的心情就是坐上了鸿门宴。喝下去,都无须猜测了,必死无疑!

孙云鹤先干为敬,空杯对着三人示意着,一口咽下酒,就开相劝,魏、倪二个也是一饮而尽,只剩下了蒋秉采还站着,端着个酒杯。喝是肯定不会喝的,他现在思索的是,只有孙云鹤想杀自己还是三人都知道事情的真情。

若只是孙云鹤所为,也好解释,从一开始姓孙的就对他看不惯,多次表现出了杀机。而若三人同知,一是夺功劳,第二个的可能则是皇上的主使。蒋秉采的脑子迅速无比的转动着,判断形势。这决定着他能否活着走出这个帐篷。

正在这时,大地突然的震动了一下,蒋秉采哪里还不知借势,身子也跟着一晃,立足不稳,跌坐在了椅子之上,酒当然洒在了石制的桌子上。

“滋滋滋”

虽然大家也都不同程度的晃动,但幅度和蒋秉采那种夸张,差的远了,清楚的看着酒洒在石桌上,然后开始不断的冒泡。如果朱由校在此,一定会一眼认出,这是雪碧,但现在看在了魏良卿、倪文焕的眼里,却是相当的恐怖!

“酒里有毒?”魏良卿叫的那个响啊!这个死太监真TMD不是东西了,背后下毒!

“肃宁伯,误会啊,酒里肯定没毒,咱家可用身家性命担保!”

“放屁,这都冒烟了,还没毒?来人,快叫郎中!”现在魏良卿哪里还想争吵,小命要紧,自己现在可是伯爵,你一东厂的刑官,只不过是他叔叔手下的狗,那小命能和伯爵比?

蒋秉采观到此处终于放下心来,没有魏良卿的参与,更不可能有皇上的意思了。

“大胆,竟然敢谋害当朝肃宁伯,来人,抓起来!”蒋秉采哪里管他多说什么,挺身站起,冲着外面喊着。有这一声在,估计除了孙云鹤的人之外,基本上都会视孙云鹤为敌的。毕竟此次前来是以魏良卿为主的。

孙云鹤大叫失算,本来照着他的主意,是想来个先斩后奏,先把蒋秉采毒死,然后再和两位说说好话,以功劳分配为饵,相信他们不会不依的,毕竟大家都是魏公的人,在一起也这么多年了。和这个蒋秉采也没什么交情。只要编个理由推蒋死与地震之中,再把大同的责任往他身上推。到时候功劳都是大家的,而责任都由蒋秉采承担,一个完美的、皆大欢喜的结局。

但现在什么都变了,已经爆怒的魏良卿此时哪里会听自己的解释,一旦被抓起来,那就什么都完了。就算查出了没有毒杀魏、倪二人,但谋杀县令这个罪过也不是他能承受的了的。就算是得到了魏、倪二人的认可,当着如此多的灾民,也不可能杀的了蒋秉采了。想及此处大喝着:“来人,蒋秉采下毒了!”趁着兵还没到,转身朝着外面跑去。事已此至,只有跑了再说了。

魏良卿现在只顾着保命了,拼命的喊着找郎中,冲进来的人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场面一时相当的混乱,这样孙云鹤带着几个心腹骑着马在雨夜之中,很快就消失了。

孙云鹤跑是跑了,但前途真的渺茫,自己是一个宦官,不是普通人,离开了东厂,他就什么都不是了。在大明也根本没有他的存身之处,只要一个海捕文书,他立刻就会被抓,原因很简单,他们这五六个人都是宦官,无论怎么装,也没办法掩饰。不说别的,仅仅是那一身的尿骚味,就没办法退过去。

大同,出关,眼下能走的路只有这一条了,好在大同监军是自己的体已人,此次地震灾难损失,他也有份。这样下去肯定是死路一条,他在宣大监军四五年了,关外肯定有路子,而且自己出来的急,身上带的盘缠也不多,还得弄些钱带着。想到了此处,冒雨拔马往大同方向而去。

而混乱不堪的酒席,在郎中确定魏、倪二人没有中毒后,也平静了下来,倪文焕拿起了酒壶,研究了半天,问:“蒋县令,汝认识此壶?”

“不敢有瞒,下官的确认识。”蒋秉采也是个明白人,不会背着牛头不认帐,反倒坦然的说。

“从汝将酒洒桌子之上时,本官就已经怀疑了。孙云鹤此次是自作孽不可活啊!”说实话,倪文焕打心眼里不喜欢孙云鹤这个宦官,也可以说他不喜欢任何宦官。如今位居太常卿当然是魏忠贤的功劳,那是他为其效命、当幕僚换来的,自己一个进士难道想依附阉党吗?但这世道朝里无人难做官,自己一个普通的小进士,不攀上棵大树,光靠着做一个光杆御使,饿也饿死了。但攀上了魏忠贤并不代表一个进士就会对一个文盲彻底的心服,形势所逼而已。更何况一个他早就看不惯的刑官。

“这个孙子!没事毒害蒋县令做什么?”事到如今魏良卿也没整明白,孙云鹤为什么会谋害这个小县令。

“估计是争功吧,”倪文焕好象猜到了什么,但并不想谈,下午时分,有大同那边的来人见过孙云鹤,估计和那里有关吧。

“哼,本伯这就写信禀报皇上,这个腌臜泼才,倒是吓了本伯一跳,告他一个谋害官员之罪!”

归化城,大同那边的情况,当然被兀慎(又作兀甚、乌审)部所知晓了。该部系阿勒坦汗之弟剌布克台吉所领之部,其驻牧地在大同镇边堡边外正北克儿一带。这里距离明朝边境不到二百里。兀慎部主持了和明朝的互市和朝贡贸易等项重大事务,当然也是最积极打明朝草丛的一个部落。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级数的地震对蒙古这些游牧民族能造成的损失真是微乎其微,除了震倒个帐蓬,还能怎么样?因为感到了地震是从大同方向来的,所以因为好奇,而派人前去查看,这一看不要紧,原来倒了这么多的边墙,这对蒙古族来说,可是天大的好事啊。大明靠什么抵抗草原男儿?还不是靠着那破城墙,如今城墙倒了,那可是天大的机遇啊,听说马市已经不再开了,这回可得好好抢一把了!急忙迅速的前往归化城报告。

第二百零七章 八大汉奸

而不用他们报告,归化城里早已知道了这一消息,大同不仅有蒙古人的细作,八大商人王登库、靳良玉、范永斗、王大宇、梁家宾、田生兰、翟堂、黄永发,亦全部都有,虽然他们长期都在张家口,但沿着大明的边墙,宁夏卫、榆林卫、大同卫、万全卫(张家口)全部都有他们安排的产业。

八家商人此时正聚集在一起商量着,如何利用这个机会,给大明来个痛击。范文斗刚刚接到了从建州那边来的信件,是范文程写来的。

两范并非一范,范文程此范,可是大名鼎鼎,宋代名相范仲淹第十七世孙,史称‘范文正公’的范相,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千古传诵的佳作,更加是为国戍边可敬的官员,老了还写下了《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如此可歌可泣的文章,但他的十七代孙,却可耻的当上了满清的谋士,如若让范文正公知道,估计肯定会挥刀自宫,彻底绝了这个后代!

现在只是“参与帷幄”,并没有真正的登上满清的政治舞台。但所参与的正是拉拢、策反、间谍、扶植造反等活动。所以山西这八大商人和归化这条线由他进行联络。

突然接到了八大商人,纷纷从万全、大同等地,逃去边墙,找到了土默特支持满清的势力后,进入了归化的消息后,范文程首先感到不解,按说这些商人从商都是几代人了,无论是路线、还是各方面的关系,基本上都做到了滴水不漏,怎么就突然要被抓呢?

此八家商人对满清的中原战略有着相当重要的军事、经济、政治用途,首先范永斗等八家山西巨商以张家口为经营基地,为满清购买粮秣、军械,传递情报和宣传品,其次,把满清从辽东等地抢掠来的金银财宝进行‘消脏’,否则的话抢再多的金银在那白山黑水之间又有何用?再次,挑拨离间明朝和百姓、官员之间的关系,扶植当地的反动武装。

此次八大商败走归化,虽然在中原腹地的关系网没有太大的影响,但从阳光下走到地下,无论怎么说都有这相当大的不便。而且关系也是如此,三年不上门是亲也不亲,无论什么样的关系,在这种叛国的前提之下,都会慢慢的疏远。还因为据京城的细作回报,明皇正在的迅速的整合朝廷,平定了二王的叛乱、让满朝文武都写了什么效忠书,这些情况不得不让满清警惕,虽然再在老奴病着,大家谁也没有心思出征,但并不代表没有任何的作为。

在老奴的许可之下,范文程写了这封信。要求八家联系暗中扶植的一些绿林好汉,高举义旗,反抗明廷。从大明内部制造混乱,以利于下一步满清的入关劫掠。

范永斗把信给大家看后,大家都没什么意见,现在已经和大明朝廷撕破了脸皮,皇上还下旨来草原要把他们押回去,已经没有任何回头路可走了。条件虽有些欠妥,但如今正值如此地震的天灾,也可以弥补了。

最后商量的结果是,一方面极力的支持在榆林卫那边的王嘉胤、吴延贵、杨六、不沾泥等绿林之人,促成其以最快的速度在当地发动民变。二是劝说土默特部前往大同叩边,此时边墙已毁,正是纵马抢掠之时,有熟悉中原情况相信八大商带路,相信他们一定会乐意的。

派人去联系榆林卫的绿林人仕不说,但这个进攻大同的计划,得到了整个土默特部的全体响应,这真是千载难逢的机遇,正好明皇刚刚过来宣旨,极大的污辱了强大的蒙古族人。正好借此好好教训一下狂妄自大的明皇。

于是,整个归化城动了起来,当然打仗不是直接就去的,还要招集各个部落前来,但时间不会太长,因为整个部族离归化城都不远。

京师,皇宫,已经等了一天的朱由校已经等的不耐烦了,这时正巧宋应星派人来禀告,战车已经成功制出。请问皇上是否前去观瞻?

那就去吧,反正该做的已经做了,只是等待消息而已。

到了兵仗局战车已经在广场里停放着了,雨不大,但打在身上,仍然让已经酷热的天气变得凉爽起来。朱由校快步走了过去。

在兵仗局王应科和宋应星的陪同解说下观看,这是一个四马的四轮马车,车宽四尺六、长八尺,高约五尺多,前后共两个部分,前部为车夫架车的部位,为了便于控马,座位离地面很高,几乎到了车厢的上部。为了保护车夫的安全,做了一个小铁屋,上面挂了一个山地弩,车夫的眼部高度则用钢网,以开扩视野,车夫虽然不是战斗人员,但却是整个战车的舵手,如果不保护好他,战车就变成了战堡了。

四匹马的设计绳索也相当的到位,由于车夫的位置高一些,所以很容易通过绳索控制马匹。而车厢后面也有挂绳索的位置,通过介绍朱由校方知,草原上,骑兵有一人双马或者三马之说,为的就是求速度,这里也借鉴了一下,必要的时候,不仅可以轮换马匹,同时,也可以一车八马全部用上,这样机动性,应该不输骑兵了。

车轮、轴承都是全钢打造的,轴承的位置用了钢制弹簧,这是朱由校提出减震功能,让宋应星生搬硬套的给用上了。而且为了防止翻车,底盘也做了加固,重量不轻,轻易不会有翻车的危险。

后部为车厢,进入车厢后,可以看到,面对着车厢,是围成一圈的座位,前后各两个,中间相靠着两边各四个座位。座位是朱由校专门安排的沙发软座,坐上去相当的舒服。而对着座位的则是一面神弩,悬挂在车厢之上,掀起神弩,弩的前部正好伸出射击口,透过‘瞄准镜’,正好能看到外面。而这个车厢板就成了大弩匣,板部的出弩口,也是装弩的位置,经介绍,这一面板能装弩六百支。

因万向轮的作用,神弩的视角可以转动一百六十度左右的角度。下面是则是两个脚踏,一经上下踩踏,通过传动系统,作用在连接其上的钢丝上,可以轻松的给弩上弦。

车厢的顶部,有着许多的凹槽,那是放竖盾和山地弩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