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中国道教1 >

第5节

中国道教1-第5节

小说: 中国道教1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擞强啵纫磺形铮胁灰艘印āG因此,〃圣人以百姓奔竞五欲,不能自定,故立斋法,因事息事,禁戒以闲内寇,威仪以防外贼。礼诵役身口,乘动以反静也;思神役心念,御有以归虚也。能静能虚,则与道合〃。MH可见,他是从修身与治国相统一的观点出发,以〃劝善戒恶〃为宗旨,使斋醮仪范既成为整顿道教使之合于封建礼法的要求,又是得道成仙的根本。他在《道门科略》中还就组织制度方面对天师道提出了一套改革方案,其中包括建立和健全〃编户著籍〃和〃三会日〃的制度以严密组织,扭转已经涣散的组织状况;建立和健全道官祭酒依功受箓和按级晋升的制度,废除父死子系的陈规,禁止道官自行署职,以对道官祭酒进行认真的整顿,改变当时道官祭酒良莠不齐的局面,强调必须〃精察施行功德,采求职署,勿以人负官,勿以官负人。〃为了巩固道教内部的等级制度,他还用服装样式的不同,把封建等级制的一套服式制度应用到道教中来,提出〃夫巾褐裙帔制作长短,条缝多少,各有准式,故谓之法服,皆有威神侍卫。〃〃道家法服犹世朝服,公侯士庶各有品秩,五等之制以别贵贱。〃如此等等。所有这些改革,其目的是〃意在王者遵奉〃。经过陆修静所改革后的天师道被称为南天师道。道教的教规教戒、斋醮仪范经过寇谦之和陆修静修订之后,便逐步定型,各种规章制度更为健全,道教组织也较为严密了。在此基础上,齐梁时茅山道士陶弘景继续接收儒、释两家的思想以改造和充实道教的神仙学说和修炼理论。
  他又〃搜访人纲,究朝班之品序;研综天经,测真灵之阶业。
  ……埒其高卑,区其宫域〃,MI撰写了《真灵位业图》,仿照人间的等级制度构造了道教的神仙谱系,认为〃虽同号真人,真品乃有数;俱目仙人,仙亦有等级千亿〃。MJ又通过编著《真诰》一书,对道教的传授历史作了整理。通过以上各种改造,使道教作为一种宗教团体得以逐步成熟,教理教义、科仪规范等也更加完备,从而改变了早期道教那种比较原始的状态,并由民间宗教转化为上层化的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士族贵族道教。
  注:
  ①②《三国志》第1册263页,同页注引《典略》,中华书局,1959年
  ③《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2册1151页,中华书局,1958年
  ④⒆MGMHMIMJ《道藏》第18册238页,211页,第9册824页,822页,第3册272页,272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⑤⑥⑦⑧⒄《晋书》第5册1602页,1603页,1618页,第4册1257页,第10册3040页,中华书局,1974年
  ⑨⑩⑾⑿⒀⒁⒂⒃《抱朴子内篇校释》(增订本)第53页,125页,126页,53~54页,76页,346页,173页,172页,中华书局,1985年
  ⒅⒇MDMEMF《魏书》第8册3051页,3052~3053页,3053页,3053页,3053页,中华书局,1974年


隋唐五代北宋道教

  自从民间道教逐步演变为上层的士族道教以后,道教就一直受到封建统治者的崇奉和扶植,隋唐到北宋,道教便进入兴盛时期。其主要特点表现在,这个时期道教的社会地位大为提高,道士人数大增,道教组织更为强大,道教宫观不仅遍布全国,且规模日益宏大。特别是由于这个时期国家基本上是统一的,虽然有过五代十国的分裂,但为时不久,中国封建时代的经济,在唐宋时期也较为繁荣,这就为整个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道教在经过南北朝与儒、释之间的大辩论之后,进一步汲取儒释各家的思想来充实其理论;道教内部的南北不同派别亦互相交融,再加上统治者的大力倡导,使对道教的研究蔚然成风;道教学者辈出,道书数量益增,并汇编成藏,正式刊行;修持方法特别是道教在理论上的大发展,为唐宋道教的一大显著特征。
隋代佛道兼容下的道教
  隋王朝的建立,结束了我国三百余年的南北分裂局面,重新获得了统一。尽管它的统治时间很短,一共不到四十年,但其政治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政策多为唐所沿袭,为唐代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从道教发展史看,隋代道教正处于一个转折点,为唐以后道教的兴盛与理论大发展作了准备。这种转折是道教自身发展的结果,也与隋代统治者对道教的扶持有关。
  隋代虽以崇佛为主,但对道教也甚为重视,实行道佛并容政策。隋文帝杨坚在夺取政权时,即利用道士为其大造舆论,即位后又对其加以重用。《隋书·来和传》称:〃道士张宾、焦子顺、雁门人童子华,此三人,当高祖龙潜时,并私谓高祖曰:'公当为天子,善自爱。'及践阼,以宾为华州刺史,子顺为开府,子华为上仪司。〃《隋书·律历志》又称:
  〃时高祖作辅,方行禅代之事,欲以符命曜于天下。道士张宾,揣知上意,自云玄相,洞晓星历,因盛言有代谢之征,又称上仪表非人臣相。由是大被知遇,恒在幕府。及受禅之初,擢宾为华州刺史〃。可见张宾等人正是因为向杨坚密告〃符命〃,才〃大被知遇〃而受到提拔重用的。焦子顺也是如此。《唐会要》卷五十《尊崇道教》载:〃隋开皇八年(588),为焦子顺能役使鬼神,告隋文受命之符,及立,隋授开府柱国,辞不受。常咨谋军国,帝恐往来疲困,每遣近宫置观,以五通为名,旌其神异也,号焦天师。〃可见焦子顺也是因曾向杨坚密告符命而受到重用,以至军国大事常要和他商议。为避免其往来疲困,又特在皇宫附近建立五通观供其居住,并尊之为天师,其恩遇之隆,可想而知。建国之初,不但重用焦子顺、张宾等道士,还把他的开国年号命名为〃开皇〃,这个名称即采自道教经典中所谓开劫的年号之一。杨坚又造道观、度道士,以扶持道教发展。开皇元年(581),修复陕西周至县的老子庙。〃迁都龙首原〃时,〃乃于都下畿内造观三十六所,名曰玄坛,度道士二千人〃;①又下令重修楼观宫宇,度道士一百二十人,并亲幸道场以表崇奉。特置玄都观,以〃田谷十老〃之一的楼观道士王延为观主,并于开皇六年亲自召见延于大兴殿,以提高其声望。开皇七年又为道士吕师立清虚观和为道士孙昂立清都观。八年征道士孟静素至京师,居至德观;又征魏郡道士仇岳至京都。杨坚晚年,更是〃深信佛、道、鬼神〃,开皇二十年,专门下诏禁止毁坏佛、道等神像,违者〃以不道论〃或〃以恶逆论〃,反映了他对佛道二教的关心和护持。综上可知,道教在杨坚所建立的新政权中占有重要地位,杨坚执政期间,道教宫观及道士的数量都有所发展。
  炀帝杨广与其父一样,既笃信佛教,又利用和扶持道教,史称〃大业中,道士以术进者甚众〃。当其还在作晋王时,即对道士徐则甚为钦崇,请受道法,并想依靠徐则帮他夺取帝位。《隋书·徐则传》载其召徐则的手书中,有对徐则以〃商山四皓〃和〃淮南八公〃相期之语,便是这种意图的流露。同书又称:〃时有建安宋玉泉、会稽孔道茂、丹阳王远知等,亦行辟谷,以松水自给,皆为炀帝所重。〃王远知是茅山宗的宗师,杨广即位之后,于大业七年(611)召见,并以帝王之尊,〃亲执弟子之礼〃,敕令于都城起玉清玄坛以处之。杨广的崇道之笃,可想而知。此外,又将道士薛颐〃引入内道场,亟令章醮〃。②将道士马赜〃引入玉清观,每加恩礼,召令章醮〃。③大业八年,他还诏请蔡天师法涛、李天师法超住衡岳观焚修,兴行道法,衡州府库田畴什物,并赐观用。④据《历代崇道记》称:〃炀帝迁都洛阳,复于城内及畿甸造观二十四所,度道士一千一百人。〃建立崇玄署,设令丞,加强对道、佛二教的管理;又于内道场集道、佛经,别撰目录。史称炀帝〃以天下承平日久,士马全盛,慨然慕秦皇、汉武之事〃,⑤迷信金丹,幻想长生不死。为使道士潘诞为他合炼金丹,便〃为之作嵩阳观,华屋数百间,以童男童女各一百二十人充给使,位视三品,常役数千人,所费巨万〃;〃在两都及巡游,常以僧尼道士女官(冠)自随,谓之四道场〃。并仿照〃仙山琼阁〃在宫内兴建西苑,〃每日于苑中林亭间盛陈酒馔,敕燕王倓与钜、皛及高祖嫔御为一席,僧、尼、道士、女官(冠)为一席,帝与诸宠姬为一席,略相连接,朝罢即从之宴饮,更相劝侑,酒酣殽乱,靡所不至,以是为常。杨氏妇女之美者,往往进御,白白白出入宫掖,不限门禁,至于妃嫔、公主皆有丑声,帝亦不之罪也〃。⑥隋的统一也促进道教的南北融汇,这种融汇以茅山宗为主流。在陶弘景之后,茅山宗传往北方的上清经法,已经纳入灵宝、三皇及召神劾鬼之类的道经,并与北方的楼观道相结合。从茅山道士焦旷入居华山,楼观道士王延前往师之,得其传授三洞秘诀真经;楼观道士侯楷〃行三奔术,诵《大洞经》及《三皇内文》劾召之法〃;以及王延〃校雠三洞经法、科仪戒律飞符箓〃、撰写《三洞珠囊》等事观之,不难发现当时南北融汇的蛛丝马迹。王远知在北方的积极传道,加上受隋炀帝殊宠,对茅山宗在北方的传播和发展具有极重要的意义。《隋书·经籍志》在谈到隋代受道之法时称:〃初受《五千文箓》,次受《三洞箓》,次受《洞玄箓》,次受《上清箓》。〃
  表明上清经法在当时已被确认为上品道法。
  由于隋统治者道佛并重,独轻儒生,隋末参加农民起义的儒生较多,道士较少。尽管如此,但在波澜壮阔的隋末农民大起义中,有些道士眼看隋王朝行将覆灭,便抛弃旧的统治者,或者暂时躲进山林,坐以待变;或者在逐鹿中原的群雄中物色新的政治靠山,如东都道士桓法嗣认为王世充〃当代隋为天子〃,便投靠王世充;泰山道士徐洪客则寄希望于李密,向李密献进取天下之策;道士魏徵亦〃进十策以干密〃,密〃虽奇之而不能用〃。及密败,魏徵乃随密归唐,成为唐太宗时的名臣。在隋末道士中,比较多的人认为李渊父子能取得天下,故纷纷投其麾下,为建立李家王朝效劳。其中尤以楼观道士歧晖和茅山宗领袖王远知为甚。歧晖在大业七年即称〃天道将改,当有老君子孙治世,此后吾教大兴〃。大业十三年,当李渊起兵反隋至蒲津关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曰:
  〃此真君来也,必平定四方矣。〃乃改名平定,发道士八十余人向关接应,尽以观中粮资唐军。
唐代道教的勃兴
  李渊称帝后,认为歧晖资助兴唐有功,遂于武德二年(619)五月,敕令楼观鼎新修营老君殿、天尊堂及尹尊人庙,凡观内屋宇务令宽博,称其瞻仰,并以隋尚书苏威庄田二百顷赐观,仍于观侧立监,置官检校修造,即以歧平定主观事。
  三年春,又亲诣老君于祠庭,召见平定及法师吕道济、监斋赵道隆。乃降诏:〃改楼观曰宗圣观,赐白米二百石,帛一千匹,以供观中修补。〃⑦王远知本和隋炀帝杨广交往甚密,杨广曾〃亲执弟子礼〃,但在炀帝晚年,他眼见天下兵起之势,便又自称〃奉老君之旨〃,向李渊〃预告受命之符〃。故李渊登位后即拜授他为朝散大夫,并赐金缕冠、紫丝霞帔。王远知不仅向李渊密告符命,同时还恭维李世民是〃圣人〃,预言他〃方作太平天子〃,要他〃自惜〃。在李世民与其长兄李建成争夺皇位的斗争中,佛教徒以法琳为首拥护李建成,而道教徒以王远知为首拥护李世民,结果李世民取得胜利,故即位后十分器重王远知。《旧唐书·王远知传》载:〃太宗登极,将加重位,固请还山。至贞观九年(635),敕润州于茅山置太受观,并度道士二十七人。〃又降玺书以褒奖之。王远知历经齐、隋、唐三朝更替而恩宠不衰,为茅山宗在唐代成为道教主流的格局奠定了基础。道士薛颐也是如此,武德(618~626)初,当李世民作为秦王时,他即向其密告符命:〃德星守秦分,正当有天下,愿王自爱。〃李世民登基后便为他〃置紫府观于九緵山,拜颐中大夫,行紫府观主事〃。⑧唐代统治者之所以尊崇道教,还有一个特别的原因,就是唐初门阀士族的传统势力还很强大,若非系出名门,就得不到社会的重视。李唐统治者为了提高其门第,神化其统治,乃利用道教所奉的教主老子姓李,唐皇室也姓李的关系,即尊老子叙为始祖,宣称自己为〃神仙苗裔〃。这样,既可借神权提高皇朝地位,又可借此宣称李氏取代隋朝为〃奉天承运〃。因此,当歧晖、王远知等道士宣称奉老君之旨,向他们密告符命之时,便大肆渲染与赞赏。以后这类神话更是有增无已。据《旧唐书·高祖纪》《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