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中世纪经济史-第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Page 9…
品,由于独立商人阶层的存在,使得地区之间和国家之间的贸易交往既有需
要,也有可能。于是,除城市商业之外,地区贸易乃至国际贸易逐渐成为中
世纪西欧经济的重要内容。
中世纪时期,中国封建经济的基本形态始终是以小农制经济为核心。所
谓小农制经济,是小土地经营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一种自给自足的经
济。在中世纪乃至更长的时期内,中国的土地占有和土地经营总是存在一种
相反的发展趋势,这种趋势的存在使小土地经营成为一种必然。其发展趋势
的具体表现是:一方面,通过社会周期性的震荡,使土地得以在一定时期内
集中于封建政府之手,或是通过土地兼并使土地集中到大地主手中。另一方
面,无论土地如何集中,土地的经营总是趋向分散化。这种趋势的存在,在
隋和唐朝前期主要是政府推行“计口授田”制度和人口不断增加的结果。在
此后的时间里,则与土地占有和土地经营本身的特点密切相关。一方面,由
于种种偶然和必然的原因,土地总是处于不断分割、转让或出卖状态之中。
所谓偶然原因,是指土地占有者因各种偶然遭遇而没落、破产,以致部分地
或全部地丧失原有的地产。所谓必然原因,是指多子平分财产的继承制度,
这种制度总是要使土地趋于分散。另一方面,中国的土地经营者主要是佃农
和自耕农。对于佃农来说,生产力水平的低下和巨大的自然风险以及极端残
酷的剥削,使他们既无力量也不敢佃耕大片土地。自耕农也往往缺乏足够的
资力来扩大自己的土地。更为重要的是,土地兼并总是造成大量被剥夺了生
产资料的破产农民的存在;这使佃农在佃耕土地时总是存在激烈竞争,土地
占有者因此得以对佃农进行最大限度的榨取。在这种情况下,出租土地往往
比雇佣破产农民进行直接经营更为有利。因为这样既可以节省大笔管理费
用,又不承担任何经营风险。更何况在商品市场不发育的情况下,直接进行
大规模的经营,必然会面临产品销售的困难。
小土地经营再加沉重的封建负担,使广大农民生活极端艰难。为了维持
生活,他们不能不自己动手生产自己所需的手工业品,特别是纺织品。这样,
男耕女织的小农制经济便成了中国封建经济形态的最大特色。正是小土地经
营的必然性和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的牢固结合,使中国的小农制经济得以长期
存在。这种小农制经济的长期存在,决定了中国历史的面貌和发展方向,成
为中世纪时期中国社会的经济基础。
小农制经济之外,在中国的封建经济形态中,也还包含除家庭手工业之
外的相对发达的手工业和商业,但这种手工业和商业与西欧相比,也有显著
差别。在中世纪,中国的城市与西欧的城市相比,在性质和作用上是完全不
同的。它不是封建王权之外的独立和自治的城市,而是封建统治体系的一个
重要组成部分,是封建国家机器的核心部分;大小不等的城市,都是大小不
等的行政中心或防御地点。因此,城市与农村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农村为
城市所统治。这样,城市当然只能是根据封建统治的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建
立,而不可能适应手工业和工商业发展的需要。所以,在这样的城市中,手
工业和商业不可能独立存在。独立的手工业者阶层和商人阶层也是不存在
的,他们的存在必须以不威胁封建统治为前提,不得不接受封建统治者的监
督和管制。因此,那种体现独立和自治的行会制度不可能产生和存在。尽管
中国也有按行业形成的组织,但在起源、性质和作用上都与西欧行会完全不
同。它是封建统治者对手工业和商业进行管制的产物。为了管制的方便,唐
代统治者往往强制手工业者和商人依职业聚居经营。中国的“行”正是在此
… Page 10…
基础上产生的。因此,从性质来说,它必然是手工业者、商人与封建政府之
间的中间组织。封建政府正是利用它来对各个行业进行控制,使人们的经济
行为不与“礼法”或“王制”相抵触。不可否认,手工业者和商人有时也利
用它应付官府的过度需索,维护同业利益。因此,一定意义上“行”在官府
和手工业者与商人之间起着调节器作用。
不同的经济形态往往决定着不同的社会发展进程。由于中世纪时期西欧
和中国的封建经济形态有着显著的差别,其社会发展进程也必然呈现不同的
特点。在西欧,城市置身于封建王权统治之外,手工业和商业享有独立的地
位。因此,当行会制度因生产力发展和市场扩大而走向瓦解的时候,手工业
和商业便得以按自身的规律走上资本主义性质的经营道路,并把被剥夺了一
切生产资料的手工业者和农民转化为雇佣工人,从而使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发
生彻底的变化。在中国,由于手工业和商业始终处于专制政权的控制之下,
资本主义生产的一些因素,尽管有可能在没有行会制度束缚下的手工业生产
中产生萌芽,却不可能壮大到足以引起革命性变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小土
地经营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制经济的长期存在,使广大自耕农和佃
农总是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无法成为真正的消费者。作为消费主体的封建
统治阶层又由于封建政府实行的土贡制度、官手工业制度等而得到大部分的
消费品。再加对外贸易被官府严密控制,商人们无法开拓海外市场。所有这
些,都使手工业和商业因为缺乏赖以支持的外部市场条件而无法向资本主义
性质的经营前进一步,大量因土地兼并而破产的农民也因此无法转化为雇佣
工人。为此,整个社会长时期踏步不前。
4。拜占庭与亚、非、拉的经济
当西罗马帝国城乡经济衰落,奴隶制陷入绝境时,东方的拜占庭帝国却
继续保持繁荣,并开始了封建化的过程,当西罗马帝国在奴隶大起义和蛮族
入侵的刀光剑影中灭亡之时,拜占庭帝国却在无数灾难和动乱中维系下来,
并保存和发展了欧洲古典文化。因此从开始进入中世纪的时候起,拜占庭帝
国的历史就显现出与西方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
拜占庭能度过危机并在中世纪早期发展繁荣起来,根本原因不仅在于其
优越的地理位置,而且还因为帝国早期的经济政治发展,具有与西罗马帝国
不同的特点。
拜占庭地理位置优越。它囊括了欧洲的巴尔干半岛、亚洲的小亚细亚、
亚美尼亚、叙利亚、巴勒斯坦、美索不达米亚上游平原及非洲的埃及、利比
亚等广大的富庶地区。尤其是首都君士坦丁堡,扼黑海进地中海的出口,控
制着黑海同爱琴海诸岛及整个地中海的海上交通,成为东西方贸易的重要中
转站;它三面濒海,陆地一面修筑了坚固的堡垒,形成了坚不可摧的军事防
线;它背靠色雷斯和伊利里亚平原,从该地不断得到精壮的兵员补充国家军
队。
优越的地理位置,强大的军队,中央集权的政策,都是拜占庭强大的重
要因素。但支撑着如此庞大的军队、保证集权政策推行的根本保障还在于它
迅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尽管有战争和外敌的侵犯,君士坦丁堡的商业关系却
从未中断过,在没有开辟通往印度新航路以前,它一直是东西方贸易中心之
一。三大洲的商品源源不断地集中于君士坦丁堡,并转运至东西方各地。商
… Page 11…
业的发展,带来了丰厚的商业利润,加强了拜占庭帝国的财政资源。这不仅
有助于稳定国内政治,而且有利于加强防卫力量。帝国政府可以运用雄厚的
财政资源建立强大的军队,推行有力的外交政策,以维系疆域的稳定。
城市和商业的兴盛,带来了手工业的繁荣。中世纪早期拜占庭的主要手
工业是丝织业、陶器、玻璃制造业。采矿、制盐、造币及武器、军需品制造
业,全控制在政府手中。手工业者和商人组成的行会也都在政府严密控制之
下。由于政府的严密控制,加之帝国交通发达,城乡及各地城市与首都之间
联系密切,因而帝国内部有较强的经济联系,这亦是维持国家统一和巩固的
一个重要条件。
中世纪早期,隶农是拜占庭农业的主要劳动者,但在帝国领土上的西亚
北非地区,还保留着农村公社的残余,自由农民在当地生产中仍占主要地位。
自由农民的存在,为帝国扩大了赋税与兵士的来源。
商业贸易的发展,自由农民的存在,加之帝国东部各省人口的持续增加,
使帝国军队和财富得到不断补充,维持了足以防御外敌的力量。尤其值得提
出的是,由于东方的元老贵族们多是君士坦丁建都时随之东迁者和后来的暴
发户,历史较短,地产分散,依附者不多。因而,在西方发展了大领地制,
使国家失去了必要的军队和税收来源时,东方的大领地远没有像西方那样发
展,元老们还没有控制皇帝的意志和能力。因而,东方逐渐确立了君主专制
的政治体制。对内,皇帝通过他的臣属、官吏,重重控制下层劳动人民;对
外,皇帝可以自由运用属于国家的军队、财富,从事战争或以金钱媾和。皇
帝的意志就是法律,皇帝就是帝国的化身。这一基本特点,使拜占庭的历史
显现出与西方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
中世纪拜占庭的封建化是以三种途径进行的:一是奴隶解放(释奴);
二是自由农民逐渐形成依附关系的隶农;三是隶农农奴化。拜占庭封建化过
程大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7至9世纪,奴隶制大地产已经衰落,斯拉
夫移民带来的农村公社使帝国的社会结构和土地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土地
为公社自由农民占有,公社对土地的使用有监督权,休耕地要暂时收回作为
公共牧场。森林、草地、牧场则为公共所有。公社中的自由农民已开始分化。
随着,土地变为私有财产,公社的财产分化和阶级分化亦不可避免,公社制
度的瓦解只是时间的问题了。第二阶段9至11世纪是拜占庭封建化完成阶
段。9世纪后期,大封建主乘托马斯起义和保罗派农民运动被镇压的机会,
肆意兼并自由农民土地,侵占公社地产并夺取教会土地,自由农民数量日益
减少,农奴的数目激增。到10世纪,拜占庭的大地产迅速增多,小领地不断
减少,一个新的贵族阶级已经形成,并在10至11世纪发展为统治阶级的基
本集团。11世纪科穆宁王朝实行“普洛尼亚”制度,即监领地制,封建关系
最终确立。
中世纪的亚洲地区,基本都确立了封建生产关系。在西亚曾先后兴起两
大封建帝国:阿拉伯帝国与奥斯曼帝国。两大帝国都是在不断扩张中确立了
自己的封建制度。并且阿拉伯人在征战过程中取得了垄断近东贸易的地位。
中国、印度、印尼、中亚、东非、东欧的货物都经阿拉伯商人转销世界各地。
而奥斯曼帝国在征战中曾采取消灭被侵略地区原有文化、语言等政策,严重
阻碍了被征服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它还控制东地中海和通往东方
的商路,打破了意大利商人对东方贸易的垄断。当时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
西欧诸国被迫积极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从而开始了远洋航行和殖民地掠
… Page 12…
夺。出现在南亚次大陆的封建制则别具特色,它没有形成西欧那样的封建农
奴制,并且在向封建社会转变的过程中没有出现暴力革命,农业、手工业、
商业等社会经济都没有出现类似西欧那样的全面衰落。东亚的朝鲜和日本,
都是在中国唐朝制度强烈影响下形成并确定了封建制度。其中日本还出现了
类似西欧封建经济形式的庄园制。日本的封建制度具有不同于亚洲其他封建
国家的突出特点。东南亚的越南也是在中国先进文化影响下,从原始公社制
过渡到封建社会的。
中世纪时期的非洲与美洲,社会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