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世界近代后期哲学思想史 >

第2节

世界近代后期哲学思想史-第2节

小说: 世界近代后期哲学思想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利主义,大力宣传了西方近代资产阶级的以“天赋人权说”为核心的社会政 

  治思想;他的“文明论”,对日本走向独立富强、文明开化和实现近代化, 

  具有重要的意义。有“东洋卢梭”之誉的中江兆民,输入了法国机械唯物主 



① 参见刘放桐《现代西方哲学(修订本)》,人民出版社1990 年第2 版,第6 — 7 页。 


… Page 6…

义和卢梭的民主思想,他的自由民权思想在当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作为对 

自由民权理论在哲学上所作的概括,中江兆民的唯物主义哲学给日本思想界 

以巨大的影响,成为明治80年代以后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先导。 

     19世纪中叶的朝鲜,由于外来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和国内资本主义商品 

货币的发展,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制度的基础,也打破了封建的精神支柱— 

—朱子学一统天下的局面,富国强兵、振兴国运已成为当时的历史使命和时 

代的潮流。顺应这种时代要求,产生了开化和文化启蒙等思想。崔汉绮的唯 

物主义哲学,用自然科学知识解释自然事物的运动变化,为当时社会上出现 

的“开化”思潮,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朝鲜近代哲学的形成作出了重要的贡 

献。崔济愚的东学思想,反对正统的朱子学和天主教,是具有反封建、反侵 

略内容的进步思想,为启蒙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打下了思想基础。金玉均所倡 

导的开化思想及他所领导的甲申政变,揭开了朝鲜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 

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印度近代哲学发端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宗教和社会改革运动。一 

些宣传宗教和社会改革的团体领导了近代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们 

的哲学理论,一般追随先前的、传统的形式。被尊称为印度“启蒙运动之父” 

的宗教改革家罗易,在继承奥义书一神论的基础上,摄取了伊斯兰教、基督 

教的思想因素,主张崇拜唯一的、永恒的、不可名状的理性实体——梵。他 

创立的梵社及其提出的一系列社会改革、宗教改革和哲学改革思想,标志着 

印度近代哲学的发端。达耶难陀是印度启蒙运动又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宗教 

改革家。他批判了封建官方的哲学代表,即传统的吠檀多一元论,并对它进 

行了改造,提出了多元论吠檀多理论。达耶难陀为抵御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 

振兴印度的民族精神,喊出“回到吠陀去”的口号,主张以吠陀的精神重建 

印度教,改良现实的社会。随着宗教与社会改革运动的不断深入,在印度思 

想界出现了一批有很高造诣的哲学家,使印度哲学在近代的发展达到高峰。 


… Page 7…

                        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1。黑格尔学派的解体 



     黑格尔于1831年去世以后,他的学生继续传播黑格尔主义。到了1840 

年,黑格尔主义的独占地位达到了顶点。但差不多在同时,黑格尔学派开始 

解体,分裂为右翼即老年黑格尔派和左翼即青年黑格尔派两个阵营。老年黑 

格尔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辛里克斯 (1794—1861)与加布勒(1786—1853) 

等人;属于青年黑格尔派的主要有施特劳斯、鲍威尔兄弟,后来又有施蒂纳, 

费尔巴哈起初也属于这一派。 

     黑格尔学派的分裂,主要是由于政治斗争引起的。老年黑格尔派代表着 

与封建势力妥协的资产阶级势力,是封建等级制度、封建君主专制及其精神 

支柱——宗教的坚决捍卫者。他们把普鲁士国家说成是世界理性的体现,基 

督权力的体现,因而反对资产阶级激进派关于信仰自由、思想自由和政教分 

立的进步要求。青年黑格尔派则代表了激进资产阶级的利益,为了发展资本 

主义,主张批判封建等级制度,批判贵族的专制国家,并认为首先应批判其 

精神支柱——基督教。他们从黑格尔的哲学中提出了他们认为是革命的理 

论。他们对宗教的批判,虽然是在哲学语言下进行的,但已不是为了抽象的 

哲学目的,而是为着解决现实的政治问题。 

     青年黑格尔派在反对宗教,反对封建统治,要求废除等级特权,实行资 

产阶级改革,以及个性解放 (即资产阶级的个人自由)等方面的思想是一致 

的,但在他们内部仍然存在不同观点的争论。最初的争论是围绕福音神化展 

开的,后来扩展为这样一个问题:在世界历史中起决定作用的力量是“实体” 

还是“自我意识”?其中除费尔巴哈外,其余诸人都是站在黑格尔唯心主义 

立场上,抓住黑格尔哲学的一个片面来反对黑格尔。按照黑格尔看法,“绝 

对精神”既是实体又是主体,在人类社会历史这个范围内,民族精神无意识 

地创造历史的活动则是所谓“实体”阶段,而哲学或哲学家则是所谓“自我 

意识”即“主体”阶段。以施特劳斯为一方和以鲍威尔为另一方的争论,就 

是在“实体”和“自我意识”问题上各持一端,针锋相对。 

      (1)施特劳斯的宗教与哲学观点 

     大卫·弗里德里希·施特劳斯 (1808—1874)在大学时就对宗教的研究 

发生了兴趣,后来在大学讲授神学,并从事耶稣的研究。1835年,他的《耶 

稣传》第一版问世。这部著作是第一部超出正统黑格尔的著作,它的出版是 

黑格尔学派解体的先声,为左派黑格尔主义运动奠定了基础。 

    施特劳斯是站在客观唯心主义立场上第一个在德国起来批判宗教的人。 

他承认黑格尔关于福音书中的神话是哲学的譬喻,但他进一步提出了研究这 

些神话是怎样形成的任务。他认为,耶稣的神话有两个来源:一个是在犹太 

人中间存在的由“救世主”来挽救世人的希望,这个神话是耶稣死后被附会 

在他身上的;另一个来源是耶稣这个历史人物对当时人所留下来的深刻印 

象,使人把这些神话与他的政治活动结合起来。因此,福音书中关于耶稣的 

神话是被编造出来的,而且那些编造它们的人,很可能并未意识到自己是在 

编造。福音书中所有关于耶稣一生的活动和事迹 (除耶稣在耶路撒冷的旅行 

和死于何处之外)的记载,什么耶稣的奇迹和超自然的行为 (如使死人复活 

等),实际上是没有而且也不可能有的。关于对耶稣的种种虚构和神话传说, 


… Page 8…

他认为无非是民族或团体的精神借福音编纂者的口说出来的,就是说,基督 

教是不自觉的精神“实体”的产物。这就是后来布鲁诺·鲍威尔所说的施特 

劳斯是以黑格尔哲学中的“实体”作为他的立论的依据。总之,按照施特劳 

斯批判的结果来看,福音书中几乎没有剩下什么可以证明其历史真实性的东 

西,乃至可以宣称耶稣基督本身的历史存在也是大有疑问的了。 

    施特劳斯并不是要否定宗教,他所批判的是基督教的一种历史形式,也 

就是当时存在的神话传说。他认为,当时它是表达了基督教的真理的,现在 

由于时过境迁,它不再适用了。在他看来,基督的信仰的内在核心是不依赖 

于我的批判而存在的。他认为,基督教神话的内在核心是神性与人性的统一, 

而基督教的神话把耶稣作为神的精神与人的精神的结合者。现在否定了这种 

神话的旧形式,就应该用一种新的形式使神性与人性结合起来。不过,这种 

结合不是通过耶稣这个人,而是通过人类。按照他的说法,如果上帝是精神, 

那么就可以推论,由于人也是精神,两者就没有什么不同,神与人是同一个 

东西。所以,真实的和实际的精神存在既不是上帝本身,也不是人本身,它 

就是神一人。这样,人们就不应该再信仰耶稣是基督,而应该相信真正的基 

督,即人性。 

      (2)布鲁诺·鲍威尔的宗教与哲学观点 

    布鲁诺·鲍威尔 (1809—1882)最初属于老年黑格尔派,后来成为青年 

黑格尔派的主要代表。施特劳斯出版《耶稣传》以后,他立刻予以反驳。1839 

年,他出版了他的著作《约翰福音史批判》,由于其无神论和共和制的思想, 

他失去了波恩大学讲师的职位。但他并未因此中断自己的研究,1841年又出 

版了《对同观福音书作者的福音史批判》。 

    布鲁诺·鲍威尔提出,对基督教的批判,应探索基督教思想体系怎样为 

人所创造出来并成为支配世界的宗教的途径。他认为,那些给基督教铺平了 

道路并使其成为世界宗教的要素是历史地形成的,而不是如正统神学家所说 

的那样,是一下子就以完备的形态从犹太教中产生出来的。他证明了基督教 

不是从外面、从犹太输入而强加给希腊罗马世界的,至少就其成为世界宗教 

的状况而言,它是这个世界的最道地的产物。但是,由于他的唯心主义立场, 

耶稣及其使徒的故事的任何历史基础都消失了。他否认施特劳斯把它们看作 

某种国民精神或集团精神无意识的集体创作,而认为它们是抱有一定宗教目 

的的个别人物完全有意识的创作活动的结果,因而是纯粹的虚构,是福音书 

个人的作品,换言之,是“自我意识”的产物。 

    布鲁诺·鲍威尔反驳施特劳斯的观点,认为象施特劳斯那样谈论福音书 

中的奇迹是否发生过是完全不适当的,因为他忽略了耶稣这个人出现的哲学 

意义。在布鲁诺·鲍威尔看来,犹太人把神性与人性分裂开来了,基督教通 

过耶稣这个人物就把神性与人性结合起来,这是精神发展的必然结论。因此 

耶稣的出现是自我意识的发展所需要的,有着哲学的必然性。他认为,福音 

书的作者创造性地反省了他自己接触到的不同的实在经验,他们在记录时, 

对故事中的事件和耶稣传,由于各人反省不同、了解不同而有所不同,这都 

是由他们自己的自我意识所决定的。因此,布鲁诺·鲍威尔认为他与施特劳 

斯在解释福音书上的分歧,是“自我意识”与“实体”之间的分歧。 

     关于“实体”与“自我意识”的争论,并没有超出黑格尔思辨哲学的范 

围。在黑格尔哲学体系中有三个因素:斯宾诺莎的实体、费希特的自我意识 

以及这两者在黑格尔那里的必然的矛盾的统一,即绝对精神。施特劳斯片面 


… Page 9…

地抓住黑格尔的“实体”作为他的出发点,而布鲁诺·鲍威尔则片面地抓住 

黑格尔的“自我意识”作为出发点,进而把“实体”与“自我意识”对立起 

来。从实体发展到自我意识,施特劳斯和布鲁诺·鲍威尔两人使每一个因素 

都获得了片面的、因而是彻底的发展。因此他们两人在自己的批判中都超出 

了黑格尔哲学的范围,但同时他们两个都继续停留在黑格尔思辨的范围内, 

而他们之中无论哪一个都只是代表了黑格尔体系的一个方面。只有费尔巴哈 

才把“绝对精神”归结为以自然为基础的现实的人,从而结束了施特劳斯与 

布鲁诺·鲍威尔之间的争论。 

     青年黑格尔派对宗教以及对专制制度的某些批判,在当时曾起过一定的 

进步作用。特别是青年黑格尔派内部的争论,他们对黑格尔的批判,也为弄 

清黑格尔那些极端抽象神秘的哲学范畴的现实内容准备了一些条件。但是, 

他们的根本弱点就在于一方面没有超出黑格尔唯心主义的范围,这使他们对 

封建势力的批判受到很大的限制;另一方面他们在批判宗教中,虽然看重黑 

格尔的方法,但他们完全不知道这个方法的“合理内核”是什么,因而也不 

是自觉地批判地运用其“合理内核”。然而,推动哲学向前发展的,归根到 

底是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的实践,而不是青年黑格尔派内部的争论。也正是 

由于对现存宗教进行斗争的实际必要性,大批最坚决的青年黑格尔分子返回 

到英国和法国的唯物主义。费尔巴哈就是这批青年黑格尔分子中最著名的代 

表。 



                            2。费尔巴哈的哲学 



     费尔巴哈是19世纪德国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无神论者,德国古典哲 

学的殿后人。他的哲学思想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