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世界现代后期文化教育史 >

第4节

世界现代后期文化教育史-第4节

小说: 世界现代后期文化教育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大的改变,从单纯讲授向解决问题方面发展,提出了许多新式的教学模式 

  与方法,如设计教学、单元教学、分班、分组教学等;以前统一的教科书也 

  逐步发展为使用教学手册,参考资料等自选教材。 

       美国教育七大原则的提出对战后美国教育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具体 

  的教育领域,它的影响随处可见。这些基本原则在国际上尤其是英语国家和 

  地区受到了广泛的重视。 

       1938年,美国教育政策委员会为全国教育提出了四大中心目的:自我实 

  现、人的关系、经济效率和公民责任。这四大目的突出了教育在培养公民, 

  提高经济效率方面的政治经济目标,强调了教育必须培养学生善于处理与别 

  人的合作关系和实现自我的意志。在这种统一的教育目的的制约与现代教育 

  理论的影响下,美国在初等教育方面非常重视围绕家庭、邻里和学校生活为 

  中心的活动,要求在突出儿童个人经验的基础上加强“自我概念”、善于解 

  决问题和能够应付社会环境的需要。中等教育方面,建立多种多样的中等学 

  校,如以普通课程为主的普通中学,为选拔高材生,进行专门文理或技术、 

  艺术科教学的专门中学,以职业课程为主的职业中学,开设学术性、实用性 

  和职业预备三种课程的城市综合中学等,所有这些类型的中等学校,都体现 

  着重视培养活动能力和进步主义的教育原则。 

        (3)偏重应用科学,重在培养技术人才的高等教育 



① 参见滕大春《今日美国教育》,第43 页。 


… Page 15…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使美国高等教育获得了突飞猛进 

的发展。这一时期,由于社会需要接受更高水平教育的毕业生,而四年制的 

大学年限长,费用高,不能吸引更多的中学生,于是具有良好物质设备与技 

术基础的两年制学院迅速发展起来。1918年美国只有46所两年制学院,到 

1940年二次大战前,已发展到456所,在校学生也由当时的4500人增加到 

15万人。两年制学院是世界高等教育的一种首创形式,也是美国高校体系中 

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二次大战后,这种学院在美国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 

用越来越大,并且影响到其它发达国家,许多国家纷纷办起这种学校。 

     美国高等教育与西欧有明显的不同。西欧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高等学 

校,比较重视高深学术的研究,一些古老的大学尤其如此。而在美国,高等 

教育直接为经济发展服务,高校以工农教育专业为重点,重视应用科学与技 

术的学习研究。一次大战后直至二次大战前,一种重技术、轻学术,主要目 

的在于培养有实际才干的人才一直是美国高等教育的基本方针,各州都力图 

使州立大学服务于本州生产与生活的需要。但是,一些久负盛名的重视文理 

科传统学术的大学,对这种高等教育方针也有很大抵触。于是,美国高等教 

育一直存在着究竟是重视学术教育还是应重视现代技术专业教育的论争。而 

在实际措施上,美国高等教育仍然重视专业与技术教育,这个方向直到第二 

次世界大战后才有新的发展。 

      (4)快速发展的职业技术教育 

     美国在经济上先以农业立国,南北战争后工业迅速发展。工业的发展不 

仅增长了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而且工业技术渗透到农业中。这样, 

社会需要大批的工农业劳动力和中低级生产管理人员。在这一基础上,从18 

世纪末开始,美国职业技术教育就开始发展起来。 

     1917年,美国颁布了著名的“史密斯—休士法”。该法案规定由政府拨 

款协助各州发展职业教育,并具体规定了职业教育的基本门类包括农、工、 

商、家政以及培养师资等。法令还确定了联邦职业教育局对全国职业教育的 

领导权。从此以后,美国职业教育蓬勃发展起来,建立了比较完整、多样的 

中等职业学校系统。30年代,经济危机的冲击使社会急需各类职业劳动力, 

职业教育发展更快。到 1940年,美国职业学校的在学人数已高达2429万人。 

同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防职业教育法”,规定由政府拨出专款举办军事 

工业方面的职业技术教育。这是美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特别方面。所有这 

些,都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职业教育更大、更新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多种渠道发展的师范教育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普通教育的发展使美国对中小学教师不论在数量还 

是质量上都有更高的要求,原有的中等师范学校已不能满足培养合格师资的 

需要,于是师范教育迅速发展起来。1910年,美国设置高等师范学院45所, 

到1940年增加到180所。30年代起,文理学院、综合大学也承担起培养教 

师的任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师范教育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师范学校:一般为两年制,其任务是培养小学教师,主要讲授教学方法 

和教学原理,并进行教学实习,这种学校到二三十年代时逐步被淘汰,发展 

为四年制的师范学院。 

     师范学院:1920年开始由各州将两年制的师范学校改组而成,学制为四 

年,讲授教育理论与教学技巧,其任务是将学生培养成熟练的、有能力的、 

知识渊博与品格优秀的教师。课程包括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研究、艺 


… Page 16…

术教育以及教育心理学、教学原理、教育哲学等。 

     教育学院:附属在一些著名的综合大学之内,其教学目标、课程设置与 

师范学院大致相同。一般科系的学生在学完两年课程后,可进入教育学院学 

习教育课程,接受做教师的训练,整个课程学完后,可取得学位。 

     教育系:开设在文理大学和综合大学内的独立系。如芝加哥大学、密执 

根大学等都建立了独立的教育系。该系设置高级课程,提供教育科学研究的 

场所,也培养学校管理人才和教师。 

     总的说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二次大战期间,美国教育的发展速度是 

很快的。这一时期,美国教育制度的完整性和系统化、多样化程度都有了很 

大发展,各州政府和广大民众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有了很大提高。这期间的 

美国教育深受进步教育运动和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影响,具有明显重实际、 

轻理论,重个人经验、轻学术标准的倾向,这是美国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 Page 17…

                     三、西方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西方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了现代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伴随 

着这一过程,欧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出现了以提倡儿童活动为主的现 

代教育理论。 

    西方现代教育理论的核心是实用主义。它最早出现于19世纪末,由美国 

教育家杜威提出,到20世纪形成了具有广泛影响的现代教育理论体系。实用 

主义反对以读书为核心的传统教育,主张教学中重视儿童的个性和经验,以 

儿童的活动为中心,让儿童从做中学。这一理论在美国被付诸实施,形成了 

美国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进步教育运动”。杜威的理论还被引进到世 

界上不同制度的30多个国家内。 

     二三十年代,欧美各国又出现了一种新教育的思潮。这种思潮主要包括 

蒙台梭利的“自由教育”思想,凯兴斯坦纳的“公民教育”与“劳动学校” 

理论和风行一时的“实验教育学”。新教育思潮以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为主要依据,反对传统教育,提倡儿童的自由发展,极力宣传培养活动能力 

的重要性。新教育思潮有许多合理的见解,在教育史上产生了一定影响。 

    30年代以后,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开始受到各方面的批判。1929 

年经济危机后,人们纷纷谴责以现代派教育理论为指导的进步教育措施,认 

为这种教育推行的一套漫无目的、杂乱无系统的课程和放任自由的教学方法 

与组织形式,导致了美国教育质量的下降,是造成社会危机的根源,因此必 

须对教育进行改革。在这种情况下,30年代末又出现了以宣传传统教育为核 

心的新传统教育理论,它包括要素主义、永恒主义和新托马斯主义等教育理 

论流派。新传统教育理论以反对现代派教育为出发点,重新论述了资产阶级 

传统教育的基本主张。这种理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获得了较大发展。 



                       1。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约翰·杜威(1859—1952年),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学家、心理学 

家和社会学家。他一生从事教育活动和哲学、心理学及教育理论的研究,对 

美国乃至世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威生于美国佛蒙特州柏林顿镇的一个商人家庭。1879年毕业于佛蒙特 

大学,曾任中学和乡村小学的教师。1882年进入霍普金斯大学,两年后获得 

哲学博士学位。这以后他在密执安大学、明尼苏达大学任哲学讲师和哲学系 

主任,1894年任芝加哥大学哲学、心理和教育系主任,1902年又担任芝加哥 

大学教育学院主任。1904年开始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直到1930年退休。 

     1896年,杜威在芝加哥创立了“芝加哥实验学校”,作为他哲学和教育 

理论的实验基地。实验学校招收4至13岁的儿童,采用活动课程和以活动为 

中心的教学方法,以让儿童养成互助合作的生活习惯与心理。8年后实验学 

校停办。芝加哥的这段教育实践是杜威教育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他 

把实验的情况和结果记述在《一个教育学的实验》和《大学初等学校》两篇 

文章中。1897年发表了重要论文《我的教育信条》,以后又相继出版《学校 

与社会》、《儿童与课程》等专著,从而形成了杜威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和 

体系。他的主要著作还有 《明日之学校》、《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 

育》、《民主主义与教育》、《哲学的改造》、《人的问题》等。其中,教 


… Page 18…

  育哲学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被西方教育家视为与柏拉图的《理想国》和 

  卢梭的《爱弥儿》有同等地位的重要教育著作。 

         (1)教育的本质与目的 

        杜威在其教育理论中,从生长、生活、经验的改造和民主等方面对教育 

  的本质和目的进行了论述。 

        ①“教育即生长”。杜威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基本上是以本能为核心 

  的情绪、冲动、智慧等天生机能不断开展、生长的过程,教育的目的就是促 

  进这种本能的生长。他说,“儿童自己的本能和能力为一切教育提供了素材, 

                        ① 

  并指出了起点。”在《明日之学校》中,他提出:“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 

                                                                                       ② 

  强迫儿童或青年去吸收,而是须使儿童‘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在 

    《民主主义与教育》中,他更明确指出:“教育即是生长,除它自身之外, 

  并没有别的目的,我们如要度量学校教育的价值,要看他能否创造继续不断 

                                                                  ③ 

  的生长欲望,能否供给方法,使这种欲望得以生长” 。总之,在杜威看来, 

  教育是促进儿童天生本能和欲望生长的一种过程。以此为基础,杜威提出了 

  著名的“儿童中心主义”教育原则。杜威批评传统教育无视儿童内部的本能 

  与倾向,只是从外部强迫他们学习成人的经验,教育成为一种“外来的压力”, 

  他明确提出了以儿童为教育中心的主张。他说,旧日“学校的重心是在儿童 

  之外,在教师,在教科书以及其他你所高兴的任何地方,唯独不在儿童自己 

  即时的本能和活动之中。”“现在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改变是重心的转移。 

  这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