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世界现代后期文化教育史 >

第26节

世界现代后期文化教育史-第26节

小说: 世界现代后期文化教育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青年》宣传的主要内容,首先是同当时流行的“学术救国”、“读 

书救国”等错误思潮进行斗争,教育青年坚定革命意志,并鼓励知识青年把 

学习生活同参加社会活动结合起来,学习马列主义的社会科学,参加实际斗 

争。其次,《中国青年》还在理论上彻底批驳了代表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 

益的国家主义派,揭露了他们勾结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破坏日益高涨的革 

命运动的大量事实,使广大青年猛然觉醒,看清了国家主义派的本来面目。 

      《中国青年》还大力宣传知识青年“到民间去”的重要意义,对推动知 

识青年参加工农实际斗争起着很大的作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后, 

 《中国青年》在宣传上加强了战斗性,大力支持农民的土地斗争,大胆提倡 

农民建立武装和取得政权,驳斥了农民运动过火的论调。 

      《中国青年》内容丰富多样,形式生动活泼,既有“时事述评”、“书 

报评论”、“文艺”和“寸铁”等专栏,又有插图、漫画等美术作品,还刊 

登读者来稿来信,并经常征求读者意见,不断改进编辑工作。由于该刊越办 

越好,发行量也越来越大,1924年只发行4千份,1927年猛增到3万份。《中 

国青年》成为广大青年和进步教师的良师益友,是大革命时期的杰出刊物之 



一。 



     继《中国青年》之后,团中央在上海又创办了《平民之友》、《青年工 

人》、《中学校刊》等刊物。此外,各地方团组织也创办了自己的刊物,如 

广东的《少年先锋》、湖南的《湖南青年》、北京的《烈火》等。 

    这一时期,随着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工农及军人报刊也如雨后春笋般 

地出现。比较著名的如《中国工人》、《中国农民》、《中国军人》等,这 

些刊物在革命中起着很大的组织、鼓舞、推动和战斗作用。 

     同时,随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国民党左派也创办了许多进步刊物。 

他们宣传孙中山提出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参加反帝反封 

建斗争,在国民革命中起着积极的进步作用。这批刊物,以《政治周报》为 

代表,包括 《新建设》、《新民》、《浙江周刊》等。据不完全统计,北伐 

战争前夕,国民党14省市党部出版的报刊达66种之多。 

    ② 《大公报》的复活和《世界日报》的创办。《大公报》最早由英敛之 

于1902年6月17日在天津创办。该报最初是亲法的,1905年后转而亲日, 

替日本帝国主义进行宣传。1912年民国成立后,英敛之隐居北京香山,1916 

年9月将《大公报》转卖给财阀王郅隆。这以后报纸的亲日色彩越来越浓, 

逐步为读者所厌弃,被迫于1925年11月27日停刊。这时,吴鼎昌出钱买下 

了《大公报》的产业,并与胡政之、张季鸾联合组成新记公司《大公报》社。 


… Page 89…

吴鼎昌任社长,胡政之任总经理,张季鸾任总编辑。 

    新记《大公报》对版面的编排做了重大改革。当时京、津的报纸,都是 

老一套的编排方法,一栏到底,先是“大总统令”,然后是“本报专电”、 

 “外国通讯社电”,以下才是通讯。新闻按轻重程度,加有不同字体的标题, 

但版面仍是记帐式的。《大公报》对此进行了重大改革:两版面的国内外要 

闻,重要新闻很突出,长短新闻注意搭配,错落有致,标题醒目,还配有图 

片,版面美观新颖,很能吸引读者。该报很重视社论,每天结合当天的新闻, 

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大公报》还先后刊登了不少农村调查通讯和旅行 

通讯。旅行通讯是当时报刊的创举,很受读者欢迎。 

      《世界日报》由成舍我于1925年2月10日在北京创办。1937年8月曾 

一度停刊,1945年11月20日复刊。《世界日报》的新闻编辑方针,完全沿 

用资产阶级报纸的经营方式,怎样吸引读者,就怎样做。而吸引读者的目的, 

又是为了扩大报纸的销路,增加营业收入。为了吸引读者,成舍我亲自出马 

抢独家新闻。该报还自设短波无线电台,收录空中电报消息,编成新闻发表。 

在标题制作的编排形式上,常常使用炫奇、夸大的手段以吸引读者。 

      《世界日报》在整个版面安排上,大致和当时的日报相同。每版分 10 

栏,每栏八九行,每行13字。第一、四版是广告,二、三版为国内外要闻, 

第五版是画报,第六版是社会新闻和各省要闻,第七版是“经济界”、“劳 

动界”和“妇女界”专栏,第八版是副刊《明珠》。第五版还按日增出副刊 

一种,名为《世界日报》幅刊。《世界日报》在当时刊登各种不同内容的文 

章,吸引了多方面的读者,发行量超过万份。 

     (3)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报刊业 

     国共合作下的北伐战争,由于蒋介石的叛变而失败了。这以后进入了中 

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反对国民党统治的十年内战时期。这一阶段,国民党 

加强了对新闻事业的垄断,在国统区共产党的报刊被迫转入地下出版。随着 

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党又创办了许多革命刊物。 

    ①以 《中央日报》为中心的国民党报刊网。蒋介石成立国民政府后,为 

了加强对新闻事业的垄断,建立了全国性的党报网,从中央到地方的党、政、 

军部门出版发行了大量的报刊。《中央日报》是国民党报刊网的中心,1928 

年2月1日在上海创刊。1929年2月1日迁往南京出版。社长由国民党中宣 

部长叶楚伧兼任。《中央日报》还先后发行了庐山版、重庆版、长沙版、昆 

明版以及《贵阳中央日报》、《成都中央日报》、《福建中央日报》、《安 

徽中央日报》、《长春中央日报》等。国民党中央直属的报纸还有1929年在 

北平创刊的《华北日报》、1929年创刊的《武汉日报》、1934年在西安创刊 

的《西京日报》等。 

     汪精卫集团叛变革命后,也创办了自己的报刊——《革命评论》,由陈 

公博任主编、鼓吹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与蒋介石争权夺利。 

     除蒋汪两派的报刊外,国民党其它派系也成立了自己的党部,出版自己 

的报刊。1932年4月,上海出版了鼓吹法西斯主义的报纸《晨报》。1933 

年6月,又出版了法西斯刊物《社会主义月刊》。这些报刊大肆吹捧法西斯 

主义,认为中国只有实行法西斯独裁统治才有出路;只有建立一个“万能政 

府”,加上一个拥有“绝对权力的领袖”才能复兴。 

    据统计,1936年国民党统治区共有报刊1763家,其中国民党党政军报 

刊约占2/3。有些民办报刊如1928年4月陈立夫在南京创办的《京报》,内 


… Page 90…

容与《中央日报》差不多,和国民党有着密切的关系。1929年9月在南京创 

刊的《新民报》,发起人都是国民党党员。《新民报》创刊时为四开一小张, 

分为8栏,后改为对开一大张,分12栏。在编排方面努力做到生动、活泼、 

有趣,版面整齐,逐步形成了《新民报》的编排风格。该报发表过不少反共 

言论,但在抗日问题上主张对日宣战,支持学生的抗日要求,被群众称为“代 

表民众青年的报纸”。这一时期的民办报刊除支持国民党外,一般的只能向 

商业性、消闲性方向发展。而革命的、进步的报刊则不得不转入地下秘密出 

版。 

     ②共产党报刊及进步报刊的出版。为了向群众宣传党的政治主张,分析 

国内外形势,鼓舞群众的革命斗志,指出革命运动的正确道路,中共中央先 

后创办了《中央通信》、《布尔塞维克》、《红旗》、《红旗日报》等报刊; 

共青团中央出版了《先驱》、《中国青年》等杂志;党领导下的中华全国总 

工会也创办了《中国工人》和《劳动周刊》。此外,各地的共产党组织也创 

办了报刊。这些报刊由于国民党的封锁、压制、查禁,都在极其秘密的情况 

下出版发行,并且不得不经常伪装封面,改变报名。 

      《布尔塞维克》是中共中央的理论刊物,1927年10月24日在上海创刊。 

主编是瞿秋白。该刊的宣传内容,主要是号召无产阶级领导农民和一般贫民 

起来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党为了秘密出版 

和发行这个刊物,经常将其封面改装成书名,曾用过《中国文化史》、《中 

国古史考》、《平民》、《新时代国语教科书》等名称。 

     在国民党统治区,除了中国共产党秘密出版的一些报刊,不少的进步文 

人也创办了一些刊物,他们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 

革命文化运动。比较著名的如创造社主办的《文化批判》、太阳社出版的《太 

阳月刊》,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创办的《萌芽》和《拓荒者》月刊等。 

     ③国民党政府的新闻统治。1929年,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公布《宣传品审 

查条例》,规定凡是宣传共产主义的都列为反动宣传品。1930年,国民政府 

颁布了 《出版法》,规定报刊在开办前首先要办理申请登记手续,经国民政 

府批准后方能出版。《出版法》还规定,出版品不准刊登“意图破坏”国民 

党和“三民主义”的记载,对于违反该法的人,要给予各种处罚。 

     1931年10月,国民政府又颁布了《出版法施行细则》,把《出版法》 

的原则和方法加以具体规定。1932年11月,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公布《宣传 

品审查标准》,规定凡是“宣传共产主义及鼓动阶级斗争”的都是“反动的 

宣传”,凡是批评国民党政策的也是“反动”宣传。1933年,国民党又公布 

 《新闻检查标准》,并在附注中规定,各报刊的新闻,都要以中央通讯社的 

消息为标准,凡是不符合的,都要予以删改。同年9月,国民党通过《修正 

重要都市新闻检查办法》,决定在一些重要城市设立新闻检查所,实行新闻 

检查。1934年6月,又公布《图书杂志审查办法》,规定一切图书杂志在付 

印前都要将稿本送到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进行审查。通过 

这一系列的法律和办法,国民党加强了对新闻出版业的统治,剥夺了进步书 

刊的出版自由。 

     ④革命根据地的报刊。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八一”南昌 

起义和秋收起义,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党在革命根据地首先创办了中央 

工农民主政府的机关刊物《红色中华》,接着又创办了《斗争》周刊、《青 

年实话》、《苏区工人报》等。据统计,当时中央革命根据地出版的刊物有 


… Page 91…

30多种。其它革命根据地,如鄂豫皖、湘鄂西、湘赣等地,也都印行了大批 

革命书刊。 

      《红色中华》报是根据地报刊中发行量最多,影响最大的报刊,又是根 

据地创办的第一个中央级机关报。该报1931年12月11日创刊于江西瑞金, 

1937年1月改名为《新中华报》。《红色中华》报的内容。主要是宣传党和 

工农民主政府的政策和苏区人民支援战争的英雄事迹,对粉碎国民党的军事 

 “围剿”,加强根据地的建设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4)抗日故争时期的报刊业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企图以武力吞并中国,激 

起了全国人民的奋力抵抗,抗战时期,各种抗日爱国报刊纷纷出现,同时解 

放区的报刊业也有了很大发展。 

     ①国统区的抗日救亡报刊。从抗战开始到武汉沦陷为止,是抗日爱国报 

刊大发展的时期。1937年,由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创办的《救亡日报》在上 

海出版。该报共有30名编委,包括文艺、新闻、社会科学界的知名人士和一 

些国民党人士,社长是郭沫若,总编辑是夏衍。《救亡日报》始终坚持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的正确立场,为鼓舞全国军民抗战作出了出色的贡献。上海沦 

陷后,该报先后迁到广州、桂林出版,1941年2月停刊。 

     除了《救亡日报》,当时在上海出版的抗日救亡报刊中比较著名的还有 

 《申报》、《抵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