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世界中世纪科技史 >

第12节

世界中世纪科技史-第12节

小说: 世界中世纪科技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只有僧侣懂得拉丁语,保存了一些古代传下来的医药知识,因此教会兼 

管治病。6—8世纪所设的医院多在寺院附近。医院是修道士医生的实习学 

校,在这里积累治病和制药的经验。牧师不仅医治灵魂疾病,而且治疗肉体 

疾病。他们治病的普通方法,是用手摸、涂圣油和祈祷。于是把医学与宗教, 

遵守仪式、祈祷和忏悔联系在一起,把治愈和“神圣的奇迹”联系在一起。 

因此,寺院医学无助于医药科学的发展。 

     中世纪后期,由于城市的发展,商业旅行扩大了欧洲人的眼界,也刺激 

了科学知识的发展。自11—13世纪,欧洲许多城市建立了大学。截至14世 

纪,欧洲已有40所大学。当时著名的医学校有萨勒诺、柏龙拉、巴丢阿、蒙 

派尔、巴黎,这些大学为中世纪欧洲医学发展起了进步作用。尤其萨勒诺医 

学院被誉为“一盏长夜中的医学明灯。” 

     萨勒诺医学院创立于公元900年前后,地处意大利那不勒斯东南约50 

公里处的名叫萨勒诺的滨海小城。按照流行的说法,它是由一名希腊医生、 

一名犹太医生、一名阿拉伯医生和一名意大利医生共同创办的。不过,萨勒 

诺医学院确实有四种语言:拉丁、希伯来、阿拉伯和希腊文,讲学任用哪种 

文字均可。 

     萨勒诺医学院文化交流活跃,自由空气浓厚,达到了真正的百家争鸣。 

医学院虽然与教会有密切的联系,但基本上是一座世俗的学校。它的教师和 

学生中,兼有教徒和非教徒,还包括不同的民族(例如犹太人在教师和学生 

中都占相当大的比重),而且还有不少女教师和女学生。在中世纪欧洲的环 

境里,这样的医学院已算是相当开明了。医学院主要教授希波克拉底、盖仑 

和阿维森纳的著作。 

     萨勒诺医学院出了一大批名医,最著名的是康斯坦丁(约1020—1087)。 

他在隐居修道院期间,把许多阿拉伯医书和已被湮没多年的古希腊医学著作 

的阿拉伯译本译成了拉丁文。萨勒诺留给后世的最著名的著作是《萨勒诺养 

生歌诀》。《歌诀》是谈养生之道的,分为10章,涉及了卫生、药物、解剖、 

生理、病原学、体征及临床意义、病理、治疗、疾病分类学、临床经验等10 

个方面。《歌诀》的最早拉丁版译本问世于1480年左右。它的影响很大,被 

欧洲各国传抄,译本已达300种以上。 

     萨勒诺医学院的声名维持了数百年之久,直到欧洲其它几个新的医学中 

心崛起,它的影响才衰落下去。 

     中世纪的欧洲,两种医疗方法十分流行——“尿诊术”和“放血疗法”。 

 “尿诊术”的起源很早,至少可以追溯到希波克拉底时代。到中世纪,更发 

展成一门专门的“学问”和“诊术”,盛行于阿拉伯世界和整个欧洲。尿液 

是人体排出的主要废液,体液平衡的细微变化都能从尿液观察出来。萨勒诺 

的一部医学著作中,用了40页的篇幅详尽地讨论尿诊问题,谈到了观察和评 

价尿的气味、重量、沉积物,以及据此提出的临床对策。有一位萨勒医学家 

还将尿瓶里的尿液人为地分成四个区域,分别据以诊断人体相应部位的疾 

病:根据尿瓶最外层的尿液情况诊断头部疾病;根据较内层的诊断胸、肺部 

疾病;根据最中心的诊断胃、肝、脾等内脏疾病;根据尿瓶底部的尿液诊断 


… Page 49…

肾、膀胱、生殖器的疾病。在中世纪的欧洲,尿瓶成了医药的标志。 

      “放血疗法”的历史也很悠久。早在公元前4世纪左右,放血疗法已在 

古希腊的医疗实践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到中世纪,放血疗法更加风行一 

时,不但用于病人,还作为常规保健措施用于健康人。放血简直被视为万能 

疗法。每逢春秋二季,有钱人家都要接受放血以增强体质。放血还被夸大为 

 “可以舒畅忧怀,可以息怒平忿,还能使痴情的恋人们免却相思之苦,苦得 

发疯。”放血术原来由医生亲自施行,后来改由理发师承担。这也使得中世 

纪欧洲的理发匠与外科挂起钩,出现了所谓的“理发匠医师”。理发师在工 

作之余可以施行一些简单的外科手术。放血的部位和时间也很有讲究。放血 

部位有病变部位同侧与对侧之分;放血的时间根据占星术来确定。 

      “尿诊法”和“放血疗法”虽然有荒谬的成分,但还是取得了一定的疗 

效。“尿诊法”促进了人们对尿液的科学研究,“放血疗法”也包含了一定 

的科学原理。 

     由于中世纪的欧洲城市人口集中,住房拥挤,街道狭窄,城市垃圾处理 

不善,以及基督教终身禁浴,各种传染病和瘟疫大肆猖獗。其中以鼠疫、麻 

疯和后来的梅毒为最盛。 

     公元1347—1348年间,欧洲黑死病—鼠疫大流行,留下了十分沉痛的回 

忆。全欧有四分之一人口死于瘟疫。这次大疫,对欧洲的生命财产和社会文 

明都是一场浩劫。不过这场浩劫也震惊了人们,使人们学会了有关卫生防疫 

的基本知识。当时,人们火烧或冰冻房屋及杂物,用火烧松堆所成的烟来熏 

有传染性的杂物,钱币则反复用醋浸泡。此外,不少城市和地区制定了行之 

有效的环境保护法和检疫法。1374年威尼斯首先禁止有患鼠疫可能的旅行者 

进入城门。3年后,在达尔马提亚的拉哥萨共和国建立了最早的检疫制度, 

规定来自“黑死病”疫区的货船和客船必须在附近一座岛屿上停留30天(后 

改为40天)才可登岸。货物卸下之后首先经过烟熏处理,必要时甚至加以销 

毁;船员在岛上都脱掉衣服,进行日光浴和空气浴,作为防疫措施。以后在 

伦敦、巴黎等地也颁布了一些防止传染病的法规。这是中世纪欧洲付出了沉 

重代价之后在医学上所取得的进步。 

     中世纪欧洲医学主要学习希波克拉底、盖仑和阿森维纳的著作,尤其盖 

仑的话被认为是绝对正确的。医学家们的任务首先是注释盖仑的著作。所以 

中世纪欧洲医学有崇拜引用文字、死记原文、轻视实践经验的特点。因此, 

欧洲医学的进步是有限的。尤其是教会反对解剖尸体,这一时期欧洲的解剖 

学毫无进展,只能沿袭盖仑的解剖学著作。 


… Page 50…

                                3。中国医学 



     隋代是中国医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由于这一时期国家统一,生产获 

得恢复和发展,经济文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因此医学也得到了蓬 

勃发展。中国医学之所以渊源流长,不断发展,隋代功不可没。 

     隋代首先设立了医务行政机构——太医署,确立了医事制度。到了唐代, 

太医署进一步发展。唐代的太医署采取政教合一的方式,既是医务行政机构, 

又是医学教育机构。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医学院,比欧洲最早的医学校——萨 

勒诺医学校还早200年。 

     太医署规模宏大,设备完善。内设医科和药科。药科分为四部 (相当于 

现在的系),即医师、针师、按摩师和咒禁师。每一科都由博士担任教学工 

作。学生经考试成绩优良者,批准为合格的医生。药科方面,则设有采药师、 

药园师、药园生等,专门培养药学人才。该科还附有规模很大的药园 (相当 

于现在的药用植物园)。 

     隋唐医事制度的确立和医学教育的兴起,说明当时中国医药科学已走在 

世界前列。 

     隋唐时期医学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在临床医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对疾病的病因、病机和症候的描述都比较详尽。这一时期对伤寒、中风、天 

花、温病、绦虫病、麻风、恙虫病、狂犬病等疾病等的预防和治疗已有较丰 

富的经验;外科治疗方法分止血、止痛、收敛、镇静、解毒、软膏法、膏药 

法、用水银治皮肤病等;伤科主张骨折复位后用衬垫固定,并注意关节的活 

动;产科对妊娠、难产、产后常见病以及血晕的急救法均有详细的记载;儿 

科涉及了小儿的发育、护理、哺乳、卫生、惊、疟、疳、痢、火丹九个方面; 

隋唐的汞合金镶牙是世界最早的;眼科已施行金针拔内障的技术。 

     隋唐时代不仅医学进步,药学方面也取得很大进步。 

     魏晋南北朝是炼丹风行的时代,做了很多药物化学实验,扩大了矿物药 

的作用。南朝陶弘景(452—536)著《本草经集注》,改进了药品分类,这 

些无疑为隋唐药学的兴旺奠定了基础。 

     到了唐代,高宗敕李勅等人修篡本草。他们将陶弘景所注的《神农本草 

经》增补为53卷,名为《唐本草》。公元659年,苏敬、长孙无忌等将书重 

加修订,增加药物114种,合计共达344种,计40卷,名为《新修本草》。 

这是我国颁布的第一部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当时增订的本草 

书籍数量可观:陈藏器的《本草拾遗》10卷,韩保升的《蜀本草》20卷,王 

方庆的《新本草》40卷,杨损之的《删繁本草》5卷等。隋朝时代大量本草 

专书的涌现,说明当时的药学成就显著。 

     隋唐时期产生了一大批著名的医药学家。其中巢元方(约生于6世纪后 

半叶)于隋大业年间任太医博士,奉诏主持编撰了很有科学价值的著作—— 

 《诸病源候论》(公元610年)。全书共50卷,67门,1739论 (门一般是 

病名,论为病征)。分述了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各科疾病的病因 

病理和症状。其中以论述内科疾病最为详尽,特别是对各种传染病和寄生病 

有很深的认识和研究。书中关于肠吻合术、人工流产、拔牙等手术的记载, 

均为世界外科史的首创。有关眼病、佝偻病的记载也是最早的。 《诸病源候 

论》在唐代以后极受推崇,其中许多论点为医家采用。到了宋代,该书被指 

定为专业医师的必修课和国家考核医科学生的科目之一。甚至日本、朝鲜也 


… Page 51…

把它列为必读的医学典籍。《诸病源候论》是中国医学史上的一份珍贵的文 

献。 

     孙思邈 (581—682),京兆华原人(今陕西省耀县)。他自幼多病,因 

汤药费用,曾罄尽家产。因此他18岁时立志学医,刻苦攻读岐黄之术,并因 

此治好了自己的病。20岁以后专心行医,为乡邻亲友治病。孙思邈对古典医 

学很有研究,同时十分重视民间经验,常常为求一方一药不远千里地求教。 

孙思邈医术很高,一生扶危救困,淡泊功名利禄,使后人无限敬仰,尊称他 

为“药王”。 

     孙思邈具有80多年丰富临床经验,而且精通诸子百家,知识渊博。他潜 

心征集整理唐以前历经动乱而散佚的医方。他的《千金要方》中就搜集了4000 

多首医方,而在《千金翼方》中又搜集了2000多首。此外还有《海上方》, 

内容也极为丰富、广泛。在《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部巨著中,孙思 

邈整理了伤寒病的治疗方法,对本草学进行了分类,详尽叙述了诊脉的方法, 

发明了对许多传染病尤其麻风病的治疗方法,提出了妇幼保健、养生长寿的 

概念。 

     孙思邈不仅医术高超,而且最早提出了完整的医德理论。他认为医生应 

该“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对于来治病的“贵贱贫富、 

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因此人民深切 

怀念他,现在人们心目中的“药王菩萨”和“真人”,指的就是他。然而, 

孙思邈善谈庄、老和百家说,兼好释典,把庄、老、释和巫术之学溶于医学, 

巫术、形相、占术、星历等杂学进入医学。尤其是采用禁咒法来治病。这些 

是他不足的一面,对后世的医学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此外,隋唐时期著名的医学家还有苏敬、王焘、全元起、杨上善、甄权、 

韩文海、孟诜、王冰等人,可谓群星璀璨。 

     隋唐时期也是中外医药交流十分繁荣的时期。日本、朝鲜、越南等周边 

国家的医学大多师承中国。从公元6世纪到9世纪,中国炼丹术多次传入阿 

拉伯,并经阿拉伯传入西方,促进了世界制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