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民国年间那人这事 作者:傅国涌 >

第6节

民国年间那人这事 作者:傅国涌-第6节

小说: 民国年间那人这事 作者:傅国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扮相、嗓音都很好。之后,他就特别留意梅的演出,开始给梅写信,提意见,而令他欣慰的是,每一次他提的建议,下一次演出时梅果然改进了,而且确实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这让他兴趣大增。
  从民国元年起,齐如山的信一直写了好几年,有百十来封,可他们没有直接见过面。迟至1914年春天,才打消种种顾虑走进梅家,那时社会上对演戏的很歧视,即使红如梅兰芳也不例外,人家可以捧他,却不会打心眼里平等待他。特别是政界、学界的人向来都是瞧不起唱戏的,平时哪怕看起来很有交情,一到了文字上,就颇费斟酌了,绝不肯称兄道弟,而是称“小友”之类。与梅兰芳交情很好的樊樊山送书画时,既不肯称兄弟,也不愿论辈行、称先生,当然不好意思称“小友”,所以就称“艺士”。
  在齐如山眼里,红遍都城的梅兰芳,家很静穆,人也很谦恭和蔼,光明磊落,性情品行都可以说是很好,而且束身自爱,其家庭妇人女子也都悠娴贞静,永远声不出户。这样的人家与好的读书人家并没有什么区别。此后,他就常常进出梅家,真正把梅看作了可信赖的朋友,协助梅进行京剧改革,不光编写了大量的新剧本,而且写了许多研究京剧的专门著作,对有历史的京剧第一次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他的名字也就和梅兰芳、和京剧联系在了一起。 
                  
民国年间那人这事 第四部分
梅兰芳意外得博士
  梅兰芳到日本演出,驻日代办公使举行酒会,日本内阁全体出席,为中国争了面子。酒会的花费报到北洋政府外交部,却不得报销,理由是为一个唱戏的人请客,史无前例。
  当梅兰芳因“男人扮女人”的艺术(鲁迅语)而在中国红透半边天时,号称“国剧”的京剧还没有出过国门呢,鼎力支持京剧明星梅兰芳的齐如山开始琢磨这事。第一次把“国剧”发扬到国外,去的是日本,时在上世纪20年代初,他们到了东京,中国驻日本的代办公使搞了个盛大的酒会,不但各国大使到齐,日本整个内阁倾巢出动,包括总理都到场,酒后演出一个小戏,皆大欢喜,代办和使馆人员尤其开心,因为这是前所未有的,历来一个代办公使请客,来宾中最高级别的一般也就外交次长,总长都很难到的。而这次连内阁总理都欣然前来,这是史无前例的,这都是冲着梅兰芳而来的。齐如山说:“也可以说是中国戏的力量。”不管怎么说,也算是给中国争了面子。
  然而,这个酒会花费的几千元钱报到外交部,却不得报销,理由是为一个唱戏的人请客,史无前例。齐如山感叹说,至于为国家争了多大的光荣,官僚们的脑子里没有这样的概念,尤其是那些新上任的司长更是反对。直到后来外长换人,这笔账才得以报销。齐如山又开始筹划着如何让梅兰芳到欧美国家去访问演出,他找到了燕京大学校长、在杭州出生的“中国通”司徒雷登,司徒的意见是“梅兰芳的歌舞面貌,到外国去演唱,是没有问题的”。而齐如山想的则是如何发扬京剧的内涵,这解释起来就困难多了,他费三个月工夫写了一本书《中国剧之组织》,又找最好的画师,画了几百幅有关的图片,从剧场、胡须、扮相、脸谱到舞谱、兵械、乐器等,一应俱全,司徒雷登看了,才明白京剧里面还有那么多道理,主动约了十几个教授,帮他将中文名词都译成英文。为了准备出国,梅兰芳个人耗费了四、五万元,齐如山也贴了五千,最后路费还没有着落,又是司徒帮着约了一些银行家来看京剧图片展,筹措到一笔经费。
  梅兰芳终于远渡重洋,到美国演出,波莫纳学院、南加利福尼亚大学都要授予他博士学位,这个意外所获,自然令他高兴。齐如山说,梅在演戏之外别无所长,在处世上只有忠厚和蔼,诚是知人之论。这以后那些为如何称呼梅兰芳而犯难的人,不用发愁了,加上“博士”即可。 
                  
徐悲鸿的柳暗花明
  正在柏林陷入困境时,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寄来通知,教育部已经补汇全部积欠的官费,可以到巴黎去领。徐悲鸿马上写信请使馆把钱汇到柏林,使馆照办不误。
  徐悲鸿前妻蒋碧薇回忆录《我与悲鸿》中忆及巴黎高等美术学校的留学生活,一个人的官费支撑了两个人多年的生活,虽多次遭遇经济困境,可是每次山穷水尽时,又总是柳暗花明。1923年春天,他们正在柏林,生活难以维持、日处愁城时,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寄来的通知说,教育部已经补汇全部积欠的官费,可以到巴黎去领。徐悲鸿马上写信请使馆把钱汇到柏林,使馆照办不误。钱到之后,他们还清了所有欠款,重返巴黎,继续学业。
  1925年的北京政局动荡不定,起先官费还是断断续续地汇来,后来又突然断了。这一来徐悲鸿他们又陷入了困境,有一次到了马上就要断炊的地步,蒋碧薇去一个朋友家借款,结果没有勇气开口。第二天起来,他们已经没有吃饭的钱,准备去朋友家,就在这时,收到一封信,原来大使馆来了通知,教育部寄来了一个月的公费,请他去使馆领取。那年夏天,他们租的房子遭冰雹袭击,屋顶的玻璃多被损坏,而他们没有经济能力修缮,正在束手无策之时,中国驻巴黎的总领事赵颂南来访,赵是江苏无锡人,非常崇尚西方文明,一家大小的生活习惯都已欧化,而且大力提倡幼童留学,直接接受西方教育,不光是自己的两个儿子,他还在家乡选拔亲友的子弟出来,其中有不少学有所成的。他同时爱好艺术,收购了许多西方原画珍品。看到了徐悲鸿当时的困难,他立即给了500法郎,才解了燃眉之急。
  官费先是时断时续,最后变成了断线的风筝,徐悲鸿和蒋碧薇无奈之下,只好去打工,奔走好久才找到两份临时工,徐给书店出版的小说画插图,蒋给罗浮百货公司做绣工,报酬都很菲薄,要赖以谋生很难。他们终于发现,在巴黎已走到了山穷水尽处。
  陈丹青在南京师大艺术学院的徐悲鸿艺术研讨会上发言,感叹徐之所以成为一代大师乃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其中说到他留学欧洲那一段,充满羡慕——“徐先生在法国,区区留学生,竟然买各种艺术品,钱花光了,就打电话给军阀时期驻法国公使要学费,公使马上给他寄过去——今天满世界哪里去找这样的事?”这与我在蒋碧薇回忆录看到的有所出入。 
                  
“你们把遗嘱写下来”
  面对请愿的学生代表,教育总长刘哲大喊:“我要把你们统统枪毙,你们把遗嘱写下来,好叫家属来领尸。”
  1927年,张作霖统治北京的时代,以刘哲为教育总长,将北京原来8个国立大学合并为一个京师大学,刘自兼校长。8校师生反对合并,学生会派代表向刘哲请愿。刘在教育部召见,先是一一问代表姓名,家在何处,北京有无亲属,而且办公桌前摆好了8副纸笔。当代表们感到莫名其妙时,刘一拍桌子,大喊:“我要把你们统统枪毙,你们把遗嘱写下来,好叫家属来领尸。”旁边的教育次长说:“总长发脾气了,你们快下去吧,不要自讨苦吃。”其时,刘哲在京城真是炙手可热,随便下个纸条,就能把人抓起来。当然,他的一个条子,也可以把亲戚朋友的子女送进大学里。
  已改称京师大学文科的北大第一院,有一次发生考试风波,刘哲召见学生代表,经济系的千家驹是其中之一,他们鱼贯而入,向刘行鞠躬礼,当时北京学生多穿蓝布大褂,两边有插兜,手可以放在里面取暖,时值冬天,千家驹在鞠躬时没有把手拿出来,被刘哲发现了,先是问姓名,接着拍桌子大骂,说:“你不要说见我教育总长,就是见我京师大学校长也不应该把手放在插兜里行礼啊!见我教育总长又是京师大学校长尚且如此傲慢无理,对其他师长更可想而知了。你进来时把手放在兜里,吓了我一大跳,我还以为你拿个炸弹来炸我呢!”又说:“你们这些当代表的没有一个好东西,平素不用功,醉心‘平等’、‘自由’之说,所以最害怕考试。你们迷信胡适、蒋梦麟之流,他们都是‘赤化分子’,我叫你们用功读书,你们就骂我‘老牛’,真是岂有此理。”“你们只要好好读书,将来自有你们的好处。你们看我,我以前在京师大学堂读文科,整天在家里圈圈点点的,所以能有今天,做了教育总长,又是京师大学校长,不用功行吗?”
  千家驹说刘哲是“沐猴而冠”,只知道升官发财这一套,在刘的眼里,包括胡适、蒋梦麟在内都成了“赤化分子”,另一方面,只要他一句话,阿猫、阿狗都能当教授。在他治下,王世杰、燕树裳等教授纷纷南下,离开北大。这大概也是北大历史上最黑暗的日子之一。 
                  
钱昌照遍访各路军阀
  张宗昌一见面就拍着胸脯对钱昌照说:“如果你想当官,绝对没有问题,任何方面我都可以介绍。”
  1924年,自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牛津大学学成归国的钱昌照,怀抱着“工业救国”之志,那年他只有二十五岁,因为父辈与张謇有交情,凭张謇的介绍信,他在一年多时间里,走北穿南,遍访各路军阀。他最先到了东北,张作霖没有给他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对少年英俊、大清早就出外练兵的张学良,他倒是颇有好感,认为此人很有希望。他住在姜登选家,遇到的人当中包括了粗鲁的军阀张宗昌,一见面,张就拍着胸脯对他说:“如果你想当官,绝对没有问题,任何方面我都可以介绍。”从沈阳到张家口,冯玉祥招待他吃午饭,两菜一汤,这比后来冯请蒋介石吃的白菜炖肉待遇还高,他说冯滔滔不绝地讲了一番救国救民的大道理。
  从张家口到太原,阎锡山说先要把山西建设成模范省,做其他省的榜样,他注意到阎讲话时,眼睛忽开忽闭,是个城府深、花样多的人。太原到开封,他见到胡景翼,感到胡虽是军人,却有一些见解,只是身体不大好,虚胖到难以行动的地步。开封到洛阳,正是秀才吴佩孚“八方风雨会中州”之地,吴的秘书长杨云史和他同乡,兼有亲戚关系,和吴见面时,在座的还有白坚武、蒋百里,穿着棉袍、白薯屑落了一身的吴招呼他一起吃烤白薯,大谈自己的做人哲学,对外国人不叩头,不躲进租界,还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等。他从吴的谈吐感到此人有些迂,不是有希望的人。最后他到了南京,去见据有长江三角洲的“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当孙从内室出来时,满嘴喷出的都是鸦片烟味,孙的谈话和阎锡山很相似,说是要把苏、浙、赣、皖、闽五省建设成全国的模范区,那时上海也属于江苏管辖。不过他感到孙说话吞吞吐吐,令人难以捉摸。
  回到常熟家中,钱昌照觉得没有一个军阀可以依靠来实现他“工业救国”的抱负,有些失望。不久,他收到孙传芳的来信,邀请他当秘书处处长,还附了聘书。他把这件事告诉张謇,还有家里的亲人,他们都主张他应聘,认为孙重用地质学家丁文江,是个有作为的人,和他的看法不一样。他扬言自己选择吴佩孚,实际是到上海江湾找个房子躲起来,读中国通史,一读就是一年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