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东欧文学简史(上) >

第4节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东欧文学简史(上)-第4节

小说: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东欧文学简史(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勾结博德维尔阴谋篡夺王位,最后遭到失败,剧本揭露了封建制度的残暴。 

1830年十一月起义爆发期间,斯沃瓦茨基写了《自由颂》、《颂歌》和《立 

陶宛军团之歌》等战斗诗篇,这些作品当时在群众中流传,成了鼓舞起义战 

士前进的战歌。 

     起义失败后,斯沃瓦茨基流亡国外,在1832年至1836年间居住在日内 

瓦,创作了他一系列最重要的作品如诗剧《科尔迪杨》、《巴尔拉丁娜》和 

 《霍尔什丁斯基》等。《科尔迪杨》的主人公是一个贵族子弟,他有爱国心, 

参加了秘密爱国组织,但他错误地以为他一个人杀了沙皇,就能推翻沙俄在 

波兰的统治,他的暗杀活动结果遭到失败,被沙皇处死。《巴尔拉丁娜》写 

一个农民女儿与贵族骑士结合之后,以阴谋诡计和残酷虐杀的手段当上了女 

王,可最后遭到了雷殛。《霍尔什丁斯基》写一个爱国者由于不能和她的卖 

国贼父亲割断感情上的联系,未能投身到革命中去。在1836至1838年间, 

斯沃瓦茨基曾经游历意大利、巴勒斯坦和埃及等地,先后创作了长诗《贝尼 

奥夫斯基》和《里拉·文涅达》等作品。前者以十八世纪贵族巴尔同盟为历 


… Page 15…

史背景,主要描写主人公贝尼奥夫斯基的个人经历,但作者通过诗中的插议, 

表现了他对母亲和故乡的热爱和怀念。1842年,斯沃瓦茨基曾经受到宗教神 

秘主义的思想影响,后来在国内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形势的鼓舞下,他又 

摆脱了宗教神秘主义,在1845年写的《对的回答》中,他明确 

指出:“只有农民革命才能把波兰从奴役中解放出来。” 

    齐格蒙特·克拉辛斯基(1812-1859)是波兰消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 

他出身名门望族,父亲曾在波兰王国的沙俄驻军中任职,受到沙皇的器重。 

他大学毕业后,在出国深造期间,就先后发表了他的主要作品诗剧《非神的 

喜剧》 (1835)、《伊雷迪翁》(1836)和长诗《黎明之明》(1843)等。 

 《非神的喜剧》写的是以亨利克伯爵为首的贵族营垒和潘克拉齐所率领的农 

民、手工业者起义军的一场战争。作者正确地指出了这些农民和手工业者正 

是由于长年的饥饿、贫困和遭受屈辱而起来反抗,他们高喊为了面包和工资, 

要求自由和解放的口号,说明他们的斗争是正义的,但他又把他们写成是一 

群毫无组织纪律的乌合之众。他们肆无忌惮地杀人,纯粹是为了个人复仇, 

他们最后虽然战胜了贵族营垒,但在他们取得胜利的时候,一个耶稣的圣象 

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起义军统帅潘克拉齐见到后立刻死去。这一切都说明 

了克拉辛斯基清楚地看到了人民革命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但他对此又十分仇 

视。 《伊雷迪翁》和《黎明之前》都从宗教仁慈的观点出发,宣扬了对压迫 

甘心忍受,不予反抗,这对波兰四十年代民族和民主革命的发展,产生了不 

良影响。 

     四十后代侨居国外的作家除密茨凯维奇、斯瓦茨基和克拉辛斯基外,影 

响较大的还有诺尔维德、列纳尔托维奇和叶日。崔布里杨·诺尔维德(1821 

-1883)是一位诗人、画家兼雕塑家,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1842 

年去意大利学习绘画和雕刻。后到过美国,定居在巴黎。诺尔维德同情人民 

的疾苦,在《肖邦的钢琴》这一首中,表现了他的爱国主义感情和对伟大音 

乐家肖邦的崇敬。他还发表过歌颂波兰革命将领贝姆、科希秋什科和美国革 

命家约翰·布朗的诗篇。特奥菲尔·列纳尔托维奇 (1822-1893)四十年代 

初曾侨居意大利,他的诗集 《抒情小诗》和《新抒情小诗》描写了玛佐夫舍 

地区的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具有民歌风格,但他很少反映人民的疾苦,他 

的诗都是田园诗,他自称“玛佐夫舍的抒情诗人”。 

    特奥多尔·叶日(1842-1915)出身于贵族家庭,他参加过匈牙利1848 

年革命,曾多年侨居于巴尔干半岛的国家。深入了解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和习 

俗,极力支持那里的民族解放运动。1872年,叶日去瑞士,曾在瑞士的波兰 

侨民组织中工作。他的作品主要的有小说《瓦西尔·霍乌布》(1858)、《桑 

多尔·科瓦兹》(1861)和《巴比伦河畔》(1888),前者反映农民的痛苦, 

第二部取材于1848年匈牙利革命,第三部描写波兰侨民的生活状况。 

    在波兰国内,十一月起义失败后,沙俄占领者对波兰人民进行了更加残 

酷的民族压迫,经过一段黑暗时期,到三十年代末,波兰民族解放运动重又 

兴起,新一代作家成长起来了,他们继承了密茨凯维奇和斯沃瓦茨基等老一 

辈积极浪漫主义诗人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解放斗争的思想传统,如古斯塔夫·艾 

伦贝尔格 (1818-1895),他是一位革命诗人,在十一月起义失败后,他就 

参加了波兰王国的秘密爱国组织,后被沙俄当局逮捕入狱,曾长期流放到西 

伯利亚。他的诗集 《过去时代的声音》(1848)记载了他在三十年代参加革 

命的经历。在《1831年的贵族》中,他歌颂了参加起义的爱国人民,抨击了 


… Page 16…

贵族的背叛行为,这首诗经过谱曲,后来成了一首革命歌曲。 

     四十年代初,在华沙还出现了所谓“波兰茨冈派”。这一派诗人过着茨 

冈人的流浪生活,他们的行为放荡不羁,以此表示对现实不满和对民族敌人 

的仇恨。他们常去农村收集、整理民间文学作品,他们的作品也反映了社会 

上的阶级对立和农奴制压迫下的农民的痛苦生活。在他们中有成就的首推弗 

沃基米耶日·沃尔斯基(1824…1882),他的长诗《哈尔卡》曾被著名音乐家 

莫纽什科谱上曲谱,成为波兰最著名的歌剧。还有一些青年诗人,他们充满 

了爱国热情,志在创造一个正义的社会,被称为“热情派”,其中影响较大 

是女作家纳尔齐扎·兹米霍夫斯卡(1819-1876),她的小说《女异教徒》 

批判了贵族,表现了民主思想。 

     在沙俄占领区较有成就的小说家有尤泽夫·科热尼约夫斯基和尤泽夫·伊 

格纳齐·克拉谢人斯基。尤泽夫·科热尼约夫斯基 (1797-1863)是一位剧 

作家和小说家,早年发表剧本,有讽刺贵族贪婪的 《犹太人》和写农民在奥 

地利占领者征兵中遭遇不幸的《喀尔巴阡山山民》。后来他创作了小说《投 

机者》和 《分解》,《投机者》刻画一个为了猎取嫁妆而不择手段的投机者 

的形象。《分解》揭露了在农村土地兼并的过程中贵族所表现的自私、贪婪 

和残暴。 

     尤泽夫·伊格纳齐·克拉谢夫斯基(1872-1887)是十一月起义后最著 

名的作家,也是波兰文学史上最多产的一位作家,他一生发表的小说、剧本、 

诗歌、政论等达五百卷,其中以小说为主。他的小说以题材论,大致可分两 

种,即反映农民生活的“农民小说”和历史小说。前者主要的有《乌兰娜》、 

 《雅雷娜》、《奥斯塔普·蓬达尔楚克》、《村外茅屋》、《叶尔莫瓦》和 

 《篱笆木桩的故事》等,这些作品颂扬了农民勤劳和善良的品德,反映了他 

们在封建压迫下的悲惨命运。后者从波兰史前的《古老的传说》开始,一直 

写到十八世纪中叶,几乎涉及波兰全部历史的内容。克拉谢夫斯基写历史小 

说的意图是,在波兰被沙俄、普鲁士和奥地利三国瓜分的情况下,使人民永 

远记得波兰数世纪来的光辉历史,以增进他们的爱国思想。 

     在普鲁士占领的波兹南地区,由于较早地实行了农奴解放,资本主义发 

展很快,各阶层社会活动频繁,文化事业也繁荣发展,但在政治上仍然受到 

占领者当局的控制,这里文坛上的代表是雷沙尔德·贝尔文斯基(1819- 

1879),他是一位激进的社会活动家、革命诗人。他年轻时就常去乡下收集 

民歌和民间故事和传说,从中吸取素材,创作了《大波兰小说集》,这部作 

品写的是波兰古代异教和基督教的斗争,后来他又出版了长诗《波兹南的唐 

璜》,这是一部带议论的诗作,主要针贬贵族落后和狭隘的思想方法,贝尔 

文斯基最重要的作品是他的革命抒情诗集《生与死的书》,这是他1844年和 

著名革命民主主义者艾德瓦尔德·邓博夫斯基一起参加民族解放运动时写 

的。在《向未来进军》这一首中,他指出了对被压迫者来说,只有革命才能 

推翻特权阶级,建立一个正义的社会。 

     奥地利占领区的情况和其他两个占领区有所不同,奥匈帝国的统治者当 

时忙于他们的内部事务,无暇顾及这里的政局,因而这里的民族解放运动恢 

复较早。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四十年代就出现了两位革命诗人:罗曼 

诺夫斯基和乌叶伊斯基。密奇斯瓦夫·罗曼诺夫斯基 (1834-1863)年轻时 

就参加了秘密爱国组织,1864年4月牺牲在战场上。他的诗歌继承了积极浪 

漫主义的传统,大都以波兰民族解放斗争为题材,充满了爱国主义激情。乌 


… Page 17…

叶伊斯基(1823-1879)从四十年代开始写作,他的长诗《马拉松》以古希 

腊使者从马拉松到雅典报讯的距离比喻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的持久性。其他作 

品再现了1894年科希秋什科领导的农民起义和1864年加里西亚爆发的农民 

起义,但他美化了贵族地主,对农民起义认识不清。 

     亚力山大·弗雷德罗 (1793-1876)是波兰著名的喜剧作家,他出身于 

小波兰地区一个富有的地主家庭。1809年,波兰军队从华沙公国开往加里西 

亚,弗雷德罗借此机会参了军,1812年,他参加过拿破仑指挥的对俄战争, 

1814年退役后,他住在利沃夫。在1818至1835年间,他发表了《哥德哈布 

先生》、《丈夫和妻子》、《外国化》、《约维亚斯基先生》和《终身利益》 

等剧作,主要讽刺贵族资产阶级崇洋媚外,揭露他们的贪婪、吝啬、虚伪和 

淫乱的道德面貌和生活方式。《少女的宣誓》和《报复》是弗雷德罗的代表 

作。前者写两对男女的爱情纠葛,后者揭示两个家庭长期存在矛盾,争吵不 

休,但他们的后代却相互爱恋,一对情人终成了眷属,两个家庭也得到和解。 

弗雷德罗喜剧的人物和情节都很生动有趣,深受观众的喜爱。 


… Page 18…

                         十九世纪下半叶的文学 



     十九世纪下半叶到二十世纪初,是波兰历史和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由 

革命民主主义者领导的1863年一月起义的爆发,表明了波兰反抗沙俄占领者 

的民族革命发展,到了高潮,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但它给了占领者以有力的 

打击。起义失败后,沙俄当局加剧了对波兰的民族压迫,他们不仅掌握了波 

兰王国的军队大权,而且规定在政府机关和学校里全部使用俄语,企图从根 

本上消灭波兰人的民族性。可是由于一月起义的影响,沙皇也不得不于1864 

年2月19日宣布在波兰王国废除封建农奴制。此后,波兰王国城乡资本主义 

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波兰无产阶级也开始诞生和成长 

起来,在社会上的阶级斗争迅速激化的形势下,八十年代便出现了由无产阶 

级革命政党领导的革命运动。 

    在六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波兰王国在意识形态的领域里也出现了各 

种思想和政治观点百家争鸣的热烈局面。一些青年知识分子代表新兴资产阶 

级的政治立场,提出了实证主义建国纲领,他们反对封建主义,提倡科学民 

主,为波兰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但是他 

们主张对沙俄占领者实行妥协。在文学上反对继承积极浪漫主义者所提倡的 

民族解放斗争的传统,说明他们在这方面又站在反对大多数人民的利益的一 

边。 

    这一时期是波兰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繁荣发展的时期,在体栽上则以小说 

创作为主。波兰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有以下三个特点:一、它较之以往时期的 

文学更广泛和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