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东欧文学简史(上) >

第21节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东欧文学简史(上)-第21节

小说: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东欧文学简史(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学大师的作品。人们常常看到他手捧一本书,或倚着白扬树,或坐在山泉旁, 

一读就是好几个小时。如诗如画的乡村景色吸引着一颗幼小的心灵。他在树 

林间、草地上,池塘蒡、田野中编织过多少梦幻!在他童年岁月留下美丽的 

印痕的还有无数古老而神奇的民间传说和故事。甚至有一段时间,听老人们 

讲故事成了他最大的乐趣。他性格中自由奔放的一面在中学期间表现了出 

来。当时他实在忍受不了学校里呆板的纪律和单调的生活,曾逃离学校,随 

一剧团周游全国。1866年,十六岁的爱明内斯库在《家庭》杂志上发表了第 

一首爱情诗《假如我有……》,从此开始文学创作生涯。1869年,在经历了 

6年的流浪生活后,爱明内斯库遵从家父的意见,前往奥地利深造。他在维 

也纳攻读了哲学、历史、法学、政治经济学和解剖学。维也纳使他拥有许多 

美妙的瞬间。他写过不少诗,反映这段难忘的经历。1872年又来到柏林继续 

学习。在此期间,有机会欣赏到歌德、席勒、海涅等德国名作家的杰作。1874 

年。爱明内斯库重新踏上了祖国的土地。在雅西,他先后担任过图书馆长、 

学校督导、杂志编辑职务。尔后,来到布加勒斯特,任《时代报》杂志编辑。 

1883年,诗人不幸患上精神病,从此再也没有痊愈。该年年底,他生前唯一 

的一本诗集,由于马约雷斯库编辑出版了。这给予他莫大的慰藉。1889年6 

月15日,年仅三十九年的爱明内斯库永远地睡着了。三天后,友人们冒着蒙 

蒙细雨将他安葬在贝鲁公墓,墓地的两则一棵菩提和一棵松柏静静地陪伴着 

诗人。 

     爱明内斯库在短促的、不幸的一生中,凭着辉煌的天才,创作了大量文 

学作品,其中绝大部分是诗歌。他首先是一位爱情的歌手。他创作的《蓝色 

的小湖》、《愿望》、《当回忆》等优美动人的爱情诗一直被广为传诵。他 

的爱情诗往往散发着来自宇宙的神秘气息,从而获得了一种形而上的深邃含 

义。 《星星》一诗便充分地体现出了这一点: 



           通向刚刚升起的星星 

           是条漫长漫长的道路, 

           经过千万年的时间 

           星光才闪现在我们眼前。 



           也许星星早已熄灭 

           在那湛蓝湛蓝的远空, 

           但它美丽的光芒 

           此时才照亮我们的视野。 



           死去的星星的形象 

           缓缓地显示于高空。 

           当它存在时,我们看不见, 

           如今见到它,而它早已陨灭。 



           同样当我们的思恋 

           消失在深夜的时候, 

           熄灭的爱的光芒 


… Page 78…

           依然会追随我们的心灵。 



      自然也是诗人反复吟唱的永恒主题。山谷、田野、星星、小溪、湖水、 

树林是他诗中出现得很多的词汇。美丽的自然常常是诗人灵感的源泉;神奇 

的自然一直是诗人向往的归宿。融入自然对于诗人而言便意味着进入永恒, 

于是,诗人只有一个愿望: 



           我还有个唯一的愿望: 

           在夜的静谥中 

           让我悄然死去, 

           头枕辽阔的大海, 

           让我缓缓入梦, 

           躺在树林的旁边, 

           在无垠的海面上 

           让我拥有晴朗的天空。 

           我不需飘扬的旗帜, 

           也不要豪华的棺木, 

           但愿你们用嫩绿的树枝 

           为我织一张温馨的小床。 



     爱明内斯库对自己的祖国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尤其在异国它乡留学 

时,随着距离的拉开,这种情感便变得更为浓烈。在《我对你有什么愿望呢, 

亲爱的罗马尼亚》一诗中,诗人沉得祖国美丽得像“年青的新娘”,慈祥得 

象“自己的母亲”。正因为爱得深切,他才真诚地希望祖国“永保罗马尼亚 

的精神,手握强有力的武器”并且永远“英勇、豪迈而又壮丽”。 

     哲理长诗《金星》是爱明内斯库的代表诗作。这首长诗讲述了这样一个 

美丽动人的故事:从前有位出身高贵的姑娘,名叫克特琳娜,犹如月亮一般 

美丽无比。她时常独倚窗旁,眺望着远空的名叫许彼里昂的金星。金星从海 

上升起,在波涛翻滚的航道上,用自己的光芒为帆船指引航向。姑娘望着金 

星,金星也看到了姑娘。在相互长久的凝望中,爱情在悄悄地萌发。姑娘柔 

声细语地说:“温柔的金星,乘着一线光芒,降临人世吧!”金星颤栗着, 

立即回答了她的召唤:“抛弃你那个尘世,愿你做我的新娘。”他们就这样 

一夜又一夜地互相呼唤着。姑娘无法踏上金星开辟的路径,因为她觉得天空 

固然美丽,但却缺乏生气。于是,金星决定飞向上帝,请求放弃永生,回到 

尘世。就在这时,狡猾的侍童克特林却在打着姑娘的主意。一次,当克特琳 

娜来到他面前时,她一把搂住姑娘,说尽了甜言密语,向她表达爱情。克特 

琳娜既想拒绝,又想放任自己。金星飞到上帝面前,说明了自己的来意。而 

上帝让他转过身去,望一望等待他的是什么。金星许彼里昂从空中转过身来, 

惊讶地看到克特琳娜正和一个少年在柔和的月光下卿卿我我。姑娘沉醉于爱 

恋之中,她抬起头来,看见了金星。渐渐地,她的心里又充满了对金星的柔 

情。但失望至极的金星再也没有降临。他闪着苍白的光芒,发出了这样的感 

叹:“你们生活在狭隘的尘世/任凭命运的摆弄,/而我在我的天宫中,/感到 

永生不灭但又凄凉无比。” 

     诗人前后共用了八年时间创作出这首杰出的长篇哲理诗,使他的诗歌创 


… Page 79…

作达到了辉煌的顶峰。诗人从民间传说中吸取灵感,富有创造性地把天空中 

的金星拟人化,并赋予他一个和古希腊神话中的提坦巨神一模一样的名字— 

—许彼里昂。这首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诗实际上包含着深刻的寓意。它旨 

在表现天才的命定的孤独。天才的情感无法为凡人所接受,天才的理想难以 

在尘世实现,天才时刻不停地闪耀着光芒,照亮了茫茫黑夜,而自己却难免 

凄凉无比的命运。了解一下爱明内斯库的生平,我们可以注意到金星的形象 

在某种意义上也是诗人自身境遇的真实写照。他一生怀才不遇,尽管创作了 

无以计数的辉煌诗作,但却知音难觅,很少得到别人的赏识,唯有一本诗集 

在生前出版。在情感上,他也有着和金星一样的遭遇。他曾经真诚地爱过一 

位女诗人。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而失恋了。爱明内斯库的才华恰恰表现在从自 

身的经历及社会现实中发掘出了永恒的主题,并用艺术语言和手法出色地表 

达了出来。正因如此,爱明内斯库在罗马尼亚文学史上享有“诗坛金星”的 

美称。 

     爱明内斯库继承并极大地丰富了罗马尼亚诗歌传统,他的诗作无论在韵 

律、节奏、意象和语言表现力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精湛程度,成为“罗马 

尼亚最伟大的民族诗人”。他的诗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其中许多已被谱成 

歌曲或收入各种课本和读物,在罗马尼亚广为流传。 

      罗马尼亚当代诗人马林·索雷斯库用诗的语言这样赞美爱明内斯库: 



           爱明内斯库并未存在。 



           只有存在一个美丽的国度, 

           紧靠着无垠的大海, 

           那里,波涛织出白丝 

           就象国王未经梳理的苍髯。 

           只存在一片湖水,恰似流淌的树林, 

           月亮在水中筑有旋转的窠巢。 

           还存在几棵菩提 

           和两个恋人, 

           他们懂得怎样将整朵鲜花 

           揉进一个亲吻。 



           还有一些鸟和云, 

           它们在空中自由流浪, 

           宛如长长的流动的平原。 



           所有这一切 

           都必须拥有一个名字, 

           唯一的一个名字, 

           人们就叫它们 

           爱明内斯库。 



      的确,爱明内斯库已融进了大海、湖水,已变成了菩提、白云,已成为 

宇宙中一切美的象征。因此,爱明内斯库已不仅仅作为个体存在,他是诗, 


… Page 80…

他是美,他是永恒。 



                                      3 



     在罗马尼亚文学史上,依昂·克莱昂格 (1839—1889)的名字总会使人 

联想到故事和童话。这位出身贫寒的作家似乎应该感谢他的位于摩尔多瓦的 

家乡,那是个景色宜人的山村,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神话和故事以及丰富多采 

的民间习俗。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他的讲故事的才华才得到了充分了展现。 

同罗马尼亚大多数作家相比,克莱昂格并没有高深的学历。他幼时由于家境 

贫寒而迟迟不能上学,后来,断断续续上了几年学,但中学未毕业便当上了 

教师。教师工作对于他真是太合适不过了。他一下子拥有了讲坛,拥有了那 

么多的听众。克莱昂格很不喜欢当时那些深奥难啃、脱离实际的教科书。他 

干脆自己动手,现编了一套教材,结果竟大受学生们的欢迎。诗人爱明内斯 

库当学督时认识了克莱昂格。发现他的特殊文学天赋后,爱明内斯库立即鼓 

励他拿起笔来,从事文学创作,并介绍他加入“青年社”。评论家马约雷斯 

库也极为欣赏克莱昂格的才华。他在自己主持的《文学漫谈》杂志上以大量 

篇幅发表了克莱昂格的故事、童话和小说。于是,文坛上又升起了一颗耀眼 

的星。 

     克莱昂格的作品幽默、机智而又不失简朴。而这种令人赞赏的简朴实际 

上基于对生活深刻的了解。克莱昂格熟悉季节的每一丝微妙的变化,熟悉丰 

富多采的民间传统和习俗,熟悉农民和手艺人使用的每一件工具。因此,他 

总能绘声绘色地讲述一切。他还知道狗熊藏在哪儿,小鸟何时起飞,国王的 

女儿为何要躲到月亮里。因而他的童话总能将读者带入一个神奇的世界。最 

为重要的是他太了解普通百姓了,了解他们的语言、他们的心理、他们的品 

质,他懂得如何展示这些普通人的精神生活。 

     回忆录《童年的记忆》代表了他的创作高峰。该书共分四部分,前三部 

分于1880—1881年间出版,最后一部分在他去世后才得到发表。从作者颇为 

动情的笔调中,我们不难看出童年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最难忘的时光”。 

家乡的山坡,简朴的学校,温馨的小院,茂密的森林在克莱昂格的笔下都成 

为一幅幅意境隽永的水彩画。他还写到了亲人,写到了乡邻,写到了许许多 

多朴实无华的农人。他精心塑造的母亲斯玛兰达纯朴、刚毅、勤劳、善良的 

形象往往会让读者感动不已。《童年的记忆》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曲折的 

情节,有的只是通俗生动的民间口语,有的只是富有人情味的讲述。正是这 

种纯朴和自然使它成为罗马尼亚文学中一部熠熠生辉的经典之作。 

     克莱昂格于1881年出版的另一部重要作品《童话集》已成为一代又一代 

罗马尼亚人百读不厌的佳作。在一则则生动有趣的童话中,作者塑造了许许 

多多变幻莫测而又真实可信的神奇人物和动物形象,描绘了一幅幅绚丽多彩 

的但又极具特色的自然景色,讲述了一段段扣人心弦但又不乏寓意的故事。 

作者还巧妙地将民间流传的五花八门的谚语、轶事、传奇和歌谣揉进了这些 

童话中,从而使它们更具民族特色和乡村色彩。现在我们就来欣赏他们最长 

的童话《真假太子》中的一个小小的片断: 



          小太子明白自己已无路可走,无计可施,只好答应事事顺从光脸,听天由命。于是, 

     光脸便将小大子的信、钱和武器统统夺了过来,占为己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