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语言技巧 作者:不详-第4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年”,属于明显的增大性夸张;而前两段话中的“减少一千年”是不是夸张?
如果是夸张吧,是增大性夸张,还是减缩性夸张呢?这就需要进行分析。细
想起来,这“一千年”恐怕还是减缩性夸张。因为“减少一千年”,也仅仅
减少十分之一,对于一万年来说,仍然是微乎其微的。然而,从表面上看,
这一千年并不是一个小数字,这就给人一种错觉,所以,这个减缩性夸张用
得十分巧妙;他说“减少一千年”是“多大方”,实际上是“很小气”。
然而,运用夸张法的灵活性,更多的还是体现在把它与其他各种技巧合
用上面。
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说,有“余钱剩米”的“小资产
阶级”,“看见那些受人尊敬的小财东,往往垂着一尺长的涎水”。“垂着
涎水”,并且那“涎水”有“一尺长”,这显然既是摹状,又是夸张。这是
夸张法与摹状法合用。
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说过这样的话:
苏联过去把斯大林捧得一万丈高的人,现在一下子把他贬到地下九千
文。
“捧得一万丈高”和“贬到地下九千丈”,都是夸张,但同时二者又属于鲜
明的对比。这是夸张法与对比法合用。
在《将革命进行到底》中,毛泽东说国民党反动派是“一伙满身鲜血的
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其中“刽子手”是比喻,而“满身鲜血”和“杀人
不眨眼”,则既是摹状,又是夸张。这是夸张与摹状和比喻三种技巧合用。
1956 年毛泽东批评某些盲目向苏联学习的人时,他说:
有一些人,不管三七二十一,连苏联人放的屁都是香的,那也是主观主
义。苏联人自己都说是臭的嘛!(《增强党的团结,继承党的传统》)
这里说的“放屁”及其“香臭”,既是比喻,又是夸张,另外,其中还有对
比。说“放屁都香”,那就意味着什么都香,这是在比喻中含有夸张;人家
自己都说臭,而我们有些人却说香,这又是对比。这是把夸张、比喻和对比
三种技巧结合到了一起。
毛泽东还常把夸张法与借代法结合起来运用。其中他最习惯于用“一个
早上”、“一个早晨”或“一天早上”这样的字面同时表示借代和夸张。例
如下面几则例子:
共产党有本领把革命逐步地推向前进,但没有本领把全国的坏事在一个
早晨去掉干净。(《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
我们也不是不喜欢速胜,谁也赞成明天一个早上就把“鬼子”赶出去。
(《论持久战》)
如果国人不加注意,不去揭露它(指国民党统治集团——引者)的阴
谋,。。那末会有一个早上,要听到内战的炮声的。(《论联合政府》)
不能设想,哪一天早上,一切反动派会统统自己跪在地下。(《关于
重庆谈判》)
上述四则例子中有“一个早晨”、“一个早上”或“一天早上”,它们指代
一个极端短暂而又偶然的瞬间,同时也是夸张的说法。为什么毛泽东喜欢使
用“一个早晨”或“一个早上”等进行借代或夸张呢?分析起来,大约是:
一,早晨或早上是一个极短的时间,稍纵即逝;二,早晨或早上正是人们睡
醒之际,或尚未清醒,或仍在梦中,这个时间内如果发生什么事件,来不及
思考,容易感到突然。由于这两个原因,用“一个早晨”或“一个早上”来
夸张地借代某个极端短暂而又偶然的瞬间,自然就是很典型的了。
六拈连法的运用
所谓拈连法,是根据上文中的某一语意或词语,推衍出看似不合常规常
理,但实际上却是含义深刻而又新颖的语言。就是说,被拈连出来的语言,
如果孤立地看,是不合理的,不能成立的,但与前文联系起来看,反而显得
十分合理,而且显得格外别致,富于变化。毛泽东非常善于运用这种技巧,
创造出许多生动活泼的语言。
1。运用拈连法的种类
毛泽东运用拈连法,有词语拈连法和语意拈连法两种。
①词语拈连法
词语拈连法是利用上文中某一词语的概念进行推衍,顺势转换成另一种
含义,词语本身没变化,含义却不同了。例如:
。。运动战决不能被韩复榘一类人所借口,决不是只有向后的运动,没
有向前的运动;这样的“运动”,否定了运动战的基本的进攻性,实行的结
果,中国虽大,也是要被“运动”掉的。(《论持久战》)
这段话中,上文的“运动战”、“向后的运动”、“向前的运动”,乃至“这
样的‘运动’”中的“运动”,都是正常用法的含义,即都是移换或转变位
置的意思,而“被‘运动’掉”中的“运动”,与上文中的“运动”,虽然
是同一个词语,但概念却不一样了,它是指上文“只有向后的运动,没有向
前的运动”的后果,即被葬送的意思。按正常说法,就是,“中国虽大,也
要被葬送掉的”,但这种说法显得呆板、单调、乏味;而如果说“被‘运动
掉’”,孤立地看,似属于病句,因为平时谁也不这样说,但与上文联系起
来,则不但可以理解,而且显得很风趣。
上面这种拈连,仅仅是一个词汇,有时也可以是一个短语:
只有不要脸的人们才说得出不要脸的话,顽固派有什么资格站在我们
面前哼一声呢?(《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
文中根据“不要脸的人”,拈连出了“不要脸的话”,这是短语拈连。一般
情况下,无论什么“话”,无所谓要脸不要脸;这里说有的“话”是“不要
脸的”,违背常规;但由于是拈连,又显得很得体,同时产生了很强的讽刺
力量。
毛泽东运用词语拈连法时,有时还反复拈连,即连续多次重复同一个拈
连词语:
过去的“剿共十年”并没有“剿”出什么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社
会。。不错,“剿共十年”“剿”出了一个“一党专政”。。而在“剿共”
四年(一九二七年至一九三一年的“九一八”)之后,就已经“剿”出了一
个“满洲国”;再加六年,至一九三七年,就把一个日本帝国主义“剿”进
中国本部来了。(《新民主主义论》)
文中“剿共”的“剿”都是“围剿”的“剿”(本义),其余四个单独重复
出现的“剿”,都是指“剿”的恶果——“围剿”的害处。这种拈连法,可
以称为“连拈法”。这段话之所以倍加深刻和风趣,就是因为连续拈连。
②语意拈连法
运用这种拈连法,并不是根据表面上的词语进行推衍,而是根据上文文
意自然而巧妙地转换为下文文意。请看1949 年5 月21 日毛泽东《致柳亚子》
中的一段话:
国史馆事尚未与诸友商量,惟在联合政府成立以前恐难提前设立。弟个
人亦不甚赞成先生从事此项工作,盖恐费力不讨好。江苏虚衔,亦似以不桂
为宜,挂了于己于人不见得有好处。此两事我都在泼冷水,好在夏天,不
觉得太冷否?
毛泽东把不同意柳亚子想从事将来要成立的国史馆工作和要挂“江苏虚衔”
两件事,说成是“泼冷水”,这是用惯用语作的比喻(借喻),他又从这个
喻体中拈连出“冷不冷”的内容(又从“冷不冷”拈连出“夏天”,加在了
“冷不冷”的前面),显然,这也是拈连,但这不是个别词语的拈连,拈连
出来的内容,也不再用原来的词语了,所以这属于语意拈连法。这种拈连法,
毛泽东虽然只是偶一用之,但也都用得很巧妙。这种拈连法,实际上也是一
种巧妙的喻体引申。
2。拈连法的灵活运用
毛泽东运用拈连法是相当灵活的,这也是使他语言具有风趣性的一种技
法。上面所举的例子,都能充分地说明这一点。下面我们再看几则例子:
如果是不但口头上提倡而且自己真想实行大众化的人,那就要实地跟老
百姓去学,否则仍然“化”不了的。(《反对党八股》)
文中从“大众化”的“化”,拈连出一个“化不了”的“化”。“大众化”
的“化”本是一个词缀,属于虚词,毛泽东却把它转化为实词中的动词了。
一般词语拈连,都是根据实词实语拈连,而毛泽东却根据虚词进行拈连,确
实是十分灵活的。
七仿化法的运用
毛泽东语言的生动性,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还体现在他对仿化法的运用
上。他能凭借现有的语言形式,根据本人随时随地的需要,仿造出许多新的
语言。他所运用的仿化法,包括仿词法、仿语法、仿式法和远仿法。
1。仿词法
在毛泽东运用的仿化法中,仿词法运用得最多。它又分为一般仿词法、
人名仿词法和数量仿词法。
①一般仿词法
先请看下面两则例子——
例一:
有些天天喊大众化的人,连三句老百姓的话都讲不来,可见他就没有下
过决心跟老百姓学,实在他的意思仍是小众化。(《反对党八股》)
例二:
我们参加国民参政会,按照参政会条例的规定,是以“文化团体”的资
格。我们说,我们不是“文化团体”,我们有军队,是“武化团体”。(《抗
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
例一中的“小众化”由上文“大众化”仿化而来;例二中的“武化团体”由
上文“文化团体”仿化而来。它们都不是现有词语中所有的词汇,而是依据
上文中的词语和行文需要仿造出来的,因而创造性很强。表面上看,这种新
创造出来的词汇,并不合乎现有语法规范,但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不但可
以完全被理解,而且也显得新颖。
毛泽东运用这种仿词法创造出来的新词是很多的,例如他根据“八股”,
仿造出“洋八股”、“党八股”(《反对党八股》);根据“拈轻怕重”,
仿造出“拈重鄙轻”(1958 年10 月25 日《致周世钊》,见《毛泽东书信选
集》);根据“内战内行”,仿造出“外战外行”(《论联合政府》);根
据“小广播”,仿造出“大广播”(《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
根据“刮阴风,烧阴火”(也作“烧鬼火”),仿造出“刮阳风,烧阳火”
(《毛泽东选集》第5 卷,第321 页),根据“阴谋”,仿化出“阳谋”(同
上书,第437 页);根据“男儿有泪不轻弹”中的“男儿”,仿造出“女儿”
(同上书,第420 页;这里的“女儿”一词,并非一般的女儿之意,而是指
女干部、女工作人员);根据“促进委员会”,仿造出“促退委员会”(同
上书,第474 页);根据“推陈出新”,仿造出“推陈出陈”(据1967 年
11 月16 日《山西日报》)。。这些仿造出来的词汇,都不是汉语中已有的,
都是毛泽东仿造出来的具有特殊含义的新的词汇。
②人名仿词法
利用典型人物的名字仿造新词的技法,就是人名仿词法。例如:
。。无论如何,在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基本上完成以前,新三民主义
是不会被一切有良心的人们放弃的。放弃它的只是那些汪精卫、李精卫之
流。(《新民主主义论》)
“李精卫”是根据“汪精卫”这个真实人物仿造出来的,并非真有姓李名精
卫其人;在这段话中,“汪精卫”和“李精卫”都是指代日本汉奸一类人。
这种人名仿化,一般是只化其姓而不化其名,例如在《反对投降活动》一文
中,毛泽东根据“汪精卫”一个人名,不仅仿化出个“李精卫”,还仿化出
个“张精卫”,方法都是一样的。
③数量仿词法
汉语词汇中,数量词的用法往往有一定习惯,是不能任意使用的,但是
毛泽东常常根据前文正常使用的数量词,出人意料地仿化出一些非习惯用法
的数量词。这种仿词法,我们姑且称之为数量仿词法。例如:
毛泽东在1963 年6 月30 日接见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主席团时的
讲话中,当他讲到要用三个五年计划(15 年)完成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时说:
资本家会不会吓一跳?吓半跳是会的。
“吓一跳”,人们常这样说:“吓半跳”,则没有人这样讲。但毛泽东却根
据“一跳”仿造出“半跳”,这今人感到意外而又新奇。
2。仿语法
根据某种定型的话语和需要,仿造出新的话语,这种仿化法,叫做仿语
法。毛泽东运用仿语法,有时仿古语,有时仿俗语。例如:
这几天的电讯,指明这些少数民族是怎样地箪食壶浆以迎红军。。
(《苏联利益和人类利益的一致》)
《孟子·梁惠王下》中有“以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之语,毛泽
东这里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