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后期政治史-第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825年11月19日,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突然去世。皇位继承问题出现混
乱,“十二月党人”决定乘机发动武装起义。
亚历山大一世无嗣,根据罗曼诺夫王朝的传统,亚历山大一世死后应由
其二弟康斯坦丁大公继位。但他与波兰一位非贵族出身的姑娘结婚,不宜再
作沙皇,于是内定由尼古拉接替亚历山大一世。但亚历山大生前未向全国臣
民公布这一重要决定。亚历山大一世去世的消息传出后,沙皇政府文武官员
则向康斯坦丁宣誓效忠。康斯坦丁也不公开宣布放弃皇位,以使尼古拉无法
继位,造成了俄国历史上的“皇位空缺”时期。后来,尼古拉等得不耐烦,
宣布俄历12月14日由全国文武官员向他“再宣誓”。
“十二月党人”北方协会杜马决定利用“再宣誓”之机,以武力胁迫枢
密院发布他们拟定的《告俄罗斯人民书》,若遭拒绝便举行武装起义。尼古
拉一世得知北方协会的计划后,把“再宣誓”的时辰提前,打乱了起义者的
计划。 12月14日,起义士兵开到参议院广场时,尼古拉一世即位的礼仪
程序已结束,起义的指挥官谢·特鲁别茨伊公爵背叛起义也未到广场,起义
失去了主动性。新沙皇尼古拉一世调遣4倍于起义者的兵力前来镇压,起义
失败。
1825年12月29日(俄历),南方协会也发动了起义。起义者攻克了瓦
西利科夫城,几乎全体官兵都参加了起义队伍,起义达到了高潮。 12月31
日,起义军到达莫托维洛夫卡镇后,附近农民听说起义的目的是推翻农奴制,
纷纷表示对起义的拥护,有些农民则要求参加起义队伍。但起义领导者死抱
着军队起义的方针,拒绝人民群众参加革命。次年1月3日(俄历),起义
军在特利列斯村被政府军镇压而失败。
尼古拉一世以极残酷的手段对起义者进行镇压和报复,共有579人被提
交法庭审判,彼斯特尔、雷列耶夫等5名起义领袖被处以绞刑,许多起义士
兵被鞭笞致死,许多人被流放到西伯利亚服苦役。
① 《1825—1905 年的俄国》,三联书店1957 年版,第21 页。
… Page 17…
“十二月党人”起义是俄国历史上第一次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公开武装
斗争,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对以后俄国革命有重大影响。
“十二月党人”起义有其突出特点,革命者采取了发动军队武装起义的
斗争方式。参加12月14日起义的是近卫军莫斯科团、海军团、榴弹兵团和
芬兰团的3000名士兵。 12月29日在乌克兰起义的是契尔尼戈夫团1164
名士兵。在总计4000多名起义军人中,约有40名沙皇军官。在起义失败后
被审讯的579人中,456人是军官。另外,“十二月党人”几乎都是青年。
第一个秘密协会的6名创始人中,年龄最大的只有27岁,最小的20岁。起
义失败后被处绞刑的5名革命家,其中年龄最大的33岁,最小的23岁。青
年更富于理想和热情,这也是“十二月党人”发动这场革命运动的重要条件。
但列宁认为:“十二月党人”是极少数没有人民支持的软弱无力的贵族,他
们脱离人民群众。这也说明敌我力量悬殊,他们的起义遭到失败是必然的。
… Page 18…
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马克思和恩格斯
(1)卡尔·马克思(1818—1883年)
马克思1818年5月5日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特利尔城的一个具有自由主义
和启蒙思想的律师家庭。他在少年时代就受到民主运动的影响和家庭、学校
的良好教育,思想活跃、勤奋好学。他为父亲的“纯洁品德和法学才能出众”
而骄傲;他赞美母亲把一生“整个地贡献给了爱与忠诚”。1835年他在中学
毕业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
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
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
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
①
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这时的马克思尚未确立科学的世
界观,但已表明他已具有超出常人的人生价值观、远大抱负和高尚情怀。
1835年10月,马克思考入波恩大学,一年后转入柏林大学,攻读法律。
他的学习兴趣广泛,历史和哲学是他更专注的学科,尤其是黑格尔哲学。黑
格尔哲学使他从辩证思维的海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并使他摆脱宗教的影
响,接受无神论。他参加了青年黑格尔派的活动,但他并没有站在青年黑格
尔派的立场上停步不前。 1841年春,他撰写了大学毕业论文——《德谟克
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表明他已是一个彻底的无
神论者和民主主义者。他对黑格尔哲学采取了批判态度,主张哲学和实践斗
争相结合,表现了改变德国社会生活的彻底革命精神。 1841年,马克思于
柏林大学毕业,并获得了耶鲁大学授予的博士学位,该大学哲学系系主任巴
赫曼教授审阅了他的论文,称赞他“才智高超、见解透彻、学识渊博”。著
名的青年黑格尔分子莫泽斯·赫斯在给一个朋友的信中说,“你应该准备去
结识一位最伟大的哲学家,也许是当今活着的唯一的真正的哲学家。……他
将给中世纪的宗教和政治以最后的打击。他既有最深刻的哲学严肃性,也有
最敏锐的机智。请你设想一下,如果把卢梭、伏尔泰、霍尔巴赫、莱辛、海
涅和黑格尔结合成一个人——我说的是结合,不是凑合——,那这个人就是
①
马克思博士。” 当时的马克思年仅23岁。
大学毕业以后,马克思立即投入了反对普鲁士专制主义的现实斗争。从
1842年4月起,他为《莱茵报》撰稿,同年10月,任该报主编,以犀利的
笔锋揭露和抨击反动政府的政策。他抨击普鲁士制度不给人民以言论出版的
自由时说:“我是一个幽默家,可是法律却命令我用严肃的笔调。我是一个
激情的人,可是法律却指定我用谦逊的风格。没有色彩就是这种自由唯一许
可的色彩。每一滴露水在太阳的照耀下都闪耀着无穷无尽的色彩。但是精神
的太阳,无论它照耀着什么事物,却只准产生一种色彩,就是官方的色彩。”
在《莱茵报》被查封后,1843年10月,马克思迁居巴黎,同德、法工人的
秘密团体建立了联系,并经常参加工人群众的集会。1844年2月,他在与黑
格尔左派分子卢格合办的《德法年鉴》上发表了《论犹太人问题》和《导言》以及几封重要信件,表明他已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
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
1848年8月底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会见,从此开始了他们的伟大友谊
与合作。他们共同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同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和小资
产阶级思潮作斗争,支持1848年欧洲革命并写出一系列著作总结这次革命的
经验教训,组织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和国际工人组织
——第一国际(即国际工人协会)。从50年代起,马克思致力于政治经济学
的研究,1859年发表了《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1861—1863年写了
23本政治经济学笔记;1865年完成长达200多万言的《资本论》全部草稿。
马克思满腔热情地讴歌巴黎公社的革命首创精神,总结了公社的经验。他是
各国革命运动的良师益友。在 1850至1870年的20年里,他和恩格斯几乎每
天通信,讨论各种政治问题以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问题。从 1851年开始为
美国《纽约每日论坛报》和英国及其他国家的报刊撰稿,评述各种重大的国
际问题,其中包括对中国社会特点的分析,揭露和谴责俄、英对中国的侵略,
歌颂和赞扬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马克思一生写了许多伟大的著作,最为全
世界熟悉的当属与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以及他的名著《资本论》。
他提出的剩余价值理论和唯物史观是他一生中两项伟大发现。他和恩格斯共
同创立的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
2
马克思是德国人,但在他65年的人生中有 的时光侨居他国,其中
3
有34年住在英国。德意志各邦反动政府把他视为“最危险的敌人”,以各种
借口拒绝承认他的德国国籍。他在法国和比利时期间也一再遭到当局的驱逐
和骚扰。对此,马克思泰然处之,他豪迈地说:“我是世界公民,我走到哪
儿就在哪儿工作。”直到1883年他去世,也没有取得固定的国籍。他的母亲
始终不理解马克思的胸怀和抱负。她希望儿子能获得法学学位和高官厚禄。
但是马克思获得的是哲学博士学位,而且从不追求官职。当他写成《资本论》
后,他母亲感叹地说:“你如果不是写了一本论资本的书,而是弄到一笔资
本,那就聪明得多了。”马克思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奋斗了一生,并且本
身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无产者。他在写作《资本论》时,家里竟穷得没有煤
烧,没有饭吃,自嘲“饿得象只鹰”,典当了上衣去买稿纸,写好稿子竟无
钱买邮票邮寄。反动政府的迫害,贫困的生活压力以及繁重的理论创作和实
际工作重担,严重地损害了马克思的健康。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因病
与世长辞,享年65岁。
恩格斯在谈到马克思的伟大历史功绩时指出:“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
的发展规律”;“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
会的特殊运动规律”。他说马克思是“科学巨匠”,并且“首先是一个革命
家”。他指出,马克思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
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马克思逝世的消息引起全世界反响,从3月16日起,在纽约,美国国旗
下半旗致哀。3月19日晚,纽约工人和进步人士举行万人追悼会,与会者用
英、德、俄、意、法、西班牙和斯堪的那维亚语等多种语言发表讲话,称颂
马克思的伟大历史功绩,盛况空前。在欧美许多国家,不但各社会主义和民
主报刊纷纷刊登悼念马克思的文章,欧洲一些资产阶级自由报刊,甚至已往
曾受过马克思批判的报刊,也都发表了马克思逝世的讣告和评论。
… Page 20…
马克思逝世到现在已经一百多年了,但他的英名和事业是不朽的,他的
著作在世界五大洲广泛传播,他的思想历经沧桑,依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辉。
就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也有许多学者热衷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尽管
他们有自己的出发点,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甚至会有许多偏误,但这也足以
说明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社会生活中仍然是不可忽视的力量。
(2)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20—1895年)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20年11月28日生于德国莱茵省巴门市一个工
厂主家庭。其父一心想把他培养成自己事业的继承人,所以,恩格斯中学未
毕业就被送到巴门和不来梅的商业营业所当办事员。年轻的恩格斯十分厌恶
工商界那种尔虞我诈的庸俗习气。他无心经商,而是致力于文学、历史和哲
学的研究。1841年,他在柏林服兵役期间,闲暇时便去柏林大学听课,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