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世界近代后期政治史 >

第1节

世界近代后期政治史-第1节

小说: 世界近代后期政治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Page 2…

                                  内容提要 



     本书为百卷本《世界全史》之一,描述的是19世纪20年代至19世纪末 

有重大影响的政治事件、政治制度、政党活动、政治思潮、国际关系以及有 

影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等等。对于欧洲来说,本书以1815年拿破仑战败和维 

也纳会议为开篇,写到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资本 

主义比欧洲起步要晚,本书主要介绍19世纪中、后期这些地区广大人民反抗 

殖民统治和本国封建势力、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的斗争。本书还介绍了美国 

和加拿大近代后期的政治状况,重点阐述了美国的领土扩张、南北战争和两 

党制度的形成,以及加拿大的短暂历史、政治制度和主要政党等。 


… Page 3…

                                 一、概述 



                        1。世界近代后期的基本矛盾 



     世界近代是人类社会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时期。影响世界近 

代历史进程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同封建主义、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以及各 

民族或国家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的根源,首先是经济利益的冲突,同时也 

表现为政治制度的先进与腐朽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在世界近代后期表现得 

更加错综复杂、尖锐激烈。 

     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矛盾,在欧洲近代早期居于主导地位。资产阶级 

通过一系列革命和改革摧毁了封建统治,使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确立起来, 

并以其强大的冲击力向全世界辐射扩展。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资本主 

义起步较晚,这一矛盾直到近代后期才突出起来,但直到整个世界近代史终 

结,这些地区还没有完成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在打击和铲除封建主义的过程中,“革命”起到了历史火车头的作用, 

而“改革”也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英、法、美等国,资产阶级一般是通 

过革命推翻了旧制度,再通过政治、经济改革确立了资本主义统治的新秩序; 

在德国、俄国和意大利,主要不是通过革命而是通过改革转向了资本主义制 

度;日本的明治维新则是革命和改革并行,相辅相成,使资本主义取得了最 

终胜利。 

     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剥削和压迫的斗争是与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相始终 

的。在近代,这一矛盾在欧美各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中成为主要的社会矛盾, 

无产阶级揭开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序幕,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国际共产主义运 

动。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 

级有了反对资本主义的锐利的思想武器。  19世纪50—60年代,欧美工人 

运动出现了新高潮。1864年第一国际建立,1868年德国社会民主工党诞生, 

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爆发。在第一国际时期,马克思主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 

取得了领导地位。  1889年又在恩格期指导下建立了第二国际。 

     民族或国家之间的矛盾在世界近代后期也很尖锐。这一矛盾分为两种情 

况:一种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与宗主国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为东西方 

列强对各被压迫民族的统治和掠夺,以及被压迫民族的反抗;另一种是资本 

主义各国之间争夺霸权和划分势力范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最高形式是列强 

之间的战争。克里米亚战争、普法战争、英布战争和美西战争都是列强之间 

争夺和瓜分世界的战争。 

     由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扩张,在近代世界形成了一个附属于资本主义 

体系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体系。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社会状况很复杂,前资 

本主义的各种生产关系和资本主义因素纠缠在一起,人民大众、本国的统治 

阶级以及外来殖民势力之间的矛盾错综复杂;民族的种族的阶级的矛盾盘根 

错结,相互交织。反抗外来侵略势力,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反抗封建统治, 

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构成了这些国家和地区近代后期政治史的主要内容。 



                    2。拿破仑时代结束后欧洲政治形势 



     1815年拿破仑帝国崩溃后,在欧洲出现了新的国际政治格局和形势。在 


… Page 4…

反法斗争中,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进入法国首都巴黎,表明俄国在军事上 

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在整个欧洲局势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和作用。亚历山 

大企图扮演拿破仑的角色,摆出了“欧洲和平仲裁人”的架式。英国早已拥 

有海上和殖民地霸权的优势,它在欧洲大陆新的政治目标是:保持势力均衡, 

防止法国东山再起,并防止任何大陆国家取代拿破仑帝国的地位,首先要阻 

止俄国取代法国。两个德意志世敌国家奥地利和普鲁士曾为共同反法缓和过 

彼此之间的矛盾,拿破仑帝国垮台后,双方又都瞄准了争夺德意志霸权的目 

标。曾被拿破仑推翻和征服过的欧洲各国大小王室都企图恢复昔日的统治。 

    反对拿破仑的战争曾使欧洲英、俄、普、奥四大国暂时联结在一起,战 

争一结束,盟国之间的矛盾就突出出来。然而,它们不可能立即通过一场新 

的战争来解决问题,就产生了维也纳体系。维也纳会议所形成的国际政治关 

系和势力范围一直维持到19世纪中期。它为国际间所规定的一些基本原则使 

欧洲在一个世纪内免受大规模战争的洗劫。尽管1853年发生了克里米亚战争 

和1870年发生了普法战争,尚都属于局部性战争。所以,有学者认为,维也 

纳会议在整个欧洲历史上的影响超过1648年的威斯特发里亚条约,可与1919 

年的凡尔赛和约相提并论。 

    30年代到40年代末期,欧洲局势动荡不安,各国普遍要求改革现状, 

发生了法国1830年革命,波兰1830年起义,比利时1830年革命,签定了温 

加尔·伊斯克列西俄土条约 (1830年7月8日),召开了1833年俄、奥、 

普三国君主会议,1840年英、奥、普、俄签订伦敦协定,以及爆发了席卷整 

个欧洲的1848年革命。 

    50—60年代,英国工业垄断地位形成,并疯狂进行海外掠夺和殖民扩 

张。国内工人运动重新活跃起来,掀起了第三次选举改革运动。英国的殖民 

统治激起了爱尔兰人的英勇反抗,马克思和各国工人阶级积极支持爱尔兰人 

民的民族解放斗争。这一时期的法国处于严重的危机之中。拿破仑三世在对 

内实行军事独裁统治的同时,对外极力推行殖民扩张政策。远征墨西哥的失 

败加深了第二帝国的危机,各种反拿破仑力量不断增长。  1870年普法战争 

爆发,法国的失败埋葬了法兰西第二帝国,也结束了拿破仑三世的政治生涯。 

普法战争的另一直接后果是德意志的统一和意大利的统一。 

    在60年代,俄国实行了废除农奴制度的改革,从此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 

主义的道路。沙皇俄国对波兰的掠夺和统治,激起波兰人民的不断反抗。 

1863年的波兰民族起义沉重地打击了沙皇俄国,成为波兰由封建社会走向资 

本主义社会的转折点。 



                    3。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亚洲的觉醒 



    亚洲大陆是世界文明发祥地,曾经走在世界历史的前列。然而当欧洲各 

主要国家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迅速发展、结束中世纪落后的封建制度的时 

候,亚洲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处于封建的和封闭的社会阶段,社会经济长期停 

滞不前,政治制度腐朽落后,给欧洲列强的入侵造成了可乘之机。  15世纪 

末16世纪初,欧洲殖民主义开始侵入亚洲,首先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 

随后是英国、俄国、法国,接着是美国。最初他们以通商为名,接着是武力 

占领和签订不平等条约,大片大片地侵吞亚洲各国的领土和搜刮各国的财 

富。到20世纪初期,亚洲有2/3地区完全沦为殖民地,将近1/3的地区成为 


… Page 5…

半殖民地和附属国。唯有日本例外,明治维新使日本由封建社会走上了发展 

资本主义的道路。日本的锁国政策被美国炮舰打破之后,它迅速适应新情况, 

国家很快强大起来。同时,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1894年发动中日甲午 

战争,目的是掠夺中国的藩属朝鲜。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使中国的国际 

地位一落千丈。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早进入封建社会的国家,在近代是大大落伍了。当西 

欧资本主义迅猛发展之时,中国却滞留在封建社会中,其经济、政治和文化 

处于完全封闭状态,社会前进的脚步极为缓慢。机构庞大的帝国政权、层层 

的封建官僚统治、以维护皇权为基础的封建意识形态的束缚,造成了中国人 

落后、愚昧和盲从的心态。清朝统治者妄自尊大、对世界形势冷漠无知,甚 

至到19世纪初年仍然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根本不了解世界正在发生的巨 

大变化,丝毫不清楚正在崛起的西方世界的力量、地位和政策,更没有预感 

到中国所面临的危机;当西方殖民国家迫使中国开国、企图开辟和占领中国 

市场、使中国沦为殖民地之际,中国统治者手足无措,只能被动应付,以致 

于最后妥协投降。 

     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引起了中国国内要求改革和维新运动的高涨。 

1898年出现了“百日维新”。维新运动被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反动势力残酷镇 

压。 

     日本和中国原来都是封建专制国家。中国的戊戍维新和日本的明治维新 

都以西方为榜样,以改革为手段,企图并不根本触动封建特权而发展资本主 

义。二者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结局却迥然不同。这固然由于两国历史发展的 

具体道路不同以及维新之前政局之差别,亦有在维新过程中具体方针路线、 

领导力量及阶级基础之不同及国际环境之差异。 

     明治维新把政权的改革和建设置于重要地位,并以暴力摧毁旧政权为前 

提,社会改革的条件也较为成熟。从19世纪30年代起,就已有“藩政改革”, 

并且维新派代表人物大权在握,又有下级武士的支持。而中国维新派没有日 

本那样的强藩作后盾,维新领导人基本上是学者、书主,缺乏政治实践锻炼。 

他们主要在官僚阶层和知识分子中间寻求支持。尽管中国维新运动的思想宣 

传比日本广泛深入,但在政治作为方面则大大不如日本。尽管如此,戊戍维 

新在中国历史上仍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中国觉醒的表现,是有深远影响的。 

     殖民侵略加剧了亚洲人民的苦难和落后,也引起了亚洲人民的强烈反 

抗。近代亚洲出现三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斗争的高潮。第一次高潮是 

在19世纪中叶,中国、印度、阿富汗和伊朗都发生了大规模的武装起义,但 

大都失败了。第二次高潮是在19世纪末,中国、朝鲜、越南、菲律宾和印度 

尼西亚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抗殖民侵略的斗争。第三次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高 

潮是在20世纪初年。这些都表明沉睡的亚洲在觉醒。 

     资本主义对亚洲的侵略,也给亚洲带来了西学的影响,这是一个客观事 

实,并非殖民者的善意。开国之后,各国封建统治者一般都进行了“师夷之 

长技以制夷”的改革,如中国的洋务运动,日本的幕政改革。第二次革命高 

潮之后,亚洲各国的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兴起了资产阶级改良运 

动,如土耳其奥斯曼新党的立宪活动、印度的国大党运动、菲律宾联盟的改 

革活动及中国的戊戍变法运动等。所有这些改革和改良运动大都失败了。 



                 4。殖民主义者的掠夺和非洲人民的反抗 


… Page 6…

     非洲从15世纪起就遭到欧洲列强的侵略和掠夺。在长达300年之久的奴 

隶贸易中,非洲损失1亿人口。残酷的奴隶贸易对非洲的发展是摧毁性的。 

19世纪初,许多国家开始禁止奴隶贸易,但非洲大陆又被西方列强逐步占领 

和瓜分。到19世纪中叶,葡萄牙侵占了安哥拉和刚果河河口地区;英国进一 

步扩大了在冈比亚和塞拉利昂的殖民地,并在黄金海岸沿岸地区和尼日利亚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