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寂寞的王朝:东汉帝国往事 >

第16节

寂寞的王朝:东汉帝国往事-第16节

小说: 寂寞的王朝:东汉帝国往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轶倒也罢了,身为三公之首的大司马朱鲔则有另外的深层考虑。他认识到:刘秀与皇帝刘玄绝不是一心,上次为了刘縯的事情,双方已经结下了不共戴天的仇恨,形成了一个永远无法解开的死结。朱鲔甚至这样认为:像刘秀这样的人,还不如一刀把他宰了算了,免得给以后留下后患。
  因此,他们二人百般阻挠,屡次向皇帝刘玄进谏:“陛下,刘文叔万万用不得!”看到二位重臣如此说,刘玄是满腹狐疑,举棋不定,迟迟没有决定去河北的最终人选。
  此时,刘秀在洛阳当然也听说了朝廷打算派人去河北宣慰的消息。对于他来说,自然是非常渴望摆脱刘玄的监视与控制,到广阔的河北去建功立业。然而,刘赐的建议提出已经有些日子了,可是朝廷却一直没决定去河北的人选。很快,刘秀也知晓了一些此事的原委。他知道,只要朱鲔、李轶二人在皇帝身边掌权,自己就永无出头之日。想到这些,他不禁有些灰心。
  看来,刘秀想去河北公干历练的想法,似乎成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几乎没有什么指望。因此,他在洛阳城里做着这个有名无实的代理司隶校尉,心情很是郁闷。回到府中,也是长吁短叹,愁眉不展。
  此时,冯异也跟着刘秀进了洛阳。他也听到了这个消息,心里很是着急。于是,他开始积极地为刘秀想办法、跑关系。可是,连当朝大司徒刘赐在刘玄面前说话都不管用,还有什么办法呢?
  对此,冯异也是毫无办法,只能在暗中观察朝局得变化,以等待机会。果然,“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事情终于有了转机……
  此时,在更始朝廷之中,除了宣慰工作以外,还有一件事情没有确定下来:长安与洛阳,哪个应该是首都?为此朝臣们之间一直争论不休,他们分为两派,一派以大司徒刘赐、大司徒府司直李松为首,极力建议迁都长安;另外一派以大司马朱鲔、大司空陈牧等人为首,主张以洛阳为首都。
  刘玄对于将首都定在洛阳还是长安,一直犹豫不决。刘玄之所以能够下定迁都长安的决心,主要是听了丞相府长史郑兴的建议。在他得劝说之下,刘玄下了决心:从明年开始,迁都长安!
  迁都工作由谁来负责呢?刘玄决定把此事交给刘赐、李松去办。可是,问题就来了:刘赐去了长安的话,谁来主持洛阳政务呢?这个问题,当然难不倒刘玄。
  几天后,刘玄宣布改革官制,将大司徒一职改为左、右丞相,以刘赐为右丞相、曹竟为左丞相。按照汉法尚右得习惯,以右为尊,刘赐实际上是丞相,曹竟是副丞相。他命令刘赐先行入关,修缮宗庙、宫室,专门负责迁都的准备工作。洛阳朝廷得事务,则交给左丞相曹竟处理。曹竟是青州山阳郡人,与刘玄是多年得至交,深得其信赖。于是,自刘赐走后,曹竟主掌朝廷日常事务。他的儿子曹诩(音xǔ)也做了尚书,从事奏折传递的机要工作,这父子二人就成了新贵红人。
  看到这种情况,冯异心中暗喜:机会终于来了!因为,冯异与曹诩以前就是老熟人,彼此之间的私交甚厚,关系非常密切。冯异就向刘秀献计:由自己出面,去找曹诩,以重金贿赂曹氏父子。请曹氏父子在刘玄面前为刘秀说好话,让刘玄批准他去河北。
  果然,曹诩收了冯异的钱,再加上以前的老关系,就一口答应了下来:“没问题,这事包在我身上!我回去跟家父说一声就成了。”就这样,曹诩答应给其父曹竟做工作。果然,在曹诩的劝说下,曹竟同意在刘玄面前为刘秀说话。
  十月,曹竟在刘玄面前提议:让刘秀去河北做宣慰招降的工作。对于刘玄的顾虑,曹竟说:“刘秀的满门老小都在宛城,他敢造反吗?只要看住了他的家眷,不怕他翻天!”听到这话,刘玄觉得有道理,于是下了决心,同意让刘秀去河北做宣慰工作。但是,刘玄对刘秀还是很不放心,只给他一个“破虏将军代行大司马事”的空头官衔和宣慰节仗,没给他一兵一卒。刘玄的这招够狠:你刘秀不是要去建功立业吗?要官有一个,要兵却没有。刘玄甚至还暗藏着这样的用意:也许你刘秀宣慰不成,会被河北的那些骄兵悍将杀死。如果你要是“不幸”死在河北,那岂不是正好遂了朕的心愿?正好借助他人之手,除掉了这个后患。
  于是,刘秀去河北宣慰的事情,就此敲定。刘秀接到刘玄的诏书之后,他真是喜出望外。他立即持节渡河,到河北进行宣慰工作。
  出了洛阳,刘秀的心情真是无比的畅快。此刻的他,好比一条蛰伏涸池已久的困龙,终于游入了大海。在洛阳,刘秀犹如笼中之鸟,好似网中之鱼,处处收到限制、监视。现在好了,只要到了河北,在这个“天高皇帝远”的地方,总算是自由了。他带着冯异、铫期、王霸等几个铁杆死党,坐在驶往河北的渡船之上,浑浊的河水在船舷下奔腾。他呼吸着带有水腥味的河风,遥望着对岸。只见苍苍茫茫一片,除此而外,再也看不清楚什么。
  朝廷不给一兵一卒,单枪匹马地闯荡,会有好结果吗?对此,刘秀心中也没有底。河北,是否就是建功立业的福地呢?他在这里是否真的可以有所作为呢?也许,只有天知道。
  一切都是未知数……
  (二)广招贤才
  更始元年十月,刘秀带着数十个追随者,渡过黄河来到了河北。
  然而,此时的并州、幽州、冀州三州,却是四分五裂,遍地狼藉。并州的上谷郡是耿况的势力范围,幽州的渔阳郡是彭宠的地盘。在冀州,北部是真定王刘扬的老巢,南部的邯郸城则是前赵王之子刘林的天下,真是军阀林立、豪强并起。这些人虽然在表面上拥戴更始政权,心中却各怀私心,都在打着各自的小算盘。
  除了这些,在各地还聚集着大大小小的流民军队伍,什么赤眉、铜马、青犊,还有“城头子路”、力子都等杂号土匪,势力都很大。
  刘秀此时手上几乎没有一兵一卒,面对纷乱如麻的棋局,应该如何下手呢?就凭着这么一个“破虏将军兼代行大司马事”的空头官衔、宣慰节仗,在群雄割据、人地两生的河北,能够有什么作为呢?
  事实上,刘秀一行自从到了河北之后,宣慰工作就进行的很不顺利。各地的官员、百姓看到他没有带兵前来,只有几个贴身的随从,对于他的话都是将信将疑。本来,刘秀有两个职务,一个是“破虏将军”,一个是“行大司马事”(即代理大司马),都有开衙建府,又拿着宣慰招抚节仗,具有在河北招兵买马的权力。可是,刘秀他们一行且走且行,进展很是缓慢。不要说有名望的能人来投奔他,就连普通的士兵也没招徕到几个。乱世之中,人们也学精了:你刘秀一没兵,二没钱,投奔你干吗去啊?难道要等着饿死吗?
  刘秀看到这样的场景,心中已经凉了半截。如此困难的局面,究竟该如何是好?他感到有些灰心,整天闷闷不乐。每走到一个地方,看到的情状都大同小异。
  此时,不仅刘秀自己感到绝望,他手下的随从们也感到前途渺茫,跟着他混实在没什么意思,纷纷开始动摇。他们多数是刘秀在南阳、颖川等地征战之时,礼请征召的一些人才。在西汉时期,颖川多出名士,誉满天下。刘秀的随从之中,尤以颖川籍的最多,有十几位之多。其中有些人看到时局艰险,前途无望,很多人都不辞而别,各奔前程去了。留下来的,只有冯异、王霸、铫期、祭遵等寥寥几人。
  有一天,刘秀在驻地巡视,看到王霸在一旁忙碌。于是,就把他唤来说话。此时,王霸虽说已经被刘秀任命为大司马府功曹令史,由于手下没人,很多工作都是他自己来做。王霸对刘秀的确是忠心耿耿,和他一起来的同县人几乎都走了,就他一个留了下来。刘秀看到王霸形只影单的样子,不禁一阵酸楚,他感慨地对王霸说:“在颍川跟从我的人都走了,惟独你一个人留下。王令史,继续努力吧!疾风知劲草啊!”
  话虽这样说,也只能是说说而言。古话说:“胜人者力,自胜者难。”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意志力的坚强程度,往往决定着事业的成败。面对昆阳城下四十多万敌军都没有气馁的刘秀,此刻真是没了主意,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人生在世,有很多的困苦。有的时候,同样的话,可以劝慰别人,却无法使得自己恢复信心。他可以找出一些话来勉励王霸,却无法激励自己的斗志。此时,他心乱如麻,怏怏不乐。渐渐地,本来就有些沉默寡言的他越来越不爱说话,后来竟然对冯异、铫期等几个亲信也不再言语了,总是喜欢一个人独处。要么是一个人做着发呆,要么是独自在屋里睡觉。看上去面色阴沉、情绪低落,显得非常沮丧。
  这一切,当然瞒不过机警过人的冯异。对于眼前的困境,他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但是,冯异并没有灰心,他觉得眼前的困难都是暂时的,是可以克服的。自古以来,成大事者,谁个不吃过苦头?古话说的好:“历尽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啊!对于刘秀的情绪变化,冯异自然是心知肚明。他一直在悄悄地观察,准备找个机会去安慰、劝谏主公一下。但是,由于刘秀一直不和他说话,冯异一直没有机会。
  此时的刘秀,陷入了悲观情绪的谷底。此刻,他与常人一样,也开始怀念起他的大哥刘縯来。他心中一边在思念,一边在埋怨:大哥!现如今我该怎么办呢?谁让你不听我和舅舅的话,最终被奸贼所残害!你不该走的这么早!要是你在的话,我怎么会如此倒霉?
  当初,刘縯刚死的时候,刘秀怕被刘玄猜忌,采取了韬光养晦之计,百般掩饰自己的哀伤之情。他在公开的场合,从来不敢表现出一点悲戚之色,饮食谈笑如平常。然而,自从到了河北,摆脱了刘玄的控制之后,他像换了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从不近酒肉。晚上睡觉时,枕头上总是会留下斑斑泪痕。周围的侍从发现了,知道他思念大哥刘縯,但是谁也不敢劝他,就悄悄地告诉了冯异。
  冯异知道后,他觉得再不直言劝谏的话,主公就会消沉下去,前途堪忧。于是,他独自来到主公的卧室,叩头求见。
  此时,刘秀正在伤感之中。一看冯异欲言又止的样子,马上知道他要说什么。他收敛悲凄之容,有些恼怒、不耐烦摆摆手说:“冯公孙,你回去吧!不要再说了!”冯异一看刘秀的脸色不对,于是就知趣地退下了。
  过了几天,冯异趁刘秀心情稍微好一点的时候,对刘秀进言说:“天下之人被王莽所荼苦,在痛苦不堪的生活中生活了多年,再也无法忍受了类似的暴政了。天下百姓无不思念昔日大汉朝的恩德,思念刘氏,希望他们的子弟中有人能够挺身而出,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而今,更始朝廷的大臣、将军们根本不想这些,他们纵横不法、残忍暴虐,每当攻克一地,都要大肆抢劫、奸淫,使得老百姓雪上加霜,更加痛楚。因此,老百姓们对他已经失望至极。但是,由于刘氏宗室之中无人能够取代刘圣公,老百姓不知道应该去依靠、拥戴谁。这就是虽然王莽已死,而天下却迟迟不能安定的根本原因所在啊!” 刘秀听了,默默地点了点头。冯异继续说:“如今主公荷担宣慰招抚重任,作为一方大员独当一面。现在,我们只有向老百姓布施恩德,才能够收取人心。主公您想想看,假如没有夏桀、殷纣之悖乱无德,哪里会有商汤、周武王的赫赫功勋呢?如今老百姓没有吃的,最容易安抚不过了。眼下的当务之急,是应该向各地派遣官员,到各个郡县去宣传政策,赈济灾民、清理冤狱,向民众们布惠施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打开局面啊!”
  冯异的一番切中时弊的肺腑之言,深深地打动了刘秀。他犹如醍醐贯顶,猛然从颓废情绪中振作了起来。他通过反复思索,深感冯异说的很有道理。他明白了一个道理:怨天尤人是没有用的,求人不如求己!如果自己不在河北干出点明堂,被刘玄控制在宛城的亲属们,大哥遗子刘章、刘兴,大姐刘黄、三妹刘伯姬,还有新婚的夫人阴丽华,统统都要完蛋。此时,他重新拿出血战昆阳之时的冲天勇气,拼了!至此,他下定了决心:就是再艰难,也要把这条路走下去!
  过了几天,刘秀一行进了邯郸城。刚一入城,刘秀立即派冯异、铫期二人带着宣慰榜文到各郡的属县,对监狱中的囚徒登记造册,审理冤案,将那些由于冒犯苛刑峻法而蒙冤入狱的囚犯全部释放。又开仓赈济灾民,拿出钱来慰问抚恤那些孤苦无依的穷苦人。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