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前期生活习俗史-第3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7、8头猪。
新几内亚的芒特哈根人,新娘是明码标价买来的。她们只被看作是“一
件会做家务的家具”,他们的肉体和血液被认为是脏的。她们不能和丈夫一
起吃饭,男人向他们求欢也要在室外进行。
居住在南部高地的胡利人,实行自由恋爱的婚姻。但谈恋爱的方式很独
特。男女双方不能讲话,而是吹一种竹制的乐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婚后,
… Page 110…
待第一个孩子5岁后,夫妻分居两处,女孩随母,男孩随父。
丧俗 巴布亚新几内亚人很重视丧葬。人死后,有专门的匠人将尸体涂
上一种红土,放在架子上,用火熏烤成木乃伊,再把制好的木乃伊送到一间
在背阴的地方用木棍盖起的房子里,让尸体斜躺在木架之上。
在美尼亚米亚附近的村子里,有一座安置木乃伊的山丘,涂着红土的木
乃伊一排排安置在岩石台子上。这里没有停放尸体的小屋,而只是一个背风
的岩石场。木乃伊也不是卧姿放着,而是用木棍支撑着坐在那里。
人们对存放木乃伊的地方非常尊敬,并常常到这里来汇报村中的事情,
他们认为他们所说的一切死者都会知道,并能看到和感受到。
新几内亚的部落中也存在着土葬。他们将死者以坐姿放入棺材,并在棺
材上打几个洞,以使死者呼吸畅快。埋好后,在坟墓上插上数十根木桩,坟
墓周围挖排水沟,在水沟外种上几百棵树。每年全部落的人都要在墓前举行
祭祀。祭祀时,他们把40头猪击毙,并立刻开肚抛肠,薰烤4、5个小时,
熟后,男人一拥而上分食之。再把一只小猪放在墓前临时搭起的小屋里,供
死者的灵魂附身。祭灵时还要赞美死者,其妻子儿子围绕坟墓走一圈,边走
边喊叫。
芒特哈根人死后,尸体放在匣子里,吊离地面让其腐烂。经过两个月后,
再把腐烂了的尸体放进一只漆过的箱子里,直到变成一具骷髅再送往坟场。
④西萨摩亚。西萨摩亚人的婚礼十分简单,亲朋好友在一起吃一顿罗卜
糕似的食品,热闹一番,婚礼就结束了。婚后男方去女家住或是女到男家住
均可。婚后,全家老小住在一个凉亭式的房子里,大人们的房事也从不避开
孩子们。
西萨摩亚群岛的土著人,结婚时要当众破除新娘的贞操,这种事一般由
新郎或头人去做。
新娘被领进举行仪式的广场以后,陪同她的老媪取尽她身上所有的遮盖
物,让姑娘盘腿而坐在广场中的一块雪白的毯子上。由头人用右手的食指和
中指当众捅破她的处女膜。如果头人举起右臂,怀着焦急的心情观望的人们
确信这个姑娘是贞洁的,随之四处爆发出一片欢呼声,人们为她感到光荣。
此后,老媪搀新娘赤身裸体从众人面前走过,一边走一边唱象征性的歌
曲:河水快快流,两岸留不住,冲破暗礁石,奔腾向大海。
如果上述验证有损于整个部落的名誉,新娘的兄弟,甚至是她的父亲,
就会冲上去用棍棒将她活活打死。她的名字也从此将从整个部落人的记忆中
消失。
1903年,第一批华人来到西萨摩亚,当地人与华人通婚的习俗也由此开
始。
丧俗 1893年,由于英、德、美国的挑唆,萨摩亚发生了一场内部的战
争,战争中死了许多人。人们为他们举行的丧礼是这样的:“战死者的女眷
来到战场,铺开法拉 (地毯)。蝴蝶和虫儿停在它的上面,把它赶走,又回
来,又赶走,再回来,这样反复三次,又再回来,那便被认为是战死者的灵
魂。妇女们便郑重地把它抓起来,带回家里祭奠。
海岸上,也出现了同样的情景。凭吊在海上的战死者。在海岸上铺开法
拉,螃蟹和寄居虫爬到它上面,赶开,又回来,接连三次,又再回来,便被
认为是战死者的化身,拿回家去祭奠”(岩佐嘉亲著《萨摩亚史》,第112
页)。
… Page 111…
⑤斐济。婚俗斐济人不能在本部落内寻找自己的配偶,而是到与自己部
落曾有过矛盾的外部落中寻找自己的心上人。结婚必须争得各自家长的同
意。结婚时,双方部落的酋长们都要举行仪式,邀请对方,互送礼物“塔姆
娃”即鲸鱼的牙齿,共饮高纳酒,借此消除双方的误解,以增进两部落的友
谊。
结婚后的第四天,要在传统的房屋的四壁挂满树皮布,在布上画满了古
典图案。婚后一周,新娘在村里妇女的簇拥下,举行洗澡仪式。新娘同姐妹
们一起走到齐腰深的海水中,太阳落山时,提一条半米多长的鱼回家,仪式
就结束了。
丧俗 斐济人在死者埋葬后的当天晚上,亲人们要通宵达旦地唱颂歌,
以表示哀思。酋长死后,小伙子们疾击木鼓,昂首吹起海螺号角,妇女们哭
声悲切,顿足捶胸。此时任何人都不得走动。酋长死后的四、五天内,都要
由部落中年长的妇女守护尸体。下葬的墓地设有墓碑,高出地面的部分四周
用石头垒住,作为永久的纪念,葬礼后,参加葬礼活动的人都要到海水中进
行冲洗。
在大洋洲其他民族中,现代早期的婚俗还有许多种,并都带有各自的特
点。如波利尼西亚人的摩鼻求爱,马克萨斯群岛居民的人体铺路、汤加人的
风流婚俗等等。
也有不少奇特的丧俗,如瓦努阿图小南巴人的丧俗,所罗门群岛各部落
的丧俗等等。
(5)文化娱乐
①澳大利亚。澳大利亚人喜欢的娱乐活动很多,流行于 19世纪末叶至
20世纪初的有赛马、跑狗、板球等等。
在墨尔本从19世纪80年代末开始,每年11月的头一个星期四都要举行
赛马锦标赛,每次比赛都吸引着全城的人。
板球是澳大利亚人非常擅长的运动。从 1882年开始,多次与英格兰举行
比赛,胜多输少。
澳大利亚的电影业也兴起于19世纪末。1899年至1900年间全世界的第
一部故事片《早期基督教殉道者》就是在澳大利亚摄制完成的。以后又在澳
大利亚的拍摄过上百部无声电影。
在澳大利亚的土著人中有一种既是武器又是运动器械的“飞来飞去”,
它即可打猎,杀敌,又可当投掷器。
②新西兰。新西兰的体育活动很丰富,包括各种球类,海上运动,滑雪
等等。
毛利人能歌善舞,“波依舞”是女性的代表舞蹈。“波依”是一种用蔺
草编织的白色小球,小球的一端用细绳牵着,在音乐的伴奏下,演员将小球
有节奏地上下舞动,左右绕行,象水流星一样在空中划出变化多端的优美弧
线;小球还不时地碰击演员的头和身体,发出悦耳的声响。
男性的代表舞蹈为“哈卡”,是以表现战争题材的勇士为内容。演员脸
上模仿古人纹面,赤裸上身,下穿黑黄两色草裙,舞蹈动作粗犷有力,有时
还手持武器,刀剑相击,铿锵作响,并伴以高声喊叫。
③巴布亚新几内亚。巴布亚新几内亚人十分喜欢跳舞。每逢节日、典礼
等,他们都要以舞蹈助兴。”
在新几内亚,芒特哈根人的歌舞会是最有特色的。哨子一吹,歌舞开始。
… Page 112…
40个手擎长矛的武士出场了,他们扭动双膝,跳了起来。他们之中,每隔四、
五人就有一个拿着黑色细腰鼓,用手击拍绷紧着兽皮的一面。武士们的打扮
很奇特,他们前身有一块茅草编成的短裙挂在腰带上,后身用当地称为“驴
草”的树叶,蓬蓬松松地遮起来。每人胸前都挂着一只金色的贝壳,贝壳上
方是用一条条树皮串成的项圈。树皮的条数是财富的标志,代表该人有一头
猪和一个珠贝。身上涂满树脂和猪油,闪闪发亮。有些舞蹈者还在下巴上挂
着象欧芹叶子那样的“胡须”,鼻孔中穿一根白骨头,脸上抹得墨黑,只把
鼻子涂白,把眼睛和嘴巴周围勾出白色的轮廓。头戴假发及老鹰和极乐鸟的
羽毛装饰。参加仪式的妇女脸涂成赭红色,穿着草裙。跳着欢快的舞蹈,场
面极为热闹而富有特色。
在大洋洲,喜欢舞蹈的还有所罗门岛居民。他们的传统舞蹈有驱魔舞、
蓑裙舞、战争舞等等。
(6)宗教与禁忌
①澳大利亚。澳大利亚土著人的宗教是图腾式的,他们相信人与自然界
的精灵之间有血亲关系,而且这种血亲关系是生命最主要的决定因素。
移民的宗教信仰可以说随移民的到来而兴起,并随移民的增加信教的人
数也不断增加。1870年左右,信教的人数达全国总人口的38%,所信的宗教
有英国圣公会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和佛教。
19世纪70年代,澳大利亚发生了基督教各教派之间关于宗教信仰、道
德、教育等方面的争论。也说明了基督教在澳大利亚的发展。
②新西兰。18世纪初,欧洲人来到新西兰,西方的文化也日益影响了新
西兰。基督教日益成为新西兰信仰的宗教。而移民则保留着自己宗教信仰,
其中包括东正教、犹太教、佛教和印度教。
毛利人则相信灵魂不灭,崇拜自然力量化身的神和祖先的精灵。
③巴布亚新几内亚。巴布亚新几内亚人普遍信仰精灵,崇拜图腾和祖先。
他们每个人,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精灵。
16世纪随西方殖民者的到来,基督教传入了巴布亚新几内亚,19世纪末
叶以后,西方各国教会纷纷在新几内亚建立传道站。例如1882年,法国的圣
心教会开始在马士皮特、科科波、武纳波佩等地传教,并在武纳波佩建立了
中心和培养教理问答士的学校。1886年,路德教士到达芬什哈芬,并在辛邦
建立了学校,到1906年,路德教派已在辛邦、瓦雷奥、黑尔德斯巴赫、芬什
哈芬、亚宾、塔米、戴因策赫歇等地都建立了传教站。1891年,伦敦传教会
在夸托岛创立了传道站,并建立了教会学校,20世纪初已有80个儿童入学。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传教的还有英国圣公会教、莱因传道
会、罗马天主教等等。到20世纪初年,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和附近各岛屿的几
乎所有沿海地区,都已有传教士在工作。
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高山人中,妇女头上总要挂着一只网袋,不负重时
缠在头上,遮挡阳光,负重时当口袋用。妇女们的负重能力极强,可背负与
自己身体相等重量的东西。可男子却都肩不能挑,手不能提。他们与女人一
起走时也决不会帮忙。因为这里的习俗规定,如男人被发现背着重物,其妻
子就要受惩罚,甚至可因此而丧生。
④西萨摩亚。从19世纪中叶起,越来越多的人信仰了基督教,但原始的
对神灵的信仰仍有广泛的社会基础,主要的市场在农村。
萨摩亚忌讳站着吃饭和边走边吃。
… Page 113…
⑤斐济。18世纪末,基督教传入斐济,信教的不断增多。19世纪斐济已
有了新教派的教徒,美以美派教会的教徒和罗马天主教教徒。但大部分斐济
人是泛神论者。他们对各种神灵都有一种模糊而强烈的信仰。例如斐济人崇
拜鲸鱼,把鲸鱼看作是力量、勇敢和智慧的化身。
斐济人之间禁忌用手摸对方的头顶;外族和陌生人不能轻易进入一个部
落的聚居地;不能随意进入他人的领地、不能在他人的领地上大声喧哗,必
须轻手轻脚以示对主人的尊敬。
(7)各地趣闻
澳大利亚有两棵产“米”的树。
在新几内亚北部的矮树林的丛林中,生长着一种鸟,这种鸟是食火鸡的
一种,样子很古怪,头顶上长着个大而硬的角质黄冠,身高6米,重180磅,
体态肥硕,却疾跑如飞。有人惊动或打扰时,它会一跃而起,迅速将剑爪撕
开人的上衣,在肚皮上一划而过,使肚皮裂开,顷刻间,人就会毙命,因而
人们称这种鸟为“杀人鸟”。
在新几内亚的托雷斯海峡中生活着一种长着两个头的鱼。这种鱼有一条
长尾巴,尾巴上长着象眼睛一样的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