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世界现代前期生活习俗史 >

第31节

世界现代前期生活习俗史-第31节

小说: 世界现代前期生活习俗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劳动力。 

     饮食 斐济人的食物有芋头、薯蓣、木薯、椰子、面包果等等。其中薯 

蓣是斐济人的一种重要食品。通常食用的薯蓣有以下几个品种:“道尼尼”、 

 “武赖”、状若圆筒的薯蓣。芋头和薯蓣既可煮食也可烤食。 

     住宅 斐济人的传统房屋多建在小河两旁。社会地位较高的,常把房屋 

盖在高处。房地基的四周垒上石块,并装饰上从海里捞取的大海螺。房顶建 

得越高越陡,说明主人的地位就越高。屋顶通常是草木结构的,墙是用椰子 

树叶编织而成。这样的茅屋通常可住20年之久。斐济人的房屋布局很复杂, 

往往是大房子套小房子,小房子一般用几根粗状的树木搭在一起而成。 

     20世纪初,大批印度人移民到斐济岛并成为这里的居民。印度人的农舍 

一般都为高脚木板平房或白铁皮平房。这种平房面积很小,窗子朝屋内开, 

没有烟囱。平房内有两、三间住房。住房里除床铺之外,没有家具,地板上 

有供坐用的垫席。户外有用砖砌成的壁炉,炉子上有平底锅。他们的食品有 

咖喱粉和煎面包片。 

     ⑥其它国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洋洲其它地区,例如所罗门群岛 

的居民、汤加人、瓦努阿图人等等,他们在衣食住行方面仍然保持着很多原 

始的传统的陋俗。如简陋的茅屋、几尽裸体的服饰,乃至以拔牙为美的习俗 

等等。 

      (3)社会礼仪 

     ①澳大利亚。作为以移民为主体的澳大利亚,他们的社会礼仪属欧美式 

的。 

     土著人有他们自己的社会礼仪。男子成年礼便是土著重要的社会礼仪之 

一。在成年礼仪中有一种“下割”的礼仪,就是在割除包皮后过一段时候, 

小伙子会突然被几个年纪比他大的人绑住手臂,摔倒在地上,把他的阴茎的 


… Page 107…

下侧从这头到那头完全切开,一直切到尿道。这种礼仪被称为“吹哨子的公 

鸡”。或许是因为过于痛苦,所以才采取突然袭击的方式。 

     还有一种成年礼,好几个老头一个接一个把住自己的上臂,刺穿肘部的 

静脉,让鲜血流在接受仪式的小伙子的头上和身上,直到他被浑身凝结的血 

块弄得动弹不得。据说这是为了培养他的勇气,不怕流血牺牲。 

     在澳大利亚的恰季族人中流行着一种女婿回避岳母的习俗。凡女婿看到 

岳母走来,就必须躲到别处去。如果岳母就在近旁,女婿却没有发觉,就会 

有好心的人提醒他,他便马上躲进树丛或藏到大树背后,直到等有人告诉他 

岳母已经走远了,他才能走出来。恰季族的女婿回避岳母,据说是因为他们 

如果看见了岳母的眼睛,头发就会变白。 

     如果必须要和岳母说话,则各自转过身,背对着背,便可大声交谈了。 

     有的部落则把女婿与岳母谈话、看岳母认为是不规矩的,甚至要小心不 

要踩到岳母的影子。 

     ②新西兰。新西兰的毛利人,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活动中心,这就是毛 

利人的会堂。除了各个部落的会堂外,还有几个部落共有的会堂。毛利人在 

这里举行会议,聚会、演讲、待客、为贵宾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等等。毛利 

人的会堂还是他们的课堂和表演的场所。 

     毛利人的会堂往往是一座雕刻细致的木结构建筑,会堂正面房顶上的雕 

刻人像象征着毛利人祖先的头部,角撑架象征祖先的双臂,栋梁象征祖先的 

脊梁,由栋梁伸到四壁的横梁象征祖先的肋骨。会堂的整个建筑就是毛利人 

想象中的祖先。 

     会堂墙壁上的雕刻也与祖先分不开,它体现着毛利人祖先的业绩。毛利 

人进入会堂就好象投入了祖先的怀抱。而客人进入毛利人的会堂就必须脱 

鞋,表示虔诚和恭敬。 

     从毛利人会堂的建筑形式、墙雕内容和毛利人在会堂中的活动,可以说 

毛利人的会堂正体现了毛利人社会生活和文化传统的独特性。 

     ③巴布亚新几内亚。巴布亚新几内亚高山地区的男孩,年满6岁时,必 

须举行入社典礼,这意味着男孩子要与自己的母亲告别,搬到男人居住的地 

方去了。由于部落不同,仪式也各有差异。 

     这里的男孩无一例外要忍受剧痛,在鼻子上穿孔,在孔中插上不同的装 

饰。此外,男孩进入男人社会时,还要经受各种考验,并跟长辈学习制做弓 

箭的技术和狩猎的方法。 

     在新几内亚的布钦人中,男子相互致意的通常方式是摸一下对方的生殖 

器。白人称这种礼节为“钦布人的握手”。 

     ④西萨摩亚。在西萨摩亚人中,当第一个孩子出生时,本族要举行一种 

 “卡瓦”的仪式,招待女方家族的亲友。女方家族则要在仪式上献上自己家 

族编织的草席。精美的草席展开后,新生儿家族中的女长者抱孩子席地而坐, 

来宾们则以目光表示祝贺。 

     西萨摩亚还有一种埋脐带的习俗。如果生下的是个女孩,就把脐带埋在 

椿树下,这是因为椿树皮可以制成很薄的纤维布,经漂白后,可供人们做腰 

带,制做腰带被看作是一项非常重要而有意思的工作,人们以此表示对女子 

的尊重。如生下男孩,则把脐带埋在芋头根部或抛入大海,希望孩子长大后 

能成为好农夫或好渔夫。 

     ⑤斐济。在斐济人中有一种“克里克里”的制度。在这一制度下,每一 


… Page 108…

个斐济人都可以心安理得地拿走别人的任何东西,而被拿走东西的人也会高 

兴地将之奉献。这与斐济人没有十分明确的土地私有权有关。在这一制度下, 

任何一个失去劳动能力的年迈或残疾者,都可以得到亲友和他人的帮助,他 

可从他们那里得到一切必需品,而不付任何代价。这种制度直到现代的早期 

还保留着。 

     在斐济有一个“婴儿见面”仪式,凡新生儿出生,部落都要举行这种仪 

式。届时,男方部落邀请女方部落来参加仪式并宴请对方的酋长。仪式开始, 

孩子的祖父祖母当众抱着孩子,让双方的酋长看一看。看过后,男方部落的 

酋长领大家高举高纳酒,唱起赞颂对方部落的歌。仪式结束后,主人要向客 

人赠送大量的衣物,以感谢女方部落使自己的部落又增加了新成员。 

     ⑥瓦努阿图。在瓦努阿图东部的居民中流行着一种“跳塔”的仪式。这 

种仪式是为达到成人年龄的男青年举行的。届时,参加仪式的青年,每只脚 

上都绑上一条长约30米的藤条,翻身从高塔上跳下时,由于藤条的作用而不 

会触及地面,因而不会有生命危险,但却需要勇气。在举行这种仪式时,部 

落的妇女们都赤裸着上身用遮羞布护住下身,耸动着丰满的乳房在塔前跳 

舞,以给跳塔的青年壮胆鼓劲。只有勇敢的从塔上跳下的青年男子,才能正 

式步入成人的行列。 

      (4)婚丧嫁娶 

     ①澳大利亚 

     婚俗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澳大利亚土著人中,对偶婚的形式占据 

着统治地位。这种婚姻的特点是实行同辈婚制;婚姻年龄差别大,实行一夫 

多妻制。在某些部落里,虽然对偶婚占统治地位,但结婚却仍是涉及整个集 

团的事,婚姻由成年的已婚男子们或者由长老会议指定某男青年娶某个姑娘 

为妻。在绝大多数部落中,最普通的结婚仪式是自幼订婚或许配。由父母或 

年长的亲人商订子女的婚事,有的甚至在子女出生前就定了。在东南各部落 

中,婚姻通常采取交换的形式。当一个男子结婚的时候,他的姐妹或小于他 

的一个女性亲属则成为新娘嫁到对方去。只有在很少的场合下,婚姻才是自 

由恋爱的。 

     土著人的婚礼很简单,新娘的亲人把她带到新郎的住宿处,把她留在那 

就行了。也有的举行一个简单的喜宴和跳舞会。 

     丧俗 现代早期澳大利亚土著的丧俗是多种多样的,几乎包括了世界上 

所有一切处理死者的方式。各部落都有自己的丧葬方式。在北部沿海各部落, 

通常把长老们葬在土里,把青年人葬在树上。而在卡通加部落中,把青年死 

者埋在土里,把年老的死者烧掉。孔布卡布拉部落,把长老的尸体先放在台 

子上,然后埋入土中,以后再取出来带在身边,最后放在在树洞里。 

     哀悼的方式也各有不同,哭丧较为普遍。有的部落整部落的人全部参加 

哭丧,大家高声叫喊,表示自己的悲痛。在阿斯玛特人那里,丈夫死后,妻 

子则在烂泥中打滚,大哭大喊,用匕首刺地。 

     人死后,各部落也有不同的限制和禁忌,有的不许提死者的名字,有的 

限制自己的饮食,有的让未亡人长时间地穿专门的丧服,有的甚至禁止长时 

间说话。 

     推测死因是澳大利亚土著的丧俗之一。他们认为,任何人死都是由于巫 

术,所以人们竭力想找到“罪犯”,以便报仇。推测的方式很多,通常是去 

察看葬处,特别是悬空葬的地方,在它附近发现了痕迹,便根据痕迹进行推 


… Page 109…

测,或是根据所属的图腾进行推测。 

     ②新西兰 

     婚俗 新西兰人的婚姻很讲究等级,不同的社会阶层采取不同的婚姻形 

式。普通的人,男子向女子求婚,女子同意,便可结婚。如上层人物对此表 

示不满,有权终止这种婚姻。中层人的婚姻,与家庭地位、财产、土地占有 

关系密切。结婚往往采取增强家庭、部落、集团间关系的联姻方式。上层贵 

族的婚姻,要经过部落族长们的讨论,结婚时还要举行毛利宗教仪式,为了 

政治上的原因,上层人士总是在部落内找对象。 

     南岛的毛利人普遍从小订婚,长大后如不满此婚,可和自己的情人私奔。 

因而有时也会发生争吵与殴斗。北岛的毛利人重视部落之间或远亲之间的联 

姻,订婚要举行正式的仪式,结婚要举行喜宴。他们认为不举行喜宴婚后夫 

妇不会生孩子。 

     毛利人实行一夫一妻制,但如女方不育,男子可再娶。贵族和头人可以 

有几个妻子。在这些妻子中,第一个妻子对其他妻子有支配权。如果长子为 

第一个妻子所生,那么她就有特别的权威,可对其他姐妹发号施令。 

     基督教传入新西兰后,许多毛利人采取基督教的方式,在教堂举行婚礼。 

此外,他们还要举行传统的结婚仪式和小型的庆祝活动。1910年通过的婚姻 

法规定,毛利人之间,毛利人与欧洲人之间结婚都必须办理正式手续才能被 

承认。 

     丧俗 毛利人认为死意味着走完了人生最后的一站,就要入天堂了。因 

此毛利人死后,一般都要尽快地通知亲戚朋友。人们知道后,马上放下手中 

的活计,前往吊丧。家属将死者穿戴整齐,把遗体送到部落的毛利会堂,时 

间最好在白天,据说这意味着死者是堂堂正正入圣堂的。 

     治丧的时间一般为3天,前来吊丧的人通常带一种披风或一块绿玉献给 

死者,表示哀悼,并向死者的家属行碰鼻礼。死者的亲属要款待吊丧者。亲 

戚、特别是妇女们要戴芳香的植物叶子或是海藻串成的白项圈,象征死者的 

灵魂漂洋过海,去了彼岸的极乐世界。 

     大酋长去世,葬礼严肃而庄重,要把他生前用的武器、获得的荣誉一一 

展示出来,主祭人讲述其业绩,还要一一提到他祖先的名字,大家唱挽歌为 

其送葬。 

     瞻仰完遗容的人不得转身离开,要面对遗体退出门。吊唁结束后,前来 

吊唁的人要在死者的屋子走一遍,称为“踩房”,并洒水,以驱邪出屋。 

     普通的人死了,葬在地里或海边的山丘上。有战功的人死了,葬地保密, 

有的就葬在村中的公房中,把尸体保护起来,以防敌人报复。 

     ③巴布亚新几内亚 

     婚俗 在巴布亚,现代早期的男女青年的婚姻是由父母决定的。女方的 

家长往往向男方家长索要很重的聘金和礼物,其中不可缺少的礼品是“猪”。 

而男方赠猪的多少要视新娘漂亮的程度,越漂亮要的越多,有的甚至可达到 

7、8头猪。 

     新几内亚的芒特哈根人,新娘是明码标价买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