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世界现代前期生活习俗史 >

第26节

世界现代前期生活习俗史-第26节

小说: 世界现代前期生活习俗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非粘粘部落的居民平时很注意将头发梳理整齐,但如果家里有人作 

古,他们会毫不吝啬地将头发剪掉,以表示对亲人的哀悼。 

     刚果小女孩和姑娘的头型会“说话”。如小女孩头上梳一个小辫子,表 

示失去了父亲;扎两根小辫子,表示他失去了母亲;如果扎三条小辫子则表 

示父母双亡,自己成了孤儿。姑娘如果剪去额前至后脑勺的头发,并把从左 

耳至右耳的头发也剪成一道道细沟,然后用黑丝带把头发扎成许多小辫子, 

这是未婚的标志。 

     马里人和巴姆巴拉人喜欢把头发梳理成一个公羊角,摩尔人则把头发编 

成骆驼峰一样。另外还有伞型发型,各种图案发型等等。 

     在刚果的伊拉族武士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流行的一种称为“伊苏苏” 

的发型。这种发型是用武士本人的头发和其妻子的头发编成的一种高高的带 

尖角的发式。这种发式在20世纪20年代后便无踪影了。 

     各种装饰 非洲的本戈部落原以羽毛、木棍和草杆插在嘴唇、鼻子和耳 

朵上作装饰。有了金属以后,这些便被金属项圈、手镯、戒指与耳环代替。 

本戈部落的妇女戴铁耳环的特点是整打地戴,为了多戴,甚至把耳朵上穿许 

多耳孔。有的妇女,鼻子上也常常穿孔戴铁环。 

     戴手镯和脚镯是许多非洲妇女的习俗。但非洲中部的一个部落,妇女手 

臂上戴着铜镯、头发上佩有许多珠串,却常光着身子走路。 

     在埃塞俄比亚,奥莫族妇女喜欢装饰。她们手上戴着黑亮的象牙或铜制 

镯子,脖子上的铜项圈也一个压着一个。他们还有一种奇特的装饰即唇饰。 

凡年轻的姑娘到了一定的年龄,都要用刀把下嘴唇与下巴割开,并把嘴唇用 

力拉长,拉圆,然后用木盘支撑下嘴唇,直到刀口长好为至。也有的姑娘把 

下唇穿透,穿上铜或金链子来装饰自己。 

     南非的马可洛洛部落的妇女都带一种叫“呸来丰”的铁制或竹制的唇环, 

以此为美。 

     生活在南非森林中的布须曼人,他们把打来的鸡头割下来,经除血加工 

后直立着安在自己的头上作为装饰物。 

     莫桑比克人以白净为美,每天在太阳出来之前,姑娘们便对镜梳妆,在 

脸上抹上一层层用当地的“面包树”磨成的白粉。这种白粉是莫桑比克姑娘 

们最喜欢的美容化妆品。 

     扎伊尔妇女最奇特的装饰是铜护腿。居住在温达地区的巴库图族妇女, 

腿上常戴有铜护腿。护腿是从脚部到膝盖,都用铜片包着。铜片被擦磨得金 

光闪闪,看上去就象古代欧洲宫廷卫士,显得很健美。据说每副护腿有十公 

斤左右,是请专门的工匠用铆钉铆在腿上的。戴上这种铜护腿不仅走路非常 

不便,而且影响身体的发育和健康。但巴库图的已婚妇女却非常希望得到它。 

因为在巴库图人中实行多妻制,失宠的妻子是没有权利戴这种护腿的。当护 

腿被工匠砸开取下时,妇女走路就会遇到很大困难,甚至要很长一段时间, 

借助拐杖,才会慢慢习惯而恢复正常。 

     生活在非洲丛林中的匹格尼斯人,他们的生活仍处于原始状态,平时无 

论男女只用一块树皮遮体。妇女们为了装饰自己,便把奶水和植物汁合在一 

起,制成黑色的染料,并用这种颜料画出各种装饰图案,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 Page 90…

     雕牙与纹身 在东非玛孔德男子中保留着一种雕牙的习俗,雕牙是雕刻 

师用锋利的刀把牙齿雕成象锯子一样的槽沟,经雕过的牙常会患各种牙病, 

甚至脱落,但玛孔德人却一直认为雕牙是一种美,而保留着这一习俗。 

     玛孔德女人有纹身的习俗。纹身时先由黥师在身上用刀划出图样,过一 

段时间后再正式黥刺,并涂上炭灰,这可使花纹终生不退。纹身的花纹很多 

如平纹、斜纹、直纹、波浪纹等,并有各种图案。玛孔德女人以纹身为美, 

男人认为不纹身的女人不聪明,男人不会爱她。 

     西非人也十分热衷于纹身,他们把纹身看作是勇敢的标志。西非人的纹 

身极讲究,条纹的深浅、宽窄、长短都有严格的规定,不能随意刻画。凡本 

族的人相见,可以从脸上,手上的花纹得知此人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婚 

姻等情况。西非人纹身,男孩从5岁开始,女孩从11、12岁开始,是集体进 

行的。 

     在西非的贝宁,一般少女身上都要刻12套花纹。在月经期刻6套,以后 

停一年再刻6套。有的女子为显示勇敢一口气将6套刻完,也因此受到人们 

的敬慕和男子的爱情。 

     在马里,黑人把黑色视为一种吉祥和最美的颜色,因此他们有将手和足、 

牙齿染黑的习俗。 

     ②饮食。从近代向现代的过渡中,非洲的饮食习俗变化不大,基本上是 

传统式的。同时也象他们的服饰一样有着一定的地域性。 

     北非一些阿拉伯世界国家的饮食习俗基本类似于阿拉伯人。例如阿尔及 

利亚的饮食习俗就与阿拉伯人相同。 

     西非人以“萨尼奥”做主食,这是一种近似中国高梁的耐旱作物。西非 

人将其米粒捣成粉末,倒入一个有许多细孔的胡芦瓢里,将瓢架在盛水的铁 

锅上,用火烧、水蒸汽将粉蒸熟,用肉或菜汤拌着吃。 

     东非和南非人则爱吃烤玉米,也爱吃用玉米糊、高粱糊加牛奶酪成的大 

饼。 

     中非人的传统主食是木薯粉糊、小米粥和烤玉米。木薯在当地产量很高, 

可分为苦甜两种。人们爱吃甜味的。木薯中含有氢氰酸,食用过量会引起甲 

状腺肿。因而非洲人把木薯在水中浸泡一定时间后晾干捣碎,煮的时间也很 

长,使氢氰酸破坏,吃起来就好多了。 

     除了各地区的传统食品外,一些非洲国家还有自己的独特食品。 

     突尼斯的待客食品 每逢过节或招待客人,突尼斯人都要吃“库斯库斯” 

和“布里克”。“库斯库斯”是将面粉洒上水,放在细筛子上搓成小米粒状, 

晒干后放在笼屉上拌以牛羊肉丁、葡萄干、巴旦杏仁、松子等干果蒸熟后, 

用肉汤浇食。“布里克”是把一个去壳的生鸡蛋用春卷皮裹成三角状,放进 

油锅里稍炸即成,吃时先咬中间的部位,以防蛋黄流出。在招待最尊贵的重 

要客人时,还要吃烤全羊。 

     驼奶待客 毛里塔尼亚有用骆驼奶待客的习俗。每当贵客光临,他们就 

会牵来骆驼,拿出大葫芦瓢,当场挤出大碗大碗的驼奶,让客人们轮流喝。 

     科特迪瓦人的饮食 在科特迪瓦北部林区的居民也吃一种“库斯库斯” 

的食品,它是把高粱和谷子捣碎,加上一些蔬菜、花生米、青豆、辣椒等煮 

成粥状,用手抓着吃。而西部和中部林区居民则以大薯、木薯、山芋、普兰 

丹蕉等为粮食。 

     科特迪瓦人自古以来有吃刺激品的嗜好,例如吃可乐果。他们认为可乐 


… Page 91…

果是万能的,尤其是刺激性机能。 

     赤道几内亚布比人的饮食 布比人主要食品有木薯、芋头和芭蕉,特别 

是木薯最多。他们喜欢吃烤木薯,也常把木薯加上棕榈油调料倒入些海水煮 

着吃。比布人的肉类食品有羊肉、猪肉或从林中猎来的猴、松鼠、羚羊等野 

味肉食。布比人还特别喜欢吃海龟和海龟蛋。布比人喜辣,几乎所有的菜肴 

都加辣椒。布比人用棕榈树上的雄性花蕊酿成酒,作节日和举行仪式时的饮 

料。 

     苏丹人的饮食 苏丹人普遍以玉米和谷子为主食。他们爱吃一种称为“扎 

拉尔”的食品,先把玉米摊开用太阳晒,晒时常浇水,直到长出一拃高的芽 

时,再将其晒干,磨成粉后加入苏丹啤酒和一种称为“依卜里亚”的饮料即 

成。 

     苏丹人还特别爱喝咖啡。他们先将咖啡豆放在茶杯中,用火慢慢烘干, 

再倒入木钵,用石锤舂成粉末。第二步是把奶酪烧开,放入咖啡豆粉,煮沸 

后倒入有柄的高木杯中晾凉,而后再加入少许水煮第二次,这样重复三次, 

再倒入杯中,便制成了美味可口的苏丹式咖啡。 

     埃塞俄比亚人的饮食 埃塞俄比亚产一种称为“提夫”的谷物,世界上 

只有埃塞俄比亚是唯一的产地。它是该国居民的主食。用“提夫”粉做成又 

软又薄的大饼,略带酸味,吃时拌辣酱和调味汁。 

     埃塞俄比亚人喜食辣椒,其中有一种用香料和肉制成的辣汁叫“瓦特”, 

据说极辣。 

     埃塞俄比亚人还喜欢吃牛肉,但必须是刚刚宰杀的、鲜血淋淋的新鲜“牛 

里脊”肉。吃法有二,一是将肉绞成末,拌上佐料,放在盘中,用手抓着吃。 

二是将肉切成方块,一手拿肉,一手拿刀,割成一片一片的蘸着辣椒面吃。 

这种吃法不加任何主食,有人一次可吃1公斤左右。在节日或红白喜事中都 

备有生肉宴。 

     赞比亚人的饮食 在赞比亚的农村,晚上人们一起吃一顿饭,全村分三 

摊吃小米粥和美味。老年人为一摊,青年男子为一摊,妇女和孩子们为一摊。 

他们的美味食品主要是炖野兽肉和家禽肉,里面还放果仁、蘑菇、豆类、菠 

菜等,有时还放毛虫。饭后村民们围坐在火旁休息,听老人讲关于打猎、打 

仗和魔鬼的故事。 

     扎伊尔人的饮食 扎伊尔人的食品以木薯、芋头、薯类为主,也食用玉 

米、小米、高粱和蔬菜、水果。扎伊尔有一种传统食品是用木薯叶加咸鱼、 

咸肉做成的“沙嘎沙嘎”,是扎伊尔人爱吃的食物。传统风味的食品还有熏 

鱼和油虾。 

     南非黑人的饮食 南非的一些黑人主要食品有用玉米或高粱煮的稀饭或 

做的烤饼,用牛奶提炼奶油,做成奶渣,还有豆类、南瓜、萝卜等蔬菜。还 

有一种用高粱酿制成的具有独特风味的啤酒是黑人们所喜爱的饮料。 

     ③住宅。非洲人的住宅是多种多样的,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城 

市和殖民政府的所在地的住宅由于移民的到来虽也出现了一些变化,但基本 

上保持着传统的式样。 

     沙漠人的住宅 撒哈拉沙漠的温差极大,白天可高达75摄氏度,晚上又 

可降到零度以下,全年的降雨量不足100毫米。在这种环境中生活的居民, 

他们的住宅分为两种。在城市中,房屋的结构很奇特,有四壁而无屋项,屋 

顶只用海枣树的叶子加以覆盖,这样白天可遮阳光,晚上又可散热。 


… Page 92…

     沙漠地区广大乡村的游牧居民则住帐篷或是以海枣树枝及树叶搭的住宅 

为家。 

     埃及人的住宅 埃及人的住宅可分为两种。殷实人家的住宅,多建在山 

坡和高地上,住宅分两层,外表朴素,内部装饰得精细美观。住宅的门朝里 

开,窗外装有铁栅栏,平顶,二层建有凉台。住宅有外围墙和庭院,庭院的 

大门中间开有小门,大门只需要时才打开,平日走小门。进门是影壁,把庭 

院挡住,住房分为卧室、厢房和会客厅。埃及穷人和农民的住宅,建筑形式 

与富人相似,但建筑材料多为土坯,住房也不开窗户,采光通风很差。有些 

屋顶上建有鸽棚。 

     埃塞俄比亚人的住宅 埃塞俄比亚人的住宅是一种圆形的茅屋,以树杆 

和树枝做骨架,外面抹上泥巴。屋顶用稻草覆盖,中间用一根柱子支撑着。 

房子中间设有炉灶,炉灶上放着各种家俱,墙边放有皮带框架的床,上面铺 

着毡子和皮枕。房间里还摆有用木墩做的凳子。他们称这种住宅为“土库里”。 

     一般一个“土库里”中住着一个家庭,包括丈夫、妻子和未婚子女。 

     肯尼亚人的住宅 肯尼亚的泰塔人的住宅形式符合一夫多妻制的特点。 

男主人的茅屋建在院子门口,茅屋用树枝、树叶和泥土垒成。茅屋里边有一 

堵墙,与外墙形成夹壁,两壁之间约半米宽,夜间关放羊群和小牲畜。 

     院子中间是主妇的茅屋,两侧分别是户主的第二、三……众妻子们的住 

房。女人的茅屋用茅草搭成,各个茅屋后面都有一个库房,存放自己的劳动 

所得。屋内可生火做饭,丈夫轮流到几个妻子房中吃饭。主妇掌管家务,纳 

妾要得到主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