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世界现代前期生活习俗史 >

第10节

世界现代前期生活习俗史-第10节

小说: 世界现代前期生活习俗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拿着长枪挑逗牛发怒,拼命追赶斗牛士。而斗牛士时而灵活地移动步伐,时 

而机敏地躲开牛的袭击,直到傻牛被逗的精疲力尽而败北。人们称这种斗牛 

为芭蕾舞风味的“文明斗牛”。 

     ⑦阿尔巴尼亚。“勇士歌”是歌颂民族英雄英勇气概的一种民间曲调, 

它高亢激昂,音调铿锵,极富表现力,深受阿尔巴尼亚人民的喜爱。 

     为“勇士歌”伴奏的乐器称拉胡塔,是典型的阿尔巴尼亚传统民族乐器, 

它只有一根弦,声音深沉,富有感染力。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种乐器 

只是由男演员演奏。 

     ⑧罗马尼亚。民族舞蹈在罗马尼亚人的娱乐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最 

有名的是骑士舞和枕头舞。骑士舞来源于古代人民求雨抗旱的舞蹈,后成为 

在奥尔特尼亚、特兰西瓦尼亚和巴纳特等地区流行的民间舞蹈。在 19世纪末 

20世纪初,该舞蹈已成为民间舞中有名的舞蹈之一了。枕头舞则是由婚礼上 

发展起来的一种民间舞蹈,后在一些地区,跳起枕头舞便意味着婚礼的结束。 

     ⑨希腊。现代早期,希腊人仍保留着许多传统的娱乐方式与活动。例如 

雅典人的夜生活,咖啡馆里聊天和“摔盘取乐”,以及各地大同小异的民间 

舞蹈等等。 

     希腊人民酷爱体育运动,它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发源地。1896年4月5日, 

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中断了15个世纪以后,又在希腊重放异彩,首届奥运会在 

雅典举行,从而揭开了现代世界奥林匹克运动的序幕。而以后,每届奥运会 

的火炬也都从奥林匹克古运动场的遗址点燃,然后由长跑运动员接力传送到 

雅典,再由飞机运往该届奥运会的东道国。 

     ⑩匈牙利。匈牙利人能歌善舞,现代早期曾流行过两种舞蹈。一种是“征 


… Page 35…

战舞”,到19世纪末已有100年的历史。一种是“恰尔达什”舞,19世纪 

中叶兴起,到20世纪初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 

      (6)宗教与禁忌 

     ①英国。英国的主要宗教是新教和罗马天主教。圣公会教为英国国教。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国教在政治生活中还是很有影响的。按传 

统坎特伯雷大主教是英国国会的首席大主教。国王是教会元首。教会重要人 

事任命必须由国王与内阁决定,上院和下院选出15人组成宗教委员会,负责 

审议教会问题。 

     英国现代早期的习俗禁忌很多。如礼拜日不鞭马;与人同席莫递盐;小 

儿出门忘物回取者,禁其入门;禁山楂、野苹果花进屋;优伶排演时不可说 

每段末尾的台词;台上禁用真花和打伞,禁穿青黑两色衣服;船上不可载棺 

木和尸体;挤牛奶时必须先洗手;进出牛棚关开门时不得发出呯然的响声; 

不可用手指太阳、数星星等等。 

     给鸡孵蛋必须是奇数。尤其可怪的是这个奇数为“13”,而在其他方面 

 “13”是不祥之数。还有许多社会惯例和迷信习俗:如监狱的犯人早饭后必 

须听1小时的经;当天在日出和日落之间在公地上盖起一座小屋,这块公地 

归屋主;燃烛租借;第一次大战中,护身物在士兵中再次盛行;认为家猫死, 

田鼠进室或咬家具,雄鸡不到半夜打鸣等都是报死信的预兆等等。②法国。 

法国的主要宗教是天主教,其次是新教、东正教和伊斯兰教。法国人把核桃 

视为不祥之物;认为“13”这个数不吉利,禁送白菊花,禁送香水给女性。 

行吻手礼时嘴不应接触女士的手,不吻戴手套的手,在公共场合不行吻手礼, 

不能吻少女的手等等。③德国。德国没有国教,绝大多数居民信仰基督教中 

的罗马天主教和新教。德国教会的神职人员每月都有固定的收入,是很富有 

的。德国人忌讳“13”,特别是星期五为“13”号。德国人认为,出门途中 

遇到清扫烟囱的工人是好事,如与他擦肩而过会交好运。④意大利。意大利 

的主要宗教是罗马天主教。意大利人忌讳“13”,1899年英荷战争中,因有 

3个战士点烟时中敌人冷枪送了命,从此人们便禁忌“3”。意大利人送花忌 

讳菊花。⑤葡萄牙。天主教是葡萄牙的主要宗教。1903年教会正式规定敬拜 

 “法蒂玛圣母”。1917年教会又以“圣母”向3个儿童“显圣”,再次掀起 

崇拜圣母的宗教热。 

      (7)各地趣闻:邮寄婴儿 

     1880年3月27日,有一英国妇女名詹柏兰带女儿阿呢到大东方帕丁敦 

火车栈寄物房,送一木筐,外书要物,车费6便士。“待母女去后,忽闻筐 

内有声。看之,见棉被裹上婴孩,遣急促将母女追回,询之,据云:因无力 

养活,故送其父。经医官韦玛高验系一儿一女,甫周月之孪生也。昨经官判 

妇人监禁六月,罚作苦工,将阿呢及婴送往库康庄,交柯立池云,按妇年三 

十八岁,阿呢年十四岁”(《走向世界丛书》,岳麓出版社1986年版第812 

页)。 


… Page 36…

                         三、美洲现代早期的习俗 



     美洲现代早期的历史,即是美国发展为资本主义强国的历史,又是拉丁 

美洲各国民族民主运动蓬勃发展的历史。美国在南北内战结束后,其经济、 

政治、文化诸方面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同时在1861至1910年间,以欧洲 

为主体的大批移民迁入美国境内,这便使美国的习俗,一方面体现出了与欧 

洲大陆的渊源关系,同时又现体了其自身的鲜明特点。而广大的拉美各国此 

阶段的习俗,一方面继续受到欧洲和美国的影响,同时更显出了鲜明的民族 

性。 



                             1。新旧习俗的变更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美国,还是一个只有200年历史的年轻国家, 

以民间习俗这个无形的“法律”来形成和巩固新的 社会秩序,同时根据民 

意促使某些习俗的产生和形成,以此来稳固国家,这些对于年轻的美国来说 

都是必要的。因而这个时期,新旧习俗的更变,更多的表现在新习俗的形成 

上。而拉丁美洲广大地区国家,此时高涨的民族情绪,则使习俗更多地表现 

为民族性和外来文化与本民族习俗的结合上。而这种内外文化结合所产生的 

新习俗,又具有明显地向内、向民族性倾斜的特点,这种倾斜则表现在习俗 

的各个方面。 

      (1)美国芝加哥湖滨节 

     每年的10月8日是美国芝加哥的湖滨节。这天,芝加哥的人们穿起鲜红 

镶黑边的服装,两颊挂着哀伤的黑色泪斑,鼻子上涂满禄色的油彩,红嘴唇, 

紫眼眶。人们的这幅打扮,特别是脸上的泪水,记载着湖滨节悲伤的来历。 

     1871年10月8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借助风势,蔓延了整个城市, 

烧了整整30个小时,芝加哥倾刻之间变成了一片废墟。17。5万间房屋化为 

灰烬,205人丧生,9万人无家可归,大都市成了2600英亩的瓦砾场。 

     突如其来的天灾,使整个城市60万人目瞪口呆,失去亲人的悲痛、无家 

可归的凄凉、悲痛的日子难以忘怀。为了让后代们永远记住这一天,芝加哥 

的人们把10月8日定为湖滨节,因为是密执安湖的水救了芝加哥大半个城 

市。从这以后,湖滨节也就发展为芝加哥一个传统的民间节日。 

      (2)美国的邮购商店 

     19世纪末叶,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妇女就业的人数越来越多,邮购商 

店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的。1872年在美国出现的第一家邮购商店是蒙哥 

马利沃德公司。以后这种商店便发展起来,并很快传到了欧洲大陆。 

      (3)美国私人捕快的特权 

     美国不仅有私人侦探,还有私人捕快。所谓私人捕快,就是那些专门根 

据地方治安机构发布的通辑令捉拿案犯的人。美国有人称他们为“领赏缉捕 

者”。有趣的是,罪犯对私人捕快比对警察要畏惧得多,因为他们拥有比警 

察更大的特权。美国最高法院曾于1837年颁布过一项法律,赋予“领赏缉捕 

者”可在美国各州边境以外进行追捕;可以在无任何批准手续的情况下,闯 

入私人住宅;可以在执行任务时使用暴力,在确实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击毙犯 

人。这一法律至今有效。 

     私人捕快报酬十分优厚,每捕捉一名案犯,可获几千至上万美元。 


… Page 37…

     美国有不少描写私人捕快的文艺作品,包括电影。在美国人心目中,私 

人捕快是智勇双全的英雄,但也有人认为,他们怂恿了私刑的泛滥。 

      (4)美国旧金山的缆车 

     旧金山是一座山城,坡度达30至45度。最早的交通工具是马车。1873 

年,旧金山出现了第一辆缆车,以后各个城市也相继出现,并于1902年改造 

成了电缆车。旧金山的缆车一直保留着它最初的形式,有固定的车道和电导 

线拉行的电缆车。 

      (5)美国十美分商店 

     美国有一种“十美分商店”,很受顾客欢迎。这种商店起源于1879年创 

业的伍豪夫百货公司。它创立时,以出售5美分以下的商品为主。这以后, 

随着市场价格的变化,它的价格也有所提高,但仍专售各种低廉商品。 

      (6)美国劳动节的诞生 

     每年9月5日是美国的劳动节。1882年纽约市首次举行庆祝劳动节的活 

动,其创办人是彼得·丁·麦圭尔,一个爱尔兰裔美国工会领袖。麦圭尔从 

11岁起干木匠活,到1882年,他成为“木匠和细木工人联合兄弟会”的主 

席。那年夏天,他向中央工会提议,建立一个颂扬“每个国家的伟大生命力 

——工人的创造精神”的节日。9月5日,大约1万名工人,不顾老板的警 

告,上街游行,支持麦圭尔的建议。这事引起了全国的关注,到1893年就有 

30个州确定了劳动节。 

      (7)美国的“烤架”俱乐部 

     美国的首都有个“烤架”俱乐部,该俱乐部的成员都是资历较深的记者。 

他们的主要活动,是每一年中有一个晚上,将总统和其他美国头面人物请来, 

当面挖苦取笑一番。 

     “烤架”俱乐部成立于1885年,因为当时政府官员们嫌报界记者干预政 

务,从心里“烦”他们,同时也不把他们放在眼里,于是记者们为了提高自 

己的地位,便成立了这个俱乐部。 

     俱乐部的活动有两项内容,一是与政界人物交朋友,一是借机还要“烤” 

他们一下。同时因俱乐部成员一块活动时常吃烤食,故名“烤架”。 

     “烤”政界人物多是选在春季的一个夜晚。他们把总统等头面人物请来, 

和他们一起共进晚餐,边看节目,边谈笑话。节目一般为讽刺歌剧,由记者 

们编词,演出,有时也请专业演员。而“烤”便体现在这笑话和节目之中。 

当然他们很注意“烤”的分寸,从不过火。记者们是想通过这种活动来显示 

自己的地位,与高官显宦们能平起平坐。政界的头目则也想利用这些活动同 

舆论界周旋,这既可联络感情,又体现了美国式的民主,美国的历届总统至 

少都参加过一次“烤架”俱乐部的活动。 

      (8)美国的植树节 

     19世纪中叶,大量的移民迁入原属“印第安人乡”的内布拉斯加州。他 

们发现那里的树木稀少,便积极进行造林活动。美国著名的农学家莫尔顿对 

此进行了赞扬和支持,并向有关部门提议设立“植树节”。1872年,内布拉 

斯加州农业部门通过了莫尔顿的提议,确定4月10日为“植树节”。1885 

又将此节放在4月22日,即莫尔顿生日那天。这以后,各州也作出相应决定, 

规定“植树节”。从那时起“植树节”便成了美国民间的一个节日。但直到 

百年以后,它才成为全国性法定的节日。 

      (9)影城好莱坞的诞生 


… Page 38…

     19世纪80年代,一个叫霍·亨德森·威尔科克斯的人在洛杉矶的西北 

角建立了一个小村庄,称其为“好莱坞”,绿色橡树林之意。1903年,美国 

投票成立好莱坞城。1910年它成为洛杉机市的一个区。1907年,在这里拍了 

第一部电影《基督山伯爵》。这以后,由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