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世界中世纪生活习俗史 >

第33节

世界中世纪生活习俗史-第33节

小说: 世界中世纪生活习俗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式一样。 

     女子,梳高髻,受唐代发式影响而形成。 

     折扇。中国古代有团扇,日本使用蒲葵扇,后来发展为折扇。折扇既是 

一种器物,也可做为一种饰物。 

     宋代江少虞记述,熙宁 (1068—1077)末游相国寺,看见卖日本国扇, 

柄用漆漆得很细,用鸦青纸做成 (《皇朝类苑·风俗志》)。宋代郭若虚也 

见过这种日本扇,他在《图画见闻志》中记“折叠扇用鸦青纸为之,上画本 

国豪贵、杂以妇女鞍马、或临水为金沙滩,及莲荷、花木、水禽之类,点缀 

精巧,又以银泥为云气、月色之状,极可爱、谓之倭扇。” 

     ②饮食习俗。食俗。日本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平原多分布在沿河沿海 

地区,适宜水稻生长,蔬菜四季长青。岛国四面环海,近海鱼类丰富。在自 

然条件影响下,日本的食品主食是饭食,副食品以海产品和蔬菜为主。菜蔬、 

鱼、肉、蛋禽。“烹制清淡”,不油腻,少有刺激性烈性佐料,以“辣、酸、 

甜、咸”互相调配而成。 

     弥生时代日本已种植水稻,吃米饭是日本人民几千年的传统。 

     日本人民吃面食深受中国影响。据《千里同风录》记载,1341年中国人 

林净因去日本传播了用麦粉作皮,用豆沙作馅的馒头的制作方法。中国的米 

粉糕是镰仓时期中国人陈宗敬传至日本,时称“外郎糕”。随禅宗传入日本 

的有挂面、荞面条等。 

     日本的许多蔬菜也是由中国传入。如奈良中期曾传入茄子。两国僧人的 

往来,日本遣唐使的多次来华,商贸的互通,将中国的绿豆、菜豆、豌豆、 

大豆、小豆、芥菜、莲、胡麻、牛蒡、慈菇、冬爪、南瓜、萝卜、芜菁、山 


… Page 112…

芋、韭菜、莴苣、黄瓜、胡萝卜、葱、青芋等逐渐传到日本,据《千里同风 

录》介绍日本《中国传来物语》均有记载。 

     1183年1月2日中臣佑重的日记中曾提到豆腐,说明12世纪豆腐已传 

入日本。 

     中世纪日本饮食丰富多彩,有许多蔬菜,有各种面食饭食。菜蔬味淡雅, 

与僧人饮食喜清淡有关。中世纪中日两国僧人往来频繁,许多食物,菜蔬由 

僧人始作,渐渐传至民间。 

     日本喜吃生鱼片。我国唐宋元间均有吃生鱼片的习俗,中世纪时即已传 

入日本,但我国到清代改变了这个习惯,日本一直保留到今天。 

     日本称烹调为“料理”,据《千里同风录》中《料理的流派与特点》记: 

中世纪光孝天皇(884—887在位)登基前,十分喜欢烹调,与他手下的四条 

中纳言、藤原政朝山荫有共同兴趣,创立了“四条流”料理流派。“四条流” 

是日本最古老的料理流派,以公卿料理和庶民料理为主。12世纪以后又有“四 

条园流”和“四条园部流”两派。室町时代以后又出现了“大草流”和“生 

间流”等派。 

     日本菜蔬特点与其历史的发展相关联。奈良时代,佛教传入日本,开始 

禁吃肉食,人们多吃海鲜奶制品;室町时代诞生了日本菜的主流怀石菜。所 

谓怀石料理,是由茶室发展而来;“僧人坐禅时,将烧温的石头揣入怀内”, 

叫做怀石,“怀石料理是按先后顺序端上并撤下一道菜”,可以显出主人的 

热情和菜肴的丰富。除怀石料理外,日本还有一汤一菜的本膳料理和会席料 

理。 

     酱汤。酱汤是日本历史悠久的民族饮食之一。日本701年《大宝律令》 

的官制中,宫内膳食部门,专有制酱部。说明8世纪日本制酱已很盛行。1249 

年日僧觉心到中国径山求法,学习了径山专制酱方法。回国后在和歌山县寺 

内制作成功,大享盛名。制酱汤是由寺庙、宫廷传至民间,室町时已广泛应 

用。 

     日本酱汤以酱为主,与蔬菜、豆腐、香菇海味等煮制而成。酱的原料主 

要是大豆,营养丰富,与海味蔬菜煮后味道鲜美。日本习惯以米饭与酱汤就 

着吃 (《世界风俗大观》)。 

    茶与茶道。茶道是日本的特殊的一种饮茶活动,它以沏茶、品茶为手段, 

联络感情,陶治性情。茶道在日本有悠久的历史,中世纪茶道已经创始,茶 

道的精神已经确立。 

    茶传入日本大约在8世纪前,8世纪皇宫已盛行用茶,天皇经常赠茶犒 

劳僧人。如729年圣武天皇赠僧人茶,749年孝谦天皇赠僧人茶,犒劳他们 

念经之辛苦。815年嵯峨天皇下令种茶。但这个时代喝茶仅限于宫廷和上层, 

茶叶珍贵,饮茶风没有普及,日本还没有种茶技术。 

     12世纪荣西禅师两次来到宋朝,第一次回日本就把茶种种在肥前的背振 

山上。日本僧人已懂得茶有“遣困、消食、快心之功”(《千里同风录》引 

 《■尾明惠传记并遗训》)第二次荣西从宋归国,把茶种种在长崎县平户岛 

的“富春园”。荣西并著有《吃茶养生记》,书中写道:“茶也,养生之仙 

药也,延龄之妙术也。山谷生之,其地神灵也。人伦采之,其人长命也”(《千 

里风同录》,引自《茶道古典全集》第二卷)。 

     室町时代,茶树栽培普及起来,茶叶产量增加,饮茶已成为广大民众的 

习俗。 


… Page 113…

     荣西把茶传入日本,并传播了茶道的思想,指出茶生于寂静山谷,集天 

地之灵气,饮茶培养人的超尘脱俗的精神。这种教义到了室町时代的村田珠 

光加以发扬,战国时代千利休把茶道普及到民间,追求“和敬清寂”,使饮 

茶与禅宗教义相合,成为一种文化,达到修养身心的目的。 

     茶道是从僧人饮茶、种茶、研究茶、总结饮茶的精神而来的,首先在寺 

院中提倡,以后普及到民间。茶道的精神体现了日本民族重修养,爱清洁, 

喜清净的追求,所以受到人们的重视,一直流传至今。 

     茶道要求有幽雅自然的环境,规定一套点茶、泡茶、献茶的程序;而且 

有茶具的选择、欣赏;茶室的装饰布置;茶庭的建筑等。体现了饮茶中的艺 

术追求。茶室的古色古香幽雅大方,饮茶的彬彬有礼,使参加者领略一种幽 

闲、平和的意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气氛,同时领略茗茶的色香味。 

     茶道在日本通过小型茶会形式进行。举行茶会的房间叫茶屋 (茶室), 

一般为9平方米的房间,布置非常雅致,有名人字画、文房四宝、插花装饰 

和茶具陈列。茶道仪式分三个步骤,即煮茶、冲茶、敬茶。煮茶前有研茶(把 

茶叶捣碎)、拭碗等程序。茶道动作要轻,冲茶只少半碗,主人双手献茶, 

客人接茶要细细品尝,然后进行交谈。最后客人向主人道谢,起立依次告别。 

茶道受中国影响很大,源于宋代抹茶法。镰仓时代传入日本,初为斗茶竞技。 

后总结为茶道。 

     ③居住习俗。日本是一个四面环海,多火山、多地震的国家。聪明的日 

本人在建筑自己的住宅时从实际出发。创造出他们特有的居室。日本居室的 

特点是防潮湿,防地震。 

     日本湿度大,如何使室内空气流通是他们首先解决的问题。据《世界风 

俗大观》介绍日本居室首先是建筑材料的选用,日本人的房屋多是木结构, 

所有门窗板壁都是原木,不涂油漆。这些原茬木在空气潮湿时可以吸收水汽, 

空气干燥时再释放出来,起到调节室内湿度的作用。其次居室房脊很高,窗 

子多,湿气可以随气流通过屋顶窗子排出室外。第三,拉窗的窗纸,墙壁的 

石灰泥墙,室内厚厚的蹋蹋咪都有很好的吸湿隔湿作用。 

     日本地震多,防震是日本房屋的第二个特点。他们用一根根木柱支撑起 

房屋,力量的支点放在柱脚石上。横梁之间用榫接的方法。横梁上挖孔,让 

柱子穿过横梁、孔挖得比较大,使柱子和横梁有一定的回旋余地,即便有地 

震时,柱子横梁发生倾斜也不会倒下,震停可以恢复原状。 

     据《日本文化史》介绍,室町时代末期建筑方面出现了书院式住宅建筑 

特色,日本住宅中客厅的基本设施壁龛、搁架等书院式的特色在古代的镰仓 

时代住宅中都还没有。“它们构成了室町时代末期出现的书院式住宅建筑特 

色”。有了壁龛可以挂画轴,可以放插花,这种建筑方式推动插茶艺术的发 

展,插花做为一种技艺是在进入室町时代以后。 

     日本洗澡有古老的历史传统。 

     洗浴的风俗是由僧人扩展到民间的。僧人有浴佛节日,洗浴佛像,平时 

也把佛像洗干净。为了表示对佛的尊敬、拜佛前把自己身体洗干净,这就是 

斋戒沐浴。这种洗浴净身的习惯逐渐传到民间,兴起了洗澡,修澡堂的风俗。 

     最初的澡堂叫石室或石山窝。洗澡的地方是在室内就地挖一坑,放上油 

纸、注入水,将许多热石子放进水中,水热后洗浴。 

     日本的洗澡分为热水浴和冷水浴两种,一种“风吕”热水浴是中世纪后 

期丰臣秀吉时期命名的,一种冷水浴又叫行水。“风吕”热水浴实际是用一 


… Page 114…

个很大的铁锅洗热水澡。 

     公共浴室已有六百五十年的历史,日本叫做“钱汤”,男女同时在大型 

浴池里洗澡,泡澡。他们把男女混浴看成一种自然的事,并不觉得奇怪,但 

是有一条规矩,不得互相注视。 



     (3)人生仪礼 

     日本是非常注重礼仪的国家,在那里,一个人从出生到长大成人,要举 

行各种礼仪。 

     ①出生及命名 

     三朝之祝。出生三天“用艾丸如米大,于所生孩儿顶中灸三焦,以保一 

生无恙”。同时“备酒品款待义父及邻族亲识”(《日本考》)。此风俗与 

中国习俗“三朝与儿落脐灸囟”相似。三天以后表示进入婴儿期。中国出生 

三天有洗三之说,日本天皇子女也有三日进行洗浴的“浴汤之仪” (《千里 

同风录》)。 

     七日之说。出生七日命名。处理脐带。 

     满月。男孩、女孩满月后都要参拜神社祈祷平安成长。 

     百天。进行食初仪式,即第一次吃饭。 

     周岁。有抓周习惯。为了预测小孩命运,在孩子面前摆上各种东西,任 

凭孩子伸手去抓,根据抓到的东西预想孩子未来的工作。周岁还有试力饼的 

风俗,叫小孩背着饼,用以试力。也有谓背饼如被大人打落地上,孩子长大 

不离开家。 

     贺七、五、三。这个风俗起源于古代。男孩满三岁和五岁,女孩满五岁 

和七岁去神社参拜。古代男女三岁束发。男孩七岁穿裤,女孩七岁束腰带。 

     ②二十岁成人礼。日本天皇天武天皇十一年 (683年)仿唐制制定了结 

发加冠制度。冠礼又称元服。714年皇太子加元服。 

     将元服作为制度确定下来是在平安时代即清和天皇(858—876在位)时 

期。冠礼有几项内容:请贵人为束发, (改为成人发型),表示已经成年; 

由大宾给以加冠,一般是加一个乌帽,只有有天皇特许并可入殿的人才给加 

冠,到镰仓幕府时,全部加乌帽;穿成人装。 

     奈良及平安时代,上层社会人只有加冠后才能有做官的资格,当时元服、 

叙位,任官是必经之路。所以冠礼时间大为提前。天皇12—14岁;贵族12 

岁;武士13—15岁;百姓在15岁以后。 

     女子成人礼是结发和着裳,把下裙系在腰上。 

     ③婚姻礼俗。中世纪以前日本婚俗有一个发展过程。中国的魏晋时代, 

中日已有交往,《魏志倭人传》记当时日本婚姻状况是一夫多妻制,“其俗 

国大人皆四五妇,下户或二三妇”。到唐代日本尚有招养婚。招男子入赘为 

婿。平安时代有了服役婚,男方要在女方劳动三年,才能娶走女方,这时妇 

女有一定的自由。“到了室町时代(1392—1467)日本的婚姻形式发展为嫁 

娶婚。”(《千里同风录》中《婚姻篇》)中世纪前日本婚姻风俗是从招养 

婿到嫁娶婚的发展历史,中世纪以前家族以女性为中心。 

     婚礼的内容包括: 

     结纳。相当于中国的纳采,下定礼。 

     皇室结婚由家臣当媒人,《日本书纪》“皇极三年(644年)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