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世界中世纪生活习俗史 >

第17节

世界中世纪生活习俗史-第17节

小说: 世界中世纪生活习俗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一个思考的民族,它的宗教中所包含的深邃博大的思想,深刻的哲理,在 

外族长期统治的历史过程中没有泯灭。印度在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中一直保 

有自己民族独有的特色。从13世纪德里王朝到16世纪莫卧尔王朝,5个世 

纪的伊斯兰教统治,伊斯兰教最终未能全部取代印度教,未能使印度伊斯兰 

化。 

     当然,伊斯兰教对印度的冲击是巨大的。它的平等观念,它的穆斯林都 

是兄弟的观念,吸引了印度低级种姓的群众,为了争取平等,许多低级种姓 

群众改宗伊斯兰教。一些高级种姓者为了少交税并取得政治上的权势和地位 

也改宗了伊斯兰教。这样阿拉伯、波斯、蒙古的文化和生活习惯就渗入了印 

度,改变了古代印度吠陀时代以来的某些文化习俗,从而奠定了南亚现代文 

化习俗的基础。 

     印度习俗由于民族众多、教派众多,各种宗教的互相渗透和影响,表现 

出丰富多彩的面貌。佛教有自己的法会,印度教有其特殊的寺庙、法规,伊 

斯兰教徒从外表即可认清。中世纪印度教 

     占有重要地位,是本章介绍的重点。 

     印度人大多数信仰印度教,印度教的节日就是大多数印度人的节日,印 


… Page 59…

度教所规定的人生礼仪就是大多数印度人的人生礼仪,印度教相信世界有因 

果,人生有轮回。他们认为欲乐、资财、人道、解脱为人生四宝,这四宝决 

定着人生的价值取向。所谓欲乐就是人应该享受生的快乐,狭义的说指的是 

爱和欲。这是关 

     系种族繁衍的大事,古代有《爱欲经》为指导,中世纪盛行生殖崇拜, 

性力崇拜,女神崇拜。表现为节日对处女的膜拜,举林伽狂欢(林伽为性器) 

等。资财是保证生存的条件,印度教视资财为人生之一宝,灯节纪念的拉丝 

密女神即为印度的财神。自然,不管是追求欲乐和财富都是有限度的,不义 

之财不能取,贪婪是罪恶。印度教认为解脱是人生的最高价值,是人生的理 

想,是人的神性的实现。所以生活只是过程,现实只是达到理想的过程。基 

于种种观念中古的印度人有强烈的宗教意识,也不反对合理的凡俗享乐。这 

种既入世又出世的生活态度构成了印度特殊的人生风俗。 



                             1。南亚生活习俗 



     (1)节日习俗 

     印度教信奉的神多,节日也多。主要的神有三位,湿婆,为大自在天, 

是毁灭之神,可降魔除暴;毗湿奴,为遍入天,保护之神,可降福人间;婆 

罗摩,为大梵天,创造之神。此外还有因陀罗,为战神,雪山女神为毗湿奴 

之妻子;杜尔迦女神,是一位骑在狮子上的女战神;黑天神等。众多节日为 

诸神所设,内容丰富多采。 

     除印度教之外,伊斯兰教徒有自己的节日,佛教也有大规模的活动。 

     ①无遮大会。中世纪前期印度的无遮大会盛况空前。据玄奘 《大唐西域 

记》卷五《曲女城之会》载,戒日王时代,公元642年,戒日王于二月在曲 

女城设大会。戒日王率领数十万人在伽河 (恒河)南岸,拘摩罗王率数万之 

众在河的北岸,以河水中线分界,各从水陆两路并进。两国王在队伍最前面, 

四方有兵士护卫,有坐船的,有骑象的,击鼓鸣螺,吹奏管弦,一路浩浩荡 

荡,奔向曲女城。大队人、象经九十日,至曲女城集中在殑伽河西大花林中。 

     是时,诸国二十余王,先奉诏命,率领本国最优秀的僧人,有佛教的和 

尚,印度教的婆罗门,还有群官、兵士,都来参加集会。 

     戒日王在法会之前在河西命人建一座大寺庙,寺庙东边建一宝台,高百 

余尺,中有金佛像,大小与戒日王相同,台南建一宝坛,是浴佛像之处;从 

这里往东北十四、五里,又筑一行宫。从二月初一,以各种美味食品款待和 

尚和婆罗门。到二十一日时,自行宫至伽蓝,夹道为阁,阁倍加装饰,乐队 

吹奏各种优雅的乐曲。戒日王从行宫中让人拿出一座金像,高三尺余,放在 

大象身上,用幔帐遮住。王身穿僧王之服,手执宝盖在金佛左边侍奉佛像; 

拘摩罗王穿印度王之服,手执白拂在右边。两王各有五百象军,披铠甲在周 

围侍卫。佛像前后各有一百头大象护卫。乐队分别乘坐在象上吹奏着音乐, 

随队伍前进。 

     戒日王边行进,边以珍珠、杂宝、及金银诸花,随步四散,供养三宝。 

     仪式开始在宝坛用香水洗浴佛像,王亲自背着佛像送上西台,以各种珍 

宝,憍奢耶衣数十百千,而为供养。这时只有二十多个和尚随从着,各蕃国 

国王为戒日王侍卫。 

     吃过饭后,集中起不同的学派教派,商榷研讨,论辩真理所在。天色已 


… Page 60…

晚,王驾回行宫。 

     就象这样,每天送金像,有各种卫队乐队护送,一直到大会结束。无遮 

大会参加者不分教派,戒日王在大会上发散财物,每五年举行一次。 

     印度教的节日和斋日很多,“有十二个月十三个节之说,但最主要的节 

日有四个,霍利节、胜利节、灯节、佩镯节。“传统习惯认为佩镯节是婆罗 

门的节日,胜利节是刹帝利的节日,灯节是吠舍的节日,洒红节是首陀罗的 

节日”(《印度各邦历史文化·北方邦》)。实际上这几个节是大家都庆祝 

的节日。这些节日与古代雅利安和达罗毗茶人的战争有关。据说胜利节就是 

纪念雅利安人战胜达罗毗茶人的节日,十首魔王指达罗毗茶的王。 

     ②霍利节。霍利节又称洒红节,也叫印度泼水节。每年印历12月月圆之 

夜开始 (公历在2月、3月间)。是印度教几大节日之一。 

     据《印度文化与民俗》十章介绍,关于这个节日的起源,印度教有一个 

传说。据说印度古代有个叫赫尔那耶伽西布的国王,“暴虐无道,骄傲自满” 

不敬神灵,竟然要全国上下“不准再提天神的名字”,而要尊他为神,否则 

就要严厉惩处。 

     他的儿子普拉赫拉德是保护神毗湿奴虔诚的信徒,对抗他的旨意,继续 

敬神。他非常恼火,千方百计要害死儿子,先是“把儿子从万丈悬崖上推下, 

但儿子没有摔死”,“又叫人用大象踩”也害不死。最后魔王把不怕火烧的 

 “妹妹霍利叫来”,叫他抱住普拉赫拉德坐在火堆上焚烧。但有神灵保护的 

普拉赫拉德没有死,霍利由于符咒失灵而被烧死。当普拉赫拉德从火中走出 

来的时候人民为他祝贺,向他泼洒红色的水以示庆祝。为纪念这次善良和正 

义战胜残暴邪恶的事件,“人们每年用柴草做堆象征霍利”,把它烧掉,以 

表达人民拥护正义、反对邪恶的信念。 

     还有一个与洒红节有关的历史事件。古代拉其普特人遭到帕坦人的猛烈 

进攻,亡国在即。王后罗帕玛蒂急中生智,用甜言蜜语给敌酋写了一封信说: 

 “希望不要再杀了,春天要过去了,请带上你的勇士同拉其普特的女子共度 

洒红节吧”。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帕坦人兴冲冲地来赴会、狂欢时,扮成女 

子的武士们,抽刀血洗了帕坦人,用敌人自己的血染红了敌人的面颊。 

     二月末三月初,印度全民都来参加这个狂欢的节日霍利节。节日早晨人 

们彼此祝贺,互相洒水、洒红取乐。人们手持红色粉末的袋子走街串巷,不 

管是否认识,不管是男是女,见人就贺喜、拥抱,然后相互往对方脸上、头 

上、身上洒满红颜色的水。不管老人小孩,不管地位高低,不管什么种姓, 

人们任意嬉戏,尽情欢笑,有人手中提着有颜色的水桶,向街上的人们泼去, 

浇得个全身湿透,人们也不在乎,照样狂欢狂跳;人们击打各种板子、手鼓, 

弹着歌曲、嘴里喊着,无比疯狂,无比幸福快乐。有的地方男子高举林伽游 

行狂欢。这一天允许人们胡骂,说低级下流话。无人介意。还有人扮成湿婆 

模样骑着毛驴喊着骂人的口号。 

     洒红节亲友们互相在额上点吉祥痣,以示祝贺。 

     农村庆祝霍利节就跟过年一样,打扫屋子制作洒红的颜料。节日时不仅 

洒红抹牛粪和泥巴,还要手执棍棒集体跳舞、唱有关霍利节的歌。这种节日 

舞蹈很有特色,“古吉拉特邦的棍棒舞是很有名的”(《印度文化与民俗》、 

 《印度各邦历史文化》)。 

     ③十胜节。十胜节又叫德喜合拉节、胜利节。 

     十胜节“从九月底开始,到十月初结束,时间一般是10天”(《印度文 


… Page 61…

化与民俗》十章)。 

     十胜节是欢庆罗摩战胜十首魔王波罗那的节日,是印度教四大节日之 



一。 



     据《罗摩衍那》记载,罗摩是十车王的大儿子,品德高尚,武艺高强。 

父亲准备立他为王储。十车王的小王后要国王定她的儿子为太子,国王因为 

对小王后有诺言在先,只好答应了小王后。罗摩劝慰了父亲,自愿到森林里 

去流放14年。罗摩的妻子悉多与他同行。不料到森林后,十首魔王抢走了悉 

多。后来罗摩在神猴哈曼奴的帮助下打败了十首魔王。战争进行了十天,十 

首王及其儿子和兄弟全部被杀死。罗摩获胜,悉多得救。罗摩和悉多重获团 

圆。罗摩重返阿逾陀。 

      “十胜节是庆祝罗摩战胜十首王的节日。过节时,婆罗门供奉笔墨、书 

籍,刹帝利供奉武器,吠舍供奉秤,农民供奉农具和粮食” (《印度各邦历 

史文化·北方邦》)。 

     节日期间举行各种宗教仪式。演罗摩故事,最后烧掉“魔王”以示庆祝。 

     人们崇敬罗摩,因为他是毗湿奴的化身,是人们的保护神,可以保佑国 

泰民安。 

     ④灯节。灯节是印度教的重大节日,时间在印历八月见不到月亮后的第 

十五天举行,大约在公历10月、11月。 

     据说“首先庆祝这个节日的是阿逾陀人”。当摩罗和神猴战胜十首王之 

后,回到阔别14年的首都阿逾陀城时,“阿逾陀人全都点上油灯,昼夜热烈 

欢迎庆祝” (《印度文化与民俗》十章),以后沿习成风,遂有灯节。 

     又说,古代有毒王纳拉卡苏为害人间,人类求助于神,诸神派使者克里 

希纳王来帮助人们。他在黎明前征服了毒王。人们欢天喜地,用无数火炬欢 

庆胜利,欢迎光明,驱走黑暗,以后沿习成风。灯节又叫“屠妖节”。 

     印度屠妖节的仪式在庙堂要庆祝五天。每天念诵不同意义的经文。第一 

天献给印度教徒,第二天庆祝毒王纳拉卡苏之死;第三天献给财富和繁荣女 

神拉丝蜜;第四天献给地底之王巴利,拉丝蜜允许他从地下爬出来在光明中 

生活一次;第五天歌颂兄弟姐妹们团结。 

     节前印度人民就忙碌起来,张贴神像、准备供品,打扫房间,点上灯烛, 

迎接神祗的到来。据说财富繁荣之神拉丝蜜女神会在节日时到那些清洁的点 

着灯火的人家去给人祝福。节日之前商人更加紧张,他们要在节前把帐目整 

理清楚,以便节日祷祝,以后另立新帐。屠妖节等于他们的新年。拉丝蜜女 

神是印度的财神。 

     节日这一天人们起得很早,身上涂上姜油洗过澡,换上新衣,以表示纯 

洁和清白。孩子们头发梳整齐,少女们头上插上素馨花。然后一家人站在拉 

丝蜜女神像前祷告。这一天印度教徒都要到庙堂去祈祷和感恩。妇女们手捧 

碟子,里面有槟榔叶、槟榔、香蕉、鲜花和香料,象征和谐相处,家人团结, 

好象生活在清新、美丽的大自然中。人们在庙中默默祷告,然后由祭司把朱 

砂粉放在人们手心,让他们点额,祭司还在神前剖开一个椰子,以椰肉的洁 

白象征人内心的清白,椰水象征纯洁。 

     灯节的夜晚,处处点着一排排小油灯,院子里不留一个死角,门户大开, 

欢迎拉丝蜜女神进家里来,给自己带来财富和好运。 

     街上也是一片光明,鞭炮齐响,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⑤杜尔迦节。杜尔迦节是印度的重要节日,是苏拉特国王掌权以后兴起 


… Page 62…

的节日。当时是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